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許多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近來,沈女士有些擔憂: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抱著手機對短視頻刷個不停,還沉迷於某款熱門移動端網遊,家長拿他沒辦法。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75億。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直播及網路遊戲的現象愈發普遍。

針對這一問題,已有不少平臺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在相關功能以及內容方面進行限定。那麼,「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限制時長和充值功能

今年18歲的浩迪(化名),高中時一度沉迷某款熱門手機遊戲。「儘管高中學習緊張,只要一有時間,我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玩兩把遊戲。」

後來,遊戲界面彈出窗口提示強制下線,浩迪才得知,該遊戲發布了「限時令」新規,12周歲以下(含12周歲)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

浩迪向記者展示的最新系統健康公約顯示,目前,該遊戲不僅要求所有用戶帳號實名認證,還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用戶在線時間、充值上限等有更詳細的規定。

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提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工作事項和具體安排。同月,根據國家網信辦要求,國內53家主要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

目前,除了遊戲類APP,多數常見的影音視聽類APP都會在打開時彈出提醒,提示可在未登錄情況下選擇設置「青少年模式」。該模式不僅對每天的使用時長、使用時間段等有明確限制,內容上也做出更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調整,例如有短視頻平臺針對青少年開設專屬內容池,主要推送教育類益智性內容。

近年來,青少年向網絡主播進行高額打賞、投入巨款充值玩網路遊戲的事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注意到,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無法進行充值、打賞等操作,而開啟和退出該模式則需要輸入密碼或答題。

需要家長主動參與介入

此前,已有部分遊戲平臺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申請未成年人帳號,同時將自己的帳號與之關聯。

「家長在守護平臺上可以隨時查看孩子帳號的登錄軟體、登錄時間信息,也可以設置時間管理、消費管理和禁玩規定,系統還會對小號操作提出警示。」一位平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意味著,讓防沉迷模式真正起作用,需要家長主動參與和介入。

沈女士表示,夫妻倆工作很忙,孩子大多數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隔代長輩的管教有限。經不住孩子央求,自己還是把身份證借給孩子註冊了帳號。

浩迪也告訴記者,通過借家長帳號、身份證註冊登錄遊戲,是他和同學們常有的操作。

一項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參與的調查顯示,七成受訪家長擔心孩子可以用其他帳號登錄,繞過「青少年模式」。七成家長希望優化「青少年模式」的內容池。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現在確實存在通過輸入解鎖密碼、跳轉帳號等方式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情況,對此家長需要承擔起監護職責。「一般來說,家長如果沒有給孩子註冊帳號,可以在把手機給孩子之前選擇『青少年模式』,如果註冊用戶就是未成年人,應當直接進入該模式。」

多方協作形成監管

今年4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報告稱,部分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包括輸入密碼可輕易延長使用時限、未推出強制實名認證等問題。

報告提出,各直播平臺應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快推進「註冊實名認證+支付前人臉識別」雙認證系統。

朱巍認為,平臺應盡到責任,在設置「青少年模式」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方式來判斷用戶是否為未成年人。

北京錦鐘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阮國忠博士認為,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學校、家庭及企業的多方協作和聯動,才能更有效地達到防範網絡沉迷、保護未成年人的目的。

阮國忠表示,《網絡安全法》《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等均對企業的相關社會責任有明確規定。「平臺企業在內容池上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內容和服務的審核把關,從內容設計、運行規則等方面努力,實質性地改進網絡防沉迷的技術手段和措施。」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防止孩子沉迷網絡,APP「青少年模式」該如何「迭代」?
    近年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充值、打賞主播花掉家裡巨額存款的新聞屢見報端,青少年沉迷網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019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國內多家網絡視頻平臺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該模式的一個主要作用是限制青少年使用時長。
  • 防止未成年沉迷網絡、「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一步到位專家這樣說
    點外賣、滴滴打車、購買車票等都可以用網絡來完成,這樣方便了那些懶癌患者們,不用出門就可以完成。但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網絡有許多優點,但是利用網絡幹壞事的事例還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網絡散發病毒,破壞電腦的正常工作。不僅這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會沉迷於網絡,一天24小時在網吧上網,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這些都是網絡帶給我們的影響。
  •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該怎麼防?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期就有提出遊戲沉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建議上課期間關閉網路遊戲服務。並指出網路遊戲或許能創造一定的財富,但帶來的危害更大,不能顧此失彼。建議相關部門在孩子上課期間應當關閉網路遊戲服務,對網路遊戲的開放時間給予嚴格限定。
  • 網遊實名認證系統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同時,也讓不少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對未成年人非常好。對此,現在我國網遊實名認證系統即將上線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以及過度消費。由於現在的遊戲種類多,導致了很多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這也是讓家長頭疼的事,束手無策。家長們不用擔心,我國網遊實名認證系統就要上線了,加強遊戲監管,結束野蠻生長時代,以及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
  • 海門三星鎮開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系列活動
    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近日,南通市海門區三星鎮組織各村在農家書屋開展了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匯南村農家書屋開展了「遠離網路遊戲,弘揚全民閱讀」活動,志願者向小朋友們講述了沉迷遊戲導致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倡導未成年人合理上網、拒絕非法及盜版網絡讀物。
  • 為防止青少年沉迷,騰訊出大招了
    近年來,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改變青少年不良的消費觀念,已經成為全社會重視的問題。從政府到企業,社會各界都在推出不同措施,以期為青少年築起網絡防火牆。近日,不少《王者榮耀》玩家反映,在點開APP後收到人臉識別驗證彈窗提醒。這一操作,無疑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起到了關鍵作用。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日前,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論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特徵與應對
    近年來,青少年越來越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對其身心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界定網絡沉迷?該如何有效預防?這需要多方協同、社會共治,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在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甄別和診斷環節,家長提供的信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根據對網絡沉迷青少年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家庭溝通不良或家庭矛盾常常會帶來網絡沉迷等負面結果。因此,家庭可以被視為網絡沉迷青少年康復過程的突破口。針對那些來自不良家庭環境的網絡沉迷青少年,應開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幹預機制。
  • 別了小學生: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新規出臺,限定遊戲時間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進一步限定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時間。節假日不得超過每天3小時,平常時間不得超過1.5小時,嚴禁深夜進行遊戲。為新規點讚。隨著我國網路遊戲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規模達百億的重要行業,但是問題始終如影隨形,那就是未成年人成迷遊戲問題。沉迷網遊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十幾年前,網際網路和遊戲剛剛登陸大街小巷的時候,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的眼睛,無數家長更是痛心疾首,認為遊戲毀掉了孩子的前途。曾幾何時,「網癮」被認為是一種病症,需要醫學治療。
  • 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遊戲:這個鍋我不背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朱永新建議,從網路遊戲類別、認證、時長、充值方面建立網路遊戲強制分級制度,並由相關政府部門審核監管。
  • 「青少年模式」流於形式,談何防沉迷
    (4月15日 中新網)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無數青少年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利好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誘惑和挑戰。由於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卻不足,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網絡中「淪陷」了,過於沉迷其中,影響著自己的三觀,也刺痛著家庭和社會。
  • 聚焦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鳳莉)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高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專家學者從法律、心理、生理、管理等角度剖析問題癥結,提出可操作的有效解決對策。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
  • 大調研|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應該怎麼辦?
    當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受網絡不良信息和社交影響等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對此,國家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相關通知,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治理。如何深刻認識未成年人的網絡沉迷問題,並尋求有效的解決機制,值得認真思考。 未成年人為何沉迷網絡?
  • 防止沉迷網路遊戲、主播要分級,這些國家出手了!
    ●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系統有望9月前上線●記者從近期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獲悉,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系統建設,初步計劃於9月前上線。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在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主題論壇上說,2020年上半年,我國網路遊戲呈現出逆勢上揚的良好態勢,成為非常時期的一支生力軍。
  • 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 專家:需各方力量打造協同共治全格局
    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青少年也是網際網路應用最活躍的主體。但是在盡情暢遊網際網路海洋的同時,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問題也層出不窮。對此,多位專家倡議,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等需要形成協同共治的格局,集中各方力量應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
  • APP青少年模式被輕鬆破解 防沉迷「防火牆」不硬核
    然而,這一旨在阻斷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防火牆」,在現實中似乎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處境尷尬。江蘇省消保委近日發布的報告明確指出,部分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與一般模式無差異,形同虛設;其他被抽查平臺則可以通過輸入密碼等手段,延長青少年模式下軟體的使用時限,更有兩個直播平臺在充值協議中註明,對未成年用戶使用充值服務,平臺不承擔一切責任。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專家認為  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 本報記者 朱磊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在京舉行 上競文化出席
    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據了解,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前不久,全國人大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又新增了「網絡保護」專章,為依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和免受網絡傷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復學後線上線下教育如何銜接?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現場答問來...
    復學後線上線下教育如何銜接?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問答三「南方都市報記者:疫情期間由於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加劇了孩子沉迷於網絡,對於上網課過程中,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問題如何解決?」呂玉剛: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前兩年曾經專門發出通知,指導各地就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工作作出部署。這次在疫情期間,對「停課不停學」工作部署的時候,也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作出了相應的安排,指導各地要積極做好相關工作。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