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觀展指南|上海展美國藝術與錢瘦鐵,臺北呈書畫國寶菁華

2021-01-09 澎湃新聞
「十一」黃金周來臨,不少人已踏上旅程。不過,即便選擇在家,近期精彩紛呈的展覽也可以伴大家度過充實的假期。在上海,有上海博物館重磅推出的「1865-1945:美國現代藝術八十年」大展,中華藝術宮今起對外展出的則有籌備策劃極久的「錢瘦鐵藝術展」,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也持續展出關注度頗高的展覽。10月1日起,臺北故宮將推出一系列特展,其中「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可謂遼博「中國古代繪畫展、書法展」後 ,下半年最重磅、陣容最強大的特展,26件展品,件件皆是國寶級名跡。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1865-1945:美國現代藝術八十年

展期:2018年9月28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出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的重要藏品,呈現美國藝術在1865年至1945年間的風格演變,在這80年間美國從一個農業國家轉變為一個工業化國家,經歷了南北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藝術則隨著國家擴張與科技進步而發展。

錢瘦鐵藝術作品展

展期:2018年10月1日起

地點:中華藝術宮

共展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收藏的錢瘦鐵先生作品89件,涵蓋山水、花鳥和人物,不少作品為首次展出。展覽還將陳列錢瘦鐵作品的出版物和滾動播放專題片。錢瘦鐵是我國近代書畫篆刻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家,是繼吳昌碩、齊白石之後,變古出新的又一人。他由浪跡吳門的刻碑鋪卑下學徒,通過師長的提攜、自身的奮攜,僅以數年春秋,即叩開藝壇的大門,躋身輝煌的殿堂。錢瘦鐵學習前人的主張是「取其意,不重其形;擷其精, 不襲其貌」,沙孟海先生以「真力彌滿,妙造自然」譽之,但長期以來,他的藝術沒有獲得應有的評價而被擱置一邊,使人抱憾。本展覽是對錢瘦鐵藝術的一次重要回顧,意在探索他為上海美術乃至中國傳統繪畫拓展出的更為深廣的藝術內涵。

海上明月共潮生:館藏捐贈作品展

展期:常設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出超過150件作品,全部為歷年來藝術家或藝術家家屬捐贈給中華藝術宮的藏品,這些作品呈現了東方審美的獨特價值,記錄著20世紀現代美術史的發展歷程。

石灣是個美陶灣

展期:2018年9月20日—12月18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由佛山市博物館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佛山石灣窯的陶瓷器80件/套,分為人物、動物、器皿、瓦脊、微塑等五個部分,呈現出石灣窯的歷史概貌與陶藝特色。

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由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超過100件原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舊藏的自然史和人類學、考古學、藝術類藏品及相關展品,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挖掘上海城市的文化底蘊。

漢石墨韻: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

展期:2018年9月11日—12月11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展出漢畫像石、漢畫像石拓本及仿真複製件等155件,包括37件魯迅收藏的漢畫像石拓片和研究手稿,許多展品是首次公開亮相。

海上風華 —錢君匋與吳頤人等師生藝術展

展期:2018年9月27日-10月28日

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

錢君匋是現代藝術史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開拓者之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名人士。展覽時值錢君匋先生逝世 20 周年之際,展出錢君匋及其弟子吳頤人、陳茗屋、陸康、徐正濂、舒文揚、裘國強、陳輝作品百餘件,紀念這位現代藝術史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開拓者。

眾妙之門

展期:2018年9月28日-2019年1月3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館

此次展出比爾·維奧拉、嚴培明等20位中外藝術家的24件/組作品,作品涵蓋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傳統藝術等多重話題。展覽旨在連結科學與藝術的視野呈現人類學話題,拓展藝術探索和展示的邊界。

護行四海:華僑華人護照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8日—11月20日

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展覽由中國航海博物館與江門市博物館聯合舉辦,按照時間順序以「護照」為主題,展出超過130件(套)文物,系統呈現多國領事館頒發的華僑護照(僑民證明書)原件。

覺醒的現代性: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

展期:2018年8月18日—10月14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首次通過展出歷史文獻,以具體案例系統性梳理20世紀初期中國現代建築的崛起與發展。

仇大雄:歸家之路

展期:2018年8月4日—10月1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出瑞士華裔藝術家仇大雄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共展出他創作的38件/組裝置、繪畫、影像作品,以及他20餘年以水墨記錄日常生活的「日記」。

亂了 亂了:大衛·史瑞格裡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11月14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出英國藝術家大衛·史瑞格裡在過去30年創作的近400幅《無題畫作》、充氣裝置《真贊》等作品,呈現他獨特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誕的超現實主義,這是他在中國舉辦的首場個展。

葵頌:許江近作展

展期:2018年9月30日—12月9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覽以「葵」為主題物象,展出中國藝術家近15年的主要創作,包括50餘幅油畫、百餘幅系列水彩畫,以及多件雕塑和裝置作品,涵蓋藝術家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海上有戲——戲曲人物畫名家邀請展

展期:2018年9月28日—10月20日

地點:上海朱屺瞻藝術館

呈現關良、丁立人、謝春彥等43位中國知名戲曲人物畫家的125幅作品。這是繼今年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展出「水墨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大展」後,又一影響較大的戲曲人物畫展。

太古遺音:龍美術館藏唐宋古琴與文人清趣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6日—2019年2月14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出近40件(套)作品,其中館藏唐宋古琴、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等文物將首次展出,其他展品包括與古琴及文人題材相關的書畫、詩詞、典故及琴學資料。

英國新攝影

展期:2018年9月19日—11月18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覽呈現安娜·福克斯和凱倫·諾爾兩位常居英國的紀實攝影領軍人物的近百件作品。兩位攝影師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洞察時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達觀點。

RAM HIGHLIGHT 2018: 誰的身體?

展期:2018年9月29日至2018年10月4日

地點:外灘美術館

展覽邀請四位/組藝術家,通過表演、工作坊等形式,聚焦討論由視覺主宰的生活習慣與思考是如何改變人們認知身體的方式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聖途——娘本大師唐卡藝術精品展

展期:2018年9月27日—10月16日

地點:寶庫藝術中心·琺瑯廳(上海中心大廈37F)

熱貢藝術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影響廣泛的流派,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是以唐卡、堆繡、雕塑為主的「熱貢藝術」的發祥地,同仁地區藏語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此次展覽以娘本精美的唐卡作品為主,輔之以宗教法器、泥塑、石刻等藝術展品,呈現藏傳佛教的藝術之美。

讀書行路:《路易威登遊記》藝術展

展期:2018年6月24日—10月7日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出16位國內外優秀藝術家、插畫家的近300件藝術作品,通過展出這批因駐留而創作的作品,帶領觀眾藉由藝術家之眼遊歷世界各地,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絲路種子:2018 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展期:2018年9月29日—10月28日

地點:喜瑪拉雅美術館

呈現四位青年藝術家 / 組合——堅果兄弟、靳山、無聲合唱團、閆珩的作品,通過影像、綜合材料、裝置、攝影、油畫等媒材,對於當代藝術現狀給出線性或跳躍式思考與軌跡。

蓴鱸情愫:張氏家族藏品捐贈展

展期:2018年9月28日—10月28日

地點:嘉定博物館

張碧寒(1909-1995)是近代知名畫家、文物收藏家、書畫鑑賞家。1987年10月,張碧寒、朱惟聰夫婦向嘉定博物館首次捐贈11件文物,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商獸面紋爵杯。展出張氏家族捐贈的藏品,包括明代陳淳的設色山水書法手卷、現代董作賓的甲骨書法鏡片等。

蘇州

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館藏書法臨摹作品逾30件,年代為元明以後。展出的趙孟頫臨《定武蘭亭》、女史曹貞秀臨《玉版十三行》、無名氏臨《智永千字文》,均屬於名家舊藏,是難得一見的作品。

竹之名匠: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日本竹器展

展期:2018年9月22日—11月18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69件日本竹器,呈現關西、關東和九州三大地區竹藝世系間的聯繫,揭示學徒制在竹器技藝傳授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日本竹藝的藝術性與多樣性。

常熟

萬裡江海通——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8日—12月20日

地點:常熟博物館

由常熟、江陰、張家港、太倉、吳江五地博物館聯合舉辦,遴選展出五地館藏文物130多件,講述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不解之緣。

南京

印象南京:民國老照片展(1912-1949)

展期:2018年9月20日起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出數百張南京民國老照片,配以文字和圖像資料,以影像展現城市歷史,呈現南京的地域文化,回顧南京城的發展變遷。

杭州

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

展期:2018年8月14日—10月21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宋明兩代的文人雅玩之物,包括端硯、筆格、筆屏等文房四寶,以及青銅器、瓷器等,呈現宋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與品味。

吳昌碩與他的朋友特展

展期:2018年8月16日—10月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吳昌碩與友人的書法、繪畫、印章、書札等文獻史料,集中展示他與師友、晚輩之間的藝事探索與交往。

越地寶藏:一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

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8日

地點:浙江西湖美術館

展出39家浙江文博單位鎮館之寶100件/組展品,講述從史前到明清的浙江故事。

北京

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10月30日

地點:故宮文華殿書畫館

明末清初山水畫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被稱為「四王」。展出院藏121件/套「四王」畫作,其中一級文物佔半數以上,呈現四人的藝術思想和造詣。

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8日—10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精選200餘件繪畫、篆刻、文獻作品,多角度地呈現了「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勤勉艱辛的探索,心繫故土的鄉愁,老而不頹的豪情,刀鋒印痕的心相。

大遼五京

展期:2018年9月6日—12月9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出270件文物,以遼代的政治制度為重點,呈現契丹人特色的遊牧民族歷史與文化。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

展期:2018年9月12日—11月6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的70餘件十八世紀以來的英國風景畫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等畫種,囊括多種繪畫流派,包括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等人的作品,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

「異·符」2018上海抽象(北京)學術邀請展

展期:2018年10月7日—11月6日

地點:北京錦都藝術中心

展覽匯聚了上海當代抽象藝術群體,17位老中青藝術家們通過不同的媒介方式,帶著地域文化的烙印,構建出抽象藝術風貌。

太原

碰撞·融合——長城文化展

展期:2018年9月29日—2018年1月1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由山西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內蒙古博物院的鷹形頂金冠,遼寧省博物館的明代地圖孤本九邊圖,甘肅省博物館的東漢銅軺車和山西博物院的胡傅溫酒樽等與長城相關主題文物276件。

瀋陽

中國古代繪畫展、書法展、緙絲刺繡展

展期:2018年8月17日起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中國古代繪畫展展出古代繪畫39件,以中國繪畫史為脈絡,依託館藏曆代畫作,呈現中國繪畫的起源、發展、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展品包括《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宋趙佶《瑞鶴圖》、明仇英《清明上河圖》等。

中國古代書法展展出古代書法作品46件,如《曹娥誄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古詩四帖》《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等,集中反映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變遷軌跡。

傲幽澹逸四君子:館藏梅蘭竹菊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9月21日—10月10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以館藏清代梅蘭竹菊繪畫為主題,共展出繪畫20幅,展示文人墨客筆下四君子的姿態。畫中的四君子或獨立成幅,或組合出現,相映成趣,展現了畫家對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28日—11月25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出任伯年及相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98件/組,分為四個部分:藝術成就、師承起源、遊歷交友、後世影響,全面展現任伯年的藝術人生。

臺北

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

展期:2018年10月4日—12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是臺北故宮下半年最重磅、陣容最強大的特展,26件展品,件件皆是國寶級名跡,如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閻立本畫蕭翼賺蘭亭圖卷、鵲華秋色卷等。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展期:2018年10月1日—12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百卉清供-瓶花與盆景畫特展

展期:2018年10月1日—12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精選院藏與瓶花與盆景有關畫作42組件,著重呈現插花與盆景美學,觀者可透過欣賞古典花藝盆景陳設美學,體驗古代宮廷與文人美好的雅興與審美品味。

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0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出戰國至漢代玉器214件,包括清宮舊藏115件、新入藏文物99件。展覽題為「實幻之間」,通過視覺的變化,分四個單元探討玉器製作的技巧,以及觀看者產生錯覺的視覺原因。

東京

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米爾展

展期:2018年10月5日—2019年2月3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展出維米爾35幅真跡中的8幅,是刷新日本美術史紀錄的大「維米爾展」。

京都

綻放的皇室文化 - 裝點明治宮廷的技與美

展期:2018年10月2日—11月25日

地點:京都文化博物館

2018年是明治維新150周年,本展以明治時代的日本皇室文化為主題,呈現當時宮廷文化中的美與工藝。

倫敦

文藝復興畫家曼特尼亞與貝利尼作品展

展期:2018年10月1日—2019年1月27日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出兩位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與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呈現兩人在藝術上的相互交流與影響。

印象派畫家:科陶德畫廊收藏展

展期:2018年9月17日—2019年1月20日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出英國科陶德畫廊和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超過40幅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畫作,通過塞尚、雷諾瓦、馬奈、喬治•秀拉等人的作品,回顧18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早期的法國繪畫發展。

建築的藝術: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回顧展

展期:2018年9月15日—2019年1月20日

地點:皇家藝術研究院

倫佐·皮亞諾1937年出生於義大利熱亞那一個建築學家庭, 1998年獲得普利茲克獎。展覽展出皮亞諾部分重要作品的設計圖紙和模型,回顧他50年來的職業生涯。

巴黎

傳承/突破:大師與門徒

展期:2018年10月3日—2019年2月3日

地點:巴黎布德爾博物館

展出來自奧古斯特·羅丹、安託萬·布德爾、阿爾伯託·賈科梅蒂、傑梅恩·希耶等歐洲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安託萬·布德爾與其導師、門徒之間的傳承與突破。

俄裔雕塑家 Ossip Zadkine 特展:材質的本性

展期:2018年9月28日—2019年2月10日

地點:巴黎查德金博物館

展覽是法國俄裔雕塑家 Ossip Zadkine(1888 – 1967)誕辰130周年紀念特展,以「材質」為主題,展出藝術家以不同材質塑造的作品。

伊夫·聖洛朗:東方之夢

展期:2018年10月2日—2019年1月27日

地點:伊夫·聖洛朗博物館

展出法國設計師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約50件高級時裝設計作品,結合手稿、照片以及來自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亞洲文物,呈現印度、中國和日本文化對聖洛朗時裝設計的影響。

紐約

哈利·波特:魔法的歷史

展期:2018年10月5日—2019年1月27日

地點:紐約歷史學會博物館

為紀念英國作家 J. K. 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美國出版20周年,紐約歷史學會聯合大英圖書館舉辦本次展覽,通過英國、美國、法國等多家機構的藏品,回顧千百年來人類對「魔法」的探索歷程,展品還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原始手稿和插畫等。

德拉克羅瓦手稿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11月12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超過100件德拉克羅瓦的繪畫手稿,包括素描、版畫、水彩畫和壁畫草稿等,這將是美國50多年來首次以其手稿而非油畫為核心的展覽,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探索這位法國畫家的藝術實踐。

講座信息

上海

現代之路——1865-1945年的美國繪畫

時間:2018年9月3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邵亦楊

如果說美國現代之路有統一的主題,那麼應該是對「現代性」和「本土性」的不斷追問,也是對於自我身份的持續追尋。如何走出獨立性的現代藝術之路?這不僅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美國的問題,也是持續至今的世界性問題。

臺北

「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系列專題演講:從「國寶的形成到「國寶再現—兼談有喵的國寶名畫

時間:2018年10月12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主講人: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處長 劉芳如

2019年,故宮以喵星人為主題,精選12件作品,發行月曆,預料會引起貓奴們的搶購熱潮。貓月曆中,有3件重量級的宋畫精品,會現身在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中。本次講座的第二部分,即會以易元吉《猴貓圖》、宋人《冬日嬰戲》、和宋人《富貴花狸》當主角,透過高解析的局部放大圖,逐一品賞畫中細麗傳神的內容,共感宋代畫家對於自然生態,尤其是對貓咪,那份無與倫比的描寫功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近期觀展指南:藝術與愛不可辜負
    原標題: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臨近兒童節,不少美術館博物館都推出了多項針對孩子們的活動和展覽,如「放飛的童真」等。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國慶觀展指南 | 月明望白石,「日出」觀莫奈
    節日之際,不妨攜親友走進展館,相伴藝術,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 國慶觀展指南 | 從《開國大典》看到「又見大唐」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均有大展亮相,包括見證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屹立東方——國家博物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等;在上海,上海博物館歷代書畫常設展等之外,還有「翁氏家族藏品展」等,中華藝術宮則有「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等;在江浙地區,則有「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
  • 一周觀展指南|巴黎展「賈科梅蒂與裸體」,東京觀三國與考古
    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空白期瓷器」、「法國藏太平洋藝術」展外,民營美術館如寶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昊美術館分別開啟了一系列當代藝術展;在北京,畢卡索展成為了一些藝術愛好者的必去之地;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特展則包括《明太祖坐像》等在內的「巨幅書畫」以及「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動物園」等4場特展;在敦煌,敦煌研究院陳列館則呈現絲路文明的吐蕃時期藝術珍品。
  • 臺灣藝術博覽會中國翰林書畫院臺灣書畫名家盡顯風採
    臺灣傑出女書畫家楊靜江老師,1944年生,臺灣臺北人。學歷:美國國家大學藝術碩士、北京師大首屆書法研究所碩士。◎2017年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書藝章。◎2017年首屆中華全球華人企業慈善皇后。◎2005年榮獲美國「全球重要文化藝術薪傳金牌獎」。◎2004年榮獲日本文化會特別獎。◎1994及1995年獲大韓民國書畫大賞及最優秀賞。◎2001年當選國際書畫優良教師。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疫期之中,上海的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已如期開放。除了上海博物館的主要展覽,近期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與羅浮紫開幕的「庚子藝事展」、上海中國畫院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復星藝術中心的「亞歷克斯·卡茨」展、民生美術館的北歐當代藝術展等都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宇宙在乎手 萬化生乎身:跟隨觀展熱潮領略董其昌的書畫境界
    煙江疊嶂圖卷(中國畫·局部) 董其昌 【藝境觀象】 在晚明傑出的書畫大家董其昌的老家——上海,一場規模空前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這場中國大陸規模最大董其昌書畫展經數年籌備,遴選來自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作品及相關作品共計154件(組),立體呈現董其昌置身的「時代土壤」,梳理其於書畫理論、創作實踐方面的師承脈絡與藝術淵源,力求較為全面地展現董氏的藝術超越和藝術影響。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賞文房供石,杭州觀閨閣藝術
    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館珍品展展期:常設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中有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此次歷代繪畫館常設展覽將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新增書畫精品、新品22件。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倪瓚,上海藝術家的抗疫
    一周觀展中,國內主要大部分省市展覽已開,除了延長現有展覽的展期外,4月上旬將有展覽新開,其中包括上海中華藝術宮的抗疫主題展、攝影藝術中心的「後時尚時代」、臺北故宮「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等。一些常設展當然也是極值一觀,如上海博物館歷代書法繪畫館的歷代書畫珍品。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
  • 美國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因疫情暫休展,籌備十年集結全球精品
    繼2014年臺北故宮的仇英特展,2015年蘇州博物館舉辦的「十洲高會 — 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後,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近日推出籌備十年之久的「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此次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然而受疫情影響,能去現場的人寥寥。
  • 祥瑞名跡讓人神往,暫緩觀展也是選擇
    雖然由於限流及閉館等措施影響觀展,但各大藝術場館精心呈現的跨年特展依然讓人神往,期待這場疫情早日成為往事,也希望讀者朋友儘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場合,在觀展時做好防護工作,恭祝讀者朋友新年身體健康!吉祥順利!
  • (夏雲)2020上海藝博會觀展見聞
    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藝博會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上海藝術博覽會於昨天起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辦。高小雲油畫年年去藝博會觀展,受疫情的影響,今年藝博會規模比往年有所減少,參展的國外畫廊也少了很多,但這並不影響上海藝博會的對外影響力。本次藝博會共分現當代藝術、經典永恆、公共藝術、國粹藝精、藝術生活美學五大板塊,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各種藝術門類集體呈現各種藝術精品。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將展文房供石,大都會150年線上呈現
    在上海,與抗疫相關的展覽包括中華藝術宮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大型美術、攝影展,也包括上海朵雲軒推出的「白雲天共遠——海上藝術家網絡慈善拍賣作品展」。在歐美,主要藝術博物館均處於休館狀態,其中,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將150周年的慶祝移到了線上,以多角度講述博物館故事。對此,「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整理了部分國外展覽和開放資源,邀讀者一起「雲觀展」。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近期,上海一大波新展推出尤其是區屬文博機構的展覽,如閔行區博物館的「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的「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嘉定博物館的錢大昕展,均從在地性出發,回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
  • 國慶特展來上海中心大鬧天宮
    央廣網上海9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中國動畫IP之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攜手推出的《大鬧天宮》綜合原畫展暨萬籟鳴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別紀念展今天(25日)在上海中心53樓首次亮相。據悉,《大鬧天宮》特別紀念展即將於2020年9月25日—10月8日展出。
  • 滬美術館九月觀展指南
    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 8月1日-12月31日 免費 《2020—上海—你好》系列展之「曾經的印記——館藏上海風貌攝影作品展」 1月18日-12月31日 免費 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
  • 一周觀展指南|這個炎夏,賞良渚玉、扇面展和「中國本色」
    布拉德福特可以說是當今美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美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共鳴。這是迄今為止藝術家在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展覽,展覽以藝術家的家鄉為主題,那也是他一直工作與生活的地方。近現代名人書畫扇面展展期:2019年7月19日—8月18日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429號2樓)匯集了近百年眾多書畫家的70幅扇面作品,包括俞樾,吳昌碩、任伯年、符翕、八指頭陀、樊增祥、俞明震、章太炎、鄭孝胥、曾熙、龐元濟、蕭俊賢、羅振玉等。
  • 一周觀展|東京觀文徵明特展,廣州讀倫勃朗到莫奈
    在上海,上博除了三場特展,近期歷代繪畫館也更換了常設展品;在北京,北京畫院推出「灼灼其華——北京畫院藏寫意花鳥畫精品展」;廣東省博物館呈現「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特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一周展覽精選與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