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記住!孩子有網癮,絕不是王者榮耀之過

2020-12-18 王二懟

當下手遊成風,無論何時何地、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都對各類手遊十分沉溺,在遊戲中付費也是很常見,一些孩子心智不成熟常在遊戲中「大手筆」花銷讓家長大呼吃不消。用王者榮耀舉例,全中國3億青少中接近1/3的青少年在玩,在遊戲中充值、付費現象也實屬再常見不過。其實,自網路遊戲大行其道開始,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話題幾乎從未停止過。不少家長因此集體陷入焦慮,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

據報導,寧波象山一位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短短四個月內,充值了將近十萬,事發後母親為此時家庭窘境痛苦不已……

為了解決家長們的各種疑慮和擔憂,小編在線特別採訪了瀋陽靜安精神衛生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徐海春主任。

徐海春, 畢業於瀋陽醫學院精神衛生專業,曾在中國醫科大學心理衛生醫院工作多年,曾任于洪區嚴重精神障礙應急醫療處理組長,目前從事精神心理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診治,以及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器質性精神障礙、酒依賴、神經症(失眠、焦慮、強迫、軀體化障礙等)。

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

看著孩子沉迷遊戲、花大量金錢在虛擬世界中,家長該怎麼辦呢?此前,徐海春主任告訴廣大網友,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孩子沉迷手遊與生活單調有關

除了學習外,他們幾乎沒有太多個人空間。他們藉助網絡麻痺自我,獲得暫時的娛樂快感。家長還應打破原來一味打罵埋怨或放縱溺愛的傳統做法,定期與孩子交流,與孩子一起出門玩耍,親近大自然,尋找最原始的快樂,幫助孩子共同克服「網癮」難題。

孩子偶爾打打遊戲,可以使精神放鬆。

如果每天上網不超過2小時,就不能算是「網癮」。但如果上網時間過長,難免成癮,此時家長要適當控制孩子使用電腦的時間。但是,切不可在孩子玩得正開心時橫加阻止,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您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約定,比如在他開機之前,雙方就達成一致,每天只玩2小時,超過時間就關機。

儘量避免將玩遊戲作為獎勵機制。

這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就會用對孩子來說有誘惑的事物來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比如打遊戲。更何況它被父母設置成一個需要違背自己意願、努力之後能得到的東西,孩子就會因為這種來之不易對遊戲更加上心,也就更加珍惜這種機會。孩子本就還小,身體各個方面以及成熟度都還未發育完全,自制力更是還未形成,在這樣兩種感覺的雙重疊加上,孩子就會越發的喜歡玩遊戲,對網路遊戲"上癮"。

徐海春主任還表示,青少年網絡成癮有三大主因:家庭、學校和社會,而尤以家庭因素最為重要。孩子網絡成癮只是家庭問題的一種反映,是問題的表象,而不是實質,實質在家庭那裡,而不是在孩子那裡。

孩子變成不被父母喜歡,也不被社會接受的「壞」孩子,究其原因,是父母沒有給到他們想要的,如被尊重、被理解、自由和獨立、欣賞和認可,以及足夠的安全感等。

當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正性和向上的力量,往往就會用破壞或傷害自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那部分需要的渴求,沉迷網絡就是這種表達的方式之一。和青少年其他的不良行為一樣,上網成癮也是對缺失需求的一種表達。

所以,要徹底解決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問題,就要從問題的源頭——家庭著手,而不是僅從孩子身上著手。

既然網絡成癮已經被界定為一種病,那麼有病終究得想辦法治。那麼在網癮的治療上面,有什麼方法呢?徐海春主任介紹到,目前精神心理科上就網絡成癮的治療主要有這幾點:

1、認知行為治療:

首先要給孩子做溝通,給予一些簡單的教育,讓他對網絡的利弊有一個充分的理性的認識,希望他能加強自制力。

2、系統脫敏:

在家長的陪伴監督下,逐漸地減少孩子的上網時間,上網時間的減短不能一下子減短太多,要根據孩子的反應以及狀況進行。

3、替代療法:

可以讓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家長帶著去戶外活動體育活動、社交這些。

4、藥物治療:

如果用了上面的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問題可能需要用藥物。一般都是醫學上都用抗抑鬱藥,作為藥物治療。

徐海春主任補充道,網癮治療的時間最短都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一般來說當經過治療後孩子的學習、睡眠、食慾等等情況都能恢復如常,才是最理想的治療效果。如果沒有確定到理想效果就中斷治療很容易中途而廢。

最後,徐海春主任提醒,如果家長擔心孩子網癮或有其他的情緒問題,應該到正規的精神科專科三級醫院,或者正規青少年心理諮詢診所諮詢,不要太過相信網絡上的宣傳,社會上的網癮戒除機構存在資質認證混亂、良莠不齊等問題,避免不經意間將孩子送到了第二個楊永信手中。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於網絡怎麼辦?心理專家有話說!
    在我們的直播課中,有很多家長都在問:我的孩子總是不願意寫作業,該怎麼辦?我的孩子沉迷於網絡,說他就摔門,已經談崩了,該怎麼修復關係?所以,對大多數家長來說,自己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管」。就在前幾天, 看到了一個新聞:一個孩子因為總是打遊戲,被家長說了幾句之後,跳樓了。令人十分心痛......孩子的大好年華剛剛開始,卻在此刻戛然而止;對於父母來說,打擊不是簡單的「傷心」二字就能概括的,或許,會成為一生的痛。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事不宜遲,趕緊來收聽《曉法微課》第十五期:「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大家好,這裡是曉法姐姐以案說法課堂,我是佛山中院少審庭書記員林師敏,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圖片來自網絡)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一旦有時間、條件,不少孩子就對著電腦、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很多家長對此都束手無策。但是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當孩子們慢慢開始沉迷遊戲,其心理和行為就會發生偏差。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問:我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學業,打他吵他,都沒有用,我該怎麼辦,難道讓他沉迷墮落下去?答:你當然應該先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盡力挽回,設法拯救。網路遊戲在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點兒像婚姻關係的第三者,若非這個婚姻已經產生了某一程度的裂縫(不論是明是暗),哪會有第三者插足的餘地?同樣的,當親子之間逐漸失去了信任與溝通時,任何東西都可能進來攪局,也許是不良少年,也許是迷幻藥;而沈迷網路遊戲,只是青少年表達叛逆的一個現代版本罷了。
  • 王者榮耀也被防沉迷,而陶宏開楊永信這些名字你還記得嗎?
    在一開始,陶宏開的觀點是有一定意義的。他指出所謂「網癮」不是孩子的精神出了問題,而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出了問題。問題的源頭很大程度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但媒體的注意力卻放在了「網癮」一詞上, 似乎陶宏開自己本身也樂於藉助這一詞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迎合父母的喜好,而對於網路遊戲的態度也越來越偏執。
  • 青少年網癮真的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嗎?真正的原因更值得父母關注
    《親愛的,熱愛的》《全職高手》《陪你到世界之巔》這些以電競為題材的電視劇似乎在將電子遊戲,沉迷網絡合理化。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本來就沉迷於網絡無法自拔,這些電視劇難道不會加重他們的網癮?讓孩子更加無心學習?
  • 微課堂(視頻)丨峰江中學沈君喜老師: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怎麼辦
    上周很榮幸邀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畢業現任教於峰江中學沈君喜老師為大家帶來一課《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怎麼辦》保定16歲重高男孩從30樓家中跳樓身亡「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你家真有網癮少年嗎?• 不要隨意的將孩子貼上網絡成癮的標籤,將孩子推入其中。家長鬚知:明確網絡成癮的界定,不要隨意的將孩子貼上網絡成癮的標籤,將孩子推入其中。靈魂大拷問2:孩子為什麼喜歡上了玩手機?上網玩遊戲易沉迷,甚至出現喪命。那為什麼孩子如此執迷?
  • 青少年為什麼容易沉迷網路遊戲
    【關鍵詞】青少年  網路遊戲  心理需求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從1969年美國瑞克·布羅米編寫的第一款網路遊戲《太空大戰》(Space War)到今天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網路遊戲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五代,承載終端從最初的電腦,延伸到了智慧型手機終端。
  • 孩子沉迷玩《我的世界》,成績一落千丈……
    「《我的世界》Minecraft已經是一款舊遊戲了……我家孩子這幾天又開始沉迷起來,一回家就看到他坐在沙發上開始玩,睡覺的時候甚至都躲在被窩裡玩。這次月考成績一落千丈,班主任已經找我們溝通了好多回了, 孩子啥也聽不進去,這可怎麼辦啊……」小雯的媽氣急敗壞,頭上的白髮似乎都多了幾根。「我們以前小時候哪有什麼網癮啊,家裡手機電腦都沒有,更別說沉迷遊戲了。不過時代在進步,手機和電腦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孩子沉迷遊戲」的情況卻越來越普遍……」如何「戒掉孩子的遊戲癮」,已經成為當今父母的頭號難題。
  • 廣州腦博仕醫院專業戒網癮—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核心提示:廣州腦博仕醫院是華南地區專業自願戒網癮機構,長期專注於青少年網癮、沉迷網絡、沉迷遊戲、手機成癮、網絡痴迷、網癮症候群、以及由此導致的厭學輟學、懶散、逆反叛逆、自閉冷漠、暴力亢奮等各類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為障礙的診治。
  • 孩子上網課養成了網癮,沉迷遊戲無法學習,如何糾正過來?
    自己的孩子,脾氣、性格自己知道,就像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一樣。其實,每個孩子心底深處都想好好學習,給父母爭光彩。網癮,這事怎麼說呢?大人能忍住幾個小時不玩手機嗎?再者說:當今世界能離開網絡嗎?孩子在學習階段,沉迷網遊,肯定是不行的,現在的網遊像毒品一樣侵害著青少年,充滿著暴力,遊戲本身的設計就是要玩家上癮的。成年人尚且無法自拔,更何況是孩子。我想你應該像高明的醫生一樣,依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對症下藥。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打罵不是好辦法,6種方法讓孩子厭倦遊戲
    前兩年在網絡上被人抨擊的最多的就是白馬書院,豫章書院還有楊永信網戒所。其中楊永信被人嘲諷為"雷電之神",因為他主辦網戒學校,經常通過電擊孩子,來讓一些不聽父母話的孩子聽話,讓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戒網。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危害也是讓人揪心1、影響孩子視力自從迷上王者榮耀,張女士家裡的人是一步步看著兒子從眼睛有點看不清黑板,到戴上眼鏡,再到度數變化兩百,三百,四百一直到五百。
  • 十幾歲ceo上節目怒批網癮少年:我年入百萬,你們還沉迷王者榮耀
    十幾歲ceo上節目怒批網癮少年:我年入百萬,你們還沉迷王者榮耀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遊戲在這個時候走入了我們的世界。我們不能說遊戲這個東西哪裡不好,因為它畢竟是為了滿足我們精神需要才興起的。
  • 論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特徵與應對
    傳統意義上,「沉迷」或「成癮」的概念特指對某一物質產生的身體或心理方面的依賴,而近年來的研究指出,「沉迷」的概念應擴展到非物質或行為依賴方面。  過度的網絡使用被認為會產生依賴、沉迷,乃至成癮,在現有研究中與網絡沉迷相關的提法還包括網癮、病理性網絡使用、高度網絡依賴等等。網絡沉迷表現為過度或無節制地投入網絡使用,對網絡使用有強烈的渴求,以及由於某些網絡使用行為帶來的損傷和痛苦。
  • 荒廢學業、失眠抑鬱,沉迷網絡的危害還不止這些……
    家庭關愛、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網遊的一個原因。 劉女士說,孩子父親曾是街機的狂熱愛好者,孩子接觸網遊甚至迷戀網遊與此有關。她與孩子父親都是自由職業者,陪孩子的時間很多,但孩子還是迷上了遊戲。 劉女士對記者說:「現在的網遊種類繁多、娛樂性強,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個網遊玩夠了,還有各種各樣的網遊等著。」
  • 濟南正規戒網癮機構-首選神康青少年成長中心
    網絡成癮簡稱網癮,是指因過度使用網際網路而引起的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傷的一種現象。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網際網路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組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組生理性不適。什麼是青少年網癮具體表現有哪些?濟南神康青少年心理成長中心諮詢師劉興芹就此做出解釋。
  • 沉迷網路遊戲會讓孩子頹廢,荒廢學業,父母該怎麼做
    學習這種行為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片段中,比如學習如何去處理情緒、如何去使用高科技產品、又或者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孩子。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孩子過分的沉迷於網絡怎麼辦?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這個家庭最寶貴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是每一個爸爸媽媽最希望看到的,但是現在有不少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網路遊戲當中,甚至有一些孩子因為自身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被騙子套入了網貸當中。在生活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逃課了以後,第一反應就是到附近的網吧去找。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上網課貪玩怎麼辦?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 兩會@...
    可以滿足通信定位功能、能輔助課堂教學,並且可以控制使用手機時長,還能對網絡內容進行管理……相信有這樣的手機,家長和老師就放心多了。此外,應當建立第三方監督評價制度,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並快速處置,建立黑白名單,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控。在對未成年人的引導幫扶方面,她建議,建立對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矯正和幫扶的社會機構,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組織建立未成年人網癮矯正專業機構,研究部門、高校及醫療機構等參與其中。
  • 發現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這份教育方法請牢記
    發現孩子迷戀網絡,很多家長會著急上火,採取簡單粗暴的手段處理,如切斷家裡的網絡、打罵孩子等。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遠離網絡,反而容易讓孩子破罐破摔,最終徹底沉迷網絡。有些家長嚴格控制孩子,不讓孩子接觸網絡,人為製造「網絡真空」,導致孩子孤陋寡聞,既不利於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1.父母要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父母首先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才能在孩子接觸甚至沉迷網絡時保持理性、冷靜的態度。
  • 18歲網癮少年在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的蛻變之旅!
    為了幫助他走出網癮的困惑,曾求教於很多專家,最後都是無功而返,父母什麼招都用了,可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後來遇到濟南神離青少年心理成長中心的黃杰老師,在他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網癮。黃杰老師說,網癮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正原因,必須找到它、解決它,網癮才能消除。於是在黃杰老師的引導下,小山慢慢地敞開了自己封閉的心扉。
  • 【同濟•新聞】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因為這次疫情,孩子們每天在線學習,網絡成癮現象再次變得突出,家長們有的擔心、有的憤怒、有的絕望,就在大家惶恐而不知所措的時候,有了這麼一次講座。張醫生為我們講解了網癮的具體表現,判斷標準,背後原因以及幹預措施,深入淺出的講演,非常及時,非常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