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有感:生死之外無大事

2020-12-19 一位書生

人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會好好想想我們要怎樣「活著」,大多數人都是渾渾噩噩,迷迷糊糊的就一晃過了半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耳熟能詳的句子:「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大概成為了每代人的座右銘。它永不過時,永遠是生命的最強音。

翻開小說《活著》,這是一本我早就看過的書,因為想寫評,重新讀了一下,我記得當時看到二喜慘死時,我倒吸一口涼氣,不寒而慄……看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是看著一個一個福貴身邊的人的「死亡之旅」。讓我不禁感慨,怎麼有活得這麼苦的人?

我以為每個人的一生幸福和坎坷都是一樣的,卻不曾想,上帝忘記給富貴加點甜,所謂福禍相依,在他身上確實雪上加霜。世道周刊上寫道: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人身上。那個年代,滿是心酸。

國家走的一小段彎路,都是蹉跎了幾代人的一輩子。當國家日漸向陽,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光鮮亮麗,熠熠生輝。我慶幸,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福貴,我將作何選擇,應該早就對生活無望了吧,從此頹廢度日。但現實中,至親離世,支撐我們的更多的是責任,我們有很多身份,為人子女,而後組建家庭,當父親或是母親,責任不會間斷。活著本身,責任是必需的,幸福感是奮鬥的目標,樁樁件件,成就更好的生活。

以前感覺這樣戲劇一樣的故事情節,離普通人很遠。但近來疫情,讓我看到了許多人的不幸,真實的人生遠比戲劇更加殘酷,更悲苦。

現實的殘酷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每天有多少人高聲歡笑,又有多少人在哭泣;每一天有多少人迎接新生命的誕生,又有多少人在送別離世的生命;每一天有多少人成功喜悅,又有多少人失敗悲傷。就像林清玄說的:「生命的無常每一天都在上演,只是有時候離我們遠一些,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人們為了「理想」活著,為「愛情」活著,為「名利」活著,為「享受」活著,都沒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為了「活著」而活著,只有活著,理想、愛情、名利、享受才有意義,否則都是虛妄的幻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裡說:「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而那逝去了的終將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人生的種種遭遇和困頓都會有過去的一天,都會被時間把傷口治癒,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的力量來自於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如果只是活著,確實是很無趣的,但如果我們為我們的活著增加目的,加點搞怪的調味劑,生活就會很不一樣。

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不同,活著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去認真的思考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活著,是體面的活著,還是安於現狀的活著。體面的活著需要哪些代價?安於現狀的活著需要那些犧牲?兩者,哪個的風險更高一些?

書中的福貴,在被拉去當兵很多年回來之後,整個人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開始愛老婆,心疼他的家人,用餘生去彌補前半生做的傻事。算是因禍得福吧,他知道了自己要活著,他知道他需要活著。在暮年,他能笑著道出自己的故事,回顧自己的一生,這儼然是很高的境界了,已經看透也透徹,知天命了。

有些人總是要在孤獨絕望中積蓄力量,熬過一段不為人知的艱難歲月,然後就像火車駛出隧道,溫暖和光明一下子撲面而來,你才發現,原來世界可以如此和顏悅色。毛蟲只有經歷最痛的掙扎,才會有最美的蛻變。人只有在經曆命運的折磨後,才會有真正的人生。你我都是紅塵中的過客,人生雖難,活著雖苦,但你我都應該拼盡全力,堅持到底,在有限的時間中極致綻放。

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以死換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千迴路轉,刀光劍影終須個人獨自承擔,當你明白這是家常便飯時,便不再感嘆,而是淡然處之,欣然接受。這或許也是生命的終極意義。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生的終止不過是一場死亡,死亡的意義不過在於終生長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我們活著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一定的責任和使命,在未行將就木之前,生命的花朵還沒有盡情綻放,我們怎能撒手而去。

相關焦點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他活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卻一一在這個故事裡死去。   餘華用一種平淡而近似於冷酷的筆調寫完了福貴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是民國時期的地主少爺,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了佃農。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人生無大事,唯生死系之
    大殮的時候,蓋棺之前,主持儀式的「鄉人」念念有詞,像個道士一樣,替陽間的這些活著的子孫後代們和陰曹地府裡死了的人的魂靈交談。他說的話像是編好背熟了的套話,在每個葬禮都可以復用陳詞濫調。原話我已忘了,大意是說:人死之後,陰陽兩隔;死者生前對子孫後代的養育之恩,沒有報答完的,如今一筆勾銷;希望死者早登極樂。這些話在我聽來是沉重的。死亡,當然是哀痛的。
  • 「琉璃手帳」除卻生死無大事
    在自己被騙的只有一點生活費的時候兩個暖心的朋友慷慨解囊安慰我,幫我一起想辦法那一瞬間,我感覺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至少,我還活著我還有希望啊而她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除卻生死
  • 並非只有生死才是大事
    最近網上很流行一些「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除了生死都是擦傷」一類的話,被我們作為勵志的格言所追捧。初聞貌似很能解壓,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各種不順心,各種不得志,各種疲憊,各種事與願違。聽到這句「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感覺輕鬆一點,甚至覺得自己沒必要這麼矯情。又重新調整心態來面對將要承受的一切。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最優秀的女婿和外孫,還有那隻答應外孫苦根所買的一隻將死的老牛來陪伴他,一起生活的朋友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他也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可能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被槍斃的地主龍二,在苦難中所經歷的幸福感,讓他有著對活者最真實的渴望,借用餘華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來活著。
  • 讀《紅色傳奇》有感
    讀《紅色傳奇》有感 www.gxbszx.gov.cn  2020-11-27 08:59  閱讀:346次  作者:谷宗華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賞讀」禪詩《除卻生死再無他》
    《除卻生死再無他》作者:風斯若晨承朝露晚看霞,枯枝也曾滿樹花,可見世間尋常事,除卻生死再無他人們總是會說「除去生死無大事」,可真的是這樣嗎?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許生死是他的大事,但是對於宇宙、自然來說,生死不是最平常的邏輯嗎?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電影《活著》 劇照這樣的現實也在餘華《活著》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受益匪淺,內心震撼,心潮洶湧,激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 高中讀後感:讀《皮囊》有感
    讀後感:讀《活著》有感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讀後感:讀《海底兩萬裡》有感暑假讀後感:讀《花婆婆》有感讀後感:讀《失落的一角》有感
  • 「讀課文·詩解」《琵琶行》有感(外三首)
    >明月用來浸泡楓葉用來零落當回憶卸在了江邊此去經年 出發還是停駐風 將月亮吹成一顆碩大的淚滴《故都的秋》有感就有了思鄉的模樣想你南國的涼霧幾回遮住過我的凝望雨後的斜橋影裡秋蟬的呼吸總是起起伏伏 平平仄仄楓葉說紅就紅了季節把頭伸出屋簷之外
  • 餘華《活著》人生不可不讀的經典:被命運碾壓過,方知活著的勇氣
    餘華《活著》人生不可不讀的經典:被命運碾壓過,方知時間的慈悲本來是富N代的福貴,卻是名副其實的「賭二代」。賭通宵回家的福貴面對父親噼裡啪啦責罵:畜生,又堵了一夜,你這小王八蛋,狗改不了吃屎,再胡折騰,徐家這點家底總會被你敗光,你怎麼就不能學點好的。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辰文藝丨李先平:閱讀趣味與思索源泉——讀餘華的《活著》有感
    餘華的《活著》有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情結。  最早讀《活著》是進入大學不久,特別喜歡關注那個年代的新銳作家,比如餘華。他寫得比較真實、深刻。正因如此,所以感同身受。 徐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年輕時也不懂事。由於一些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
  • 人生因苦難而多彩——讀《平凡的世界》和《活著》有感
    在高三緊張的學習之餘,我閱讀了《平凡的世界》和《活著》,激勵著當時的我為之奮鬥。這兩本書看似沒有多大聯繫,但細細品味,相似處蠻多。忘不了那時候班主任不讓看小說,同學們就偷偷看,悄悄藏,我認為一本好的書不僅不耽誤學習,還讓我們在高三的苦日子裡得到放鬆,激勵我們不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