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為什麼總是傷春悲秋?這14個字的詩詞,是最為貼切的回答

2021-01-20 老張侃詩詞

我們天天讀那些文學作品,大都能感覺到其中的情感基調,多數都是悲涼的,都是婉約的。尤其是對於詩詞的表達,幾乎都能夠有多愁善感這四個字來形容。

確實,在古典詩詞當中。我們品味的最多的詩詞,都帶有淡淡的哀愁。或為表達離愁別恨,或為表達相思之苦,或為表達傷春悲秋,或為表達對故鄉最真切的思念,或為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澀,又或為表達生離死別的傷悲。

這些概括了古典詩詞古典詩詞當中最常見的內容形式。而其中所表露的情感大多數都是悲傷的。而這種悲傷通常和外在的季節變換、天氣發生關聯,最常見的莫過於傷春悲秋。古人為什麼會傷春悲秋呢?在這樣一首詩詞當中,我們可以得到最為貼切的答案。

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嚲。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這首詞就是王國維《玉樓春·今年花事垂垂過》,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最後兩句14個字。「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大家看今天在枝頭上的花朵早已經不是去年的那一朵兒了。

這一句非常簡單,但包含了詩人心中惆悵的愁緒。在14個字當中,我們看到的是詞人的傷悲,我們看到的是花朵的凋落,我們看到的是時光流逝,我們看到的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詩句)。

這是王國維追憶少年時光,感慨時光流逝所寫出的一首詩詞,傷春是這首詩詞最明顯的特點和內容特徵。詩詞一開始就把落花引入到內容之中,「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嚲」,暮春時節,今年盛花期已經慢慢的就要過去了,等到明年的時候這些花朵依然會開放,應該會更加的好看,奼紫嫣紅。

從這樣一個論斷開始,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來後面的感慨。「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從現實當中看到的花朵凋落,時光流逝,轉而引申到自己的身身上:前來看花的終究都是少年人,但是很遺憾,少年時光過得太快了。等到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少年時光他已經遠去而不再重來。

詩詞到這裡,傷春的情緒已經籠罩,詩詞的主題也已經顯現。下片一開始就是消解這種苦悶的辦法,和古人並無二致。「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告誡大家不要討厭酒杯容量之大,如果醉了就不如在花陰下休息。醉臥花叢中,那是多麼美麗的場景啊,也可以讓自己免受看到這些落花之後所湧出來的傷悲。

「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讓我們想起哲學家所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其中還有不少的哲理韻味。也正是因為今年樹上的那朵花,不是去年樹上的那一朵,所以還不如飲酒及時行樂,哪怕是醉倒在花叢之中,又能如何?

畢竟現在所處的時光,已經是人生中最年輕的日子了。

相關焦點

  • 文人為什麼要傷春悲秋?這首詞中的14個字,就是最貼切的回答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文人為什麼總是傷春悲秋?——宋玉《九辯》宋玉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悲秋的詩人。在這種情況下的文人們根本不用擔心生計,自然也就有傷春悲秋、吟詩作對的心情和氛圍。文人為什麼要傷春悲秋?這首詞中的14個字,就是最貼切的回答!說完了「文人為什麼總是傷春悲秋?」我們再來說說這首詞。
  • 宋玉悲秋,李煜這首詞卻是「傷春」,惆悵傷感在這一首詞盡情體現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年代,若是有男子自帶書香氣息,通曉詩詞歌賦,那一定會得到很多女生的青睞。在古代也有這麼一個人物,不僅心思細膩、善作詩詞,還是個有背景的,他就是李煜。這是很多女性都會喜歡的詩人,因為在女性眼中不在乎李煜在政治方面的低谷,更在乎李煜是個有才華的「高富帥」。
  • 讀詩|悲秋?我言秋日勝春朝!
    所以傷春悲秋,成為了中國文人的傳統,他們常常因為落花枯葉、春去東來而感傷自身,這一類的文學是中國文學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詩詞、散文等都對此有所表現。中國文學「悲秋」的傳統一般認為始於宋玉,據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所以仿照《離騷》之語作了許多詩,與屈原的《離騷》等一起被稱為「騷體詩」。
  • 樂秋派和悲秋派,詩人之間的battle你站誰?
    樂秋派和悲秋派,詩人之間的battle你站誰? 原創 選擇困難的 中國氣象 收錄於話題#氣象歷史課22個
  • 唐詩中的傷秋經典:多愁黃葉晃悠悠,白髮詩人嗟老悲秋
    圖片來自網絡詩人、詞人因草木衰落,給人以肅殺、蕭條的感覺。多愁善感的詩人很容易觸景傷情。寫出傷秋之作!然而在古典詩詞中,傷秋之作比比皆是,乃至千百年來吟詠不輟。這與當時詩人處在一個壓抑、扭曲的社會背景中是分不開的,下面這首唐詩就是一首傷秋的經典之作!《同李益傷秋》唐 代:盧綸歲去人頭白,秋來樹葉黃。搔頭向黃葉,與爾共悲傷。這首詩是作者晚年的一個秋日,與同朝為官的李益賞景的感懷之作。
  • 中國詩詞大會關於「春」的飛花令,難倒眾人,快來看看這20句
    最早的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這都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成語接龍,飛花令是更加富有雅興和高難度的句子。
  • 跑馬黃金季,傷春悲秋時!
    進入深秋,紅葉之外,黃花、丹楓、蕭瑟、寒蟬悽切、北雁南飛,這些詞都有共通的意境,就是「悲秋」。有意思的是,在古人眼中,因春天到來而引起的憂傷,絲毫也不亞於秋天。也就是說,除了悲秋,還有「傷春」。問題來了,傷春與悲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宋代三流詩人的一首絕句,明麗清新,不愧為傷春佳作
    可是生活中總是悲愁多於快樂,人生也一直充滿了不如意的事情。不說李商隱和杜牧才華橫溢,卻仕途受阻;也不提蘇軾和黃庭堅乃是詩壇泰鬥,但又被貶異鄉。只是那可憐的羅隱就曾十試不中,而另一位詩人孟郊也是蹉跎了將近半生,才在46歲時中了進士,於是立刻就激動地賦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陳更,詩詞大會上與孫曉婧進行冠軍爭奪,回答問題總是搶答
    中國詩詞大會是我非常喜歡的節目,百看不厭,尤其是陳更出場比賽的場景。陳更是詩詞大會上最為耀眼的人物,她是當之無愧的焦點人物。詩詞大會最為吸引人的時刻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陳更與孫曉婧進行冠軍的爭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位才女展開了激烈的比拼。
  • 因為一個字,《中國詩詞大會》連續兩季出同一題,你掌握了嗎?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新出現的「划去錯誤項」題目,主要考查的是參賽選手對於平時容易混淆的詩句的把握。比如,「春色滿園關不住」和「滿園春色關不住」哪一個對?到底是「落花流水春去也」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千古名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你一直說對了嗎?
  • 詩詞裡的春光:怨春惱春,皆因愛春之心深入骨髓
    可是,為什麼有的詩人會在詩歌裡怨春、惱春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兩首詩詞,共同尋找答案。可是,為什麼會有一棵半死的龍門樹?我不禁要替它懊惱:春風啊春風,你為什麼要吹綠一池春水?難道是故意引我這無法逢春的枯木徒增傷感嗎?這裡,詩人化身龍門枯木,懊惱春風的不公平,似乎是在怨恨春光沒有同理心。實際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以惱春的語氣,表達對春光的無限喜愛和嚮往:春光啊,你那麼美好,就請你在這棵半死枯木身旁多駐足片刻吧!
  • 每日好詩詞|詩人冷豔玫瑰七絕精選14首
    七絕 看春文/冷豔玫瑰諸天雲錦帝鄉舒,萬戶千門憩掛鋤。一種春花邀眾客,承年疫散謝恩初。七絕 春詩文/冷豔玫瑰春歸桃李蕊先知,冷入風煙忍一時。記得賞花三四月,題來送客賦新詩。七絕 季春文/冷豔玫瑰換季柔風冷氣消,催春岸柳舞蠻腰。尋花不問西山路,陌上煙霞手自招。
  •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這首春天的冷門宋詞太美了,正應景!
    無論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出牆的紅杏,灼灼其華的桃花、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甚至是「蓼茸蒿筍」都被寫進了詩詞當中。但每年春天都是最短的,似乎剛脫了棉襖,過不了幾天就要穿短袖、裙子了。即便是盛開的繁花也仿佛只是剎那的芳華。一場春雨,竟然就已經落了一地。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這首詩反映了他讀書非常專心,更彰顯出詩人勤奮好學的精神。白鹿洞在廬山五老峰南麓,此處青山環抱、碧樹成蔭。雖然名為「白鹿洞」,實際只是山谷間的一個坪地。詩人在此幽靜的環境中讀書,不僅沒有喧囂和幹擾,而且還能在大自然中得到很多啟迪。開篇就顯得有些突兀,「讀書不覺已春深」。
  • 每日好詩詞|詩人楊勝利黃鶴樓詩詞一組
    石州慢·三上黃鶴樓活水生風,芳草住春,名勝增色。抬頭極目中原,震撼楚天雄魄。龜蛇對峙,望斷萬古徵帆,曾經多少英豪客。三鎮覽無邊,沐雙江恩澤。心迫。捉來鸚鵡,追問黃鶴,去蹤難得。第一題詩,好字當初誰刻。不禁偷笑,費了太白心思,扁舟躍浪雲難摘。
  • 傷春、惜春、贊春……看杜甫、孟浩然、高鼎筆下的春天
    天氣回暖,春光明媚,正是適合賞春的日子!5首關於春的詩歌,讓我們走進杜甫、朱熹、孟浩然、高鼎,去看下詩人筆下的春天與春意。這是詩人高鼎描繪的早春的場景。時光穿越百年,清朝時期的場景,跨過時空與我們相接。草長鶯飛的季節,芳草萋萋,楊柳依依,這是真實的自然環境的寫照。孩子放學回來的早,在東風之中放飛紙鳶。自然風景與人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畫,一個真實的環境擺在我們的眼前,讓人暢想春風、春煙、楊柳和孩子快樂的場景。
  •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毛澤東詩詞意境高遠,思想豐富,充滿雄心、意志和勇氣,既是應對奮鬥人生的心路歷程,又是化解現實危機的韜略智庫。作為詩詞藝術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深刻理解,更蘊含著豐富而又深邃的中國智慧。比如,《七律·長徵》只有區區五十六個字,字字珠璣,高度濃縮,堪稱典範。它不僅生動表達了毛澤東的浪漫情懷與磅礴氣勢,而且充分體現了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 詩詞之美,風花雪月飛花令
    《中國詩詞大會》自上線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喚醒了大眾對於古典詩詞的熱愛,其中改良過後的「飛花令」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花令屬雅令,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遊戲,「飛花令」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依舊是中華文化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星。「飛花令」中的「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
  • 萬紫千紅總是春!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後 按捺不住心中欣喜,揮筆寫下的詩句 春光爛漫的景色背後 實則體現出詩人的暢快之情
  • 「滿庭詩境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哪個景區能配得上這句詩?
    雖然今天的我們一談到秋天主題的詩歌,就感覺其帶著一種悲秋的意味,但並非所有秋天的詩歌都有這樣的審美傾向。古典詩詞之中,悲秋的傳統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影響深遠。因為詩人們從自然界季節的變化以及天地萬物的凋敗,想像人自身年華的逝去,有幾份悲觀當屬人之常情。但還有很多的詩詞,不光有悲秋之痛,還寫出了秋日景色的詩意。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其實就是詩意的秋日景色。晚唐時期,一個詩人尋訪友人隱居之地,所這裡的美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