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2020-12-22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作者 | 心緣編輯 | 漠影

又一家人工智慧(AI)獨角獸衝刺科創板IPO。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此次公開募股,雲從科技擬發行不超過1.1243億股,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募資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AI技術的研發展開,用於如下項目:

自成立以來,雲從科技累計融資總額近30億人民幣,其創始人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合計達到了23.2%。最新一輪18億人民幣融資在今年5月完成,投資方包括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等。

當前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核心業務客戶包括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並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以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實施特別表決權制度。控股股東常州雲從持有的公司1.47億股股份為A類股,其餘股東所持公司股份均為B類股,除部分特定事項的表決外,每一A類股股份享有6票表決權,每一B類股股份享有1票表決權。

周曦是雲從科技最大股東,擁有64.6%表決權。此外,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佳都科技均是該公司股東。

一、三年半營收逾15億元,去年淨虧損17億元

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約為2.21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逾15.7億元。

▲2017-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及淨利潤變化(單位:億元)

儘管處於虧損階段,雲從的增長率在過去三年半內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358.47%。

2017-2019年,雲從科技的經營虧損分別是-6789.25萬元、-2.71億元、-5.06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經營虧損達-4.05億元。

經過調整後的虧損淨額,2017年、2018、2019年雲從科技分別淨虧損-1.06億元、-1.8億元、-17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淨虧損達-2.86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淨虧損23.78億元。

其中出現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與公允價值變動有關。

由於公司估值快速增長,會帶來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是非現金科目的調整,並不掛鈎真實的業務情況。

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影響也曾在小米、美團、美圖等科技公司及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公司的招股書上出現。

▲三家AI公司業務部分財務數據對比

從三家AI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雲從今年上半年營收略低於依圖,但淨虧損更少,毛利率相對偏低。

按招股書披露、考慮到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雲從科技在2019年分別通過釋天投資、大昊創業、呂申創業、高叢創業、和德創業等持股平臺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達到13.03億元左右,致使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遠高於淨利潤。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的匹配關係

按區域劃分,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從產品分類來看,雲從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軟硬體組合、技術開發,其中軟硬體組合在2018年、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佔比均超過96%。

從項目分類來看,雲從主要包含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後者佔比偏高。

其中,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是雲從立足於人機協同理念,自主研發的集合AI應用設計、開發、訓練、運行和管理而構建的智能作業系統,可通過對雲-邊-端一體的設備、AI 應用和資源的統 一管理,實現從設備接入、感知、存儲、計算、理解到決策的作業系統底層系統平臺。

▲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技術架構

雲從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主要基於自主研發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其應用產品和 AIoT 硬體設備,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個領域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方面,2018年、2019年的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4.81%、491.92%,增速較快;完成的項目數量由2017年的145個,增加至2019年的374個,單個合同收入金額超過100萬元的項目由2017年的3個增加至2019年的31個,均明顯增加;基於此業務開發的應用產品類型也進一步豐富。

同時,基於作業系統的軟硬體組合銷售佔比也從2017年的57.5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6.22%。

▲各業務毛利情況

從毛利情況來看,因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配套軟硬體成本佔比較高,因此該業務毛利佔比偏低。

▲主營業務毛利率

雲從在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毛利率相對較高。

同行業務毛利率表現對比如下:

其中,雲從綜合毛利率相對低於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因為具體業務類型和結構存在差異,另一方面跟按需外購部分配套設備或服務整體毛利相對較低有關。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費用分別為1.53億元、3.38億元、21.36億元和4.16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37.30%、69.79%、264.54%和188.42%。

二、主攻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落地四大智慧場景

雲從招股書顯示,目前AI領域正演化為AI晶片、AI平臺建設、AI解決方案、AIoT 產品等主要賽道。

2020年11月23日,剛剛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獲得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入選 「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招股書寫道,雲從科技最核心的能力是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其針對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與產品

▲雲從科技主要產品及服務圖譜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有三個特性:

1)作業系統具備生態聚集效應:是硬體、軟體、應用之間的核心樞紐。

2)作業系統具備行業特徵:針對不同行業可部署不同行業平臺,置入不同行業知識與業務流。

3)作業系統具備跨界融合能力:單點技術無法實現專家知識結構化,需要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算法-方案-行業的閉環,需實現複製頂級專家的核心能力、實現普通從業者到資深專家的能力迭代、將結構化勞作交由機器完成三點。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技術架構

雲從科技立足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推出了以「輕舟平臺」為代表的通用服務平臺和以「千帆計劃」命名的生態體系合作夥伴計劃。

「輕舟平臺」融合了自主研發的AI技術和戰略客戶服務經驗,集合了自動化算法訓練、開源的標準應用解決方案等通用的能力模型、場景應用和行業應用。

「千帆計劃」以「輕舟平臺」提供的開源AI核心技術底座為基礎,合作夥伴可以基於「輕舟平臺」自主搭建服務於廣泛應用場景的AIoT設備、獨立AI應用以及配套的SaaS服務。

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方面,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主要落地於智慧金融、智慧商業、智慧出行、智慧治理四大領域。

其中智慧金融領域公司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4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產品及技術已服務於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在內的105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日均服務旅客達百萬人次;智慧商業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輻射汽車展廳、購物中心、品牌門店等眾多應用場景。

三、近三年半累計研發投入逾9億元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雲從擁有專利142項,其中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40項和外觀設計專利58項。

過去三年半,雲從科技累計研發投入合計超過9億元。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雲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5940.65萬元、1.48億元、4.54億元、2.47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

雲從科技目前有核心技術人員3名,包括周曦、李繼偉、姜迅。

其中,周曦為雲從科技創始人,1981年出生,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歷,現任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

李繼偉1981年出生,中科大碩士學歷,現任雲從科技董事、副總經理、感知研究院院長;姜迅1979 年出生,浙大本科學歷,現任雲從科技副總經理、首席架構師、數據研究院院長 。

截至今年6月,其員工人數為1746人,研發技術人員佔比50%,其中有54.75%的年齡分布在20-30歲區間。

目前雲從科技構建了「三大聯合實驗室及五大研發中心」的研發架構,與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合作單位分別成立聯合實驗室,旨在提升公司AI基礎核心技術的研究能力。

四、聯通是今年上半年最大客戶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77%、62.26%、51.83%和31.23%,客戶集中度總體較高,但今年上半年明顯下降,且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50%的情形。

其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合計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24%、66.65%、37.36%和29.04%,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五、常州雲從、佳都科技為兩大股東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雲從科技股權結構如下:

其組織結構設置情況如下:

當前雲從科技旗下有9家全資子公司,1家控股子 公司,4家全資孫公司。

發行前,雲從科技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可以看到,常州雲從持有雲從科技23.32%股權,根據特別表決權設置,常州雲從在公司股東大會擁有64.60%表決權,而周曦持有常州雲從99.88%的股權,且擁有公司30%以上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股7.82%,為第二大股東。投資大鱷劉益謙為第五大股東,持股3.86%。

雲從科技共有4名國有股東,分別是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它們的持股情況如下:

最近一年新增股東均系增資進入:

雲從科技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3名,任期三年。現任9名董事情況如下:

六、其他重要合同

截至招股書籤售日,雲從科技已籤署的銷售合同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合同金額3000萬元以上(含稅),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合同金額500萬元以上(含稅),或對公司生產經營、未來發展或財務狀況有重要影響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採購合同中金額2000萬元以上(含稅)或對公司生產經營、未來發展或財務狀況有重要影響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已籤署的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中貸款金額或擔保金額3000萬元以上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結語:AI創企上市潮來襲

自去年曠視科技掀起AI獨角獸上市序幕以來,AI創業潮逐漸走到了商業落地和IPO的關鍵節點。

繼手機視覺AI第一股虹軟、AI晶片明星企業寒武紀成功科創板上市後,近期雲知聲、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招股書已先後披露。

總體來看,多數AI創企在起步階段處於虧損狀態,上市將有助於這些企業藉助資本力量快速推動AI技術成熟與落地商用。

毫無疑問,能夠持續輸出商業價值的公司更有希望走得更遠,每家企業都希望搶先IPO,而誰會先一步敲開科創板上市的大門,值得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11月底,海天瑞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以來,依圖科技、雲知聲先後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而雲從科技、雲天勵飛均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上市潮即將到來。風口落地2016年和2017年的AlphaGo兩次圍棋勝利,加速了人工智慧風口的到來。AI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 「AI四小龍」難解虧損「魔咒」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楊雪梅12月1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AI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衝刺科創板,有望成第二家CDR
    繼九號公司上市之後,科創板第二單CDR浮出水面。11月4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國泰君安保薦。這意味著「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估值最低的依圖科技有望最先上市。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雲從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三年半時間裡,累計淨虧損額為23億元。  針對這一疑問,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率先給出了時間表。日前,雲從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雖然處於虧損階段,但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
  • 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成員,雲從科技此次遞表,給「AI第一股」花落誰家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三年半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憑藉著同在計算機視覺(CV)方向的探索,依圖與曠視、商湯、雲從被並稱為「AI 四小龍」。但隨著資本趨於理性,AI同質化、落地慢、盈利難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外界質疑聲不絕於耳。曠視科技去年率先披露招股書,打響上市第一槍,AI企業的生存現狀也得以窺見,和曠視類似,依圖也面臨著高增長、高虧損、高投入的局面。招股書還暴露出,依圖科技正在逃離「AI四小龍」陣營。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位,又有「國家隊」的光環加身,雲從科技卻與其他AI企業存在相同的痛。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 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針對這一疑問,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率先給出了時間表。日前,雲從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雖然處於虧損階段,但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
  • IPO「搶救」AI四小龍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11年成立的依圖科技,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根據IDC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它們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60%,分列前四名;公司的估值也均超過了百億元量級。而現在,它們又幾乎是同時向二級市場衝刺。 10月20日,根據天眼查信息,雲從科技完成了章程備案,上市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 AI晶片「獨角獸」衝刺科創板 寒武紀遭遇客戶變對手
    來源:時代周報成立僅4年的AI晶片「獨角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衝刺科創板的消息,近日來持續發酵。「寒武紀如能順利登陸科創版,將會引發AI企業跟風上市,為長期缺少資金的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產業提供新發展思路。」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新能源汽車概念...
    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銷量相加已超過特斯拉,行業內已形成「一超四強」格局。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負責人何勇表示,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渡過了資金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到產品導入期。從投資的角度看,與現金流和盈利相比,應更看重銷量、更關注車企的成長性。除此之外,如果這家公司擁有能成長為行業龍頭的技術潛力和團隊也是加分項。  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均已在美股上市。
  • 達能環保科創板IPO成功過會 青島市衝刺科創板企業捷報頻傳
    今年以來,青島市衝刺科創板企業捷報頻傳。高測科技實現科創板上市,海泰新光和達能環保實現科創板過會,中科英泰已經提報科創板申請材料,易來智能、海力威新材料完成科創板輔導,雲路先進、三力本諾等4家申報科創板企業處於輔導階段。尤其是近日青島市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評價增信指數正式啟用,將挖掘儲備更多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資源,加快青島市科創板企業上市進程。
  • 市場要聞|雲從科技正式啟動上市輔導,「AI四小龍」或齊聚科創板
    36氪獲悉,廣東證監局8月19日晚間披露,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已於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雲從科技正式啟動A股上市流程。廣東證監局並未透露雲從科技具體的上市地點。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成形 傳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不過,雖然威馬汽車相對低調一些,沒有在美股上市,但是登陸科創版,對其來說,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日前,據媒體報導,上海證監局網站披露,威馬汽車正接受上市輔導,威馬汽車計劃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如成功上市,威馬汽車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科創板也將誕生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為何其虧損額遠低曠世、依圖?
    自此,加上曠視科技、依圖科技,「AI四小龍」中已經有... 人工智慧領域,資金消耗大、回報周期長、應用場景還處於早期階段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還會一直虧下去,因為雲從的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業務落地的難度在增加,研發費用也在水漲船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創頭條。不過,創頭條亦發現,虧了23億的雲從科技虧損情況比「小兄弟」曠世和依圖好了許多。
  • AI四小龍:從「貼身肉搏」到各走一邊
    文/邱智麗近日,「AI四小龍」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在業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並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過去幾年,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但因為算法瓶頸以及應用場景同質化問題,「AI四小龍」開始踏上不同的徵程,伴隨曠視、依圖、雲從招股書對外披露,外界得以一窺它們的AI版圖。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成立5年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 每經網
    科創板IPO衝刺隊伍又多了一位AI明星企業。12月3日,雲從科技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擬募資37.5億。眾所周知,雲從科技是國內四大AI獨角獸的唯一純內資背景企業,於2015年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主營業務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是AI頭部企業最年輕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