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開國君主最怕的就是一幫戰功卓著、謀略過人的元勳。帝王才能強大,身體才能強健,還能壓制一把,慢慢剝奪功臣手中的權力,鞏固江山社稷;皇帝年老,皇儲衰弱,開國功臣只能在肉體上被消滅,給新皇帝以安全感。
一三九二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孫朱允炆聲望不高,難以威懾功臣。一三九三年,太祖朱元璋只好找個理由,借著「藍玉案」,殺了一萬五千多人,將之前給朱標準備的超豪華文武班底連根拔起。朱標之死,可說是為太祖大肆誅殺功臣之先驅。
明洪武殺掉功臣,自然是為了鞏固朱允炆的地位,消滅那些可能威脅大明社稷的潛在勢力。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對功臣特別狠心,對自己人特別是家人,他還是很「慈愛」的,處處為後代著想,幫助他們掃除障礙,鋪就康莊大道。
#獨裁統治時期,殺掉開國功臣,朱元璋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秦建立後,嬴政並沒有誅殺功臣,即使是六國中的貴族他也不例外,他給了他們一條活路;在帝國時期,開始誅殺功臣,始於漢高祖劉邦,後人紛紛仿效。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眾所周知,劉邦在創業時期,多次被項羽吊打,從來沒有想過能獲勝,後來逆襲成功。這是為什麼?所有的諸侯離開項羽,都跑去支持劉邦,項羽被所有的諸侯聯合絞死。
項羽能力一般,韓信、彭越、英布等悍將又超強無敵猛將,他怎能不怕?一生中,找個理由殺了人,才是上策。在這些書中,韓信被一幫宮女用竹籤刺死,彭越被煮成粥給各路諸侯吃,以示威嚴。
劉邦在前195年就死了,而劉盈又太弱,難以威懾功臣。這時,劉邦想到了「一石三鳥」的計策,他除掉了絕對擁戴呂雉的妹夫樊噲,大將周勃,還有謀略過人,屢次出奇制勝的陳平。
怎樣才能擺脫三個人?項羽臨終前,自然很難親自動手,於是讓陳平、周勃到軍營逮捕樊噲,就地處決。只要樊魚一死,呂雉掌權,可以想像的陳平、周勃之下場,應該和彭越一樣,「煮」了。
何許人也,陳平?史無前例的「鬼怪」奇才,比張良都還要厲害,只不過地位不如後者罷了。想起那一年,劉邦一怒之下想要親徵韓信,若不是陳平設計擒拿,劉邦大漢江山不保,打韓信,劉邦還差得遠,怎能硬?
白登山陷落後,匈奴冒頓單于四十萬鐵騎圍攻,劉邦陷入了絕境。這時,陳平又出奇制勝,收買了單于夫人,許諾給她錢,讓她和家人團聚;冒頓解圍,劉邦終於驚慌失措,躲過了一劫。
此時此刻,劉邦想借陳平、周勃的手除掉樊噲,又借呂雉的手除掉陳平、周勃,玩弄「一石三鳥」,陳平難道不知道嗎?項羽是個精明人,而陳平更是個「鬼」,他用計謀躲過了一劫,之後陳平、周勃、樊噲個個升官,堪稱奇蹟。
周勃找陳平商量對策:劉邦已死,馬上就要駕崩,我們若殺了樊噲,將來必定被呂雉除掉,必須想辦法保住性命。陳平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便說:「抓樊噲吧,把他押回京去,慢慢走,熬死劉邦吧。」周勃乃一介武夫,作戰勇猛,但缺乏計謀,陳平這樣說,他自然同意,一切聽從陳平的安排。
當重兵把持在手中時,樊城豈能束手就擒?如果樊噲反叛,陳平、周勃都很危險,但是陳平有辦法,樊噲很容易被擒。到軍營外的陳平,築起了高臺,讓他手下的人請樊噲來聽旨。樊噲見陳平人多勢眾,區區一個文官,何等恐怖,便單騎去見,結果被周勃擒住,關進囚車,押送到長安。
擒下樊噲後,陳平沒有照劉邦的意願,把它就地解決了。這時,周勃趕到軍營,拿出皇帝的印信,控制了軍隊;陳平將樊噲押解回京,一路慢行,當劉邦駕崩的時候,他們仍在路上遊蕩。半個時辰後,劉邦的部下就聽到消息,陳平將樊噲押回長安,自己也快馬加鞭回到了長安。進了宮門,陳平直接跪在劉邦的靈前,放聲大哭:你讓我處決樊噲,我不敢輕舉妄動,現在樊噲已在囚車上,正送他到長安。
陳平哭了,哭得幾乎不能動彈。這時,呂雉得知妹夫樊噲並未死,自己的親信仍在身邊,便又讓人來扶陳平,讓他不要太傷心。陳平怎麼樣?於是乘機提出要留在長安,呂雉答應,還拜他為郎中。
項羽要殺樊噲,「一石三鳥」,陳平卻輕而易舉地化解,還升官(後來成為丞相),這就是人生的贏家。而周勃和樊噲也都是勝利者:他們都先後當過大將軍,後來又兩次當過丞相,地位相當顯赫。
在呂雉死後,陳平再一次出奇制勝,聯合周勃誅殺呂氏集團,鞏固劉家江山社稷,以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在這種情況下,陳平還能抵擋得住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