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越來越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對其身心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界定網絡沉迷?該如何有效預防?這需要多方協同、社會共治,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供圖/視覺中國
網絡沉迷的界定與特徵表現
從廣義的角度而言,「沉迷」指的是對某種物質、習慣或行為具有強迫性的、不受控制的依賴,並且達到一旦中斷就會產生嚴重的情感、精神或心理反應的程度。傳統意義上,「沉迷」或「成癮」的概念特指對某一物質產生的身體或心理方面的依賴,而近年來的研究指出,「沉迷」的概念應擴展到非物質或行為依賴方面。
過度的網絡使用被認為會產生依賴、沉迷,乃至成癮,在現有研究中與網絡沉迷相關的提法還包括網癮、病理性網絡使用、高度網絡依賴等等。網絡沉迷表現為過度或無節制地投入網絡使用,對網絡使用有強烈的渴求,以及由於某些網絡使用行為帶來的損傷和痛苦。
關於網絡沉迷的相關研究,揭示出網絡沉迷的諸多表現,並發現很多症狀表現與包括物質依賴的其他類型的成癮行為相似,例如耐受性、身心投入、多次試圖切斷使用網絡但總不成功,以及沒有網絡的時候會感覺焦躁不安等。
網絡沉迷的典型特徵包括過度使用、依賴、突顯性、情緒改變、耐受性、戒斷反應、衝突牴觸,以及復發。其中,網絡沉迷最直接的表現是使用者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網絡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網絡的時長並不構成網絡沉迷的充分條件。相較而言,更需要關注的是由於過長和過量使用網絡所帶來的損傷,比如睡眠紊亂或匱乏、身體疼痛,以及社交活動匱乏等等。
儘管網絡沉迷並非青少年群體所特有的現象,成年人群體中遭遇網絡沉迷問題的也並不罕見,但是現有的網絡沉迷研究大都關注年輕群體,且常常針對青少年群體展開分析。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群體處在更易於受到沉迷因素侵害的人生階段,使得青少年成為更易沉迷網絡的高風險群體;相對於成年人群體,青少年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網絡沉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於青少年群體的傷害更大、更深遠。
現有研究發現,青少年長時間沉溺於網路遊戲可能逐漸忽略學習,變得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疏離,甚至完全沉浸在網絡虛擬世界之中。由於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以及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對家庭和諧、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青少年的網絡沉迷問題尤為需要各界關注。釐清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影響因素,並積極尋求幹預和防治青少年網絡沉迷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多重影響因素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風險因素既包括內部因素,如人格特質、個人動機,也包括外部因素,如接觸使用的網絡內容、個人生活環境等。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網絡沉迷形成因素的多重性和複雜性,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幹預和防治。內部因素。網絡沉迷的相關研究表明,毫無節制地使用網際網路的傾向與某些人格特質具有關聯性。關於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研究發現,一些網絡沉迷行為的前置因素和導致個人容易沉迷具有相關性,比如問題行為、網絡依賴、心理問題和自控能力等,它們被視為網絡沉迷的實際原因而非潛在維度。
現有的研究顯示,網絡沉迷者的人格特質較多表現為內向型、神經質和衝動型,具有孤獨、羞怯、逃避、好鬥、敵意,以及缺乏自尊心等特點。而網絡過度使用者的這些性格特質也被發現與青少年問題行為和心理問題密切關聯。
學者們指出,沉迷網絡的個人往往飽受抑鬱、人格障礙和物質依賴的痛苦。根據不同的上網目標,青少年的網絡使用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即娛樂型和應用型。調查發現,具有網絡沉迷的青少年網民傾向於娛樂型,而非網絡沉迷的青少年網民則傾向於應用型。個人動機方面,研究表明,與自我調節、社會化和個人滿足功能失調相關的個人動機是網絡沉迷的高危因素。
外部因素。網際網路的一些屬性使得網絡使用更加容易形成依賴或沉迷,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性可能促使網絡使用者容易沉迷其中,特別是那些已經具有某些沉迷症狀的使用者或者那些心理脆弱的使用者,這將讓他們有更高風險對網絡使用產生強迫性。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社會化的功能,人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上進行即時互動,但也可能導致社會疏離和人們日常社會生活功能的損傷。過度的網絡使用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興趣,導致與家庭成員溝通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縮小,以及孤獨感和抑鬱情緒的增加。
此外,相關研究還顯示,家庭溝通的質量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心理發展密切關聯,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可能會帶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諸多問題並影響網絡沉迷狀況。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絡沉迷與問題行為有一些共同的環境因素,比如父母婚姻關係、父母養育方式、家庭溝通環境等。這些結果顯示,青少年網絡沉迷可以與一些問題行為結合起來分析,相關的預防和幹預策略如果面向問題行為的集群,可能比單單只針對某一特定的問題行為,要更加有效。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應對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且越來越被人們視為信息交換、學習工作和休閒娛樂必不可少的媒介渠道。鑑於網際網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與滲透,對於網絡沉迷的幹預不可能採用傳統成癮的戒斷式治療,用以幹預和治療暴食症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對於青少年網絡沉迷,應通過多方協同、社會共治的方式,協調社會各方資源共同進行幹預和應對。
家庭應對。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應對青少年網絡沉迷極其重要的一環。家長了解網絡沉迷的相關風險,有助於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其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有效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家長在發現、幹預與治療過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大量網絡沉迷青少年的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家長往往是最早從日常生活的變化中察覺和注意到青少年網絡沉迷症狀或信號的,通常也是家長首先向專業的網絡沉迷治療機構尋求幫助的。在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甄別和診斷環節,家長提供的信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根據對網絡沉迷青少年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家庭溝通不良或家庭矛盾常常會帶來網絡沉迷等負面結果。因此,家庭可以被視為網絡沉迷青少年康復過程的突破口。針對那些來自不良家庭環境的網絡沉迷青少年,應開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幹預機制。經過調查發現,家長與專業人士密切協作、積極溝通可以給網絡沉迷青少年的康復帶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而且是鞏固治療效果和防止復發的關鍵要素。
政策規範與教育協同。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防治中,政府角色至關重要。我國政府部門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非常關注,相關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治理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建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體制機制,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例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有相關的內容。
學校教育和公共教育對於青少年網絡沉迷的預防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在青少年時期,會逐漸培養起獨立性和離開家庭環境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青少年在其成長階段可能會感到與父母的疏離,並轉向同伴獲取情感支持和意見建議。由於青少年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待在學校,其人際關係對於青少年成長也非常重要。人際關係是青少年學業表現、問題行為和某些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因此,為了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採用各種方式教會青少年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將青少年網絡素養納入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了解網絡沉迷的表現,知曉網絡沉迷的危害,培養青少年健康上網。
專業幹預與治療。青少年網絡沉迷會導致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當達到相當的程度、出現特定的狀況、或查明某些前置問題時就可能需要必要的專業幹預和治療,比如青少年心理問題,包括注意力缺失、自我評價下降、心理健康受損和學業表現嚴重受損等。在青少年網絡沉迷的治療和幹預中,考慮到特定的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會比簡單粗暴地禁止或限制上網更有幫助。
網絡公司提升責任意識,強化管理措施。網絡娛樂應用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面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網際網路企業應提升責任意識,強化管理措施,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並將倫理道德貫穿到產品設計、開發和運營的各個環節中。
在網際網路娛樂中,近年來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的日益擴大和使用時長的不斷增加,與短視頻應用相關的網絡公司所承擔的責任也日益重大,其中包括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抖音等短視頻產品,要積極參與到針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的防治與幹預當中。比如,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平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與家庭及社會多方協同應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如: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審核,杜絕不良內容對青少年的影響;打造多維防沉迷系統;研發青少年模式,強化未成年人保護;開展活動,積極尋求家庭聯動和社會共治。
一方面,平臺積極應對,進行內容過濾,避免負面題材影響青少年成長;另一方面,篩選優質內容,給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視頻內容,弘揚正能量,增加知識、文化多元內容,做到既有趣又有益,進一步發揮短視頻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引導作用,與社會組織和家庭聯動,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蔣俏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