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諾蘭電影《信條》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印象深刻。現在的人和未來的人通過時間逆轉的技術得以互通情報,從而掌握先機,百戰百勝。說起來吸引力法則和時間鉗形戰術也有那麼幾分相似。吸引力法則要求我們觀想願望實現的畫面,在你用心體驗和感受的時候,就好像塑造了一個未來的自己,他對現在的你說,繼續努力,你的夢想會實現。於是你信心十足,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實現了夢想。
那麼時間是否有逆轉的可能呢?如果我們參考新紀元思想的觀點,可能又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瑞典心理學家霍爾格·克林特曼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受試者儘快認出一個長方形的顏色,然後再給他們看一種顏色的名稱,問他們這個名稱是否與剛才看到的顏色相符。比如長方形的顏色是紅色,顏色的名稱是藍色,受試者有兩個任務,先辨認顏色,再看文字是不是和顏色相符。
克林特曼發現,如果長方形的顏色與後來給予的顏色名稱相符,受試者辨認出該顏色的時間會比較快。辨認長方形顏色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受試者的第二個任務,也就是判斷長方形顏色是否與顏色名稱相符。克林特曼把這種效應稱為「反時間幹涉」,即第二個刺激會影響大腦對第一個刺激的反應。
後人也進行了類似的相關實驗,最後也都顯示出了逆時間因果效應。換句話說,意識也許能影響過去。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呢?科學家們從不同角度做出了推測,一種觀點認為時間只是向外擴散開去的一片巨大的現在。這種觀點與新紀元思想中對時間的一種認識不謀而合。
時間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對於時間的觀念也許是不準確的,我們認知裡的時間其實是自己的感官所引起的幻覺。由於人類感官的局限性,我們一次只能覺知有限的活動,所以我們感到這一刻存在,之後永遠消失了,下一刻來了,然後又消失。而在宇宙之間,每樣東西都在一個時間同時存在,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只是我們個人的感覺罷了,有的只是廣闊的現在。
過去和未來都是大腦和心靈中的一串電磁聯繫,過去和現在同樣真實。我們通常認為現在的行為可以改變將來,其實現在的行為也能改變過去。如此看來過去的事或許不是板上釘釘,構成過去的電磁聯繫是由你創造,這些聯繫是能夠改變的。當你對過去的態度和聯想改變時,過去就會被再創造。一個人在過去可能對尚未發生的事產生影響,也可能被將來的自己所影響。
我們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吸引力法則的視覺化技巧要求我們想像願望在當下已經實現。因為我們自身感官的局限,我們能夠覺知的只有當下。過去和未來雖然同時存在,但畢竟只是一種趨勢,我們在當下一刻轉變自己的頻率,就有機會去改變過去和未來。
從這一點上來講,眾生平等絕非虛言。雖然我們的智力、體力、家庭出身等主客觀條件都不同,但是在創造個人實相方面,確實有著相同的能力,就看你如何使用了。我們不會被過去所拖累,未來也沒有什麼註定的命運,你在當下就能決定自己的人生,這也許就是包括吸引力法則在內的新紀元思想帶給我們最有正面意義的啟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