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雲從、依圖、曠視、商湯四家公司,並稱為國內AI領域計算機視覺「四小龍」,「AI第一股」將花落誰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

其中,曠視科技最早啟動港股IPO但擱淺至今;依圖科技科創板IPO早於雲從啟動,自2020年12月1日顯示「已問詢」狀態後,未有新的進展;商湯科技IPO計劃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

照目前進展來看,「AI第一股」的最大競爭將在雲從和依圖之間產生,二者的招股書對比成為一大看點。有業內人士認為,雲從IPO進行得比較順利,有可能領先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之下,AI技術顯現出驚人的威力,令市場對其前景充滿期待。但在資本市場,AI行業近年來被認為「雷聲大、雨點小」。在此情境下,雲從和依圖衝刺科創板,市場對其估值如何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燒錢」的獨角獸

提起國內AI四小龍,「燒錢」是浮現在很多投資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

隨著曠視、依圖、雲從先後披露招股書,市場終於有了一次集中觀察AI獨角獸的直觀視角。

2019年8月,曠視打響了AI獨角獸上市的第一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其中,曠視科技的體量是最大。

據招股書,2016年-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9.49億元。淨利潤方面,曠視科技虧損額竟隨之擴大,同期,淨利潤分別虧損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和52億元。

依圖科技的虧損額也在逐年擴大。2017-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和3.81億元;同期,依圖科技淨利潤分別為-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及-12.99億元,合計虧損高達72.68億元。

相比之下,雲從科技的虧損情況要好得多,其營收規模略大於依圖,但淨利潤虧損規模小於依圖。2017年-2020年上半年,雲從實現營收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淨利潤虧損額分別是1.06億元、1.8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

從三家公司的解釋來看,虧損逐年擴大原因一致,一方面,由於AI行業整體估值水平上升, 公司優先股公允價值相應上升導致帳面虧損;另一方面,則是持續的研發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身後各自站著的投資機構十分亮眼。曠視的最大股東是阿里系,還有國新控股旗下公司、鴻海精密、陽光保險、聯想創投、中銀集團等知名股東。依圖科技的知名股東有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真格基金等。

雲從科技的股東數量高達57名,其中不乏國資背景,如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等國有股東。雲從創始人兼CEO周曦出自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雲從的前身也由中科院人臉識別研究團隊孵化而成,中科院也是雲從股東之一,這使得雲從科技有了「AI國家隊」之稱。

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有雲從科技7.82%的股份,前者同樣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早在2015年4月就投資參股雲從科技,2017年11月再度參與雲從B輪融資。佳都科技表示,「雲從是境內從事人臉識別技術領先的企業,公司基於對雲從技術和發展前景良好的判斷而進行投資。」

隨著曠視IPO擱淺,「AI第一股」或在雲從和依圖二者之中產生。依圖的科創板IPO申請於2020年11月4日獲得受理,12月1日顯示為「已問詢」,但一個月過去了,依圖的回覆函還未發布。雲從的科創板IPO申請於2020年12月3日獲受理,12月31日顯示為「已問詢」。如果順利,雲從IPO或將率先落地。

關於雲從科技的上市進程,1月4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致電公司董秘辦詢問相關情況,工作人員記錄下記者提問後,表示會轉達相關領導,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AI風口與泡沫

上市不是終點,上述獨角獸們依然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的估值泡沫是一大壓力。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曠視科技估值最高,達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為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

從上述業績數據來看,一個顯而易見的特點是,三家AI獨角獸淨利持續虧損,估值不斷攀升。在高估值之下,近年來,市場開始頻繁提及「AI泡沫」一詞。而曠視科技赴港上市計劃擱淺,似乎成為該詞的一個註解。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9年下半年,人工智慧企業要想再融資其實已經變得有難度了。在人工智慧比較熱的時候,有很多本來第二、第三梯隊的公司擠進來,但實際上不太可能有那麼多公司同時去做比如人臉識別、醫療影像等。但對於頭部公司來說,還沒有到泡沫的程度。」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此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工智慧行業泡沫屬於正常現象。」

「整個AI行業不賺錢,一直在虧損狀態中發展。IPO預示著企業依然缺錢,而且缺口不小。企業原本可以通過風險投資融資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藉助於股市來滿足自己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某券商前高級副總裁兼網際網路首席分析師張孝榮對記者說。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AI公司將目光集中投向了資本市場。從募資規模來看,雲從的資金需求低於依圖,前者擬科創板募資37.5億元,後者募資金額為75.05億元。

關於AI獨角獸上市之後的估值,受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決定性因素在於技術創新,包括自身業務、技術壁壘、市場壁壘、甚至股東結構。

「關於AI的估值,沒有共識,最終看市場,政策和公司業績等幾個因素。這些企業未來面臨挑戰主要在於創新性技術的研發,其次是新技術的應用,再次是儘快縮短商業化發展的時間,儘早盈利。」張孝榮說。

對比之下,雲從有何技術優勢?張孝榮認為,「目前來看四小龍之間的技術差距不大,都是基於人臉識別技術從金融與安防領域賺錢,競爭優勢不明顯,主要差異在於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應用領域,比如雲從更側重於銀行,依圖側重於各種醫療領域。」

(作者:張賽男 編輯:朱益民)

相關焦點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11月底,海天瑞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以來,依圖科技、雲知聲先後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而雲從科技、雲天勵飛均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上市潮即將到來。風口落地2016年和2017年的AlphaGo兩次圍棋勝利,加速了人工智慧風口的到來。AI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
  • 雲從科技衝擊CV第一股 虧損持續估值已高A股會買單嗎?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郭曉2020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被譽為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其IPO進入實質審核階段。
  • 雲從科技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IPO進入實質審核階段
    2020年年底,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其IPO進入實質審核階段。據了解,AI領軍企業紛紛提速上市,雲知聲、雲從科技、雲天勵飛等紛紛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及問詢階段,並有望在今年上市,也將帶動人工智慧板塊更加收到關注。
  • 市場要聞|雲從科技正式啟動上市輔導,「AI四小龍」或齊聚科創板
    36氪獲悉,廣東證監局8月19日晚間披露,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已於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雲從科技正式啟動A股上市流程。廣東證監局並未透露雲從科技具體的上市地點。
  • 開創環保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7日,浙江開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開創環保」) 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海通證券為其保薦機構。公司擬募資3.96億元。
  • 3天閃電問詢創下IPO審核新紀錄!中芯國際或成為首家「A+H」科創板...
    記者 | 滿樂1繼科創板上市委單日同意四家公司過會後,又有一家企業提交科創板首發申請後三天即進入問詢環節。據上交所官網顯示,6月4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科創板IPO即進入問詢環節,公司首發申請於6月1日提交並獲正式受理,期間僅間隔3天。中芯國際也因此超過此前申報科創板後4天收到問詢的嘉元科技,創下科創板審核新紀錄。6月3日,科創板上市委在當日召開了兩場審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四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 明微電子、青雲科技、三旺通信通過科創板IPO審核
    (下稱:青雲科技)、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旺通信)通過審核。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  截至2020年9月7日,總計有430家企業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已詢問」154家、「已受理」14家、「通過」7家、「提交註冊」31家,「註冊結果」184家,「中止」3家,還有37家「終止」審核。  明微電子:說明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合理性  明微電子是一家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研發設計、封裝測試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成員,雲從科技此次遞表,給「AI第一股」花落誰家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
  • 快可電子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7日,蘇州快可光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快可電子」) 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海通證券為其保薦機構。公司擬募資3.31億元。
  • 雲從科技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人工智慧板塊迎來快速發展
    原標題:雲從科技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 人工智慧板塊迎來快速發展   2020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被譽為AI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AI第一股」 其刷臉支付產品卻無人問津?
    原標題: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AI第一股」 其刷臉支付產品卻無人問津?   眾所周知,AI領域是一個「研發投入大、回報慢」的燒錢行業,在國內AI領域中,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除了商湯科技外,均已先後踏上了IPO之路,尋求資本市場的助力。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科創板IPO|尚未盈利便謀求上市,AI「獨角獸」雲從科技業務快速擴張...
    科創板連續兩日迎來「同股不同權」考生!繼匯宇製藥科創板IPO獲受理後,雲從科技也來赴考。  12月4日,資本邦獲悉,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2月3日獲上交所受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其保薦機構。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 繼雲從、依圖之後 曠視科技確認衝擊科創板:人工智慧有望迎IPO大年
    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以人臉識別起家,早年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在業內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人工智慧 「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 2015年,「刷臉支付」概念首次被提出,這套系統即是由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Face++合作研發。2019年8月,曠視科技曾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 雲從科技啟動上市輔導 欲搶「AI第一股」?
    來源:中國經營報雲從科技啟動上市輔導 欲搶「AI第一股」?本報實習記者/曲忠芳/記者/李正豪/北京報導人工智慧(AI)「四小龍」的上市賽跑有了新的動向。近日,廣東證監局官網公示,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已於8月18日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由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其上市輔導機構。另從上遊資本透露的消息,雲從科技瞄準的是A股科創板。這意味著,雲從科技運作資本上市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有望在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依圖科技之前,率先摘得「AI第一股」桂冠。
  • 雲從科技IPO 招股書披露多款刷臉支付方案
    行動支付網訊:12月3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已受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並披露招股書。至此,「AI四小龍」已有3隻公布上市文件(其中曠視科技港股IPO失效,依圖科技科創板IPO審核狀態為「已問詢」)。
  • 一天3家公司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均為主動撤單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8日電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信息披露顯示,截至目前,僅在12月8日當天,包括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合晶」)、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克賽斯」)、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