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PK華為,以國家之力,猛砸一家公司,一砸就是好幾年。
不過,對於我們來說,一直有個疑問,
這到底是為了啥?!
美國擺理由,說華為5G技術有後門,存在洩密風險。
接下來可就尷尬了,
狠話,放在這兒了,就是拿不出任何證據。
美國一副「我說你有問題,就是有問題」的架勢,
為什麼非要揪著華為不放?
最近曝光了一起國際間諜案,可能給我們一點啟發。
美國、德國和瑞士,三個國家的媒體聯手,挖出了一份中情局(CIA)內部機密文件。
在經過多方核實,並對當事人經過了秘密採訪後,
一個時間跨度達50年,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的超級間諜網,浮出水面。
其中最詭異的是,鋪設這個間諜網,CIA不但沒花一分錢,反而賺了幾百萬美元。
這到底是什麼操作?
簡單說來,CIA控制了一款設備,並通過貿易手段,把設備賣到全世界。
幾十個國家部門,不但花錢買設備,而且,通過這個設備,把機密情報源源不斷,傳送到CIA。
簡直連皮帶骨一起吃!
而這款設備,還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創立過功勳。
二戰時期,俄裔瑞典密碼學家鮑裡斯哈格林(Boris Hagelin)發明了一款機械密碼機——M209。
這種密碼機,即可加密密碼,也可以解密,並且輕巧便攜。
就像甲殼蟲汽車,代表了工業設計水準一樣,M209代表了前電子技術的輝煌成就。
M209很快得到美軍認可,投入軍事應用,鮑裡斯哈格林也由此賺到豐厚利潤。
也讓他之前在瑞士創辦的克裡普託(Crypto AG),生意越做越大。
當時,和鮑裡斯哈格林競爭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恩格瑪密碼機。
隨著歐洲戰場開闢,第二次大戰迅速走向尾聲,M209也成為盟軍「指定產品」。
二戰結束後,克裡普託(Crypto AG)幾乎壟斷整個加密機器製造市場,服務客戶超過120個國家。
這讓CIA看到了機會,一個超凡的間諜計劃,就此誕生,在CIA檔案裡,代號「魯比孔(Rubicon)」。
上世紀70年代,克裡普託(Crypto AG)被CIA秘密收購,並對密碼機進行重新設計,對不同類型的銷售對象,進行調整,以便CIA很容易識別、破解,從密碼機中發出的加密訊息。
而且,CIA系統內的情報人員,也可以通過密碼機進行溝通。
根據美、德、瑞三國媒體獲得的檔案記錄,
在冷戰時期,美國情報部門依靠密碼機,收集了大量情報。
到了80年代,CIA從密碼機獲取的情報,佔所有國際情報總量的40%。
美國不僅僅監控假想敵,就連歐洲盟友,也在克裡普託(Crypto AG)密碼機的監控範圍之內。
而這些國家,對於情報洩露毫不知情,同時,還得年年為洩密的密碼機,付上一筆維修費。
從二戰到新千年,克裡普託(Crypto AG)密碼機「服役」了大約50年,讓CIA形成情報霸權時代。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興起,實體加密機器技術,逐漸落伍面臨淘汰。
大約在2000年左右,這項代號「魯比孔(Rubicon)」的秘密行動,被迫收尾,
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才被曝光。
美國CIA創立了一個精妙的情報模式——
通過控制技術設備,不但賺取高額利潤,而且,還可以源源不斷,獲得情報。
正所謂,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通過密碼機,美國吃到了大甜頭,肯定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玩法;
另外,對於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技術,或者設備,肯定會代入角色。
看到這裡,估計小夥伴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