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會遇到很多突發的情況如掛底、切線、子線纏繞等,其中子線的纏繞可以說是所有釣魚人都特別討厭遇到的情況,因為每次遇到糾結一番,到底是解開它還是換掉它呢?換掉吧可惜剛剛才換上的新線,不換吧解開纏繞的子線費時費力還容易造成切線的風險,尤其是冬季到來之後魚口減弱,釣友們為了避免線號過粗造成的信號衰減,會通過減小線組的線號以提升魚口信號的傳輸效果,以保證魚口信號能清晰的反應在浮漂動作上,可是這種線號的減小操作卻也提升了子線纏繞發生的機率,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成為了釣魚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麼:
什麼原因會導致子線纏繞呢?
找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圍繞著兩個問題,大咖進行的詳細闡述,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子線纏繞的發生,希望可以幫到您。
導致子線纏繞的原因有哪些?
冬季魚口弱採用細子線會增加子線纏繞的可能性,但是並不是細子線就一定會發生纏繞,也就是說細並不是造成子線纏繞的根本原因,導致子線纏繞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子線使用不恰當
子線的使用不恰當包括子線的長度、鉤距及子線種類,子線的長度過長、種類選擇錯誤和鉤距過小都會導致使用過程中發生纏繞的情況。
1.子線過長
在拋餌入水後,因為鉛墜的比重遠比餌料大,使得餌料下降的時候是通過子線被鉛墜往下拉著加速下降的,當餌料受到了鉛墜拉力和水向上產生的阻力後,就會發生擺動且這個擺動會隨著子線的增長而變大,子線的長度越長擺動幅度越大,當遇上較軟較細的子線時纏繞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2.子線種類使用錯誤
魚線分為碳纖、尼龍線和PE線,很多釣友為了能在冬季釣鯽魚的同時兼顧大個體的魚種,會選擇質地較軟的PE線替代線號小但拉力值較小的尼龍線,因為材質的緣故PE線的切水性和平滑度都較差,在運行過程中受到的水阻會更大,從而導致運行過程中的PE線及其容易發生纏繞的情況。
3.鉤距過小
鉤距是在使用雙子線時上下魚鉤的距離,當兩個魚鉤之間的鉤距小於單鉤長度時,加上餌料具有一定的粘度和緊貼力,很容易造成雙餌粘合在一起甚至雙鉤刮在一起的情況,雙餌的貼合無形之中增加了它們在下降過程中的水阻,水阻增大導致雙子線的轉速增快從而發生子線纏繞的情況。
餌料的使用及提竿手法問題導致
單純的餌料使用並不會造成子線纏繞,但是如果餌料的霧化時間長甚至不霧化遇到提竿力度過大時就極其容易發生子線纏繞的情況,這也是很多釣友人都會遇到的,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很多釣魚喜歡使用玉米釣大個體草魚、鯉魚或為了避免小魚鬧窩採用硬度較高的餌料,處在高度集中的釣魚人看到魚口後會猛然用力提竿,掛鈎上的玉米或餌料並不會立即脫落,而是會隨著線組一起快速向上運動,速度快加上餌料的水阻增大就會使得子線呈螺旋式快速旋轉,從而引發雙子線發生纏繞情況。
延伸:提竿力度過大不僅僅會導致子線纏繞的發生,如果風線過長或者魚竿竿稍壓水過深,過大的提竿力度還會造成斷竿的可能性。
拋竿提竿手法問題導致
提竿力度過大過快會導致餌料的水阻增大從而導致子線發生纏繞,拋竿的動作不標準同樣也會導致子線發生纏繞,很多釣魚人在拋竿前不注意雙子線的分開動作,僅僅是將魚鉤分開上餌後拋入水中,雖然雙子線不會立即的纏繞在一起,但是隨著拋竿和提竿動作不規範,一般情況下往復幾次就開始出現子線纏繞的情況。
延伸:拋竿和提竿的不規範包括:提竿用力過度和拋竿手法錯誤,拋竿動作並不是依靠力量將餌料拋入指定位置,而是依靠鉛墜、餌料的重量蕩出去,如果依靠力量雙子線就會在受力時發生纏繞。
小總結:除了拋竿手法、提竿手法、子線、餌料之類引起的子線纏繞外,八字環的使用、鉛墜的包裹不緊密、子線打結過長同樣也會導致子線纏繞的發生,鉛皮包裹不緊密和子線打結處過長會引起手的水阻增大從而引起轉速不勻導致子線纏繞。
如何避免子線纏繞
從導致子線發生纏繞的原因中不難看出,導致子線纏繞發生的因素大都是人為因素引起的,這也就說明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調整去避免。
子線處理
當我們使用較細較軟的子線作釣時,我們就需要注意子線的長度和鉤距控制,如冬季一般選擇使用0.4這類極細子線時非常容易造成雙子線纏繞,想要避免發生我們就需要嚴格的控制子線的長度和鉤距,一般保持15cm左右的距離就夠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魚吃口信號的傳輸效率還可以降低纏繞的發生,其次就是鉤距保持1.5到2個鉤距,防止作釣過程中雙鉤過近導致相近接觸引起的子線纏繞。
如果子線使用的是PE線時,也應該注意長度和鉤距,因為PE吸水性強且呈扁平狀的魚線,提拋竿過程中受的阻力過大,極容易發生雙子線纏繞且極難取開,一般使用PE線時雙鉤鉤距和子線距離都應保證1.5-2個鉤距10cm以內的長度。
延伸:很多釣友喜歡自己手工綁制子線,子線的線頭和打結處也同樣會引發雙子線纏繞的可能性,在自己綁制的時候我們應使用剪刀修剪線頭保證露出距離在5毫米以內,打結處的距離也一樣,使用浮漂或打結器進行避免徒手打結引起的線結出過長,增加上行阻力引起子線纏繞。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避免雙子線發生纏繞的方法,藉助子線分叉器可以有效避免。
提竿力度的控制
提竿力度多大是釣魚過程中最容易導致子線纏繞發生的因素,特別是使用了霧化較慢的顆粒、玉米餌料時,提竿的力度稍有大就會造成雙子線纏繞的發生,所以我們在釣魚過程中應該根據餌料的狀態、種類、水深等多方面綜合因素考慮,提竿的時候應當是手腕用力中魚後輕抬魚竿,避免整個過程的蠻力使用引發雙子線纏繞。
延伸:提竿力度過大除了導致雙子線纏繞外,還容易拉豁魚的嘴巴,引起主線纏繞。
合理的拋竿手法
拋竿過程中一定要讓餌料和鉛墜處在一條直線上,如果發生子線彎曲則會引起子線在拋竿過程中的纏繞,特別是在使用拉餌、蟲餌這類比重較輕的餌料時,蠻力拋竿時極容易發生在拋竿過程中的子線纏繞。
延伸:拋竿並不是使用手臂的力量進行,整個拋竿動作中發力的點只有手腕,依靠手腕力量輕挑魚竿使魚餌自然蕩出,整個運行過程中餌料處在鉛墜下方不發生上起過程,從而避免發生子線纏繞情況。
標準上餌手法
在很多釣友看來上餌就是將餌料掛在魚鉤上,沒有過多的複雜動作,實則不然上餌的手法錯誤是導致雙子線纏繞的根本原因,上餌前的第一個動作應是雙子線分開,然後分開上餌後,保證雙鉤雙子線分開狀態下拋竿,從上餌到拋竿過程雙子線都是處在分開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提竿、拋竿過程的雙子線纏繞。
寫在最後
子線纏繞通常會發生在線號較小的子線上,主要原因就是線號過小的子線硬度軟沒有支撐力,極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纏繞在一起,為了避免發生纏繞費時費力,我們在使用較細子線作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上的處理,子線的長度、鉤距、鉛皮的鬆緊度、平整度以及線頭的長短控制等細節處理。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您的評論、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