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問:我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學業,打他吵他,都沒有用,我該怎麼辦,難道讓他沉迷墮落下去?
答:你當然應該先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盡力挽回,設法拯救。一般心理學家通常會教你如何發揮同理心,好言相勸,曉以大義;他若還執迷不悟,則可使用一些非常手段,恫嚇或禁足。仍然無效的話,那麼你就得靜下心來,重新反省你們親子關係的問題了。
……… 你的心靈旅程也就由此開始了。
網路遊戲在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點兒像婚姻關係的第三者,若非這個婚姻已經產生了某一程度的裂縫(不論是明是暗),哪會有第三者插足的餘地?同樣的,當親子之間逐漸失去了信任與溝通時,任何東西都可能進來攪局,也許是不良少年,也許是迷幻藥;而沈迷網路遊戲,只是青少年表達叛逆的一個現代版本罷了。它本身好似一種聲明:你多年來一直灌輸給他的那一套價值觀對他已經毫無意義了,他在尋找或開創自己的意義。
在此以前,可能,你們的關係已經疏離了,可能,你家裡早已是「小鬼當家」,你只是不敢承認而已。
父母對孩子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因為愛你才管你」,「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我們很少去反省自己的「愛」中,夾雜了多少過去的滄桑,未圓的夢,以及想要操控他的憂患心態。難怪,孩子們在這種愛的羽翼下,開始坐立不安;你呵護得愈緊,他愈想奪門而出。於是,網吧收容了這些不知何往的浪子。
網路遊戲能夠讓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廢寢忘食地盯著電腦屏幕,紋風不動地坐上5、6個小時,顯然地,它能夠暫時滿足孩子的某種需求,那是你的愛或正規教育所忽略的。學校裡大概沒有一堂課能夠讓他如此專心地「活在當下」,那些驚險刺激的遊戲安定了他浮躁的心,忘懷了少年維特的煩惱。你看看他,篤定地坐在電腦前,周圍沒有眾目睽睽的相逼,自己決定遊戲的種類,練習的時間,何時參戰,何時撤退….。網路遊戲給了他某一程度的主控權與成就感,這遠超過大學文憑或事業功名的空洞許諾。
當孩子已經到了玩物喪志的地步以後,作父母的,雖然痛心疾首,卻愛慕能助。你希望亡羊補牢,設法幫他打開正常的社交圈子,然而,你可曾培養他與人相處的技巧?別忘了,年輕人的圈子一樣是弱肉強食森林。你希望他能多多參與家人的互動,憑良心講,你們家人聚在一起時,通常談些什麼呢?除了一堆耳提面命以外,豈能像網路遊戲一樣刺激他的想像,激發他的鬥志,給他一個自我表達而不必擔心被批判被糾正的自由空間?
於是,你突然發現,他想要的東西連你自己都沒有,你年輕時也是懷著類似的不被了解不被尊重的挫折而長大的。只是不知何時開始,你學會用責任來填滿這個空虛,如今你也想依法炮製,用學業,用榮耀來填滿他的空虛。
不僅如此,你還像你的父母一樣,把一生的希望與意義都投射在這個懵懵懂懂的孩子身上,他的一言一行隨時牽動著你的神經,他打開電腦的一個舉動,便能將你一整天的心情打到谷底!你究竟是何時失落了自己的?難怪你的愛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獨特的課程要修,你自己即使做了一輩子「正當」的事,也未必活得很快樂,那麼你又怎能為他決定他的幸福呢?如果他這一生必需要經歷某些磨難,就算你此刻阻當成功,很可能只是拖延它發生的時間而已,該來的,遲早會來的。
您先看看這個曾經失落過的孩子的日記吧:
我從13歲開始接觸網絡,最初是為了排解家庭變故帶來的不幸、憂鬱和煩惱,像很多吸毒者起初抱著挑戰自我、淺嘗輒止的心態一樣,以一種好奇、娛樂和嘗試的態度進入這個世界,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漸漸地,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它蠶食著我的精神意志和健康。我在一次次告誡自己要克制、約束,卻發現投入網絡的時間比上次更長之後,我放棄了與它搏鬥的信念,更徹底地投入其中。
看著網絡中越來越強大的自己,一次次將對手擊倒,輕蔑地幻想著坐在另一端的人那捶胸頓足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樣子;一次次看著自己被更強大的對手擊倒而不甘心認輸,必定花更多的時間使自己更強大,最終讓他倒在血泊中,倒在我腳下,從中獲得快感。
我夜以繼日地投幣其中,白天上學,卻在課堂上想著如何進行晚上的戰鬥;晚上睡覺,卻在興奮中等待母親睡著後好開始我的遊戲。
在網絡世界裡日益強大的我,現實生活卻是日益頹廢。一天天下降的成績,一天天流失的健康,以及與親人、朋友關係的疏遠和破裂,非但沒有給我當頭一棒,反而令我更加投入,希望在另一個世界裡取得更多不切實際的彌補。在網絡中無情、嗜血的我,逐漸取代了現實中原本孝順、溫和的我,與母親的爭吵不斷升級,與同學大打出手,乃至離家出走。
日益的沉迷墮落甚至讓我意識不到,在網絡中殘忍地打倒對手不是勝利和強者的證明,而是懦弱和失敗的體現。那時,我還天真地認為自己考上北大、清華不成問題,卻忘記了自己早已推動了進名牌大學的資本,因為以當時的成績我根本連高中都考不上。
現在雖然我在母親的幫助下已成功擺脫了網路遊戲的魔爪,可那段黑暗的日子依然令我毛骨悚然。看著報紙、電視上報導的一起起因網絡引發的悲劇,殺人與自殺,支離破碎的家庭,我為自己慶幸的同時,不禁也為和我一樣陷入網魔的人們感到悲哀。
看了這則日記,我們不能不感受到來自心靈的震撼!究竟是什麼力量改變了這個孩子?是母親的無條件接納。
所謂「無條件接納」,就是對孩子的博愛,不分智愚,不分勤惰,不論孩子的行為如何,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多麼的失敗,父母都不棄不舍,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並向孩子表達父母的愛,讓孩子深信:父母的愛永遠不離開他。
我們看看這位母親是如何幫助孩子的:
最初,這位母親是說理教育,可是母親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而且一說就暴跳如雷,甚至以死相威脅。絕望的母親曾試圖把電腦拆掉,可孩子說「您要是拆了,我就上網吧」。母親深知孩子一旦進入網吧,後果將更不堪設想。於是,母親找來了著名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專家為孩子做心理輔導,面對老師,孩子什麼都明白,老師一走,孩子照玩不誤碼。
就這樣僵持了半年多,這位母親心急如焚,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她猶豫、彷徨,想放棄,但又不甘心。
這位母親決心無條件地接納這個不爭氣的兒子,不管他有多麼的失敗也絕不輕易放棄!她知道,必須向「網遊」宣戰,將兒子從泥沼中拉起來。
她借鑑那些優秀學生家長的教育方法,再也不簡單粗暴地向孩子發火,更不說要砸電腦的話,而是「蹲下來」與孩子同行,全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終於,她做到了和兒子有話可說。
第一步,走進去。她虛心向孩子學習電腦知識,甚至和他一起打遊戲,幫他「外掛」,在適當時稍加提醒孩子要注意身體。當孩子看到母親是從他的身體角度出發善意提醒時,逐漸接受,不再通宵達旦地玩兒。
第二步,尋機會。她利用吃飽或休息的時間,把讀過的三本書裡精彩片段講給孩子聽,讓孩子逐漸認識到人的成長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一個不斷在失敗中尋找與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只有能夠坦然面對失敗,且在挫折而且不斷激發自己的鬥志的人,才能在失敗的背後看到機會,抓住機會,最後成就自己。
第三步,拉出來。她總是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真誠地對兒子說:「媽媽能理解你目前的處境,知道你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實在學不進去,你落下的功課太多,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所以上課老走神,想遊戲裡的東西。」母親這麼一說,孩子點點頭,不再頂撞或置之不理了。
第四步,紮實幫。她為孩子請來了北大、清華的兩位大學生。這兩個大學生都是從貧困山區以高分考進北京的,他們不僅文化基礎紮實,更有一種拼搏向上,不怕吃苦的學習精神。在他們的輔導下,兒子的學習有了很大進步,以449分成績完成中考。
第五步,密配合,上了高中後,學校要對新生進行為期9天的軍訓,可這孩子死活不肯去,非讓母親給他請假。母親深知,他雖然考上了高中,網癮卻一直沒有徹底戒掉。「網遊」的誘惑使他離不開電腦。她不但主動與老師聯繫,而且還耐心給孩子講自己15歲當兵的經歷。這位母親深知軍訓對孩子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兒子萬分不情願的情況下,母親毅然馱著行李將他送上了去軍訓的汽車。
讓母親沒有想到的是,短短9天,當她去學校接兒子回家時,兒子那古銅色的臉上流露出興奮的笑容,腰板挺得筆直,渾身上下透出一股豪氣。一路上他滔滔不絕地給母親講他的班級,他的老師和同學、教官和室友。特別是講到在軍訓即將結束的篝火晚會上,他擔任節目主持人,成功地主持了晚會,圓滿完成了老師交給的任務,得到了校領導、教官、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時,他的臉上洋溢出了久違的自信,同時還表現出對老師由衷的愛戴和尊敬。
接下來,他又代表高一新生在學校開學典禮上發言。老師讓他擔任班長職務並鼓勵他去競選學生會主席。看到他認真準備演講稿,一遍遍練習演講的樣子,母親由衷地感到,他變了,變得成熟起來。伴隨著競選成功,當上了學生會主席的他自信也在不斷增長,學習的自覺性也提高了,誘人的「網遊」漸漸失去了它的魅力,網癮終於消除了。
在母親與老師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幫助下,一隻雛鷹終於展開他的翅膀飛向藍天。
第六步,多鼓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總是曲折的,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一波三折。由於成績的不鞏固,時好時差,孩子又有些灰心。面對孩子的反覆,這位母親從容對待,不是著急,而是向兒子表明:你是努力的,你在不斷地進步。不管你的成績怎樣,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相信你!同時,這位母親還和老師交換意見,獲取方法,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老師也積極配合,並給孩子寫下這樣一段話:
孩子,用你的搜尋引擎在海量的信息中搜索一下,世界上最有眼光的人是誰?世界上最自負的人是誰?你會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前者是蓋茨,他在30年前就預見個人電腦將進入家庭,並成功抓住了這一商機,使自己成為世界上家喻戶曉的人;後者同樣是美國人,是麥克阿瑟,他孤高自傲,一意孤行,結果在朝鮮半島輸掉了一生的榮譽和前程,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在大家眼裡,你聰明,很有文採,有發達的CPU,在老師眼中,你更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在你身上有卓爾不群的潛質。不知道你在玩遊戲的時候,是否也像蓋茨一樣胸懷大真心志,還是在打發時間,消磨意志。老師當然希望你是前者。
在21世界,想要成功,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超人的毅力和勤奮,希望你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前進的步伐越來越穩健,追求的目標越來越高遠!相信兩年後的你一定會放飛自己的夢想。高一一班的同學們為你喝彩!
讀了老師的這封信,孩子哭了,他發誓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期末,他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的同時,也獲得了年終學習進步獎。後來,這個孩子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
親愛的家長,我給您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您,父母與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是可以有效地戒除網癮的。
敬請您立即行動,千萬不要對孩子灰心,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首先改變自己,並幫助孩子找到阻礙他發展的真正原因,牽著孩子的手一塊兒成長,可以嗎?不管自己有多累都要用愛的微信面對孩子,用愛的語文激勵孩子,用愛的行為影響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心懷包容孩子,用愛的懲罰約束孩子,用愛的磨難鍛鍊孩子,用愛的精神滋養孩子。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讓您的家變成一個真正幸福的愛的天堂!
祝您快樂,相信孩子有能力改變!
本文章旨在分享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