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寶石具有天然、美麗、耐久、稀少的特性。有一些寶石,他們憑藉著自身獨特的美,讓自己成為「寶中之寶」。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指寶石在光的幹涉衍射等作用下呈現的一些奇異光學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讓我們一起來看。
貓眼效應
弧面寶石在光線照射下,表面呈現出明亮的光帶,轉動時,光帶移動,似貓眼細長的眸子,稱貓眼效應。常見可以出現貓眼效應的寶石很多,如金綠寶石、石英、海藍寶石、矽線石、藍晶石、碧璽等。需要說明的是「貓眼」在作為一種寶石名稱時僅指「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其他任何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在稱呼是必須加上寶石種類名稱。
15.0ct 金綠寶石貓眼
祖母綠貓眼
偏綠色的海藍寶石貓眼
沙弗萊石貓眼
天然鋯石貓眼
坦桑石貓眼
矽鈹石貓眼
8.35ct 薔薇石英貓眼
堇青石貓眼
星光效應
又稱星彩效應或星狀圖形效應。弧形凸面寶石在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光線交會的四射、六射和最多十二射星狀光芒的光學現象,似夜空中的星光。常見有星光效應的品種:粉晶,紅、藍寶石,石榴石。
5.34克拉,六射星光紅寶石
星光藍寶石
星光芙蓉石
星光尖晶石
14.77克拉四射星光日光石,同時具備砂金效應。
變色效應
寶石的顏色隨入射光光譜能量或入射光的波長變化而變化的現象稱為變色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在不同光源下寶石呈現明顯的顏色差異。最著名的就是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稱為「變石」,又稱「亞歷山大石」。其餘具有變色效應的寶石還有:藍寶石、石榴石、尖晶石、琥珀。
5.98ct 亞歷山大變石
16.02ct 變石貓眼
變色金綠寶石
變色石榴石
80.25ct 變色水鋁石
變色尖晶石
遊彩效應
遊彩效應又稱遊色效應、變彩效應。即在白光照射下,同一寶石上同時顯示出多色變換閃光的一種現象。當轉動寶石或光源時,可見色彩不斷遊動變換,閃閃迷人,出現紅、橙、黃、綠等的多種色譜。遊彩效應最著名的是歐泊。
103.80ct 澳洲歐泊
黑歐泊
澳洲黑歐泊
36.10ct 澳洲黑歐泊
41.20ct 墨西哥火歐泊
35.68ct 加拿大彩斑菊石
彩斑菊石二層石
加拿大聖瑪麗河峽谷的彩斑菊石
月光效應
月光石等寶石在轉動到一定角度時,可見寶石表面呈現藍色、白色的浮光,看似朦朧的月光。這種效應被稱為月光效應。
17.0ct 月光石
彩虹月光石
9.84ct 彩虹月光石
暈彩效應
有兩種情況都被稱為暈彩效應:
(1)拉長石等寶石轉動到一定角度時,見整塊樣品亮起,可呈現藍色、綠色及金色、黃色、紫色、紅色等各色暈彩,被稱為暈彩效應。
拉長石
暈彩拉長石
(2)珍珠的顏色是體色、伴色、暈彩三者中和的顏色。珍珠的暈彩指珍珠表面或表面下層形成的可飄移的彩虹色,是從珍珠表面反射的光中觀察到的,由珍珠次表面的珠層對光的反射幹涉等綜合作用形成的特殊光彩。
珍珠的暈彩效應
砂金效應
日光石等寶石內部含有大量光澤強的礦物薄片,在轉動寶石時能反射出紅色或金色的反光,被稱為砂金效應,又稱金星效應。如金星石英,太陽石,金曜石,金星石等。
日光石
血滴堇青石
18.34ct 紅色俄勒岡日光石
堇青石
薄膜幹涉效應
某些寶石晶體,內部有極薄的裂隙面,光線通過裂隙面產生幹涉,使裂隙表面呈現七彩光芒的光學效應,稱為薄膜幹涉效應。
東海的彩虹水晶
福建明溪藍寶石
發光效應
有螢光或磷光現象的寶石稱為發光寶石,其中磷光強的寶石,俗有「夜明珠」之稱。如紅寶石的紅色螢光,白鎢礦的藍色螢光,金剛石的藍色磷光等。
紅寶石的紅色螢光
鑽石的藍色螢光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