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今日疫情播報

12月1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上海7例,四川3例,北京1例,內蒙古1例,浙江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黑龍江);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來自科科的每日問候:

堅持做好自我防護

是疫情之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

最好的回報

科科最近看到一則

泰國早前發布的公益短片

視頻內容很簡單

一個壽司小姐姐街頭提供免費壽司給路人

壽司看上去做工精巧,吸引了不少人

可~吃到嘴裡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感興趣可以戳視頻)

其實這些壽司裡全夾了塑料

壽司小姐姐自然遭到了路人的質問

而後公益的主題隨之而出

直指人類每年製造大量塑料製品流入海洋

給海洋生物帶來毀滅性災難

但事實上,塑料這個東西

不止進入海洋生物們的環境和胃裡

我們人類每天就生活在塑料泛濫的環境裡

甚至我們自己每天都在吃塑料

不相信??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研究人員菲利普·施沃布爾(Philipp Schwabl)博士還說明,這些塑料微粒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類型多樣,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聚丙烯(PP)、聚乙烯和對笨二甲酸酯(PET),並估計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無處不在,汙水、垃圾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甚至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粒。

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

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01

水產品

這不難理解。

上則泰國公益廣告裡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塑料對於海洋生物的毀滅性災害。

當人類將垃圾隨意拋到江海湖泊裡,塑料垃圾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進入水生物的體內。

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

在挪威海岸釣上來的腹中藏著塑料瓶的鱈魚

英國赫爾大學與布魯內爾倫敦大學曾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英國市場上出售的貽貝(青口)全部發現了微塑料顆粒,平均每100克貽貝,就有70個微塑料顆粒。

這還只是眾多水產品類中的一種。

02

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塑料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人員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選取了250瓶來自9個國家、11個知名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僅有17瓶水中沒有塑料微粒,而且這些細小的微粒,平均每公升水中含有314個。

不只是瓶裝水,自來水也無可避免。

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

更不用說我們經常接觸的外賣盒子、奶茶杯、飲料……了。

不久前,據環保組織Break Free From Plastic公布調查,在對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統計後,可口可樂第三次蟬聯全球第一塑料汙染企業,隨後是百事可樂和雀巢。

03

想不到的來源:鹽

鹽是我們日常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但就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從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這項研究結果發布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研究人員從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歐洲的21個國家,收集39種品牌的食用鹽,其中僅只有3種不含微塑料顆粒。

也就是說,全球銷售的食鹽品牌中,超過90%被塑料汙染,其中海鹽中塑料含量最高。而且不同品牌的食鹽中發現的微塑料密度差異很大,亞洲品牌的密度尤其高,亞洲也是塑料汙染的高發區。

另外,在《科學美國人》報導的一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裡也顯示:所採集的15個品牌食鹽樣品裡面發現微塑料,如聚乙烯、玻璃紙等。尤其海鹽,每公斤中超過了550個,並做了推算:按照我們每天食鹽量,一個人每年通過鹽吃下的微塑料,可能超過1000個!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德國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蜂蜜中每千克則最高達400個。

塑料微粒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妝品……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護產品共有1147種,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萬顆塑料粒子。

1. 購物自帶環保袋

塑膠袋的發明,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汙染。

塑膠袋原材料聚乙烯的化學分子結構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極難降解,且塑膠袋的回收價值低,目前大多數塑膠袋因未回收而進入環境,對環境存在極大危害。

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購物時建議自帶環保袋。

2. 減少瓶裝水等一次性製品的使用

瓶裝水、飲料等是塑料垃圾最大的來源渠道。減少塑料垃圾,我們就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建議大家自帶水杯,如果渴了,我們可以選擇安全健康的直飲水;至於飲料,能不喝的不喝,能少喝的少喝。既是對我們健康負責,也是對環境的保護。

減塑環保從你我做起。

3.做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關係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關係整個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做好垃圾分類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的利用,從而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於今年1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這是在國家層面號召減塑環保,可持續發展。

但最重要的還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能給予多大的關懷和保護。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是不可逆的時代大勢

也是我們與地球和諧共處的方式

「拯救地球」的未必一定是英雄

很可能是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原標題:《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但同時,由於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據有關資料顯示,海洋中大約有80%的塑料碎片來自陸地的汙染,還有20%是來自於船舶的活動,或是直接從大型貨輪丟棄的垃圾。
  • 死亡鯨魚胃中有40公斤塑料:海洋汙染比你想像的嚴重得多
    被稱為「第八大陸」的太平洋垃圾帶,胃中滿是垃圾的鯨魚、海龜、信天翁屍體,都在告訴我們海洋塑料汙染有多嚴重。菲律賓年幼鯨魚胃中的塑膠袋人們也都知道問題在惡化,每一年,世界範圍內塑膠袋的消耗數量為5000億個;每分鐘,全球賣出100萬個塑料瓶,但全球生產的塑料中僅有9%能得到回收利用……聯合國環境署稱
  • 你每年要吃掉一頂安全帽 微塑料汙染危害正在加劇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臺都在刷爆源於微塑料汙染的問題,比如有數據顯示人類每周攝入量相當於吃下一張信用卡,令人感覺問題十分嚴重。最新研究顯示,環境汙染導致人類每日攝入塑料,一年的攝入量相當於吃下一定安全帽,微塑料汙染的問題正在加劇。
  •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中含有微塑料,這還不足以引起重視嗎?
    在100多年前塑料出現的時候,全世界都在讚嘆它的強大,因為它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然而在100多年之後,塑料卻成為了科學家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解決這些塑料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大家都是塑料人?科學家在人體組織中檢測出塑料
    [PConline 資訊]塑料因為其低廉的價格以及很好的化學穩定性,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材料,給我們帶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因此帶來了各種環境汙染。因為塑料極難降解,科學家經常會在各種動物體內檢測出塑料,有人擔心會不會自己體內也會有塑料。
  • 朱兵:塑料汙染治理,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現今塑料的使用量是半個世紀前的20倍,預計未來20年內塑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還會再翻一番。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汙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灘第一次報導發現塑膠袋以來,塑料汙染問題便一步步在發酵。世界各國對塑料汙染的認識隨著時間在不斷深化,各種力量交互作用尋求塑料汙染治理共識,思路和模式日漸清晰和豐富,行動力度不斷加強。
  • 陳根:微塑料進入人類胎盤,和塑料一起生活的人類世
    文/陳根21世紀,塑料汙染早已成為一個老生常談卻又普遍存在且日益嚴重的問題。日常的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塑料廢物,並且其中大部分被分解成為微小的塑料碎片,以至於人類自出生就生活在一個被塑料包圍的世界。近日,《環境國際》發表論文,報告了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儘管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未知,但科學家表示,微塑料顆粒可能攜帶對胎兒可能造成長期損害或破壞免疫系統發育的化學物質。在這項研究中,拉研究人員對從同意的生理懷孕婦女身上收集的六種人類胎盤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微塑料的存在。
  • 科學家證實:你扔掉的塑料,正被一口一口吃回來,進入大腦搞破壞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塑料汙染只存在於自然界,但想不到,我們的身體也被塑料汙染入侵了。 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9種微塑料 據報導,國外一項新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這一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 科學研究證明:一次性紙杯含有微塑料、有毒重金屬,或可導致疾病風險
    檢測出了微塑料和有毒重金屬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塑料產量逐年遞增,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釋放了無數的微塑料在環境中,微塑料汙染早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紙杯內表層通常襯有一層疏水性薄膜,這種薄膜一般是由聚乙烯製成的塑料,這種緊密的結構也使得盛放其中的液體不至於滲出。而研究表明,紙杯中盛放熱水後,這種塑料表層會在 15 分鐘內會隨著熱水的作用而發生降解。(來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為了檢測紙杯中的浸出物,研究人員分兩個實驗環節。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除了我們在海洋表面看到的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不同的深度都有塑料垃圾的身影,就連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底都出現了塑料垃圾,有此可見,塑料垃圾在海洋的汙染已經形成了不同的縱深,越來越嚴重。可能有人會說了,海洋中塑料垃圾再多,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難道還能形成對人類的威脅?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可口可樂再次被提名「塑料汙染之王」
    日前,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汙染者,被指在減少塑料廢物方面「零進展」。而人們隨意將瓶子丟棄也是造成汙染的原因之一。你扔過嗎? 國外一環保組織「擺脫塑料」調查了55個國家後發現,飲料瓶在海灘、河流、公園等場所的丟棄率最高。其中,可口可樂的瓶子最多,被評為全球第一大塑料汙染者,其次是雀巢和百事可樂。
  • 人活一生會吃掉多少微塑料?麥當勞停用吸管後1年節省400噸塑料是無...
    (芝麻粒大小尺寸的微塑料)目前我們已知微塑料的體積是很小的,所以它也非常容易傳播,它能通過空氣、淡水、海洋來直接傳播,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微塑料的存在,即使是北極冰層模特都已經被微塑料所汙染。所以微塑料最終在人體內跟有毒金屬(例:汞)和有機汙染物(例:農藥)相結合,最終形成一種有毒的毒素。而這種毒素後續還可能會導致癌症、生殖、發育等問題。不過,拋開劑量談毒性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 研究:微塑料會破壞寄居蟹的安家地點選擇能力
    據外媒報導,每年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無疑對海洋生物造成了嚴重影響,科學家們也正在一點一點地去了解這些潛在影響的程度。現在,來自英國的一項新研究就揭示了這種汙染可能對寄居蟹意味著什麼,據悉,富含微塑料的環境似乎會對寄居蟹在選擇安家地點的認知能力帶來影響。
  • 你吃了多少塑料知道嗎?尼羅河的魚出現怪相,它們體內隱藏微塑料
    尼羅河中的魚體內遍布微塑料根據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英媒表示,在對尼羅河的塑料汙染研究當中,已經發現這條河內有四分之三的魚類體內含有微塑料。通過解剖之後,發現這兩種魚類的體內存在塑料碎片,有些體積很大,用肉眼就能清楚看到,研究到這裡,法爾漢·汗博士都不禁表示擔憂,畢竟,光是這種體積的塑料就如此多,那麼如果進行更小顆粒的研究,或許會發現更可怕的結果。
  • 英男子潛水記錄峇里島海洋汙染 塑料垃圾觸目驚心
    昔日風景如畫的峇里島如今海洋汙染如此嚴重,這讓他十分震驚。 因此,理察記錄了這些引人注目的景象。他說:「我已經在峇里島生活並且潛了5年水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比峇里島大陸安靜得多。但我最近遊泳時,發現水裡儘是包裝紙和垃圾袋。我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海洋汙染。」而且我在魔鬼魚觀測點看到的比之前更糟糕,我看到魔鬼魚要盡力地避免塑料進入他們的嘴裡,還時不時會吐出來。
  • The worldwide plastic problem 遍及全球的塑料汙染問題 - China...
    但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一支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現已追蹤了世界各地塑料的生產和處理情況,並用這些信息預測了未來20年塑料汙染問題的嚴重性。科斯塔斯·韋利斯博士     利茲大學「如果你把將排放到陸地和海洋環境中的所有塑料垃圾都算上,就會得出13億噸塑料垃圾的驚人數字。」
  • 國際快訊丨拜登能成為塑料汙染問題的全球領頭人嗎
    對此,全世界都急切地希望美國能夠共同參與到解決全球塑料汙染的隊伍中,涉及到的不僅是塑料瓶、塑膠袋和吸管等塑料製品對空氣、土壤和水的汙染問題,而且還包括隨著疫情擴散而激增的塑料面罩、外賣盒和泡沫包裝問題。
  • 英媒:電商汙染環境有多嚴重 亞馬遜每年塑料包裝物可繞地球500圈
    亞馬遜號稱全球最大電商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各國紛紛採取隔離措施防疫,網絡購物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因此2020年的網購環境代價預計將更為嚴重。這是歐欣納海洋環保組織分析了電子商務包裝數據後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