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歲少女,發現能吃塑料的細菌,人類或不用為白色汙染擔憂!

2020-12-24 天時說科技

僅僅19歲的少女,發現一種能吃塑料的細菌,價值超過千萬!

塑膠袋的出現方便人的生活,幾乎無處可見,無論是外賣的包裝還是去超市購物,都會用到塑膠袋,這幾年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威脅到地球的環境,雖然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給地球上來了很嚴重的傷害。塑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材料,一些不法廠家為了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使用的材料比較惡質,塑膠袋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才能降解,它長期殘留在大自然當中,對於大自然是一個不小傷害。

塑料帶來的威脅

前段時間美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八個人在一個密封的小房間裡居住,每天都會喝塑料瓶的礦泉水,吃著外賣,時間一久卻意外發現,這8位實驗者的糞便裡竟然存有塑料顆粒,這就意味著人類已經離不開塑料了。

它很難被回收利用,如果焚燒之後排入到大氣層中,那麼對大氣層是一個很大的汙染,如果被埋放在土壤當中,那麼對土壤是一個不小的傷害,近100年的時間都很難降解,會嚴重影響周圍農作物的生長,甚至還有一部分塑膠袋被排放在海洋中,如果被海洋中的生物吃到自己的肚子裡,不通過手術很難將它們取出。

研發出降解塑膠袋產品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塑膠袋不僅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對海底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很大的危害,嚴重的話還能影響到人類的健康。所以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能夠可以降解的塑料,通過從玉米中提取出的部分物質,僅僅幾天時間就能降解,甚至還有人研發出了一種可以吃的塑料水珠,全都是由能夠降解的物質構成,不過這種事物研究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並且費用高,根本得不到廣泛的推廣。

然而一名19歲的少女在參觀垃圾處理站的時候,被周圍的塑料垃圾給震撼到,這麼多沒能處理掉的垃圾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她在腦中萌發出了一種念想,她想要研究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塑料垃圾,把突破口放在細菌上,經過不斷嘗試研究,發現有些細菌可以吞食塑料,讓塑料降解的速度更快。

這一發現讓科學家特別開心,她的研究成果甚至賣到了5000萬元,如果開始全世界推廣她的研究成果,或許能夠造福全世界的人類,她覺得她這一生都要為追求降解塑料而奔波,對於她來言是一個開心的事情。看完這個好消息您對此有何看法呢?可以留言互動一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研究,以及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腸道微生物的了解。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減少白色汙染從我做起」漢堡王將停止發放兒童套餐塑料玩具
    喜歡吃快餐的孩子們要注意了。為防治塑料汙染,漢堡王、麥當勞等快餐巨頭紛紛加入「棄塑」行動。據路透社報導,漢堡王19日宣布,將會停止發放兒童套餐附贈的塑料玩具,並且宣布一項特別措施,讓乘客可以退回免費贈品。漢堡王稱,此舉是為了遏制日益加劇的白色汙染。報導稱,這項推廣至全英國所有漢堡王餐廳的行動,可使每年的塑料使用量減去大約320噸。
  • 考古處發現2000多件塑料,是人類世留下的?為何科學家感到不安?
    所以,目前除了地表,連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深海處也受到了塑料的汙染。塑料幾乎是「無孔不入」。最近科學家在英國威爾斯一個人類古代遺址處進行研究時,就發現了大量的塑料,準確地說,有2000多件,這具體是怎麼回事?鐵器時代遺址處發現的塑料是什麼?考古地點是一處鐵器時代的村莊,距今約2000年。
  • 海洋汙染遠超預期!科學家: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伴隨著人類的活動,比方說工業廢水、生活廢水的排放中,都會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塑料垃圾進入到海洋之中,此外,當人類在海邊活動的時候,也會隨手亂丟塑料垃圾。科學家們發現,伴隨著海水的流動,特別是海底的洋流活動,會將這些微塑料垃圾分散到各個角落之中。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我們以海鹽為例,按照全球平均食鹽攝入量計算,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10.06克的鹽或等量替代品,那麼,他每年約攝入2000個微塑料。此外,我們日常呼吸中,也可以吸入微塑料,其攝入量與飲食相當。
  • 新「限塑令」後,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是啥?業內:根治白色汙染在於三...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郝瑞鈴 金艾琳/文 受訪者供圖新「限塑令」即將實施,較於之前真的能「限」得徹底嗎?徹底解決塑料汙染問題,關鍵在於什麼?塑料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又該如何完善?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關於防治塑料汙染的動作不斷,綠色中原作為環保組織為此舉辦過一些什麼樣的活動?匡潔:河南綠色中原環境保護協會作為一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垃圾分類、白色汙染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2010年綠色中原率先在鄭州市做社區垃圾分類試點,廢塑料是我們第一階段重點分類的,在源頭分出的可回收物品中單列一項。
  •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白色汙染的終結者嗎?目前看起來還很難
    19世紀,美國印刷工人海厄特在看到尋找象牙替代品的懸賞消息後反覆試驗,發現往硝化纖維中加入樟腦後所得物質硬而不脆,可以隨意塑造成各種形狀。他將這種材料命名為「賽璐珞」(Celluloid Nitrate),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合成塑料。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但事實上,塑料這個東西不止進入海洋生物們的環境和胃裡我們人類每天就生活在塑料泛濫的環境裡甚至我們自己每天都在吃塑料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 朱兵:塑料汙染治理,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深改委高度重視白色汙染的治理。日前,人民網向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化工系教授,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兵約稿,評述中國塑料汙染治理的理念和行動。我們特在「媒體清華」欄目轉發此文,也期待有更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為治理白色汙染建言獻策,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全球生態環境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科學史上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發明已有120餘年,工業史上塑料大規模生產也有60多年。
  • 你吃了多少塑料知道嗎?尼羅河的魚出現怪相,它們體內隱藏微塑料
    在生活中,魚類是人類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如果大家發現,魚類體內存在很多微塑料的話,還敢放心食用嗎?尼羅河中的魚體內遍布微塑料根據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英媒表示,在對尼羅河的塑料汙染研究當中,已經發現這條河內有四分之三的魚類體內含有微塑料。
  • 人類腫瘤中發現大量細菌,人類攻克癌症不遠了?
    但近來,就有一項關於癌症方面研究的突破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被公布出來:人類的腫瘤中有細菌的存在,而且不同的腫瘤中,細菌的種類也不一樣。100多年前就曾在腫瘤內發現細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腫瘤的信息,才能更進一步進行特定的分析治療,所以在腫瘤中出現細菌也許就意味著一個治療方向。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在腫瘤內發現了細菌,但我們都知道如果將腫瘤取出再進行研究,外界的細菌明顯是很多的,所以腫瘤內有細菌也不能判斷到底細菌源自哪裡。更何況以100多年前的科學技術,也沒有手段能夠證明。
  • 新限塑令能否管住「白色汙染」
    替代產品價格高出許多 外賣多用一次性塑膠袋9月8日一大早,在河南省某地級市一家早餐店內,一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某外賣平臺工作人員急匆匆衝進店裡,取走了顧客的餐食。記者注意到,打包流食胡辣湯、豆漿的包裝為塑料透明盒子,油條、油餅、火燒等食物則使用了白色塑膠袋進行包裝。
  • 英國女王發起塑料戰爭:在所有皇室地盤上,禁用塑料吸管、塑料瓶
    各大媒體報導:女王對塑料宣戰促使女王大動幹戈,對塑料宣戰的,是同為91歲,我們熟悉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David Attenborough。老爺子這一生都獻給了BBC自然紀錄片,可他對大自然愛得越深,觸目的環境汙染便越讓他痛心。尤其在拍攝《藍色星球2》期間,他為我們奉獻一幀幀美到淪陷的藍色畫面的同時···親眼見證海洋塑料汙染的老爺子,憂心忡忡。「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海洋那麼大,住在海裡的生物那麼多,我們人類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影響到它們。但現在我發現:我們錯了」。
  • 塑料汙染進入食物鏈?印尼雞蛋被檢驗出含二惡英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份研究報告稱,印尼產於受塑料垃圾汙染地區的雞蛋,被檢驗出含有二惡英等有毒化學物質。專家懷疑,焚燒塑料垃圾已導致毒物進入食物鏈。資料圖:雞蛋。陳中秋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報導稱,研究人員在印度尼西亞一家以塑料為燃料的工廠附近收集的雞蛋中發現,有一個地方的二惡英水平與越南比恩河臭名昭著的橙劑熱點附近收集的雞蛋的水平相似。據稱,比恩河被認為是地球上二惡英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據報導,這項研究首次證明,由於廢物管理不善和塑料廢物進口,東南亞的食物鏈受到了高水平危險化學品的汙染。
  • 塑料星球,人類現在是如何毀滅地球的?
    我們喝著塑料裝的飲料、用著塑料製作的東西、穿著塑料製作的衣物、吃著塑料裝的食物……我們完全沒意識到,從塑料瘋狂的行為中會產生什麼可怕的後果。 人類還能存在多久?好吧,這只不過是一個塑料新聞。
  • 人人參與,拒絕白色汙染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到2025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 你每年要吃掉一頂安全帽 微塑料汙染危害正在加劇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臺都在刷爆源於微塑料汙染的問題,比如有數據顯示人類每周攝入量相當於吃下一張信用卡,令人感覺問題十分嚴重。最新研究顯示,環境汙染導致人類每日攝入塑料,一年的攝入量相當於吃下一定安全帽,微塑料汙染的問題正在加劇。
  • 生肉這麼多細菌,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人類卻不行?
    其實,生肉本身是沒有細菌的,因為生肉也是動物身上的肉,動物本身也都是有免疫系統的,只要是正規渠道購買到的生肉類製品,也都可以放心的去吃。那麼,生肉上的細菌是在什麼時候被沾上的呢?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有疑惑,無論是我們平時去動物園,還是在電視上看動物類的紀錄片,都會發現肉食類動物它們都是直接吃生肉的,而且甚至還有一些動物是專門以腐肉為食的,比方說鬣狗,為何它們卻不會被細菌感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