12月4日,廣東第七屆當代油畫藝術展(廣州站)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將持續展至12月23日。
「廣東當代油畫藝術展」是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廣東省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承辦的廣東省美協唯一油畫藝術單項學術研究展覽項目。自從2000年廣東首屆當代油畫藝術展成功舉辦至今,已經舉辦了七屆,跨越二十年。展覽集中反映的廣東省每個時期的油畫創作狀態和思潮,梳理廣東當代油畫發展面貌,推動當代油畫藝術的發展,推進廣東油畫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
陶巧麗《黃昏的末端》
廣東省美協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油畫從進入中國以來,就和中國畫一起肩負著用圖像記錄中國歷史進程的重任。在當下,如何通過油畫創作,去體現一個地區對油畫發展的格局,是這個展覽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他希望,未來年輕藝術家能夠繼續加大創作的力度,廣東省美協油畫藝委會能用更尖銳的視野去挑選具有探索意義的作品,促進廣東油畫向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莫華士《薄薄的故鄉》
據了解,本屆油畫藝術展總共有238 件作品入選,此次展出其中122件,分為「觀物之境」、「人文之象」、「觀念之維」、「抽象·表現」和「綜合·實驗」共五個板塊,呈現當下廣東油畫創作的多元化追求。其中,「觀物之境」板塊呈現的是油畫傳統語言在風景與靜物畫領域的創作,強調對油畫本體語言研究和本土自然景觀的表現;「人文之象」展現出來的時代精神,聚焦歷史與當代社會的肖像,體現了人文關懷;「觀念之維」強調繪畫的觀念維度,探索油畫藝術形式的當代觀念性表達,本體語言之外的社會性介入;「抽象·表現」呈現的是油畫語言的表現性與抽象的研究;「綜合·實驗」強調繪畫中的實驗性與媒材的綜合運用,新視覺的多維探索。
鄭雅丹《紋》
廣東江門籍油畫前輩李鐵夫先生與廣州美術學院有著獨特的關聯,廣州美術學院是典藏李鐵夫作品最為豐富的公立機構,李鐵夫也是廣州美術學院歷史上引以為傲的學術文脈之一。本次展覽作為廣州美術學院對廣東油畫譜系研究的一部分,以李鐵夫的故鄉江門市美術館(李鐵夫美術館)為第一站,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為第二站,並以李鐵夫命名獎項,向優秀參展作者頒發「李鐵夫藝術獎」「李鐵夫學術獎」和「李鐵夫創作獎」。
「希望從李鐵夫開始,站在當下,從歷史的角度審視廣東油畫的譜系脈絡和發展流變,尤其是現在,我們身處的時代日新月異,是今天的中國藝術創作離不開的背景和資源。歷史上,繪畫承載了藝術家對社會的擔當、對人生的哲思與對自然的關懷,這是我們今天的繪畫需要重建的傳統——真正記錄這個時代的精神並傳之後世。」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範勃說道。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李巧蓉
部分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