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述
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男,17歲,南京玄武區人,南京第十三中學學生。
受害人:謝某,女,44歲,南京人,犯罪嫌疑人的母親。
經過:11月12日晚10點,嫌疑人李某某在校晚自習結束後如往常一般回到家中,繼續在家寫作業。在10半左右,就其經常沉溺於電腦遊戲,以至於耽誤學業的情況謝某開始對其進行管教,期間雙方情緒激動且伴有辱罵性語句。
李某某對於母親的管教早已產生逆反心理,一時情緒激動拿來三把菜刀刺殺謝某上半身。
李某某作案後發現謝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其並沒有選擇報警或打120,而是自顧自換了衣服出門到同學家留宿。
13日早上,李某某到校,在極度恐懼和不安下告知班主任昨晚發生在家中的事情,然後要求報警自首。
南京警方在接警後趕到李某某位於玄武區天山路的家中,發現謝某已經不幸死亡。
這又是一個因為孩子沉溺網路遊戲引發的悲劇。
新聞上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事件,一個小女孩一直想玩「王者榮耀」,可家裡又不給買手機。於是她在樓下吃米線時看到桌上放了一個,心存僥倖,以為沒人知道,就偷偷拿走了。
玩遊戲真的就好嗎?這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玩遊戲固然可以放鬆,但是沉迷於其中的人數遠遠大於利用遊戲放鬆的人數。儘管遊戲也設置了防沉迷系統,但是大多數未成年人不配合。更有甚者公然在視頻網站上上傳解除防沉迷系統的方法,這樣對未成年人真的好嗎?
遊戲到底帶來了娛樂還是引發了悲劇?在這樣一組數據中,有因為玩遊戲被父親教訓後跳樓的女生,有因為買裝備盜刷別人卡的十幾歲學生,還有那些狂打遊戲幾十個小時最終喪命黃泉的少年……到底是人在利用遊戲娛樂,還是遊戲將人娛樂,恐怕這是個值得人去深思的問題。
沉溺網路遊戲對青少年主要有以下危害
1、依賴心理
現在很多青少年沉溺網路遊戲,因此自然而然地對網絡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使青少年逐漸產生"網絡成癮症",而對於生活和學習,卻失去了應有的興趣,自身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導致學業荒廢。
2、虛擬世界
網路遊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很多人都是虛假的身份,在這種虛假的身份之下,網絡人際關係很少有真實可言,時時充斥著不信任感,使青少年們在"網下"變得更加內向和自我閉鎖。
3、價值觀念談化
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好奇心強、自制力弱,極易受到異化思想的衝擊。而網路遊戲中各種信息混雜,包羅萬象,極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傾斜,模糊不清逐漸淡化。
4、崇尚暴力
網路遊戲一般都是比較血腥和殘暴的,由於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髮育均還不成熟、識別是非能力較差,極易造成網上盲目跟風,將遊戲裡的一些場景運用到現實中,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適度地玩網路遊戲可以使我們在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中稍微放鬆自我,緩解壓力,了解到一定的知識,拓寬我們的知識面。過度的網路遊戲會使我們荒廢學業,在學習和工作上力不從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降低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那麼該如何應對呢?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互相理解,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家庭中,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和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雖然有溝通,但是根本就沒有改變相互之間的看法。造成孩子沉浸遊戲的影響因素,一個在學校,一個在家庭,孩子在一個感受不到愛的環境裡肯定會走向不好的方面,作為家長一定要在源頭解決問題。
生活中父母可以與孩子協商制定計劃,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達到偶爾上網或不上網。這期間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離開手機,那孩子是不會相信父母,可能會產生更大的不信任感。
青少年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其他的愛好替代網路遊戲,比如遊泳、打球、登山、旅遊等戶外運動。
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愛,幫助孩子得更好認識自己、做好自己。這些都是離不開父母和學校的悉心教導。最好的辦法和應對的錯施,就是需要努力加強教育讓我們青少年有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才會取得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