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深夜吶喊:「我一直沒玩,你想幹嘛?」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21-01-08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1869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看到一則短視頻,漆黑的畫面中傳來了一個孩子的吶喊:「我不剛吃完飯就寫作業了嗎?我沒一直玩,我剛寫完。菜也買了,事我也做了。你想幹嘛?」

孩子的聲音充滿委屈和不解,讓看視頻的人感到心酸。面對父母的責罵,他希望可以得到理解,所以,才儘可能的為自己做一些辯解。

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抱怨「熊孩子」各種讓人生氣,所以孩子只要犯錯,哪怕是一點點小的問題,也會帶著自身的情緒,對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擺出教育者的姿態,以一顆「為你好」的姿態面對。但有時家長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維當中,忽略了在孩子的角度,你這樣做是不是傷害到了他們?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最開始孩子會考慮親子關係尊重父母,但時間久了,他們自我意識特別強烈的時候,就會把積攢的委屈全部爆發。而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給出的定義是「不聽話」、「叛逆」、「不懂父母這是為他好」,卻沒有想過該怎樣理解孩子。《小歡喜》中的喬英子沒想到媽媽會打她,那場景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父母的不理解,對孩子影響多大?

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而我們家長,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家長無法理解、認同孩子,對他們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1、 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

很多在傳統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父母,大都不了解孩子。也就做不到理解,換句話說:「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不懂」。習慣用傳統的思維方式來教育孩子,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必須要聽父母的話,就好像孩子是一塊橡皮泥,按照他們的想法,可以隨意搓來搓去。

一旦孩子被壓抑久了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就會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緒被壓抑,變得脾氣古怪,陰晴不定。

2、 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朋友大李的女兒上初二了,母女兩人除了學習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聊。大李抱怨女兒跟她不親近,女兒則認為,沒有辦法和媽媽溝通,所以不如不說。後來聊天我才發現,她們母女關係變得如此緊張,主要原因是媽媽大李性格急躁,言語比較激勵,總會做出一些傷害女兒的舉動,自然,女兒也就不喜歡跟媽媽聊天了。

父母脾氣上來了,根本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甚至一生都無法與父母和解。

3、 會讓孩子有羞恥感,自尊受到傷害

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父母,孩子考試不好或者哪件事情沒有做好,迎面而來的不是父母的理解與鼓勵,而是責備: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

這類父母也許本意是希望通過責罵刺激孩子的心理,達到教育目的。結果卻適得其反,讓孩子覺得在最親的人眼裡自己都什麼都不行,更何況外人?久而久之,變得更自卑了。

格森·考夫曼在《羞恥:關懷的力量》中說過:羞恥感是一種尊嚴被傷害、覺得自己被擊垮、有罪過、不如人、與人疏離的感覺。

是啊,這是一種遠遠比內疚更加負面,且具有殺傷力的情緒。

秉承兩原則,做孩子心中的「好爸媽」

我曾經問過哥哥妹妹:「在你們心裡,我和爸爸是『好父母』嗎?」

他們兩個搶著說:「是啊」。

我問:「為什麼」?

哥哥說:「因為爸爸媽媽愛我們啊!所以,你們是很好的爸爸媽媽!」,說完還比了一個大拇指。

在孩子心中,父母能夠成為「好爸媽」的前提是讓他們感受到「愛」。愛不是強行的付出,而是包含了:尊重、理解、信任、關心、幫助、引導等多種因素。

一方面,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開始,父母就已經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溝通。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良好的溝通變成了隱藏技能,而嚴厲、怒吼成了常態。

這樣的做法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對親子關係也沒有好處。想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良好的溝通是基礎。這樣不僅給了孩子尊重,同時也能夠讓父母跟孩子成為朋友。

另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視頻中的小男孩年齡應該在1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需要父母把他們當做大孩子,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與信任。如果父母言語與行為上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尊重與不理解,他們會故意作對、不聽話。

《家有兒女》中爸爸夏東海的教育觀念,在現在看來仍然不過時,他很好的傳遞了「教育的前提是尊重」的理念。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呢?

如果父母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就不會因為他們的「頂撞」、「不聽話」而惱怒。而是會給他們足夠的理解,尊重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與觀點。而且這個關鍵的年齡段如果引導好,青春期就不會發生孩子叛逆的情況。

凌晨媽媽來叨叨:

別總以「為他們」好,而強迫孩子好好聽話、好好學習。家長試著多方位了解孩子,欣賞孩子,進而做正面引導,能做到上文中的兩點,也就打好了成為「好爸媽」的基礎。你做到了嗎?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孩子哭訴老師不公平,你如何回應?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父母學習

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影響有多大?4種教養方式,多數父母都在其列

相關焦點

  • 「一破塑料,還想訛錢?」20萬手辦被熊孩子掰斷,父母耍賴拒賠償
    一提起熊孩子,相信許多人都是比較反感的,由於熊孩子常常做出出格的行為舉動,同時又不能拿這些熊孩子怎麼樣,因為熊孩子的父母不對孩子的行為作表態,外人基本沒權利和義務去指點別人家的孩子,所以人常說,有熊孩子就有熊父母。
  • 經常挨父母打,會對人生有怎樣的影響?聽聽大家怎麼說
    2、性格懦弱且孤僻之前帶哥哥妹妹去遊樂場,遇到了一對母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站在旋轉木馬的旁邊,孩子拽著媽媽的衣角,眼睛微紅,一看就是剛剛哭過的樣子。媽媽在旁邊催促:「去吧,已經買了票,上去玩會兒。」孩子沒有撒開了歡兒似的去玩,而是顯得局促不安。
  • 5歲女兒被罵,媽媽的反應讓人深思:這種父母,活該教出熊孩子
    先是孩子奶奶,對劃車這事兒拒不承認,還反咬一口: 「你嚇著我孩子了,剛才喝了口水都吐了,你必須先為我家孩子負責!」 無奈張先生只好找到物業,調取了監控錄像,並報了警,隨後媒體也曝光了此事。
  • 「一堆塑料玩具,你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10萬手辦,父母耍無賴
    為此父母沒少念叨他,總是說他不好好找女朋友結婚,讓他們早點抱孫子,整天玩這些小孩子的玩具。 小孟也懶得跟父母解釋,反正說了他們也不懂,從來也不敢告訴父母這些手辦的價格,否則換來的又是一頓罵,實在被父母嘮叨煩了,就說:「我才不喜歡小孩子!」
  • 熊孩子在滑板場騎自行車撞到我女兒,我把車扔了,網友:你有病吧
    前段日子孩子迷上了滑板,說玩滑板的人特別帥,很想學。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我特地找了個滑板班把孩子送去學習。 我跟幾個來回跑的小朋友以及騎自行車的小孩商量了好幾次,希望他們能換個地方玩,說到底這是滑板場,自行車也不該進來。那幾個跑的小朋友見我一直勸他們離開,可能也覺得不太好,就走掉了。 而騎自行車的小朋友依舊我行我素,反而騎得更快了,還邊騎邊喊,特別霸道。
  • 《熊爸熊孩子》,孩子缺少的不是錢,而是來自父母的陪伴!
    《熊爸熊孩子》是由沙溢胡可夫妻主演,沙溢、胡可夫妻齊上陣,化身熊爸「熊雄」和賢妻「金子」的他倆,將和所有年輕父母一起,在事業和家庭的重重挑戰中闖關升級。《熊爸熊孩子》,劇情有點滑稽,有點搞笑,又很貼近生活。男一號熊雄,一公司高管,有著龐大的事業心,家裡供著房貸,供著車貸供著老婆和孩子,源源不斷的野心,讓他想一再努力去拼搏,拼搏的路上恰恰忽略了對老婆的陪伴,對孩子的教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視劇開始部分,沙溢扮演了一個"只懂賺錢不懂陪伴家人"的精英人士,與其他電視劇不同的是,他這個精英一點兒也不受人歡迎,甚至讓人討厭。
  • 喵星人深夜秒變熊孩子?一則短視頻揭露了兩個秘密
    相信每一位「鏟屎官」都記錄過與貓一起的快樂瞬間,但眾所周知貓是夜行動物,你是否注意過在你入睡之後喵星人都在幹嘛呢?近日,一則用手機拍攝的關於喵星人的短視頻在各大媒體平臺上流傳了開來,這則視頻從上帝視角見證了喵星人深夜的一系列動作。在鏟屎官入睡後,喵星人先是填飽了肚子,上完了廁所,讓人感覺接下來有不少的事情要忙碌。
  • 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深思……
    2據法官介紹,庭審中小郭神情很平靜,沒有一絲驚慌,語氣緩慢且清晰地回答了法官的所有詢問。小郭說,殺死弟弟原因是擔心他向父母告狀,說她深夜不睡覺玩手機,另外,她對父母給弟弟買手機,而她和妹妹沒有手機一事很有意見,覺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歡她。
  • 5歲熊孩子和保姆玩躲貓貓,藏到2公裡之外,網友:躲貓貓高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不了解這個世界,總是嚮往外面的世界。許多人在當了父母之後,才發現孩子會每天都想讓自己帶著他出去玩,哪怕外面下著雨,也無法阻擋孩子出門的心。有個熊孩子和保姆玩「捉迷藏」,結果跑到了2公裡以外的地方,網友們都笑道這孩子真會躲,但孩子的這個行為卻讓父母與保姆擔驚受怕。
  • 女同事請我來她家吃飯,她卻一直玩手機也不說話,她想幹嘛啊?
    1、新郎:兄弟們加油,一路喝上去,我的幸福就靠你們了2、上課玩手機有了保障,這就是最後一排學生的不同之處嗎?3、難道阿姨沒告訴你,籃球場是跳廣場舞的地方嗎4、此人太浪,觀眾都嗨了!5、難道說你的私房錢藏在這裡面嗎?專業啊!誰也發現不了!6、妹子,鞦韆不是這樣玩的,讓我教教你吧。7、應該是沒救了!
  • 我就想知道,你是在愛,還是在養一個熊孩子?
    我一心撲在他(她)身上,為什麼他(她)就看不到? 我對他(她)所有的好,為什麼他(她)從不珍惜? 我的全世界都是他(她),為什麼他(她)的全世界就沒有我? 我包容他(她)的一切,為什麼還會面臨背叛?
  • 熊孩子背後是愛無能的父母,榜樣沒有做好,孩子怎麼抄作業?
    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關於熊父母,大家更是驚呼,小孩不懂事,你大人也不講道理!能不能好了?「他還是個孩子,你讓一讓他唄。」「小孩子不懂事,你別跟他計較。」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 熊孩子奇葩請假條,老師表示我服了,家長看了想打人
    這不一些熊孩子就開動自己的小腦瓜,用請假條來逃避課業負擔,理由更是各種雷人。一、牽強附會型熊孩子:我一上課肚子就餓,餓著肚子怎麼能好好聽課呢?老師,你就批我3天假,讓我回家吃(wan)個飽(tong)飯(kuai)吧!
  • 伊藤潤二驚選集中最值得深思的一個故事:押切怪談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二次元狂熱粉。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伊藤潤二驚選集》中最值得讓人深思的一個故事《押切怪談》。我們的男主押切是一個內向的少年,他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老舊的別墅裡。這天深夜,班上的女同學藤井莫名其妙地出現在走廊上,只見她神色慌張,像是在躲避著什麼。正當男主疑惑之際,藤井的身影消失了。第二天,藤井若無其事地來到了學校。
  • 過春節,看著熊孩子在家「出沒」,我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嗎?
    或者把你的床當蹦床,把你的衣服當做戰袍,在你的房間玩尋寶遊戲的人。揍他一頓,解解氣?你應該猜得到,熊孩子身後通常都有一個或幾個熊家長。「他還小,你就讓他玩一下嘛」!「你這麼大人了和小孩子計較什麼啊」?2、零食和玩具家裡買一些他們平常沒吃過的零食或者是沒玩過的玩具,吸引它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吃著零食,玩著玩具,就會老實了。
  • 過年一定會撒謊:父母覺得我害羞內向,其實我背後玩很大
    離家求學,誰都有一點兒不能對父母說的「小秘密」,平時還能輕易瞞好,可這幾天在家人近距離的旁敲側擊下,發言必須變得謹慎起來,你是不是也不得不說點善意的謊言去隱藏過於真實的自己。 這個春節,你有沒有化身皮諾曹?
  • 「你能擦出火花嗎?」熊孩子廣場狂摔共享單車,公共用品豈成玩具
    其中一個還很興奮地問旁邊孩子:"你能像我一樣擦出火花嗎?"很顯然,這幾個熊孩子把公共用品當玩具了,在他們看來,單車在地上摩擦出的火花格外有趣。視頻拍攝者稱,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卻沒有家長管束孩子儘快回家。看到這個視頻的網友,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 媽媽在廚房淘米,熊孩子一番操作讓寶媽崩潰,家裡的菜都進了廁所
    如果你現在捨不得教育你家的「熊孩子」,那麼他以後步入社會,自然會有人「教育」他。 周邊還堆放著很多的蔬菜,寶媽看了一眼軒軒,發現軒軒還玩的很起勁,絲毫沒有想理自己的意思。 只見軒軒一會拿起土豆、一會拿起西紅柿,似乎在考慮哪個放進馬桶更合適?寶媽靠在門口作為支撐。
  • 珍貴手辦被熊孩子玩壞,要求賠償兩萬,家長:不就是個破塑料?
    說起熊孩子,想必不少家長能滔滔不絕說上一整天。雖然大家都很討厭熊孩子,但更多時候,人們討厭的不是熊孩子本身,而是熊孩子父母處理問題的態度。如果父母能及時制止並糾正熊孩子的不良行為,又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熊孩子呢?大多數熊孩子的誕生,都是其父母失敗教育的結果。
  • 孩子,我為什麼不希望你考第一?答案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
    「水哥」王昱珩則認為: 孩子考第一,遭人妒忌,沒有朋友;考最後一名,沒人跟你玩,容易自卑。 這些家長,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不希望孩子的天性被眼前的成績、名次所禁錮,只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快樂、健康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