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從共享經濟的初興,到2017年第一次投資熱潮,再到如今服務標準化的轉向,共享行業已步入成熟化的發展新階段。有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將成為共享時代的新起點。未來,共享經濟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為重要的服務和更為優質的體驗。
上班路上掃碼開一輛共享單車,騎到公司;加班後用手機叫一輛網約車;下車了,借聚美的街電給手機充電,然後再去無人零售店買一份明天的早餐。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年輕群體的日常。
近期,經濟觀察報發文《城市B面 共享時代 付費自習室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打卡聖地"》預測共享自習室的未來走向,2021年,諸如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更多的共享單項又會是什麼樣子?
"我想出門上自習"
2019年之前,城市圖書館尚屬稀缺資源,一些三線城市"圖書館開館前大排長隊、一座難求"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除當代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提高之外,高校"論文月"的演變、"考研熱"的出現,也成為重要原因。共享自習室就是基於這樣的需求,與2020年341萬報考研究生人數的新高峰一起誕生。
程蕊就是這341萬之一,備考期間她選擇來到共享自習室的,"這裡大家都在學習,會讓我有種緊迫感,能更好地投入複習當中。"目前,全國一年新增共享自習室近千家,多分布在寫字樓或高校周邊為用戶提供著小單元、隔間式的場所服務。據艾媒諮詢相關報告顯示,43.2%的用戶因空間需求而選擇付費自習室。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自習室大多面臨定價與利潤空間問題。相關數據表明絕大部分消費者集中消費次卡、日卡,近七成用戶認為體驗不佳的首要原因是"價格過高"。
此外,共享自習室存在供需矛盾,與共享辦公空間的長期需求不同,考研、考公等大型考試集中在下半年,自習需求呈季節性;各個高校對圖書館、自習室的進一步改造也漸漸替代共享自習室。
與其特質相似的共享辦公空間,已精準對接靈活與高效的用戶需求,並發展了核心競爭力——拓寬企業資源平臺,共享自習室要想擺脫"一次打卡"的網紅宿命,真正走入人們日常生活、成為學習"新據點",就需要更多元的布局、更合理的價格、更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付費自習室走進我家小區的話,那我可能就會常去了。"正準備參加家鄉省考的韓桐說道。另一名女生表示,如果付費自習可以共享學習資源的話,"感覺錢會花得更值當"。在2021年,共享自習室或許能夠掃碼共享網課、資料,分區域學習與分價位付費,走進社區、走進街道,更加親民,也更加"站穩腳跟"。
城市出行新方式?
如果說走進共享自習室,還是當代年輕群體走出家門"泛出行"的體現。那麼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領域發展時間最長的單項,就切切實實地處在人們出行方式的主流選擇中。
共享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增點",像共享自習室、線下多人桌遊等,同時也在建立著由家到點的"連線",也就是共享出行。共享單車隨著共享經濟的產生而興起,在城市機動車數量日益增大的當下,緩解了人們出行效率的問題,給短程出行帶來便利體驗。
據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現有私家車數量就已超2億,而近兩年,這一數字還在遞增當中,僅北京就平均每天增長1000臺。私家車的保有量高、人們的短程出行需求大、道路擁堵程度嚴重成為催生共享單車的本質需求。
共享單車擔當起了城市出行需求的"分流",便捷化是需求的焦點,而智能化是發展的方向。目前,哈囉單車已開始探索全新的人車交互模式,並應用北鬥高精定位來為用戶的借還提供精準服務,"下班的時候查找一下附近車輛,直接過去騎走就可以"上班族陳澄說,他覺得現在共享單車沒有原先那樣"很難找也很難還"了。共享單車正在嘗試對接城市地鐵,形成交通接駁,服務共享出行更加"潤物無聲"。
近日,網易一項調查顯示七成租房者希望通勤時間在半小時內,而這樣的通勤期望將更傾向於通過共享單車來達到。此外,我國正處於推行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發展階段,共享單車在解決停車與廢棄問題後,其綠色低碳的理念也將成為發展的加分項。
"希望未來哈囉能在我下班的時候直接推薦我一輛最近的單車。"陳澄笑稱。在2021年,共享單車將進一步成為城市出行的新方式,與地鐵的對接將大大提高出行效率,而能否進一步對用戶體驗進行科技賦能與改進升級,決定著這一新方式能否更大範圍地推廣,形成"氣候"。
下一個"出街必備"
無論是外出自習、新零售方式的"泛出行",還是共享單車的"出行"需求,都離不開移動端的應用和發展。
如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時尚博主引領像口紅、包包這樣的"出街必備"新潮流,體積小的包袋、手持vlog神器等都成為年輕群體的時尚必備。而在未來,更加智能、更具設計感的共享充電寶說不定將成為下一個兼具顏值和實用性的出街神器。
畢竟時尚的小包無法把一個厚重的充電寶帶出門,但手機、vlog神器、出行或自習等則都需要電量來續航。目前,泛出行和新零售的發展,讓人們對共享充電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
2017年,聚美以3億收購街電,當時"充電寶是偽需求""手機電池越做越大是趨勢"是行業質疑的主要觀點。但陳歐敏銳意識到,共享充電寶將會成為人們出行"剛需"。
事實上,"手機電池越做越大"並沒有出現,iPhone12的電池容量為2775mAh,許多重度使用者表示"一天兩三充是常態";目前,63.7%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表示手機最大的問題是"續航能力不足"。而業內人士也指出,"5G晶片耗電量是4G的2.5倍,電池技術還遠跟不上用戶對續航的需求增長。"
在2020年驗證了共享充電寶是"真需求"後,我們不妨大膽預測一下,2021年人們在網紅店拍照打卡、在24小時新零售店和打開共享出行應用付款的時候,很有可能會"人手一個聚美的充電寶"。
而從相關數據表明,未來幾年共享充電寶行業仍將保持50%-80%的高速增長趨勢,隨著聚美旗下街電加快全場景布局與商超網格化滲透,以及信用還的完善與專利數量增長,聚美街電等共享充電寶將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
共享化的"出行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正"走在街上"。2021年共享經濟會是什麼模樣?還要看共享經濟企業能玩出什麼樣的新花樣,只有把握本質需求和優質服務,才能讓"出行神器"花落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