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斌被稱之為「老東風」,名副其實。
從三十多年前入行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他的汽車生涯就要「生於東風,長於東風」了,但作為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眼下最重要的或許是「成於東風」。
丁紹斌的氣質很符合一個「老汽車人」的人設,他看起來踏實、憨厚,像是一副車間工程師的樣子,不過,現在的他需要號令企業的「千軍萬馬」。他在汽車行業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也算完全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所以有媒體曾經對他擔任乘用車總經理的評價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不過,已經身居高位,就要有所謀。目前他掌舵的東風乘用車的現狀並不樂觀,甚至有些羸弱,這可能與東風乘用車此前的市場策略安排有關。如今,東風集團任命丁紹斌來接管這個大包袱,也一定是覺得提振迫在眉睫。而丁紹斌所面對現實的唯一出路就是——改變。
投身
丁紹斌今年52歲了。30年前的那個夏天,一個毛頭小夥一頭扎進了東風裡。
那一年是1990年,國內的汽車行業剛剛起步,汽車產銷量為50萬輛左右。丁紹斌剛剛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汽車專業畢業,他大概還不清楚未來會怎麼樣,科班畢業的他選擇了第二汽車製造廠,從事銷售處售後技術服務。1992年9月,第二汽車製造廠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
從1992年年底開始,丁紹斌開始擔任東風汽車公司辦公室秘書,1996年6月,丁紹斌開始走向仕途,擔任鍾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這一轉變也許只是個過渡,但在當時也有不少聲音認為丁紹斌的人生軌跡會就此發生改變。
然而,兩年後,丁紹斌又回來了——1998年,開始籌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擔任負責人,次年擔任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副部長。2000年,就已經做到「主官」——擔任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小霸王專營部總經理、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分公司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
直到2016年,出任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之前,丁紹斌「服役」過東風裕隆以及神龍汽車。可謂是最了解東風汽車的「老司機」。2018年,丁紹斌升至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兩年後,2020年3月,來到東風乘用車公司擔任總經理。
不難看出,他的一生幾乎都被「東風」兩個字包裹得緊緊的,工作範疇囊括市場營銷、戰略規劃、人力資源等領域等各個領域。對於此番來到東風乘用車,輿論也掀起了不小得波瀾。
扉旅汽車也注意到,2006年,東風乘用車公司籌建,成立之初只是東風汽車公司的乘用車事業部,後來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乘用車公司,屬於東風集團的分公司,主要生產自主品牌東風風神系列產品。而此前丁紹斌工作的東風有限屬於東風乘用車的「前輩」,成立於2003年,是東風集團與日產汽車組建的大型汽車合資企業,旗下有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啟辰汽車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裝備公司七大事業部。。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對於老將丁紹斌而言,刨除東風乘用車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這次的人事變動是一件好事,他的工作權限不再受制於合資體質,而是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和決策空間。
而作為東風的大家長,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一定是對老將丁紹斌寄予厚望的。他曾經說過:「老員工是東風的功臣,要讓他們煥發出更大的激情和能量,用不懈奮鬥書寫人生華章;中年員工正處於事業和精力的黃金階段,要搭好舞臺,讓他們甩開膀子,幹出一番事業;八萬多青年員工,是東風的希望和未來,要壓擔子、架梯子,讓他們茁壯成長,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東風。」
作為老員工,由丁紹斌掌舵東風乘用車板塊,任重而道遠。
「救駕」
如何扭轉東風乘用車孱弱的地位,這是丁紹斌被委以的重任。
事實上,東風乘用的孱弱不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但確實是東風一直頭疼的問題。為了崛起,東風乘用車也是頻頻換帥。自2017年開始,三年三換掌舵人,從李春榮到劉洪,從兼任總經理的張祖同到眼下的丁紹斌。
值得一提的是,丁紹斌的前任張祖同是在2018年剛剛上任的,任期不足兩年,此前的劉洪掌舵東風乘用車則只有一年時間。頻頻換防也是在證明,東風實在是太想讓乘用車板塊有所突破了。
所以,如今形容丁紹斌掌管東風乘用車才用了「任重道遠」一詞。而市場對丁紹斌的期待在於,一個在東風汽車三十多年的老將,能否重振一直「放浪」的乘用車。有評論稱,東風乘用車在東風體系之內一直是一個「自由」的存在。所以當它真正要成為東風產業布局當中的一把尖刀的時候,如何打磨鋒利,如何實現銷量的增長,如何實現品牌的深入人心,成為丁紹斌上任以後亟待解決的問題。
12月4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布11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東風公司11月銷量為36.23萬輛,同比增長2.7%,1-11月累計銷量為305.45萬輛。在乘用車領域,東風公司11月銷量為29.68萬輛,同比增長1.5%。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4.51萬輛。東風風神、風光、風行和啟辰分別銷售0.77萬輛、1.79萬輛、0.94萬輛和0.91萬輛,同比分別下滑30.9%、14.7%、16%和12.3%。此外,合資品牌方面,11月乘用車銷售25.17萬輛,同比增長7.5%。在商用車領域,11月銷量為6.55萬輛,同比增長8.5%,1-11月累計銷量為67.03萬輛,同比增長18.6%。
差異一目了然。自主乘用車品牌與合資乘用車以及商用車相比,顯然處於比較弱勢的市場地位。
而作為央企的東風,在自主品牌陣營也是被兄弟越落越遠——數據顯示,今年11月,長安汽車集團銷量達219,526輛,同比增長24.5%,其中長安自主乘用車品牌銷量達166,458輛,同比增長23.5%;一汽集團旗下自主高端品牌紅旗11月銷量達2.5萬輛,同比增長100%。
2020年年初,那個時候還是張祖同掌舵,他定下的東風風神銷量目標是10萬。與此前劉洪時代東風風神「三年振興計劃」之「2020年38萬並挑戰50萬」的銷量目標相比,張祖同以謹小慎微的姿態否定了劉洪的「雄圖大志」。但也許這就是現實,2019年東風風神銷量只有7.5萬臺,今年的銷量目標在丁紹斌上任後的幾個月當中,顯然也並沒有辦法改變。
突破
突破,想來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但無奈丁紹斌十分需要。
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東風受疫情的衝擊很大。這幾乎擊潰了整個東風對2020年的信心。直到今年中期,這種信心才日漸恢復。東風集團在財報中稱,當前疫情影響正在減弱,加上政策持續刺激消費,市場逐漸恢復正常,但全年來看,預計2020年行業還將出現約7.3的增速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風汽車集團預測增速為1.4%左右。
自主乘用車領域一直以來都不是東風汽車集團的強項,多年的合資經驗未能為東風的自主品牌添磚加瓦,東風風神、風行、風度、風光等四個自主乘用車品牌均沒有在主流市場站穩。
今年上半年,東風汽車集團乘用車主要自主品牌東風風神毛利為負2.98億元,且扉旅汽車梳理數據發現,近三年來東風風神的毛利一直為負,並有擴大的趨勢。
在東風集團的官方網站上,乘用車板塊共計12個品牌,其中8個合資品牌和4個自主品牌,其中自主品牌並沒有展現出哪些能深入用戶心中的標籤,用戶對其印象整體是模糊的。
當然,東風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想要做更清晰的市場區隔。東風集團在「十四五」戰略研討會上對乘用車板塊進行了探討,並決定從品牌層面開始入手進行調整。但品牌層面的調整太需要時間。
另外必須提到的是,目前正是東風集團的關鍵性歷史時刻。東風汽車集團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進程已經進入到上市前的最後階段。
根據此前東風汽車集團的IPO招股書顯示,其擬公開發行不超過 9.57億股,融資金額210.33億元,是目前創業板受理企業中募資規模最大的。如果一切正常,市場預計東風集團會於年底或明年年初登陸深圳創業板,並創造年內創業板210億元的最高融資紀錄。
不過,在整體上市的過程中,東風乘用車被外界看成了集團上市的拖累,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乘用車業務收入佔比持續下降,截至2020年6月30日,乘用車業務僅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5.16%,而商用車業務收入佔比接近八成。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這句詩送給「服役」東風三十餘年的丁紹斌,希望他能夠承受萬鈞之重,收拾東風乘用車的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