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各位恐怕都要挑個大拇指,稱讚一句用兵如神。卻殊不知唐朝有那麼一位軍神,不單能耐更大,就連名聲也更加厲害!只是,這名聲來的,卻是有些奇奇怪怪的……
話說在大唐朝統一之前,東突厥就曾經多次入侵,這時候,就有不少的唐朝將領與其短兵相接,只是除了這位軍神之外,就無一獲勝,足見其能耐,也足見東突厥的厲害。
要說起突厥軍隊的戰鬥力,就看唐太宗在登基前都被迫籤訂了城下之盟足見一班,自然,這時候也不免有唐朝軍隊缺騎兵的原因。
話說自唐太宗登基後,過了三年,緩過來一些精神,這口惡氣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他就指派唯一打過勝仗的軍神帶領十萬軍隊出戰突厥。
當時突厥剛剛遭受了雙重打擊,回紇和薛延陀等部叛離,又遭受了慘烈天災,但是國內仍然有足足三十萬的精兵強將。
兵力一對比,孰強孰弱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仗定然會打的吃力就算往好了說,最多也就是小勝,而且大唐剛剛稍有恢復,一旦拖成了持久戰,也仍舊是個兇多吉少的結果。
但是軍神就是軍神!他以三千鐵騎奇襲定襄,打得頡利可汗抱頭鼠竄,並乘勝追擊,這一下,突厥竟無絲毫還手之力,可說是兵家奇蹟。
而且不單如此,那頡利可汗被打的只能求和,而唐太宗也出了氣,自然就派使前去談判。這位軍神卻不願意了,到手的鴨子還能飛了?他當下就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正道」理由,直接繼續殺過去,真真是一具生擒了這位倒黴的頡利可汗,還順道就滅了東突厥國。
這大唐開國對外的第一戰,他就以絕對的實力將大概率處於劣勢的一場戰鬥,打成了碾壓式的勝利,不光是解決了大唐立國前期最有威脅的外患,還奠定了大唐對外戰爭的實力底限,導致周邊諸國面對大唐鐵騎未戰先怯,這也為大唐成為一代盛世,奠定了絕對的基礎!
自然,有人也會說,孤例不證,好,我們再來瞧瞧。
在攻滅輔公祏之戰中,麾下諸將皆主張急攻,快馬加鞭襲取敵軍後方老巢,唯獨他力主從緩,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不單單大破敵軍,還順勢平定了江南。
又有攻滅吐谷渾之戰中,這次相反,是麾下多數將領主張從緩,他卻認為應該窮追猛打,果然將敵盡數殲滅,奪佔青海高原!
其獨門用兵之術還書寫成書,有《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霸國箴》,《韜鈐秘書》等等。不僅讓他的弟子們深得真傳,每一個人的戰績都足以列入中國古代名將之列,還讓後世兵家也奉為經典,造就了許多名將!
這樣的一個人,誰不說他厲害?就連唐朝設置武廟,他也名列六十四名將中最厲害的「武廟十哲」之一,和韓信、白起、孫武、吳起等古代名將同列,這是對中國軍事將領的最高褒美!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怎麼日後就成了逼子去死的惡人了呢?其實一說他的名字,大家就會恍然大悟,這位軍神是誰?就是「託塔天王」李靖!
話說一代唐朝軍神,怎麼後來就成了商朝逼死兒子哪吒的託塔天王了呢?我們來瞧上一瞧。
話說唐朝的李靖正是因為其軍事才能太好了,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其身上貼上了玄幻的色彩,如《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就有李靖行雨的故事。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許多古代名將一般,逐漸神話,直到明朝的《西遊記》出現,先是給他安排了三個兒子金吒、木吒、哪吒。
要知道,唐朝李靖確實有兒子,可卻不是這三位。《新唐書》云:子德謇、德獎。明確說了他有倆兒子,一個叫李德謇、一個叫李德獎,卻與吒字三子毫無關係。
後來《封神演義》又橫空出世,直接把已經神話成託塔天王的他的背景故事,來了一段補完計劃。
直接讓李靖成了一個老古板,為了龍王的事情逼得哪吒剔骨還父、削肉還母,自殘自殺。不過最終哪吒還是以宿體復活,只是自此這爺倆卻成了若即若離,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了。
這也讓李靖縱然有正氣凜然之處,卻也落得一個不念親情的口碑。自此,這一代軍神在民間,更多流傳的都是神話故事了,他人生之中的英勇事跡,反而成了鮮為人知的史實。
不過,即便如此,歷史之中他的身影已然留下印記,成為多少代後人都可以暢享古代名將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