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海棠。
在杭州女子失蹤案之後,同樣有一個叫黃雨蒙的女孩,因獨自一人去青海旅遊而失蹤多日。
就在昨天,青海省格爾木市公安局發布了一則消息:
從杭州失聯女童到翼裝飛行失聯的女大學生,再到杭州來女士被害。
似乎所有的前例,都在暗示我們,失聯多日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悲劇。
加上可可西裡自然環境險惡,對於一個沒有野外生存經驗的女孩來說,自是兇多吉少。
然而,相信關注這件事的所有人都在為黃雨蒙祈禱,特別是他的父母。
只是生活並不盡如人意。
從7月9日到7月30日,22天的祈盼,最終換來的,是黃雨蒙遇難的消息。
她才二十四歲,即將大學畢業,未來可期。
然而在黃雨蒙遇難的微博下面,沒有對年輕生命逝去的惋惜,沒有對死者家人的安慰。
有的,卻是調侃、責怪、謾罵,冷嘲熱諷。
他們覺得她不值得救援人員搜尋這麼多天,覺得這是浪費資源。
「一個人的腦殘,付出的代價是多少人力物力」「不值得官兵和群眾搜尋這麼多天」「太會作」
這幾條評論後面的點讚數都是好幾萬。
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搜救費用,而不是同情可憐喪女之痛的家長。
還有人站在上帝視角,說風涼話。
「就知道沒好事,被動物吃了吧」「明知道危險非要去,不值得同情和可憐」
甚至,很多人開始「黑」大冰,批判「詩和遠方」。
「少看一點大冰吧」「大冰那種假文藝害人不淺」「大冰就是有病的一類人」
海棠作為路人粉,大冰的書也看過幾本,《乖,摸摸頭》《《阿彌陀佛麼麼噠》《好嗎好嗎》《我不》……
大冰曾經是一位主持人,後來成了一個「背包客」,他的系列書正是講的背包客期間,在麗江、川藏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和故事。
他的故事裡是有一種詩和遠方。
然而,他從來沒有鼓勵過偏執的流浪,盲目的窮遊,也沒有鼓吹過讓任何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相反,他多次提到不建議說走就走,不希望窮遊,一個人出去需謹慎。
02
根據警方的最新調查:
「現場衣物等遺物沒有血跡,可以初步判定,女孩是抱著輕生的目的到達可可西裡,可能是服用催眠等藥物,使自己在現場昏迷,由於可可西裡無人區高寒缺氧,夜晚氣溫極低,是導致其死亡主要原因。
24歲的黃雨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專業大四學生,也是該專業僅有的六名女生之一。
她的同學說,黃雨蒙曾經有去藏區支教的想法,這次獨自去青海旅遊,是因為畢業論文遇到一些困惑,所以想獨自出來散散心。
另外,黃雨蒙大三的時候就有過一人獨闖非洲的經歷,加上飛行員專業,不管是體能、膽識、忍耐力還是抗壓能力,都遠遠超過普通女孩。
所以,根據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海棠想說幾個點:
1.「衣服沒有血跡」,初步排除是遭遇猛獸攻擊而死;
2.「服用催眠等藥物」,什麼情況下會喝催眠藥;
3.「隨行物品比較少,找到的僅有喝剩的半瓶礦泉水和一些證件,穿的也比較淡薄」,女孩既然是飛行專業,也去過非洲等地獨自旅遊,應該知道帶上足夠的水和保暖衣物。
所以,海棠更情願相信,女孩是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而不是大家口中的「詩和遠方」。
想到這裡,一向睡眠質量超好的海棠,昨晚竟然失眠了!
海棠就想啊,照片上眉眼清秀、笑靨如花的女孩,是什麼樣的事情,能使她放棄對這個世界的美好希冀?
她又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奔赴一場與上帝的死亡之約?
人生天地間,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世界觀,但她的選擇決絕而美麗,以至於很多人想不通。
過一陣子,熱搜很快就會被下一個新聞八卦代替,某某明星又出軌了,《三十而已》又有新劇情了。
然而,對於女孩的父母而言,他們的痛將是終生的。
而那些嘴下不留情的網絡留言,比吃掉她只剩骨骸的猛獸更冷血更無情。
03
李叔同,曾被看作是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上的通才和奇才。
他是當時天津四大風流公子之一,出了名的大帥哥,與藝界女子交往不少,頗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之杜牧風範。
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連孤傲的才女張愛玲都曾說: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天才人物,卻在39歲這一年做了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決定——於杭州虎跑寺遁入空門。
從此,他告別塵世的一切繁文縟節,並發誓:「非佛經不書,非佛事不做,非佛語不說」。
受戒後更是持律極嚴,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規:不作主持,不開大座,謝絕一切名聞利養,以戒為師,粗茶淡飯,過午不食,過起了孤雲野鶴般的雲水生涯。
正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從「翩翩濁世佳公子」,一變而為「戒律精嚴之頭陀」。
包括出家後,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的妻子福基,在寺院外面守候三天只為見李叔同一面。
他們只是吃了一頓相對無言的素飯,李叔同把一塊手錶送給妻子,便乘船而去。
任憑妻子深情呼喚,船上的人再也沒有回頭。
之後,又有一女讀者,幾乎每天來寺裡,勸李叔同還俗。
李叔同派人送給女子一首詩,其中有兩句:
「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他以堅定而有情的筆觸,勸她就此卻步。
李叔同的這種變化,在常人看來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更是難以理解。
電影《一輪明月》劇照
李叔同的弟子豐子愷說:
人生有三層境界:物質,精神,靈魂。大師有緣層層走遍,年少時花天酒地,年青時藝天文地,終於在39歲時脫離了「人生欲」,過著「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日子。宗教修心明性,悟道歸真,升華了他的靈魂。
是呀,世間多是俗人,又有幾人能參透,大師不過是以一個踐行家的方式體驗純粹的靈魂世界,完成他至高無上的追求。
從這一點,大師的選擇自是常人難懂。
04
最近,隨著高考志願的報考,一則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的信息上了熱搜。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
和很多留守孩子一樣,鍾芳蓉的父母外出打工7年,僅僅看望她三四次。
她從六年級開始,便在學校寄宿,一個月回家一次。
當網上報導她考取高分後,網友們也送上了祝福:
真全村的希望!
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消息一下子衝上熱搜,網友們紛紛質疑。
「為什麼選擇這麼冷門的專業」「就業的時候就哭了」「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
海棠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質疑一個女孩子的夢想?
十年寒窗付出那麼多努力,不就是為了今天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熱愛的,而不是被選擇嗎?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
都說學歷史會餓死,我們學歷史的又沒你們那麼餓。
其實,對於當下的時代,做什麼都不可能餓死,但很多人精神的空虛是再多食物和金錢也不能填滿的。
那些做什麼事情都以「物質」作為評判標準的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工作」,而不是在做一份「事業」。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
一些人會完全用物質標準來定位自己,也會憑此臆測他人的想法,評判他人的選擇。「成功」的定義本來就豐富多彩,這種偏執狹隘的價值觀念實在令人難以苟同。
慶幸的是,女孩收到了樊錦詩先生的一封信。
她還為她為她送去了《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寫信鼓勵:
「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05
其實,人的一生有很多種活法。
有人奉行「為理想付出一生是一種浪漫」,有人來這世上就是為了「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有人喜歡探索喜歡旅遊喜歡自由自在,即使冒險也要去嘗試一些新事物,有人終其一生沒走出山村,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有人為了心中的信仰超脫生死,有人則追求生命的長度,以活著為最大願景。
大多數人都遵循著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這個模式。
所以那些追求理想的、冒險的、將生死看的很淡的,就顯得很與眾不同,甚至有點極端。
也許他們都不能理解對方。
但只有自己,能體會其中的樂子。
就像失聯的女孩夏雨蒙,如果真是自殺,她只是選擇在可可西裡這片淨土上安靜地離開!
不受任何人打擾!
就像李叔同,出家的他覺得小旅館好,統艙好,掛褡好,破蓆子好,破舊的手幣好,白菜好,蘿蔔好,鹹苦的蔬菜好!
別人說他在受苦,他卻覺得是享樂!
就像選擇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她的偶像是同樣大學畢業後頭戴草帽、滿懷理想、奔赴敦煌,付出四十載年華,真正做到「我心歸處是敦煌」的樊錦詩!
一份熱愛、一封書信,使相同磁場的人相互吸引!
對於別人的選擇,你可以不理解、不支持,但請你一定尊重。
因為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
轉發文章給更多人吧,未經他人事,莫論他人非。每一個夢想和選擇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