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讀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2020-12-21 說歷史品人生

弱小國家如果參與大國間的角逐很容易在角逐中失國。最典型的就是二戰時間的盧森堡了。早晨開始宣戰,中午就沒了。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

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中山國,像什麼西漢、東漢、曹魏、西晉都有過這個稱謂,但那些都是封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

只有戰國時期的,一個名為「鮮虞」部落組織建立的才是一獨立主權的國家。「鮮虞」也就是被我們中原人打包一同稱之為「北狄」中的一民族。當時東周王室逐漸衰敗。「北狄」抓住機會,建立了鮮虞、肥、鼓等等一碟子一碗兒的小國家。

臨近的大晉國一看,嘿,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於是打個哈欠伸個懶腰,就把肥和鼓給滅掉了。只有「鮮虞」幾經交手卻青松般挺立。

經過這幾次的折騰後,它似乎更加自信了,感覺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好進入中原諸國角逐爭雄之列,可能的話分上一杯羹。起個啥名字呢,我們領土的中間不是有個小山嗎?就這樣「中山國」便呼之欲出了。

就這樣昔日的「鮮虞」,簡單的割個雙眼皮,又彎腰撿一塊面膜糊一下,做一個中山國的旗子,就加入了中原爭雄之列,並期盼自己永遠屹立於民族之林。

中山國出來要練練手,第1個呢就選擇曾經把自己收拾得鼻青臉腫的晉了。

這還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30年不漏的大瓦屋,中山國終於逋到機會了。公元前的497年,晉國的中流砥柱,趙氏家族的內部出現一些小問題,也就是發生了我們在影視上看到的趙氏孤兒那個案子。而晉國另外兩個重要勢力範家和中行家,覺得這是一個收拾老趙家的好機會,於是乎兩家暫時達成了妥協,同時向老趙家落井下石,晉國權力部門亂成一鍋粥。

中山國瞄準機會,決定渾水摸魚。幫助範氏和中行氏,把窟窿撕得更大。在一邊忙著煽風點火,冷不丁的攻下了晉國的棘蒲城。在範氏和中行氏兩家遭受挫折時,他們又派人拿些鑰匙扣啥的表示慰問並鼓勵,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做什麼都不會隨隨便便的成功。但晉國範氏和中行氏好像明白些什麼。

晉國自己家的事情處理完畢之後,便有計劃地開始收拾中山國這條妖狐。

公元前489年,趙鞅子率兵討伐中山國。

然後,智伯討伐中山國。

接下來,新稚穆子又是討伐中山國。

經過這套組合拳的狂揍,中山國歇菜了。國家也不存在了,不知逃到哪裡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去了。革命轉入低潮,只有積蓄力量,伺機反撲,亡國後正史中也無記載了。

果真如斯,公元前414年,中山國又開始冒泡了。《史記趙世家》記載,這一年「中山武公初立」。

但此時晉國已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三家一個個更像是餓虎。尤其是魏國,在英明神武的魏文侯領導下經過李悝,吳起二人的一系列變革,魏國已經很強大了,擁有一支鐵軍——魏武卒!這個時間中山復國、冒泡,就像鯉魚在鯊魚面前打個挺。

在中山復國剛剛6年魏國的魏武卒就掂著傢伙到家門口了。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

親,就說中山這立國復國,再立國再復國的頑強意志您服不服吧?下一篇還是立國您信不?俺中山國就這麼個樣,哼!

相關焦點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 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又立國又滅國。戰國第八雄終於第三次立國!
    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真是說神就來鬼。公元前378年魏國軍隊和中山的遺民,在澮水岸邊(山西臨汾境內)雙方又幹了一仗。這一仗讓已經癱瘓在地的中山國又趔趔趄趄地站起來了——再一次的復國了!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進入戰國後,它還一度稱王,壯大成「戰國八雄」,令世人為之驚嘆。這個國家,就是中山國。其實,早在西周晚期,中山國所在地就存在著一個國家:白狄人創建的鮮虞古國。正因鮮虞成名太早,又屬戎狄異族,且恰好臨近中原,人們常常將春秋初期的邢、衛滅國之禍歸罪於鮮虞。
  • 「戰國第八雄」——中山國的起源
    我們常說戰國七雄,大家是否都耳熟能詳,可說起第八是誰,怕是一頭霧水。 「中山」被稱作「戰國第八雄」 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千乘之國,憑什麼和萬乘之國比肩而立 我們從建立它的這個民族說起——「鮮虞」 公元前8世紀左右,地球進入漫長的小冰期。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名列戰國七雄的韓國,家裡有礦,夾縫中生存卻被秦國第一個攻滅
    從晉國母體中孕育而出的韓國,與新興的趙國、魏國、田氏齊國一起,組成了戰國政治舞臺上的新生力量。在立國之初,作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統治國家,韓國一度生機勃勃。韓國立國之初,都城在平陽(今山西境內),距離魏國首都安邑很近,魏國大軍可謂是朝發夕至。為了避其鋒芒,韓國先將都城遷徙到了今河南境內的宜陽,後又遷都到韓鄭邊境的陽翟。
  • 疫情滅國,美國還遠嗎?
    一、歷史上疫情多次滅國立國,疫情成為是大自然對人類歷史幹預的看不見得手有史以來的人類,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疫情滅殺,僅中世紀以來,就發生過大規模的黑死病、鼠疫、天花等,造成人類數億人的死亡,有的國家甚至被瘟疫等滅掉。疫情同戰爭一樣成為人類歷史的改變者。
  • 戰國七雄,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800年諸侯國
    導語:戰國七雄,燕國因何而亡?迂闊之政,戰亂之世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貴族諸侯國,享國800年,召公奭極其長壽戰國時代,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國家的故事敘述出來都是和著血淚的歷史,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燕國的故事卻有一些黑色的幽默了。
  • 歷史上哪個武將滅國最多?王翦滅5國,鐵木真滅47國,此人:你們讓讓
    中國古代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清朝,中間出現了很多名將,比如秦漢時期的白起,王翦,衛青,霍去病,隋唐時期的秦瓊,程咬金,李績,李靖,薛仁貴,郭子儀,宋朝的嶽飛,韓世忠,明朝的徐達,常遇春,清朝的多爾袞
  • 為什麼春秋時期的戰爭不滅國,到了戰國就變化了呢?
    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春秋戰國的歷史得以開啟。對於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歷史階段,不僅體現在諸侯國數量上的不同,更在於戰爭性質上的不同。就春秋時期來說,大部分戰爭不是以滅國為宗旨,以齊桓公等春秋五霸來說,戰爭的目的主要是稱霸諸侯。而到了戰國時期,戰爭目的就是為了佔領土地和人口,乃至於秦始皇時期的統一戰爭。
  • 滅國戰爭到底能不能打?從五國伐齊看奧妙,大國心態真尷尬
    滅國戰爭到底能不能打?從五國伐齊看奧妙,大國心態真尷尬五國伐齊戰爭是史學界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在這一期間衍生了太多的未來戰略走向,也出現了很多頂尖的風雲人物。不過就這個歷史事件來說,這背後卻引發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滅國戰爭到底能不能打?
  • 《大秦賦》滅國之戰已拉開帷幕,只不過滅國次序出現了問題
    而在最近更新的劇情當中,秦國也已經開始了滅國之戰,只不過這滅國的次序似乎出現了些許問題。對於眾多歷史愛好者而言,秦國統一六國的滅國順序,對他們而言再熟悉不過了。而在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主演的《大秦賦》中,即將第一個滅國的則是趙國。這與歷史上的滅國順序似有出入。
  • 有著「戰國第八雄」之稱的鮮虞中山國覆滅之路
    國與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是非斬草除根不可,還是比較人道的,會保留失敗方的子嗣,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統治商朝遺民,便是「興亡繼絕」思想的體現。中山第一次覆滅後,文公承擔了這一角色。作為魏、趙之間的妥協,魏文侯之女公子傾嫁予文公,而文公成了趙國控制下的傀儡。作為亡國之君,文公只能選擇隱忍,等待覆國的時機。
  • 春秋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從不滅國?不然,四大強國滅國上百
    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
  • 「證成」的立國神話:從《周禮》到《漢密爾頓》
    「立國神話」可能是最露骨、最易被識破,但歷史也最為悠久的意識形態運作之一:遠有「漢高祖斬白蛇」與東漢的讖緯學,近有「華盛頓的櫻桃樹」,此類政治權力主體對於其初創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的神話式的美化敘事,史載範例眾多;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而被廣泛「怯魅」,失去了原本賴以生存的神聖性。
  • 河北出土一怪石,揭開戰國第八雄的面紗,顛覆了傳統認知!
    根據史書記載,「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的中山國,曾打的很多強國懷疑人生,能與燕趙抗衡百餘年了,更讓趙國痛誓「報中山之怨」,成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直接原因。在公元前320年前後,僅是「千乘之國」的中山國,與「萬乘之國」的魏、韓、趙、燕平起平坐,甚至攻佔過燕趙領土。
  • 這秦將比白起恐怖:父子連滅戰國5雄,後代出了293位名人
    步入戰國時代,秦經過衛鞅的變法逐漸強大起來,後來竟發展到了完全碾壓其他6國的「霸者」地步。在春秋戰國那個戰亂頻繁的特殊年代,名將是國家的重要依靠,尤其強秦一點兒也不缺乏名將。就拿秦戰神白起來說吧,這位老兄打仗以「弒殺成性」聞名:整個春秋戰國有200多萬士兵死於戰爭,其中100來萬人就由白起老闆包辦了,如坑殺長平45萬趙兵。不過,白起這位「殺神」卻最終沒有好的結局:被秦王賜死。而在秦帝國的歷史上卻有另1位非常出色的名將:他和兒子一口氣滅了戰國5雄,最後得到了善終,其後代足足在1700年的時間裡出了293位名人。
  • 十三分鐘慘被滅,這應該是遊戲史上最快GG的比賽
    要說在歷史上滅亡最快的國家當屬"後漢"了,只有短短四年時間就被叛軍滅了國。不過最近在遊戲圈有人就打破了這個記錄,這一切都要從三國策略手遊《率土之濱》說起,最近它舉辦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型比賽,共有2100名選手,21個同盟在同一局遊戲中決一雌雄,競爭十分激烈。
  • 《大秦賦》滅國大戰起 宏大敘事勾勒歷史脈絡
    網易娛樂12月25日報導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CCTV-8黃金強檔、愛奇藝同步熱播。《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章,延續了這一系列的歷史厚度和劇集品質,講述戰國時代大爭背景下,秦國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 失去天下的大秦帝國,只剩下「賦」與「歌」,缺少了一絲絲霸氣
    《大秦帝國之天下》張魯一飾秦王嬴政《大秦帝國之天下》在等待數年之久後,終於登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電視劇的名字卻突然改為《大秦賦》,這讓曾經恢弘的「帝國」歷史,似乎少了那麼一絲霸氣。2013年12月5日,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孫皓暉憑藉《大秦帝國》電視劇熱潮,以455萬元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0位。秦人從東夷走出,開拓西戎之地。從非子封邑到襄公立國,秦人一步一步走出蠻荒,邁向文明,影響了中華文明20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