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發現了當代社會的一個明顯的現象:生活在農村的大部分孩子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部分被各種輔導班圍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很大的情況呢?難道農村的孩子都不需要輔導班嗎,還是城市的孩子不玩知道玩遊戲呢?
其實,農村的孩子也不是都沒有補習班,只是說補習班的數量相對較少,上輔導班的孩子相比也比較少,這個和資源分配不均有很大的關係。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也並不是不玩遊戲,只是時間都被作業和輔導班佔據了,能夠玩遊戲的時間少之又少,家長家長盯得緊一些,控制的相對好一點而已。
之所以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這個和家長是有很大關係的,還和這個時代發展有很大關係。
1.照顧孩子的對象不同。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以留守兒童居多,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很少在家,有老人照顧孩子,或者寄養在親戚家,或者是在寄宿學校,是沒有人管束他們的,或者是老人根本管不了,孩子不會聽老人的,在空閒時間要麼看電視,要麼瘋玩、要麼就是窩在家裡玩遊戲。父母不在身邊,別人也不好多管束孩子,大多數都是聽之任之,孩子自控力又差,所以會沉迷在遊戲中不能自拔。
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自己管理孩子肯定會比老人帶孩子,管理上好很多,父母即使讓孩子玩手機、電腦什麼的,都會控制著時間的,不會讓孩子長時間沉浸在遊戲之中。
2.資源分布不平衡。
眾所周知農村的教育條件和城市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僅是校內教育資源差距很大,就連校外教育資源差距也很大。就拿補習班來說,在城市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各種類型的輔導班,數量多如牛毛,種類也是層出不窮,而農村輔導班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少之又少,在縣城或者是鎮上,距離都比較遠,去上課是極不方便的,說白了硬體條件不允許。
城市裡不僅輔導班種類繁多,上課形式也比較多,線上線下,輔導班,家教,家長自己團課,網上各種線上課程,選擇眾多,想怎麼學怎麼學。在農村網絡受限,線上課程幾乎行不通,線下輔導選擇又少,加上交通條件的限制,以及老人什麼都不懂,能上課的少之又少。
3.家長思想高度不同。
現在這個時代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們普遍比較焦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會從小就給孩子加碼,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簡直是要把孩子變成全能型人才。面對形形色色的的輔導班,家長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就把孩子塞進了輔導班。
在農村家裡經濟條件相對好一點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縣城較好的寄宿學校去學習,而不是把孩子留在農村上學,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而有一些家長自己長期在外,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加上經濟條件的限制,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直接散養在家,任其自由生長,對孩子的學習想管,卻有心無力,慢慢的孩子廢掉了
總之,凡事都有例外,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那樣,凡事也都是有因才有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差,既和社會有一定的關係,也和家長有著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