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特徵與應對

2020-1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近年來,青少年越來越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對其身心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界定網絡沉迷?該如何有效預防?這需要多方協同、社會共治,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供圖/視覺中國

  網絡沉迷的界定與特徵表現

  從廣義的角度而言,「沉迷」指的是對某種物質、習慣或行為具有強迫性的、不受控制的依賴,並且達到一旦中斷就會產生嚴重的情感、精神或心理反應的程度。傳統意義上,「沉迷」或「成癮」的概念特指對某一物質產生的身體或心理方面的依賴,而近年來的研究指出,「沉迷」的概念應擴展到非物質或行為依賴方面。

  過度的網絡使用被認為會產生依賴、沉迷,乃至成癮,在現有研究中與網絡沉迷相關的提法還包括網癮、病理性網絡使用、高度網絡依賴等等。網絡沉迷表現為過度或無節制地投入網絡使用,對網絡使用有強烈的渴求,以及由於某些網絡使用行為帶來的損傷和痛苦。

  關於網絡沉迷的相關研究,揭示出網絡沉迷的諸多表現,並發現很多症狀表現與包括物質依賴的其他類型的成癮行為相似,例如耐受性、身心投入、多次試圖切斷使用網絡但總不成功,以及沒有網絡的時候會感覺焦躁不安等。

  網絡沉迷的典型特徵包括過度使用、依賴、突顯性、情緒改變、耐受性、戒斷反應、衝突牴觸,以及復發。其中,網絡沉迷最直接的表現是使用者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網絡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網絡的時長並不構成網絡沉迷的充分條件。相較而言,更需要關注的是由於過長和過量使用網絡所帶來的損傷,比如睡眠紊亂或匱乏、身體疼痛,以及社交活動匱乏等等。

  儘管網絡沉迷並非青少年群體所特有的現象,成年人群體中遭遇網絡沉迷問題的也並不罕見,但是現有的網絡沉迷研究大都關注年輕群體,且常常針對青少年群體展開分析。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群體處在更易於受到沉迷因素侵害的人生階段,使得青少年成為更易沉迷網絡的高風險群體;相對於成年人群體,青少年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網絡沉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於青少年群體的傷害更大、更深遠。

  現有研究發現,青少年長時間沉溺於網路遊戲可能逐漸忽略學習,變得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疏離,甚至完全沉浸在網絡虛擬世界之中。由於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以及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對家庭和諧、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青少年的網絡沉迷問題尤為需要各界關注。釐清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影響因素,並積極尋求幹預和防治青少年網絡沉迷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多重影響因素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風險因素既包括內部因素,如人格特質、個人動機,也包括外部因素,如接觸使用的網絡內容、個人生活環境等。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網絡沉迷形成因素的多重性和複雜性,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幹預和防治。內部因素。網絡沉迷的相關研究表明,毫無節制地使用網際網路的傾向與某些人格特質具有關聯性。關於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研究發現,一些網絡沉迷行為的前置因素和導致個人容易沉迷具有相關性,比如問題行為、網絡依賴、心理問題和自控能力等,它們被視為網絡沉迷的實際原因而非潛在維度。

  現有的研究顯示,網絡沉迷者的人格特質較多表現為內向型、神經質和衝動型,具有孤獨、羞怯、逃避、好鬥、敵意,以及缺乏自尊心等特點。而網絡過度使用者的這些性格特質也被發現與青少年問題行為和心理問題密切關聯。

  學者們指出,沉迷網絡的個人往往飽受抑鬱、人格障礙和物質依賴的痛苦。根據不同的上網目標,青少年的網絡使用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即娛樂型和應用型。調查發現,具有網絡沉迷的青少年網民傾向於娛樂型,而非網絡沉迷的青少年網民則傾向於應用型。個人動機方面,研究表明,與自我調節、社會化和個人滿足功能失調相關的個人動機是網絡沉迷的高危因素。

  外部因素。網際網路的一些屬性使得網絡使用更加容易形成依賴或沉迷,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性可能促使網絡使用者容易沉迷其中,特別是那些已經具有某些沉迷症狀的使用者或者那些心理脆弱的使用者,這將讓他們有更高風險對網絡使用產生強迫性。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社會化的功能,人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上進行即時互動,但也可能導致社會疏離和人們日常社會生活功能的損傷。過度的網絡使用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興趣,導致與家庭成員溝通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縮小,以及孤獨感和抑鬱情緒的增加。

  此外,相關研究還顯示,家庭溝通的質量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心理發展密切關聯,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可能會帶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諸多問題並影響網絡沉迷狀況。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絡沉迷與問題行為有一些共同的環境因素,比如父母婚姻關係、父母養育方式、家庭溝通環境等。這些結果顯示,青少年網絡沉迷可以與一些問題行為結合起來分析,相關的預防和幹預策略如果面向問題行為的集群,可能比單單只針對某一特定的問題行為,要更加有效。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應對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且越來越被人們視為信息交換、學習工作和休閒娛樂必不可少的媒介渠道。鑑於網際網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與滲透,對於網絡沉迷的幹預不可能採用傳統成癮的戒斷式治療,用以幹預和治療暴食症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對於青少年網絡沉迷,應通過多方協同、社會共治的方式,協調社會各方資源共同進行幹預和應對。

  家庭應對。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應對青少年網絡沉迷極其重要的一環。家長了解網絡沉迷的相關風險,有助於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其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有效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家長在發現、幹預與治療過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大量網絡沉迷青少年的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家長往往是最早從日常生活的變化中察覺和注意到青少年網絡沉迷症狀或信號的,通常也是家長首先向專業的網絡沉迷治療機構尋求幫助的。在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甄別和診斷環節,家長提供的信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根據對網絡沉迷青少年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家庭溝通不良或家庭矛盾常常會帶來網絡沉迷等負面結果。因此,家庭可以被視為網絡沉迷青少年康復過程的突破口。針對那些來自不良家庭環境的網絡沉迷青少年,應開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幹預機制。經過調查發現,家長與專業人士密切協作、積極溝通可以給網絡沉迷青少年的康復帶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而且是鞏固治療效果和防止復發的關鍵要素。

  政策規範與教育協同。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防治中,政府角色至關重要。我國政府部門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非常關注,相關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治理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建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體制機制,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例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有相關的內容。

  學校教育和公共教育對於青少年網絡沉迷的預防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在青少年時期,會逐漸培養起獨立性和離開家庭環境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青少年在其成長階段可能會感到與父母的疏離,並轉向同伴獲取情感支持和意見建議。由於青少年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待在學校,其人際關係對於青少年成長也非常重要。人際關係是青少年學業表現、問題行為和某些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因此,為了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採用各種方式教會青少年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將青少年網絡素養納入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了解網絡沉迷的表現,知曉網絡沉迷的危害,培養青少年健康上網。

  專業幹預與治療。青少年網絡沉迷會導致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當達到相當的程度、出現特定的狀況、或查明某些前置問題時就可能需要必要的專業幹預和治療,比如青少年心理問題,包括注意力缺失、自我評價下降、心理健康受損和學業表現嚴重受損等。在青少年網絡沉迷的治療和幹預中,考慮到特定的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會比簡單粗暴地禁止或限制上網更有幫助。

  網絡公司提升責任意識,強化管理措施。網絡娛樂應用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面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網際網路企業應提升責任意識,強化管理措施,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並將倫理道德貫穿到產品設計、開發和運營的各個環節中。

  在網際網路娛樂中,近年來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的日益擴大和使用時長的不斷增加,與短視頻應用相關的網絡公司所承擔的責任也日益重大,其中包括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抖音等短視頻產品,要積極參與到針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的防治與幹預當中。比如,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平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與家庭及社會多方協同應對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如: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審核,杜絕不良內容對青少年的影響;打造多維防沉迷系統;研發青少年模式,強化未成年人保護;開展活動,積極尋求家庭聯動和社會共治。

  一方面,平臺積極應對,進行內容過濾,避免負面題材影響青少年成長;另一方面,篩選優質內容,給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視頻內容,弘揚正能量,增加知識、文化多元內容,做到既有趣又有益,進一步發揮短視頻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引導作用,與社會組織和家庭聯動,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蔣俏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為什麼容易沉迷網路遊戲
    【摘要】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一方面是因為網路遊戲本身就具有著低門檻、環節設置多樣、獎勵誘惑、互動性強的特點,其所營造出的虛擬世界吸引著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大批遊戲玩家;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處於「青春期」,不穩定、叛逆、心理變化快,渴望獲得群體認同,一旦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他們便尋求於虛擬世界,特別是網路遊戲。
  •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該怎麼防?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期就有提出遊戲沉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建議上課期間關閉網路遊戲服務。並指出網路遊戲或許能創造一定的財富,但帶來的危害更大,不能顧此失彼。建議相關部門在孩子上課期間應當關閉網路遊戲服務,對網路遊戲的開放時間給予嚴格限定。
  • 網遊實名認證系統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同時,也讓不少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對未成年人非常好。對此,現在我國網遊實名認證系統即將上線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以及過度消費。由於現在的遊戲種類多,導致了很多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這也是讓家長頭疼的事,束手無策。家長們不用擔心,我國網遊實名認證系統就要上線了,加強遊戲監管,結束野蠻生長時代,以及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
  • 防止孩子沉迷網絡,APP「青少年模式」該如何「迭代」?
    近年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充值、打賞主播花掉家裡巨額存款的新聞屢見報端,青少年沉迷網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019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國內多家網絡視頻平臺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該模式的一個主要作用是限制青少年使用時長。
  •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許多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近來,沈女士有些擔憂: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抱著手機對短視頻刷個不停,還沉迷於某款熱門移動端網遊,家長拿他沒辦法。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直播及網路遊戲的現象愈發普遍。針對這一問題,已有不少平臺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在相關功能以及內容方面進行限定。那麼,「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除了指責,還能做點什麼?
    02孩子沉迷遊戲,大部分原因是父母疏於管教就青少年而言,一來父母忙於工作,忽視了有關孩子自身的愛護與管教,小時候就家庭教育有關孩子的一生尤為關鍵網路遊戲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我們當然需要對網路遊戲作出規範和加強引導,尤其有關那些不規範不健康的遊戲更是應該加大打擊力度,同時比如有關未成年人網路遊戲的防沉溺設置,身份識別等等也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儘量少受到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
  • 網絡「死亡遊戲」真實上演——青少年沉迷暴力電子遊戲調查
    新華社長沙2月7日電 題:網絡「死亡遊戲」真實上演——青少年沉迷暴力電子遊戲調查  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蘇曉洲  這是一個極端悲劇的案例。幾個月前,在湖南武陵山區的一個貧困縣,沉迷於一款暴力電子遊戲的15歲少年小唐,為了在現實中體驗虛擬世界殺人的「刺激快感」,將23歲的女鄰居小西殘忍殺害。  暴力、色情、貪婪、玄幻……各種吸睛的因素,讓很多孩子欲罷不能。這些電遊已淪為不少未成年人荒廢學業、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甚至誘發犯罪的「精神毒品」,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危害社會安定。
  • 微電影《網絡沉迷—警示錄》重磅首發!奔跑吧,少年,與網絡沉迷說no!
    網絡世界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遨遊的空間。但網絡又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合理使用,便會給人們的身心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五花八門的網路遊戲,更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有多大?該如何應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這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玩遊戲固然可以放鬆,但是沉迷於其中的人數遠遠大於利用遊戲放鬆的人數。儘管遊戲也設置了防沉迷系統,但是大多數未成年人不配合。更有甚者公然在視頻網站上上傳解除防沉迷系統的方法,這樣對未成年人真的好嗎?遊戲到底帶來了娛樂還是引發了悲劇?
  • 青少年過度沉迷網路遊戲,責任該由誰來負責?
    剛看了篇新聞,在30日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獲悉,部分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過度消費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在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主題論壇上說,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國家層面實名認證系統建設,初步計劃9月前上線,屆時將組織企業分批接入。我覺得有點搞笑,都2020年了,還在落實實名認證?現在玩哪個網遊不需要身份證實名認證?為什麼說還在落實?刷臉現在已經應用於多個領域!為何網遊還不實行實名+刷臉?是相關負責人信息落伍?
  • 你認為,現在的青少年為什麼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
    本文是原創 |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其實並不是說玩遊戲就是沉迷了,沒有自制力才是沉迷的根本原因。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遊戲只是偶爾放鬆的手段而已,學習壓力很大,工作壓力很大,玩一把十幾分鐘的遊戲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放鬆後接著幹活。
  • 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遊戲:這個鍋我不背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朱永新建議,從網路遊戲類別、認證、時長、充值方面建立網路遊戲強制分級制度,並由相關政府部門審核監管。
  • 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系統初步計劃於9月前...
    記者在30日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獲悉,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系統建設,初步計劃於9月前上線。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在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主題論壇上說,2020年上半年,我國網路遊戲呈現出逆勢上揚的良好態勢,成為非常時期的一支生力軍。
  • 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記住!孩子有網癮,絕不是王者榮耀之過
    用王者榮耀舉例,全中國3億青少中接近1/3的青少年在玩,在遊戲中充值、付費現象也實屬再常見不過。其實,自網路遊戲大行其道開始,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話題幾乎從未停止過。不少家長因此集體陷入焦慮,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
  • 孩子沉迷於網絡怎麼辦?心理專家有話說!
    我的孩子沉迷於網絡,說他就摔門,已經談崩了,該怎麼修復關係?我家的孩子現在很叛逆,只要是你說的,他就和你反著來,你說他幾句,就和你放狠話,頭疼。每天因為玩遊戲的事,在家和孩子鬥智鬥勇,這種情況該怎麼解決?......
  • ...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網路遊戲實名認證...
    2020-07-31 08:01:17來源:FX168 【網遊實名認證系統有望9月前上線】據新華社,記者在30日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獲悉,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 「青少年模式」流於形式,談何防沉迷
    (4月15日 中新網)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無數青少年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利好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誘惑和挑戰。由於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卻不足,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網絡中「淪陷」了,過於沉迷其中,影響著自己的三觀,也刺痛著家庭和社會。
  • 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 專家:需各方力量打造協同共治全格局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由於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易於沉迷網遊,需要全社會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的研究和治理力度。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超過兩億,青少年已經是我國網際網路最主要的使用人群。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怎麼做?孩子網戀了,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避免孩子誤入傳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追星?……以上問題通通有答案啦!(圖片來自網絡)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一旦有時間、條件,不少孩子就對著電腦、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很多家長對此都束手無策。但是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當孩子們慢慢開始沉迷遊戲,其心理和行為就會發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