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艙成功抵達月球軌道時,38萬千米外的地球上,美國地面控制中心不乏幽默地建議航天員們留意觀察窗外,「看能否看到那位名叫『嫦娥』的魅力中國女性」。而奧爾德林則用同樣幽默的回覆稱,我現在就去找那個兔子美女。片刻之後,他和阿姆斯特朗的登月艙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足跡,並用直播的方式說了一句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此後,美國相繼進行6次「阿波羅」飛船的發射,並從月球上帶回382公斤的樣本,並將之分享給世界各國,其中就包括「豪爽贈予」中國1克月壤。
之所以稱為「豪增」是因為當時美國把這1克月壤裝在一個水晶球內,從表面上看去裡面的確有不少的月壤,但當科學家打開後才發現,這個水晶球進行了特殊處理,使用了放大鏡。儘管美國贈予中國的月壤並不多,但畢竟是「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更何況是來自38萬千米之外的月球。如今,具備相應水平後,我國也正式進行月球探測計劃,「嫦娥「5號於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並帶回1731克月壤樣本,這又激起了世界各國對月球的熱情。美國、印度、日本和俄羅斯都計劃在未來十年利用各種方式登月。
看到我國的成功,歐洲航天局第一時間轉發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的消息,並送上誠摯的祝福。在此之前,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表示,希望能夠分享「嫦娥」5號帶回來的月壤。唯獨印度對此表示,他們即將在三年後就實施載人登月,根本不稀罕中國的月壤。當然,印度是否稀罕中國帶回的月壤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能並不願意與之分享。有不少網友問,既然美歐都已擁有大量月壤樣本,為啥還希望得到中國帶回的樣本呢?
據華盛頓大學行星科學家布拉德利·喬利夫的介紹,「阿波羅」探月所帶回的樣本主要來自月球的巖石層,且都是月球正面的月壤。而我國從月球上帶回的樣品則來自月球的另一面,與美國所帶回的並不一樣。喬利夫稱,中國帶回的月壤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注重量得多少,只關注其成分和質量,它們「將成為寶庫和可以填補美國對於月球研究過程中的關鍵性的空白」。所以,他們希望獲得「嫦娥」5號帶回來的樣本。
據悉,在中國航天計劃中,在「嫦娥」5號之後,還會有3次月球探測任務。「嫦娥」6號可能會提升任務難度,從月球南極地帶取樣返回。「嫦娥」7號的任務是在月球南極附近進行綜合勘察,包括對地表和地貌進行研究,分歧月面物理組成及空間環境。在那之後,「嫦娥」8號除陸續擴大科學勘察和實驗之外,還會驗證建造月面科學研究基地的關鍵基礎技術。中國曾公開表示,中國未來的月面基地可以是多國共享的。專家們預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國將會在2025年開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
事實上,採樣只是探月研究的一個過程,而我國是否願意分享樣品,如今已成為國際所關注的焦點。路透社記者就曾經提問,中國是否願意分享樣本給美國?按理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中國就還禮做明確表態,月壤樣品將用於三類用途,簡單來說就是用於科研和科普,並可能作為國禮相送。但美國在2011年通過「沃爾夫修正案」,禁止一切國家機構和個人與中國的航空航天合作。所以,是否將樣品分享給美國?最關鍵的還是看美國的態度,而不是中國。
美國航天界重要人物—NASA前負責人查爾斯博爾登認為,中國應該成為美國的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儘管雙方有很多矛盾,但卻將國旗插到了同一個月亮上。放眼浩瀚的宇宙,地球是孤懸於宇宙的方舟,月球是毗鄰這艘方舟最近的踏板,人類要想邁向更遠的地方,沒有理由只將目光局限於方舟之上,而不聚焦在踏板上。如今,人類星際遠航之路才剛剛開始,以合作的方式共涉星河,雖場面不如千帆競渡熱鬧,但卻更容易戰勝激流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