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欲來風滿頭,每逢重大變故的發生都有可以探尋的前兆。華為作為一個有名的通訊技術公司,怎麼就招致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瘋狂打壓呢?
事情最早的徵兆應該是任正非女兒孟晚舟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在溫哥華被捕,美國正在尋求實施引渡程序。關於具體指控提供給華為的信息非常少,華為並不知曉孟女士有任何不當行為。美國也早已習慣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動用其龐大的國家機器為所欲為,獲取一己之利。
風已滿樓,暴雨已至, 5月17日美國正式把華為及其68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這68家公司分布在全球至少20多個國家。美國此舉是禁止華為任何一家關聯企業向美國企業購買零部件。納入實體清單意味著華為所有使用美國零部件或者技術的產品如果短時間找不到替代方案都面臨被判了死刑,整個公司會陷入癱瘓甚至倒閉狀態。美國的如意算盤是這麼打的,川普也是這麼想的。全世界都以為華為不能承受之重,世界上估計也沒幾個公司能承受之重。因為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其強大的科技能力已經滲透到全球科技產業鏈當中,缺失了美國的支持美國自信地認為華為一推就倒。
美國似乎真的將華為「逼入絕境」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華為多年前已開始實施一項名為「極限生存」的計劃。華為當年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都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然能為客戶提供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華為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徵,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斷供核心零配件,不好意思我們海思保密貴了早就放好了備胎。 斷供核心晶片,不好意思我們麒麟晶片早已名聞天下。安卓不讓用,我們早就備好了鴻蒙OS。美國發現如此高規格打壓之下華為還實現了業務的增長,反觀自己國家的好多公司因為參與禁運損失不少。於是就鬧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禁運延期的笑話。
《華為的冬天》《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等等,這些大作就出自華為教父任正非之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強大的憂患意識就是華為立足之本、強之所在。
依稀記得《2012》這部電影播出的時候,全世界都當作一個笑話來看。但是任正非看到心裡去了於是就創建了「2012實驗室」。華為的「2012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組織,他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要想在未來生存發展就得構造自己的「諾亞方舟」。2012實驗室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雲計算、音頻視頻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2012實驗室的二級部門包括:中央硬體工程學院、海思、研發能力中心、中央軟體院。
任正非曾在2012實驗室說:「我們在價值平衡上,即使做成功了,(晶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積累了這麼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當美國大棒來臨之時,華為這架飛機仍難免千瘡百孔。任正非表示華為需要慢下來,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修補被打壞的「飛機」身體,一旦「飛機」修好,華為的成長速度還是會加快。美國採用了極端的手段對待華為公司,美國為什麼這麼恐懼?美國這麼強大,華為這樣一個小公司怎麼會被這麼重視?我覺得很興奮,被這麼重視了,被世界誇大了作用。別人給我們做那麼好的廣告,我很感謝。堅韌、樂觀奕是華為立足之本、強之所在。
華為之強,強在危機與憂患意識;華為之強,強在堅韌、樂觀。加油華為,風雨之後必是海闊天空。
下面讓我們回顧,5月17日凌晨,海思總裁何庭波發表致員工的一封信。雖嫌悲壯無奈,但每次回味仍不免熱淚盈眶、心潮澎湃。
尊敬的海思全體同事們:
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為被列入美 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 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
多年前,還是雲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 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徵,為公司的生存打造 「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後來的年頭裡,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晶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 「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後,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 「科技自立」 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梁,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