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訊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回眸過去五年,我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入探索新時代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新路徑,各項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民生保障更加堅強有力。「十三五」期間,我縣累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98.51億元,其中中央資金37.38億、省級資金15.77億、縣本級45.36億。是「十二五」期間投入資金37.7億元的2.61倍。一幅寫滿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畫卷徐徐展開。
穩就業 夯實民生之基
12月16日,由縣政府辦、縣「四送一服」辦會同縣人社局、縣經開區聯合主辦,以解決三大市場華中世貿城、浩瀚汽車城、新發地農批市場人才、員工緊缺問題為重點的「四送一服」專場招聘會在縣經開區人力資源市場成功舉辦。當天的招聘會現場人流湧動,氛圍濃烈,參會的19家企業提供了管理、質檢、銷售、技工、普工在內的106個崗位,吸引了近200名求職者進場應聘。
載體吸納一批、清單對接一批、崗位安置一批、外出務工一批……「十三五」期間,我縣最大限度發揮就業作用,共投入投入4400萬元用於創業就業,讓有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口應就盡就、保證其收入來源持續穩定。
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發1000個公益性崗位,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託底。開發了574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見習崗位。建設完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1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202個。創建省級農村電商示範村1個,培育年網銷額超1000萬元的農村電商企業1個、年網銷額超100萬元電商品牌4個。
「十三五」期間,我縣全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共實施就業技能培訓619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320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實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訓64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組織職業農民培訓2407人次,其中生產經營型農民706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55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901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商人才150人。
重教育 築牢民生之本
8月15日,城關初中龍門南路校區竣工並交付使用。該校區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擁有40多個高標準建設功能室,高端的數位化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一個。有可容納800多人的多功能報告廳,可同時五個班上閱讀課的近1000平方的現代化閱覽室,圖書6.06萬冊,還配套建設了智慧校園系統。該校區的建成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對推進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三五」以來,我縣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縱深推進學區化建設,加快實施「六大提升工程」行動計劃,累計投入8.2億元用於教育文化事業發展,我縣貧困地區教育得到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條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之路。
砥礪奮進新時代,繪就教育新畫卷。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縣建設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智慧學校110座,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幼兒資助8683人次,幼兒教師培訓391人次。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並補助學校公用經費學生數499651人次,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學生數499651人次,補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學生數55245人次,維修改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舍面積25.655萬平方米。
強保障 完善民生之依
「了解情況後我就立刻決定提高參保檔次,這樣等我退休後,就能拿到更多的養老金了。國家這麼好的政策,我們老百姓非常開心。」近日,孚玉鎮民西社區居民金柏林通過縣居城鄉保局官方抖音號宣傳得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檔次標準調整,個人可以提高參保檔次,在退休以後能獲得更高的政府補貼。金柏林主動到縣城鄉居保局進行諮詢,將自己的居保繳費檔次從一年400元提高到6000元。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五年是成績斐然的五年——
「十三五」期間,我縣紮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民生工程,持續優化養老保險待遇結構,提高養老待遇水平,累計共投入41.45億元用於保障和改善生活水平,有效保障農村低保基本生活16.49萬人次、農村特困供養對象4.22萬人次、孤兒3653人次以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權益累計救助2328人次,資助困難群眾參合參保24.57萬人次、直接救助38163人次,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縣努力探索符合區域發展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發放高齡津貼5061人次,居家養老服務補貼2800人次。對社會辦和公建民營敬老院運營進行補助,對敬老院床位進行綜合責任保險,對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村級養老服務站運行維護,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家庭醫生籤約服務36萬人次,在24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智醫助理」。
社會保障待遇穩步提高。按規定提高籌資標準,參合率穩定在96%以上,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77%左右。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累計繳費人數158.3萬人,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人數達88.58萬人,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75%以上。
美環境 護航民生久遠
走進趾鳳鄉,遠山如黛,近水含煙,一條條整潔的道路村村相連,一排排新植的綠化樹生機勃勃,一戶戶乾淨美麗的庭院整潔如新,孩童追逐嬉戲,老人圍坐閒聊,婦女廣場起舞,宛若世外桃源。「鄉裡和村裡花大功夫改變農村生活環境,蓋起了新房子,修好了寬馬路,我們老百姓得了實惠,特別開心。」南衝村村民韋文聰笑呵呵地說著。
柳坪鄉長溪山村新保障自然屋場的村民吳百弟也感受到了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福利」。「這裡原來到處都是牛欄豬圈、旱廁,髒亂不堪,不僅影響村容,氣溫也非常難聞。後來在村裡的提議和當地老百姓的要求下,進行了新農村建設。現在建了一個小廣場,上下兩個片區,我們年級大點的人,就在上面唱唱戲、練練劍,女同志跳跳廣場舞。下面的籃球場上,村裡的小夥子沒事都過來打打籃球。」吳百弟告訴記者。
「十三五」期間,我縣累計投入6.11億元支持「三農」發展,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完成35014戶農戶衛生廁所改造,開展21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完成省63個省級中心村、4個市級中心村、44個縣級中心村建設任務,累計保障37.8萬戶農村住戶參加農村住房保險;為170.27萬畝種植業承保,為2.29萬頭養殖業承保,保險理賠兌現率不低於90%。
「十三五」期間居民住房得到保障,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我縣加強集中和非集中成片棚戶區、城中村、城市危房及重點鎮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982套,基本建成4882套。整治改造老舊小區總建築面積22.19萬平方米,項目小區4個、居民住戶2042戶。完成6311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42.88公裡,縣鄉公路大中修56.9公裡,全面實現建制村農村運輸通達工程建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任務,新徵程即將開展,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以人民為中心」將繼續貫徹於我縣高質量發展的每一項工作中。(融媒體記者 楊潯)
原標題:《巧手擘畫新圖景 聚力民生惠萬家 ——宿松縣「十三五」民生工作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