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產品」席捲全國,日銷8000萬的背後,收割00後的「智商稅」

2020-12-24 數碼小妖精

3年前,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經營7年時間卻始終無法做到止虧為盈。而在3年後,泡泡瑪特卻成為潮玩界最知名的中國品牌。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與淨利潤分別為16.834億元、4.511億元。而在2017年時,泡泡瑪特的營收與淨利潤還是1.581億元與156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泡泡瑪特增長之迅猛。那麼是什麼讓泡泡瑪特成功逆襲呢?答案是:盲盒。

泡泡瑪特本是玩具合集店,目標是搜羅全球新奇文創產品。雖然其逐漸形成連鎖,代理商品種類也愈加豐富,但卻難掩背後虧損困境。直到2016年,泡泡瑪特迎來了轉機,從此公司走上高速發展之路。

2015年末,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年底盤點時,發現Sonny Angel這款玩具的銷量尤為高,順蔓摸瓜王寧發現了盲盒的商機。通過調查,王寧發現一款名為Molly的娃娃很受歡迎,於是2016年其便拿下了Molly大陸地區獨家銷售與生產權。

此後,泡泡瑪特便開始通過盲盒的方式出售Molly娃娃,利用人們的收集癖與賭徒心理,盲盒Molly大獲成功,公司也成功扭虧為盈。

可以說,盲盒成就了如今的泡泡瑪特,同時,泡泡瑪特也將盲盒帶到了中國。Molly、獨角獸、吾皇萬睡等,都成為令年輕人,尤其是00後瘋狂的盲盒產品。

通過盲盒的銷售方式,一個成本不高的塑料玩具,被賣到59元/個。而且,消費者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款式,往往會一口氣買上許多個。盲盒堪稱「暴利產品」。部分消費者對盲盒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為買盲盒花掉幾十萬的新聞,時不時會冒出來一條。

2019年雙十一,泡泡瑪特銷售額創下了8212萬元,令人感嘆盲盒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不過,在日銷8000萬的背後,對於盲盒是收割「智商稅」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把盲盒看作資本炒作的產品,有人將其看為「隱形毒品」,把盲盒視為洪水猛獸。

盲盒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筆者認為並非如此。

盲盒不過是許多消費者用來愉悅自己的小玩具,為此瘋狂之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消費者只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愛好,以此點綴自己的生活、結交好友等。不過,盲盒的確有令人上癮的因素,消費者應當警醒。

對於盲盒,你怎麼看呢?

文/BU 審核/有魚

相關焦點

  • 9.9包郵,燕窩化妝品是新一輪智商稅?
    網紅直播帶貨又現翻車事件,11月27日辛有志在微博就「燕窩糖水」事件致歉,承認存在誇大宣傳並承擔責任退賠約6200萬元。辛巴承認誇大,只是問題燕窩的冰山一角。促使辛巴「認罪「的「職業打假人」王海就表示,他並不是針對網紅,而是告誡消費者燕窩一直在收「智商稅」。一石激起千層浪。辛巴自創彩妝品牌MRSIMBA,也被曝部分主打燕窩概念的產品,涉嫌未備案先上市。
  • 智商稅大王杜國楹,有多少人的青春被這個男人包辦了
    收智商稅的人很多,但能橫跨幾代人就很少了,而杜國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推出背背佳之後,滿世界打廣告。當時在各大衛視及央視,全都在每天循環播放他的廣告。廣告詞也非常地誘人:矯正坐姿,矯正視力,讓孩子贏得未來。聽到這個廣告詞,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來說,簡直太有衝擊力了。
  • 3500元的戴森新款直發器,是「智商稅」嗎?
    這是繼吹風機、捲髮棒後,戴森上線的第三款美發產品。戴森直發器來了還記得2018年戴森掀起過的「捲髮器」熱潮嗎?因而此次的直發器,還未正式開賣,就已被部分人貼上「智商稅」標籤,認為該產品品質與價格不相匹配。戴森是來收智商稅的嗎?
  • 即食燕窩收割「智商稅」?
    「即食燕窩是在收『智商稅』。」日前,某網紅主播在直播間售賣即食燕窩,被質疑為糖水,讓即食燕窩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即食燕窩的「坑」遠不止於此。日前,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銷售即食燕窩的超市、藥店或補品店,發現價格「高高在上」的即食燕窩產品存在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亂象。在市區多家超市、藥店或補品店保健專區,大多都擺放著即食燕窩產品。
  • OK鏡是智商稅?售價近萬成本百元,卻能讓中國家長趨之若鶩!
    OK鏡是不是智商稅,為什麼消費者趨之若鶩?OK鏡的原理就是在夜間睡覺時佩戴,通過角膜塑形讓視力暫時性的恢復,白天可以不用佩戴就能看的清楚,值得注意的是,ok鏡的效果是暫時的、可逆的,佩戴ok鏡並不能完全治癒近視,而是減緩近視度數的加深。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智商稅」
    由於盲盒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因此被商家和投機者發現了商機,在過去的一年中,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39倍。還有賣家將抽盲盒搬到了線上,不出門就可以抽盲盒。在線抽盲盒,是不是智商稅呢?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 「智商稅」
    收割 「智商稅」的新玩法「在線抽盲盒,怎麼可能保證公開、透明?」當懂懂筆記將素素的遭遇分享到一個盲盒玩家交流群之後,引發了不少群友的熱議。資深玩家 「南希」質疑道:這類盲盒 App 抽取、回收盲盒的環節都是線上進行的,用戶難以監督 App 抽出公仔的過程,完全都是黑箱操作。
  • 彩票之後,又一「智商稅」行業來了,有人花70萬,只為「拆盒子」
    很多商家精準的發掘出了人的這種心理,推出了很多產品,抓住了大家想要「獵奇」「探險」的心思,讓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年輕人慾罷不能,例如火遍全國的「盲盒」了,很多人覺得這又是一個收「智商稅」的產品。在人流量較多的步行街,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盲盒」類的產品,花上幾元幾十元錢就可以買到一份「禮物」,裡面有什麼誰都不知道,只有打開才能知曉。
  • 辛巴「糖水燕窩」爭議背後,中國人每年為吃動物交多少智商稅?
    昨日辛巴發布聲明,表示經過檢測,發現所團隊直播銷售的產品燕窩成分不足,因此辛選團隊將召回直播間賣出的全部產品,並將對用戶進行退一賠三的賠付,預計將賠付超過6000萬。師老師在前一周看到這個新聞時,第一反應是,這都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相信燕窩是大補品?
  • 中國人的智商稅大賞!你生活中存在的那些「誘餌」
    在減肥、美容、養生等領域,更是淪為智商稅的重災區。許多用戶在購買網紅產品後,都對產品和服務產生質疑,吐槽、投訴不在少數。這不僅直接影響帶貨網紅的公眾形象,也在不斷消耗著網絡用戶的信任度。當男人覺得高昂化妝品是智商稅的同時,也在消費一些女性認為是智商稅的產品。
  • 「智商稅」的存在說明了什麼?
    9日,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部門對此展開調查。因涉案金額巨大,後續不排除向更嚴重方向發展的可能。在接受採訪時,王海直白地提出其他燕窩糖水一樣都是「智商稅」,「1 個雞蛋的營養成分相當於 30 克幹燕窩」,「所有的即食燕窩都是糖水」。他還認為「網紅帶貨,要麼殺熟,要麼替騙子殺熟」「直播帶貨是廣告代言和推銷員二合一,本質上還是割韭菜」,銷量高則「多是刷的」。
  • 小罐茶、背背佳,這一串名字背後,是一個割韭菜之父
    這幾年,「割韭菜」這個詞特別火,指的是一些很會玩營銷、炒作、玩概念的營銷鬼才利用知識焦慮、健康焦慮、人生焦慮等人性的弱點大把大把的收割民眾的「智商稅」,要說什麼行賺錢賺的最快,那一定是收割智商稅的行業最賺!
  • 【全球購騎士卡】黑卡特權下的智商稅
    全球購騎士卡,黑卡特權下的智商稅 前段時間爆火全網的全球購騎士卡 ,相信大家是非常熟悉的,那麼這張逼格滿滿的特權卡到底是真的優惠還是收割韭菜的智商收割機呢。
  • 某平臺月銷量十萬的產品,就是智商稅!
    根據商家產品頁面的介紹:手機信號貼是一種黑科技產品,不僅可以對手機性能進行提升,還能增強信號加快下載速度,甚至還可以降低輻射延長電池壽命!好傢夥,一個信號貼這麼猛,那黑馬必須給安排上啊!於是,黑馬直接就下單了這個所謂的「手機信號貼」。
  • 這些來自日本的網紅產品,都是智商稅
    這些來自日本的網紅產品,都是智商稅 2020-10-03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算註銷「戀愛學院」,挽回的不僅是「智商稅」
    目前新浪微博平臺顯示,「本條內容中涉及的微博帳號已於11月19日被站方禁言」。11月20日,當地市場監管局稱,早前已注意到該公司傳播不道德理念,並對其進行過多次整頓。目前主管部門已將該公司設為限制類企業,將對其進行清算和註銷登記處理。 馬克思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真正的愛情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拉布呂耶爾開悟:「愛情從愛情中來。」
  • 中年人看不懂,年輕人搶不停,這門生意是收割智商稅麼?
    這家公司上市了,上市首日股價上漲100%,能做到以上的,大概也只有泡泡瑪特獨一份了。一、初識泡泡瑪特實話說,我第1次聽說「泡泡瑪特」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經過一番查詢才知道,原來每次去的商場中央,有個噘著嘴的小女孩就是這家公司的主銷款--molly。
  • 翻新貨當正品賣、玩法套路繞暈消費者…「智商稅」你曾經交過嗎?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識這些套路,避免被「收割智商稅」?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值得信任的電商平臺? 1、那些年,我們被電商平臺收割的「智商稅」 眾所周知,一些電商平臺為了爭奪用戶流量並提高消費頻次,打「價格戰」是最常用的手段,這也是電商平臺多年來競爭的主旋律。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智商稅」|二手電商平臺|泡泡瑪特|素素
    由於盲盒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因此被商家和投機者發現了商機,在過去的一年中,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39倍。還有賣家將抽盲盒搬到了線上,不出門就可以抽盲盒。在線抽盲盒,是不是智商稅呢?
  • 疫情席捲全球,北京代購往返韓國?智商稅,是世界上最貴的稅種
    作者:喬巴(富書主編)智商稅是最貴的稅種昨天是3.15,有個新聞,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警察同志,我們鄰居群裡有個人是韓國代購,她(2月)17號才從韓國回來,也不隔離,還發快遞……」打開這名代購的朋友圈,自2月14日至2月16日,她一直在直播自己的行程,從起飛到落地,從掃貨到打包,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