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分為七層,需要屏蔽所有通信細節,處理紛繁複雜的難題

2020-12-10 沐沐君說軟體

今天介紹計算機網絡分為七層,Windows server 2012 R2如何設置主機IP位址。小夥伴們可能不一定了解,作業系統是計算機系統中負責提供應用程式運行環境以及用戶操作環境的系統軟體,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與基石。它的功能包括對硬體的直接監管、對各種計算資源(如內存、處理器時間等)的管理,以及提供諸如作業管理之類的面向應用程式的服務等。網絡作業系統除了實現單機作業系統的全部功能外,還具備管理網絡中的共享資源,實現用戶通信以及方便用戶使用網絡等功能。

網絡作業系統是網絡的心臟和靈魂,可以理解為網絡用戶與計算機網絡之間的接口,是計算機網絡中管理一臺或多臺主機的軟硬體資源、支持網絡通信、提供網絡服務的程序集合。通常,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上會安裝很多網絡軟體,包括網絡協議軟體、通信軟體等。網絡協議軟體主要是指物理層和鏈路層的一些接口約定,網絡通信軟體管理各計算機之間的信息傳輸。計算機網絡依據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可以分成7個層次,用戶的數據首先按應用類型打包成應用層的協議數據,接著該協議數據包根據需要和協議組合成表示層的協議數據包,然後依次成為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的協議數據包。

此後再封裝成數據鏈路層的幀,並在發送端最終形成物理層的比特流,最後通過物理傳輸媒介進行傳輸。至此,整個網絡數據通信工作只完成了1/3。在目的地和發送到相似時,需將經過網絡傳輸的比特流逆向解釋成協議數據包,逐層向上傳遞解釋為各層對應原協議數據單元,最終還原成網絡用戶所需的並能夠為最終網絡用戶所理解的數據。而在這些數據抵達目的地之前,它們還需要在網絡中進行几上幾下的解釋和封裝。

下面為小夥伴們分享Windows server 2012 R2如何設置主機IP位址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 啟動Windows server 2012 R2作業系統,點擊"桌面"磁貼。

第二步 滑鼠右擊Windows徽標,彈出快捷菜單選擇"控制面板"項。

第三步 喚出"控制面板"程序窗口,點擊"網絡和Internet"圖標。

第四步 喚出"網絡和Internet"選項界面,點擊"網絡和共享中心"圖標。

第五步 喚出"網絡和共享中心"選項界面,點擊左側"更改適配器設置"項。

第六步 滑鼠右擊"網絡連接→本地連接"圖標,彈出快捷菜單選擇"屬性"項。

第七步 勾選"本地連接 屬性→網絡→Internet 協議版本4(TCP/IPv4)"複選框,點擊"屬性"按鈕。

第八步 完成設置主機IP位址的操作,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溫馨提示

小夥伴們如果能從小編解決電腦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中有所啟發,那就記得點讚、分享、評論和關注哦,咱們明天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網絡之OSI七層模型與TCP/IP四層模型
    所謂計算機網絡,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地講,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絡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OSI七層模型
    OSI參考模型是一個具有7層協議結構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制定的一套普遍適用的規範集合,使全球範圍的計算機可進行開放式通信。 OSI七層參考模型從下到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越往上層越接近用戶交互。OSI參考模型是一個具有七層結構的體系模型。
  • 網絡中的計算機互相通信網絡分層和各層協議
    一、網絡分層 網絡上的計算機之所以可以互相通信,是因為它們之間都遵守互相都可以「認識」的網際網路協議(就如同人交流一樣,兩個人能夠交流,互相必須知道對象的語言),網際網路上的計算機互相通信又歸根於網絡中層與層之間的通信,OSI模型把網絡通信分成七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對於開發網絡應用人員來說,一般把網絡分成五層,這樣比較容易理解
  • 啟迪雲談 | 淺談IP位址與網絡七層協議
    做弱電的,網絡是不可或缺的,與網絡相關的ip地址接觸最多,無論是弱電的哪方面,都需要跟ip地址打交道,並且對於在網絡傳輸的七層協議也要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今天來聊一聊。IP位址基本概念IP位址在網絡層將不同的物理網絡地址統一到了全球唯一的IP位址上(屏蔽物理網絡差異),是唯一標識網際網路上計算機的邏輯地址(相當於手機號碼,可以通過唯一的手機號碼找到手機),所以IP位址也被稱為網際網路地址(可見其重要性)。
  • 徹底搞懂計算機網絡通信設備與協議
    ,很對應試者回答的內容多為講解計算機網絡的 TCP 三次握手、四次揮手,或者是 OSI 七層模型的細節闡釋。路由器是在 OSI 模型的第 3 層即網絡層面上連接兩個網絡、並對分組報文進行轉發的設備。交換機是根據物理地址(MAC地址)進行處理,參考的是 MAC 表,而路由器則是根據 IP 地址進行處理,所參考的表叫做路由控制表。
  • 抽象+複雜的知識,這樣講才奏效!——以OSI七層模型為例
    ————————————————————【王珏老師點評】這位老師的教學處理方法,最大的可取之處是:對於複雜的知識結構,不再採用教材中的純文字的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可視化圖表進行處理。網絡通信中的「OSI七層模型」,毫無疑問,是絕對「抽象」的,因為,它並非基於可觀察現象的「抽象」,而是由頂尖專家根據他們的專業能力與思維方式,人為規定的正因如此,初學者絕對沒有可能僅僅通過對術語的描述,來理解這個知識!
  • 「網絡基礎」詳解計算機網絡,不僅類型有三種,還有模型分七層
    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是指將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作業系統的網絡接口、網絡管理軟體以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一個計算機網絡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是以傳輸信息、共享資源為基礎目的,使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從而可以實現眾多功能獨立的計算機之間可以輕鬆實現地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共享硬體、軟體的數據資源。
  • 計算機網絡概述
    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1.2. 重要知識點總結計算機網絡(簡稱網絡)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網際網路把許多網絡連接在一起,是網絡的網絡。小寫字母 i 開頭的 internet(網際網路)是通用名詞,它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而成的網絡。在這些網絡之間的通信協議(即通信規則)可以是任意的。
  • 計算機網絡(OSI模型物理層的相關知識點及概念)
    在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我們知道,採用分層結構是為了減少計算機網絡通信的複雜度,每一層都有特定的任務,各層之間都互不影響,同時,處於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下層結構會上層結構提供接口服務。物理層處於OSI模型中的最底層,它主要負責如何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介上傳輸數據比特流。
  • 計算機網絡的概述
    常見不同類別的網絡計算機網絡有很多種類別,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不同作用範圍的網絡按照不同的作用範圍,可以把計算機網絡分為以下四種: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在計算機網絡中,若想要有條不絮地交換數據,通訊雙方需要定好一些規則,這些規則規定了雙方所交換的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我們稱這些規則為網絡協議。
  • 一文讀懂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
    OSI七層模型OSI定義了網絡互聯的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如下圖所示:接收來自傳輸層的數據,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支持它們之間的數據交換。該層的通信有不同設備中的應用程式之間的服務請求和響應組成。傳輸層:數據通信。建立主機端到端的連結,為會話層和網絡層提供端到端可靠的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確保數據能完整地傳輸到網絡層。
  • 計算機網絡基礎系列:第五章網絡協議與分層體系結構
    要素一:語法--怎麼講要素二:語義--講什麼要素三:同步3.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絡的分層,每一層應該具有的功能,以及每一層裡所要用到的協議的集合。也就是他們所應完成的所有功能的定義,是用戶進行網絡互聯和通信系統設計的基礎。
  • 淺析計算機網絡的幾種傳輸介質
    為了進一步提高抗電磁幹擾能力,可在雙絞線的外面再加上一個由金屬絲編織成的屏蔽層,這就是屏蔽雙絞線(STP),無屏蔽層的雙絞線就稱為非屏蔽雙絞線(UTP), 雙絞線價格便宜,是最常用的傳輸介質之一,在區域網和傳統電話網中普遍使用。雙絞線的帶寬取決於銅線的粗細和傳輸的距離。模擬傳輸和數據傳輸都可以使用雙絞線,其通信距離一般為幾公裡到數十公裡。
  • OSI七層與TCP/IP五層網絡架構詳解
    2、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可以是邏輯接口)進行通信。3、七層結構中的每一層使用下一層提供的服務,並且向其上層提供服務。4、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第三層是網絡層在 計算機網絡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絡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計算機網絡常用術語
    通信子網:由通信節點和通信鏈路組成,承擔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傳輸、交換、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網絡節點由通信設備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計算機組成,通信鏈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線路構成。資源子網:由計算機網絡中提供資源的終端(稱為主機)和申請資源的終端共同構成。
  • 教師招聘計算機網絡試題及答案彙編(共7卷)
    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資源共享和 ( )A 屏蔽 B 獨佔 C 通信 D 交換2.根據計算機網絡的覆蓋範圍,可以把網絡劃分為三大類,以下不屬於其中的是 ( )A 廣域網 B 城域網 C 區域網 D 寬帶網3.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主要取決於它的 ( )A 路由器 B 資源子網 C 通信子網 D FDDI網4.每發送一個字符其開頭都帶一位起始位
  • 帶你走進網絡世界:網際網路之基石-OSI七層模型
    網絡設備需要運行許許多多的網絡協議以實現當今網際網路所需要的各種功能,面對種類繁多的功能,我們可以將各式各樣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功能劃分為一個整體模型,有著相似的功能的劃分為同一層次,二、OSI七層OSI參考模型的各個層次的劃分遵循下列原則
  • 5G通信基站電磁屏蔽材料及應用
    FR2頻段屬於毫米波範疇,該頻段電磁波在空氣中的衰減快,需要採取超密集組網的方式實現網絡連續覆蓋。未來小微基站將會在人員密集的場所進行部署,為了防止電磁輻射危害人身健康,對基站進行電磁屏蔽處理非常重要。本文簡要介紹了電磁屏蔽的機理及常見的電磁屏蔽材料,著重分析了通信基站電磁屏蔽的處理方法及相關材料,並對未來電磁屏蔽材料開發趨勢進行了簡要總結。
  • 計算機網路-七層協議-個人理解-(獻給年後跳槽的朋友)
    七層協議模型osi開放式網際網路參考模型從應用層開始,都會對要傳輸的數據頭部進行處理,加上本層的一些信息,最終有物理層通過乙太網,電纜等介質,將數據解析成bit流,在網絡中傳輸。數據傳輸到目標地址,並至底而上的將先前對應的頭部給解析分離出來,這個就是我們的網絡數據處理的整個流程。
  • 如何理解OSI七層結構協議?
    ,這樣呢所有的計算機都能方便地互連和交換數據,但是由於OSI標準制定周期長、協議實現過分複雜及OSI的層次劃分不太合理等原因。 OSI參考模型採用分層的結構化技術,將整個網絡的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從低到高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