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正確認識天主教

2020-12-19 天路上的擎光者

現今改正教對於羅馬教的態度比往年親善得多了。在一些羅馬教會未佔優勢,而羅馬教徒正在利用遷就的手段爭取權威的國家中,有一種普遍的趨勢,就是一般人不重視那使改正教與羅馬教區分的教義。現在有一種流行的看法,就是說:在改正教和羅馬教的基本信條之間,畢竟沒有我們所想像那麼大的距離,只要我們稍微讓步,便可使雙方更為諒解。昔日的改正教徒非常重視那以極貴重的代價換來的宗教自由。他們曾教訓自己的兒女憎惡羅馬教,並且主張與羅馬妥協就不是忠於上帝。但是今日一般改正教徒所發表的意見,又是何等地不同啊。

羅馬教的辯護者聲稱他們的教會是被人誣衊了,同時改正教界多少也接受了這種說法。許多人主張,若以羅馬教在黑暗無知的世紀中所行可憎和可笑的事來批評今日的羅馬教,這是不合理的。他們原諒她的恐怖和殘忍的手段,認為這些都是當時野蠻落後之社會的結果,並聲辯說,現代的文明已經使她改變主張。

講這樣話的人難道忘記了這驕傲的權力八百年來所自誇的「絕無錯誤」的主張嗎?這個主張她非但沒有放棄,反而在第十九世紀用比先前更為肯定的話來重申了。羅馬教既說自己是「絕無錯誤,永無錯誤的,」她又怎能否定自己在中古世代的行動方針呢?

羅馬教會永不會放棄她那絕無錯誤的主張。她過去向那些拒絕她教義之人所施行的種種逼迫,她現在還堅持是正當合理的;況且今日如果再有機會的話,她是否還能作出同樣的事呢?是的,只要除去現今世上政府的約束,並恢復羅馬教先前的權勢,她那種殘暴和逼迫的慘劇必要迅速重演。

一個近代有名的著作家曾就宗教自由問題論到羅馬教的態度,以及其所行的政策將要如何威脅美國的安全,說:「現今有許多人認為,若對美國的羅馬教懷有戒心,乃是頑固或幼稚心理的表現。說這話的人看不出羅馬教的性質與態度對於我們的自由有什麼妨害,也看不出她的發展有什麼不祥的先兆。現在我們不妨將美國政府的基本原則,與羅馬教會的相比一下,便可明白了。

「美國的憲法,是保證人民有宗教自由權的。再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權利更為寶貴更為基本的了。但教皇庇護九世在一八五四年八月十五日向各地羅馬教會發布公告說:『那擁護宗教自由權的謬論和狂言,乃是一種最有毒害的錯誤——在一切錯誤之中,這一個對於國家是最為可怕的。』這同一個教皇又在一八六四年十二月八日的公告中,咒詛了『那些主張宗教信仰與崇拜自由的人』以及「一切主張教會不可採用武力的人。」

「美國的羅馬教雖然聲調和婉,但這卻不能算是內心的改變。她在孤弱無助的地方總是雍容寬大的。歐康諾主教說:『我們現在只是容忍宗教自由,何時我們能取消這個自由而不致危害到羅馬教界,我們就不再容忍它了。』聖路易市的大主教有一次說:『信奉異端和沒有信仰都是罪惡,所以在信奉羅馬教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和西班牙就是眾人都是羅馬教徒,而羅馬教已經成為當地律法首要一部分的地方,信奉異端和沒有信仰的罪都受法律制裁,象其他罪惡一樣。』

「羅馬教會的每一個紅衣主教,大主教和主教都必須向教皇宣誓效忠,其誓詞如下:『凡背叛教皇及其繼承者的叛教徒和裂教者,我必盡全力逼迫反對之。』」

在羅馬教會中確有真實的基督徒。在該教會中,確有成千的人按自己所有的一點真光侍奉上帝。羅馬教會不允許他們閱讀《聖經》,所以他們也就不能辨識真理。他們從來沒有看到出於心靈和誠實的敬拜與徒具形式的侍奉之間有多大的區別。這些人雖然在虛妄而不能使人滿意的信仰中受了教育,上帝依然是憐愛他們的。他必使光明射透那包圍著他們的濃密的黑暗。他將要向他們顯現那在耶穌裡面的真理,他們中間將來必有許多人立志與主的子民站在同一條陣線上。

但羅馬教這個制度現今不比往日更能與基督的福音協和。各改正教會正處於極大的黑暗之中,否則她們必能看出這時代的兆頭。羅馬教會的策略和行動方針是廣泛而遠大的。她正在千方百計地努力擴展自己的勢力,並增強自己的權柄,準備作一番猛烈而堅決的鬥爭,為要重新得到統治世界的權柄,再度施行逼迫,並推翻改正教所有的成就。現今羅馬教在各方面都有發展。我們且看她在各改正教國家中教堂數目的激增,看她在美國所辦的各大學和神學院的聲譽日隆,並擁有多少信奉改正教的學生。再看英國國教形式主義的發展,以及其教徒脫離母會而加入羅馬教會的普遍現象。這一切都應該使那些重視福音純正原則的人不勝焦慮之至。

改正教徒已經向羅馬教表示參預,並且予以贊助。他們所作的種種妥協與讓步,連羅馬教徒都不禁驚奇而莫名其妙。人們閉眼不看羅馬教會的真實性質,以及她掌權之後所必有的危險。現今人人需要警惕起來,去抵拒這個政治與宗教自由最陰險的敵人。

許多改正教徒以為羅馬教是沒有吸引力的,以為她的敬拜儀式是一套枯澀而沒有意義的形式。他們這種看法錯了。羅馬教固然是以欺騙為基礎的,但她的騙術卻不是粗劣笨拙的。羅馬教會的宗教儀式是最動人的。她那種華麗的炫耀和嚴肅的禮節,足能蠱惑人的視聽,並止息理智與良心的聲音。它的外表足使人的視覺陶醉。壯麗的教堂,盛大的遊行,黃金的聖臺,珠玉的神龕,精彩的壁畫,細巧的雕刻,都足以喚起人的愛美之心。在那裡,人的聽覺也能入迷,卓絕無比的音樂,洪亮的琴聲和大眾和諧的雄壯歌聲,響徹屋宇,餘音繞梁,使人油然生出肅敬尊崇之感。

其實這種外表上的富麗堂皇和隆重的儀式,對於苦惱罪人的心靈不過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而已,反倒是該教會內部腐化的一個徵象。原來基督的真宗教無需這些動人視聽的外表作為推薦。在十字架所發的光輝之下,真實的基督教顯明其為那麼純潔可愛,甚至任何外表的裝飾都不足以增進其本質的可貴。上帝所重視的乃是聖潔的美,乃是溫柔而恬靜的心靈。

外形的顯赫不一定是純潔高尚之思想的標誌。藝術上的高度鑑賞,嗜好的清幽雅致,往往還能存在於屬世與荒淫的人心中。撒但常利用這些事物來引誘迷惑人,使他們忘記心靈上的需要,以至想不到永久的來生,並轉離那位無窮的幫助者,而專為今世而生活。

一種看重外表的宗教,是每一個未經重生的人所歡喜的。羅馬教隆重的崇拜儀式,確有一種引誘蠱惑人的力量,許多人因而受了欺騙,他們就把羅馬教會看為天堂的門戶一般。唯有那些已經穩穩地立在真理的基礎上,並且心地已被上帝的靈所重生的人,才能抵擋她的影響。成千上萬未曾實在認識基督的人,將要被引誘去接受這徒有敬虔外貌卻背了敬虔實意的宗教。這種宗教正是大眾所歡迎的。

羅馬教會主張自己有赦罪的權柄,這就使她的教徒覺得可以自由犯罪了。他們所行懺悔認罪的儀式,據他們說,非此罪就不得赦免,也有縱容罪人去作惡的趨向。那跪在一個墮落之人的面前,承認自己心中的秘密思想與意念的人,正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並敗壞了自己靈性上的每一種高尚的天性。人向一個有錯誤,有罪惡,並常為酒色所腐化的神父披露自己平生的罪惡,那就是降低自己人格的標準,結果使自己受了汙穢。因為他既以神父為上帝的代表,他對於上帝的觀念也就降低到墮落的人類一般。這種腐敗的「人向人」的懺悔認罪,乃是一個隱秘的泉源,湧出許多的罪惡,汙穢了全世界,並準備使之臨到最後的毀滅。雖然如此,但一般喜愛放縱私慾的人還是寧願向同類的俗人認罪,而不願向上帝傾心吐意。人的天性寧可苦修而不肯放棄罪惡,用披麻蒙灰,掛鏈苦行的方法去折磨肉體,總比把肉體的情慾釘在十字架上更容易。喜愛世俗的心只要能規避基督的軛,是不辭任何困難的。

羅馬教會和耶穌在世時的猶太教會有著顯著的相同點。那些猶太人雖然暗中踐踏了上帝律法的每一原則,但在表面上還是嚴格遵守,並且加上許多枝節和遺傳的規則,使順從律法成了痛苦與煩惱的事。猶太人怎樣在口頭上尊重律法,羅馬教徒也怎樣主張尊重十字架。他們一面高舉基督受難的象徵物,一面卻在自己的生活上否認了十字架所代表的主。

羅馬教徒把十字架放在他們教堂的屋頂,講壇和衣服上。到處都可見到十字架的徽章。各處各地,他們在外表上尊重並高舉十字架,但是基督的教訓,卻被埋沒在許多無意義的遺傳,虛偽的解說和嚴格的規條之下。救主指著頑固執迷的猶太人所講的話,更適用於這些羅馬教的領袖:「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23:4)當這些教會的顯貴過著奢華縱慾的生活時,一般真心實意的教徒卻經常地被他們懾服於恐怖之中,只怕自己受到所觸犯之上帝的忿怒。

敬拜聖像和遺物,向諸聖徒祈禱,並尊崇教皇等等,都是撒但的詭計,要引誘人轉離上帝和他的聖子。為要使人趨於毀滅起見,他盡力使他們不注意那唯一能使他們得救的主。他誘惑人去注意任何其他的對象來代替那曾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的主(太11:28)。

撒但處心積慮要誤表上帝的品性,罪惡的本質,和大鬥爭的真實關鍵所在。他的詭辯減輕了人遵守上帝律法的義務,並使人自由犯罪。同時他使人對上帝懷不正確的觀念,以至他們不以愛心而以恐懼和憎恨的心看待上帝。他把自己本性的殘忍歸之於創造主,並攙雜在一些宗教制度中,又用某種敬拜的儀式表現出來。這樣許多人的思想便被蒙蔽了,撒但也就利用他們作自己的工具,去與上帝抗戰。撒但利用人對於上帝所有不正確的觀念使信奉邪教的各國以為人必有獻上活人為祭才能蒙神明的喜悅,因此在各種拜偶像的形式之下,發生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殘忍暴行。

羅馬教會既把異教和基督教在形式上混合為一,並像異教一樣誤表上帝的品德,所以他也採用了同樣殘忍可憎的手段。在羅馬教掌權的時代,她發明了許多強迫人贊同她教義的嚴酷刑具。凡不順服她主張的人要被綁在柱上用火焚燒。那時慘遭屠殺的人數極多,非至審判大日,無人能知其真相。教會中的顯貴們,在他們的主人撒但指使之下,多方研究,發明種種方法,使人受到最劇烈的痛苦,而又不結束他的生命。他們時常重複施行兇惡的手段,直到受難者筋疲力盡,無法支持,而歡迎死亡來結束他們的生命。

以上是那些與羅馬教為敵者的遭遇,但對於一些皈依羅馬教的人,她卻另有一套使人傷心的苦行,例如鞭撻,飢餓和虐待身體等等。這些懺悔者為要得蒙上帝的喜悅,竟違反了自然的律法,因而也就幹犯了上帝的律法。教會教訓他們要割斷上帝所制定使人類地上生活得有幸福與快樂的天倫關係。在教堂的墳地裡埋著千萬的犧牲者,他們在生前曾妄想制服自己的天然感情,以為上帝憎厭他們對於同胞的同情之念,所以他們設法抑制這些感情。

如果我們要明白撒但數百年來所表顯的暴戾殘虐,不是在沒有聽說過上帝的人中,而是在基督教界的中心以及其整個範圍之內,我們只要翻閱羅馬教的歷史,便可以一目了然了。罪惡之君利用這個龐大的欺騙機構,遂行自己的目的,使上帝受羞辱,使人類被摧殘。只要他們能看明他怎樣善於改裝自己,又利用教會的領袖去作成他的工作,我們便能更明白他為什麼對於《聖經》如此憎恨。人若念了《聖經》,上帝的慈悲與仁愛就必彰顯出來;人也必看出,上帝並沒有把這些重擔放在他們身上。上帝所要的,不過是一顆憂傷痛悔的心和一個謙卑順從的靈。

基督在他的生活中並沒有什麼榜樣,叫人把自己禁閉在修道院中,以便取得進天國的資格。他從來沒有教訓人必須抑制愛心和同情心。原來救主的心是盈溢著慈愛的。人越就近純全道德的標準,他的感覺便要越為靈敏,他對於罪的知覺也必越為敏銳,對於受苦的人也必越為同情。教皇宣稱自己是基督的代理人,但他的品格經得起與我們的救主一比嗎?基督可曾因為人沒有以他為天上的君王而敬拜他,就把他們投入獄中或放在拷問臺上嗎?有誰聽見過他向那些不接納他的人宣布死刑呢?當撒瑪利亞某一個村莊的人輕視他時,使徒約翰義憤填膺,向主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嗎?」耶穌憐惜地望著自己的門徒,並斥責他的暴躁精神,說:「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4,56)基督所表現的這種精神,與那自稱是他代理者所表現的精神,是何等地不同啊。

今日的羅馬教會在世人面前擺出一副善良的面目,並用許多推諉之辭遮蓋她那殘忍可怖的歷史。她雖然披上了基督化的外衣,但她本質上並沒有改變。羅馬教在過去的世代中所具有的每一個行動原則今日依然存在。她在最黑暗的世紀所創的教義,今日依然全部保留。人不可自欺,須知現今基督教徒所倍極推崇的羅馬教,也就是那在宗教改革時期管轄世界的羅馬教。那時曾有許多屬上帝的人冒著性命的危險,起來揭露她的罪惡。她現今具有像往日凌駕王侯之上的同樣傲慢作風,並同樣宣稱自己享有上帝所獨有的特權。她現今所有的精神,其殘酷和暴虐的程度,比往日撲滅人類自由並殺戮至高者的聖徒時,可謂毫無遜色。

現代的羅馬教,正像預言中所形容的,是末時期的離道反教運動(見帖後2:3-4)。她改裝自己的面目,以便最有利於遂行自己的目的,這原是她策略的一部分,但在這變色蛇幻惑的外表之下卻藏著永不變質的毒液。她宣告說:「我們對於叛教徒和叛教嫌疑犯不必拘守信義與諾言。」難道這一種勢力,就是一千餘年來用聖徒的血來寫成她歷史的教會,我們還能承認她是基督的教會的一部分?

現今在信奉改正教的各國中流行著一種意見說:羅馬教與改正教之間的距離,並不如昔日那麼遠。這種說法倒也不是沒有根據的。現今確實有了改變,但這種改變,卻不是在羅馬教一方面。現代的羅馬教確有許多方面是與改正教相同的,因為改正教自從宗教改革運動的日子以來,已經大大退化了。

現今的改正教因為渴欲博得世人的歡心,便讓一種虛偽的愛心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他們認為應當看一切的惡事未必是那麼惡,結果終不免看一切的善事也未必是那麼善。他們不但不為那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反而為自己過去對羅馬教沒有愛心的態度謝罪道歉,並請她饒恕他們過去的偏見。

大多數的人,連那些對羅馬教沒有好感的人在內,都以為羅馬教的權力和影響不會有多大危險。許多人說,中古時代學識與道德方面的黑暗有利於羅馬教教義、迷信、與壓迫的滋長,但現代文化開明、知識普及、宗教自由日有發展等等現象,不容許逼迫與殘虐的事再度發生。若有人想在這文明的時代將要重見黑暗世紀的現象,那是要被人嘲笑的。現今固然是學識,道德和宗教方面的光明世代。上帝的《聖經》已經展開了,並有天上的亮光照耀在世上,但也要記得,上帝所賜的亮光越多,那些錯用或拒絕這光的人所面臨的黑暗也就越深。

改正教徒若以祈禱的精神去查考《聖經》,就可以看明羅馬教的真情實質,並使他們憎惡而遠避之。然而有許多人自以為聰明,甚至覺得自己無需謙卑祈求上帝引導他們明白真理。他們雖然誇張自己開明,但在實際上,他們對於《聖經》和上帝的權能都是一無所知。同時他們必須有一種鎮靜自己良心的方法,他們便尋找那最不屬靈和最不需要自卑的道路。他們所要的乃是一種外表上是記念上帝,而在實際上是忘記上帝的辦法。羅馬教正足以適應這一等人的需要。她已經預備好方法可以應付世上的兩等人——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包括在內——一等人是想靠自己的功勞得救,另一等人是想在自己的罪中得救。羅馬教權力的秘訣就在於此。

我們已經看明:知識黑暗的時代是羅馬教成功的有利條件。但我們將必看出,知識開通的時代,也有利於羅馬教的成功。在以往的時代,人們沒有《聖經》,沒有真理的知識,他們的眼睛蒙蔽不明,以至千萬人看不見那布置在自己腳前的羅網,結果遭受了陷害。在現今的時代,人們的眼睛倒被一些人為的推論,就是「似是而非的學問」所眩惑,他們沒有覺察其中的羅網,所以像盲人一樣,輕易陷入其中。上帝的本意是要人把智力視為創造主所給的一種恩賜,應當用來為真理與公義效勞,但人若存驕傲和野心,並高舉自己的理論過於《聖經》,那麼他的智力便要比無知更為有害。因此,現代的假科學既摧毀了人們信仰《聖經》的心,就必很成功地預備道路使人接受羅馬教,及其悅人心目的種種形式,正如在黑暗時代,知識的落後曾為羅馬教的昌盛預備條件一樣。

現今美國的改正教正在運動國家來支持教會的制度和習俗,這就是步羅馬教的後塵。但在實際上,其意義遠不止於此,因為他們正是為羅馬教開闢道路,使她在信奉改正教的美洲得以恢復她在歐洲所失去的優勢。那使這運動具有更重大意義的,就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是要強制人遵守星期日,這原是羅馬教所創立的制度,也是她所認為是她權力的標記。羅馬教的精神也就是要迎合世俗的習慣,尊重人間的遺傳過於上帝的誡命,這種精神現今正在滲透於各改正教的教會中,使他們去進行同樣的工作,就是羅馬教在他們以前所行過的高舉星期日的工作。

如果讀者要明白在這快要來的大鬥爭中,羅馬教將要如何運用她勢力的話,只要翻閱歷史的記載,查看在以往的各時代中,羅馬教為實現這同一目標所使用的種種手段。如果讀者要知道羅馬教徒與改正教徒聯合之後將要如何對待那些拒絕他們教義的人,可以看一看羅馬教過去向安息日和擁護安息日的人所表示的精神。

這異教的節日之所以能逐漸在基督教世界達到尊貴的地位,乃是由於皇帝的諭旨、宗教的會議和政府所支持的教會法案。歷史上第一個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措施,乃是君士坦丁皇帝所制定的法令。這道法令吩咐城市的居民在「可敬的太陽日」休息,但準許農民繼續他們的農作。這道法令雖然根本是屬於異教的條例,但總是在皇帝名義上信奉基督教之後頒布的。

皇帝的諭旨既然不足以代替上帝的權威。就有一個專門討君王歡心,又與君士坦丁特別接近而喜愛奉承他的主教猶西比烏主張說,基督曾把安息日改為星期日。但他並沒有從《聖經》中舉出一點憑據來證實這個新的教訓。況且猶西比烏自己還在無意之中承認了這種主張的虛假,並說明了這個改變究竟是誰主動的,他說:「凡是人應在安息日遵守的本分,我們已經移到主日上去了。」這個守星期日的論點雖然毫無根據,但總能使一般人大膽踐踏主的安息日了。凡是喜愛受世人尊敬的,都接受了這通行的節日。

及至羅馬教廷的權勢愈形鞏固之後,高舉星期日的工作也就繼續發展下去了。一般信主的農民一度還在星期日不做禮拜的時候從事農作,同時他們也遵守第七日為安息日。但這種情形漸漸又起了變化。到了一個時候,一切擔任聖職的人不得在星期日受理一般有關俗務的糾紛。再過不久,當局頒布法令,吩咐眾人,不論地位身價如何,都必須在星期日停止普通勞作,凡違犯這命令的,自主的必須付罰款,為奴的必須受鞭打。後來有法令規定:富人必須付出財產的一半作為罰款,如果頑梗不化,最後要被賣為奴。低層階級的人則要被永遠逐出國境。

為要充分加強星期日的法令起見,他們還要捏造許多神跡奇事。其中的一個傳說,論到一個農人擅敢在星期日下田耕地。正當他用一個鐵條刮犁頭時,那鐵條就粘在手上了,他只得把它帶來帶去,兩年之久,「痛苦之至,羞恥非常。」

後來教皇下令吩咐各地的神父應當告誡一切幹犯星期日的人,勸他們到禮拜堂去禱告,否則必有嚴重的災禍臨到他們和他們的鄰捨身上。某一次的宗教會議還提出論據說,既然有人因在星期日作工而被閃電擊殺,可見星期日一定就是安息日了,自古以來,常有人利用這種論據,連改正教徒也不例外。會議上的主教們強調說,「上帝對於人們忽略這日子的極度不悅,於此可見一斑。」於是他們就發布通知,督促各地神父,王侯以及一切忠心守道的庶民,「務要盡力恢復這日子應有的尊榮,並為增進基督教的榮譽起見,今後更要虔誠地遵守這日。」

宗教會議的通令既然還不足以達到高舉星期日的目的,教會便要求政府當局頒發命令脅迫人民在星期日停工,於是羅馬召開一次會議,將過去一切的會議所通過的法案以更有力更嚴肅的措辭重申一遍,然後將這些法案編入教會的法典之中,由各地政府,在基督教界全境之內予以執行。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沒有《聖經》的權威作為守星期日的根據,這使他們不勝煩惱。同時,人們還要提出疑問:他們的宗教教師究竟有沒有權柄廢除耶和華頒布的明令:「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去尊重太陽日呢?所以為要彌補《聖經》方面所沒有的證據起見,他們必須想出其他方法。在第十二世紀末葉,有一個熱心提倡星期日的人去訪問英國各地教會,到處遇見忠心為真理作見證的人,他的一切努力都顯然無效,於是他暫時離開英國去尋找更好的方法來支持自己的教訓。及至回到英國時,他所缺少的憑據果然找到了,而且他日後的工作也因而有了更好的成績。他帶來的是一個文件,據說是上帝親自發下來的,其中記載著那人所缺少的有關星期日的命令,並附帶著可怕的威脅來恐嚇一切不肯聽從的人。這一個寶貴文獻——原來它是與它所支持的制度一樣的卑鄙贗造品——據說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後來在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聖西緬的神壇上被人發現。其實它的真實來源乃是羅馬教皇的宮廷。因為羅馬教廷向來認為一切旨在增進教會權勢和榮譽的偽造品都是合法的。

那個文件禁止人從星期六下午三點鐘到星期一日出之時作工,據說這禁令還有許多神跡奇事為證據。說有人因工作越過鐘點,便全身癱瘓了。有一個磨坊的主人試圖在星期日磨包穀,結果發現磨石間流出鮮血,而且發動磨石的水車雖有大量的水力,但忽然自行停止了。有一個婦人將麵團置入烤爐之後,雖然爐中的火甚為熾烈,但拿出來還是一團生面。另一個婦人曾預備一團面,準備在星期六下午三時放入烤爐,但他決定把它留到星期一,次日發現這面已經變成麵包,是由神聖的能力烤熟的。還有一個在星期六下午三時烤麵包的人次日早上把它擘開時,有血從麵包裡流出來。提倡星期日的人就是用這一類荒誕迷信的虛言來確定這日子的神聖性質。

在蘇格蘭,也像在英格蘭一樣,人們曾設法把安息日一部分的光陰劃歸星期日,藉以使之更顯神聖。但所規定守為聖日的時間各有出入。蘇格蘭國王所發布的命令,規定「聖日從星期六中午開始,」從這時起,人人都不許從事俗務,直到星期一早晨為止。

羅馬教徒雖然多方努力要確定星期日為聖日,但他們自己還是公認安息日乃是有上帝的權威為根據的,並承認那代替安息日的日子乃是人所設立的。在第十六世紀,某一次羅馬教的會議曾明白宣布說:「基督徒都應記得,第七日是上帝所定為聖的。它不但為猶太人,而也是為一切願意敬拜上帝的人所接受而遵守的,但我們基督徒已經把他們的安息日變更為主日了。」可見這些蓄意破壞上帝律法的人對於自己所進行之工作的性質,並不是不知道的。他們明明是故意抬高自己在上帝之上。

羅馬教向瓦典西派(其中有些是守安息日的)所施行長期血腥的逼迫,可以有力地說明她對待反對者的策略。那時還有許多別的人也因忠心遵守第四誡而遭受同樣的苦待。埃提阿伯和阿比西尼亞的教會史,尤其有重大的意義。在黑暗時代的朦朧之中,中非洲一帶的基督教會被世人所忽視所遺忘了,因此他們幾百年來,一直享有自由,遂行自己的宗教。但到了後來,羅馬教既知道有他們存在,便立刻用奸計欺騙阿比西尼亞的皇帝承認教皇為基督的代理者。隨後他又作了許多的讓步。他發出一道敕令,用嚴刑禁止人遵守安息日。但教皇的暴政不久成了一個嚴酷的重軛,以至阿比西尼亞的人民決定要把它掙斷。經過了慘烈的鬥爭之後,羅馬教徒被逐出國境,阿比西尼亞便恢復了古代的信仰。那裡的教會因他們所有的自由而歡慶,以後也再沒有忘記自己從羅馬教的欺騙、狂信和暴虐專橫的勢力中所得的教訓。他們甘願在他們那偏僻的地區,而不求聞達於各基督教國家。

非洲的各教會所遵守的安息日就是羅馬教會沒有完全背道之前所遵守的。他們一面順從上帝的誡命遵守第七日,一面依照教會的習慣,在星期日停止工作。及至羅馬教會獲得了至上權力之後,她便踐踏了上帝的安息日,為要高舉她自己的,非洲的教會既隱藏了幾有一千年之久,就沒有參與這種背道。但到了他們屈就羅馬教的權力之後,他們便被迫廢棄真的安息日,而高舉假的,但後來他們一恢復獨立,就重新遵守第四條誡命了。

這些歷史記載清楚地顯明羅馬教對於真安息日及其擁護者所懷的敵意,以及她為尊敬自己所創立的制度而施用的種種手段。上帝的《聖經》告訴我們,當羅馬教徒與基督教徒聯合起來高舉星期日的時候,以上的史實必要重演。

啟示錄第十三章預言說,兩角如同羊羔的獸將要「叫地和住在其上的人,」去敬拜羅馬教皇「形狀像豹」的獸。這兩角如同羊羔的獸也要「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並且命令「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要受「獸的印記。」(見啟13:11-16)我們已經證明,這兩角如同羊羔的獸代表美國,並且這段預言將要在美國政府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羅馬教所宣稱為其最高權力的特別標記——的時候完全應驗。但在這敬拜羅馬教皇的事上,美國政府倒也不是獨自進行的。在那些受過羅馬教統治的國家中,羅馬教的勢力至今依然存在。預言也說羅馬教的權力必要東山再起。「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啟13:3)這獸所受的死傷是指一七九八年羅馬教皇的勢力衰敗而言。先知說,在它受了死傷之後,「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保羅很明白地說,這大罪人要存留到主第二次降臨的日子(見帖後2:8)。他要進行欺騙的工作,直到末日。蒙啟示的約翰也預言到羅馬教皇說:「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他。」(啟13:8)將來不論在舊大陸或新大陸,人們都要在遵守星期日——完全根據羅馬教的權威而創立的制度上崇奉羅馬教皇。

近數十年來,在美國研究《聖經》預言的人已經向世人發出這種見證了。從現今的時事上可以看出以上的預言正在迅速應驗。現今基督教的教師們正在同樣地主張星期日是出於上帝神聖的權威,但他們也同樣地拿不出《聖經》的憑據來,正像那些偽造神跡奇事來代替上帝命令的羅馬教領袖們一樣。他們將要舊話重提,說上帝的刑罰要臨到一切幹犯星期日的人;現今已經有人提出這種論調。那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運動現今正迅速地得勢了。

羅馬教會的機詐與奸巧實在驚人。她有先見之明,料事如神。她能靜待時機,因她看出現今的基督教會正是因接受偽安息日而向她致敬,並且正在準備把她從前所用過的手段如法炮製,強迫人守星期日。凡拒絕真理之光的人將要求助於這自稱為絕無錯誤的權威來高舉她自己所創立的制度。在這種工作上,我們不難想像到她將要如何樂於贊助這些改正教會!有誰能比羅馬教的領袖們更有辦法去應付那些不順從羅馬教會的人呢?

羅馬教會分布於全球各地,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完全受教皇的控制,並共圖促進教皇的勢力。散居全球各國的千百萬羅馬教徒都受過效忠教皇的訓練。不論他們的國借和政府如何,他們總要以羅馬教會的權威為至上。縱然他們向國家宣誓效忠,但在這個誓約之外,他們還有順從羅馬教會的誓言,這一個誓言自動取消一切與教皇勢力相衝突的其他誓約。

我們查閱歷史,便可看出羅馬教是怎樣奸巧而恆切地設法幹預國政,及至得到立足地之後,他便要遂行自己的策略,甚至於摧殘王侯與庶民。一二零四年,教皇英諾森三世曾勒令阿拉岡王彼得第二向他宣誓如下:「我彼得,阿拉岡人的王,今特承認並應許永遠效忠我主英諾森教皇和他的繼承者,與羅馬教會,並忠心保持我全國順從教皇,努力護衛天主教的信仰,並逼迫異端邪教。」這正與羅馬教皇自取的權力相合,他聲稱「自己有合法的權力,可以廢除君王,」並「能吩咐其臣民解除效忠不義之統治者的義務。」

我們還要記著,羅馬教會向來自誇說她是永不改變的。貴鉤利七世和英諾森三世的政策至今還是羅馬教會的政策。只要她有權在手,仍必雷厲風行,像在中古世紀一樣。在高舉星期日的事上,基督教會想要接受羅馬教會的幫助,但他們對於自己所行之事的實際性質,卻沒有充分的認識。當他們正在努力達成自己的目的時,羅馬教會卻在設法重建自己的勢力,並恢復她所失去的至上權威。美國何時實現政教聯合,就是說,教會可以運用或統治政府的權力,並用政治法令強迫人遵守宗教禮節,總而言之,何時教會與國家的權力可以管制人的信仰,那時羅馬教在美國的勝利也就確定了。

關於這種迫近的危險,《聖經》已經發出警告,基督教徒若忽略不聽,他們就要在那難逃羅網,悔之晚矣的時候,才發覺羅馬教的真實性質與宗旨。她現今正在暗暗地擴充勢力。她的教義正在立法院中、各教會內和世人的心理上發揮作用。她正在為自己建造高大雄偉的教堂,而在這些建築物的隱密處,她過去的殘忍逼迫將要重演。現今她正在靜悄悄而出人不意地增強自己的勢力,及至她採取行動的時候一到,她就要推行自己的策略。目前,她所渴望的是要取得優勢,這種便利,她已逐漸得到了。我們不久將要看到並感受到羅馬教的企圖何在。凡信仰並順從《聖經》的人將要因而招致侮辱和逼迫。

相關焦點

  • 天主教靈性大師範尼雲被爆性侵 中國有牧者談如何看待教會中的性...
    近年來,天教主常常被爆出一系列神職人員性侵事件,讓天主教教會陷入全球性醜聞,有報導稱,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的前任之所以選擇提前「內退」,就和天主教在世界各地被頻頻曝光的神職人員性醜聞有關。而往往神職人員涉嫌性侵或包庇性侵案件所牽連道的人物,也多為位高權重者。
  • 天主教的挑戰
    天主教的挑戰 2020-10-31 14:14:44 而可能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同樣信奉天主教。  這麼多天主教徒身居高位又該如何解釋呢?至少可以認為,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新教精英的統治已經結束。天主教徒曾因被外界認為其信仰與自由民主原則難以相容而得不到信任並常常被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但現在他們卻擔任了重要職務。  身為天主教徒的法國貴族託克維爾並不認為天主教不利於民主,尤其是在美國。
  • 基督徒的生命轉變是隨著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而轉變
    在基督徒的群體中,總有有一些人,他們給人的影響力幾乎為零。他們為什麼沒有影響力?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生命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不僅僅他人覺不出他們的轉變,其實就是他們自己也是會有所察覺自己景況。那麼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認識主而導致的。
  •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這是很多弟兄姐妹關心的問題。透過聖經的一些具體的經文,我們一同思想這一主題。一、作無愧的工人提後2:15你當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純正的真理,並且將我們所領受的,正確地分享給其他的弟兄姐妹,慕道朋友。這樣才可以成為無愧的工人,得神的喜悅。二、有充足的信心來11: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 基督徒如何看待,總是被爆出醜聞的教會
    這幾年普世教會不斷地爆出各種醜聞,讓無數基督徒感到錯愕。而身邊的教會,也是常能聽到牧者同工因各樣原因跌倒的事。種種醜聞的出現,讓有些基督徒產生了疑問,為神的家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在不少信徒心目中,教會就是一片淨土,裡面充滿愛與溫馨。
  • 反思:我是聖誕基督徒嗎?
    而一位天主教神父也坦言:「不少教友平時都很少望彌撒,但聖誕節基本都會來教堂」。有位姐妹對我說,她現在基本都不去教會了,一年只在平安夜去一下。有位弟兄雖然受洗,可從不追求,但為了讓母親高興,就每年聖誕節陪著她到教會。
  • 基督徒如何在世人面前見證神?
    (太5:14-16)」基督徒在這世界中就如一臺戲,是演給世人與天使觀看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展現世人面前,如同一幅畫。我們在飾演著不同場合的不同角色,但每一個角色所要彰顯的就是基督,世人稱我們為基督徒,也都在看著我們如是如何行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把這個基督徒的身份演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有沒有活出光的特質?光是黑暗中的引導指引人的方向。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1517年10月31日,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再次分裂。傳統派被稱為大公教會(即天主教),改革派被稱為新教(中國習慣稱之為基督教)。改革派強調因信稱義,強調聖經的權威,認為羅馬天主教劫持上帝的神聖屬性到天主教會及其聖統階層之中,特別是他們的首領——羅馬教宗,否認羅馬教會和教宗的權力。
  • 基督徒如何看待這個有罪的世界,如何與這個人心險惡的世界相處?
    1.2 基督徒犯罪,如何看待和定性上的認識我們自己信主之前對人性的認識是無知的,是隨著世俗的解釋來看待的。世人要教導我們看積極面,以至於就變成愚昧的人。看積極面也需要,只是看透真相才是更重要的。在認識真相的本質以後,才看積極面,才是正確的次序。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林前11:17-34)讓我們看到,早期基督徒常會定期聚集,吃一頓稱為「愛筵」的睌餐。但在哥林多,這些本來可以讓基督徒彼此鼓勵和團契的聚會,卻被兩件事破壞了。首先,會眾分派分黨。在這樣的氣氛下,基督徒怎能有機會合一?其次,當時的習慣是各人自備食物,然後與會眾一同分享。所以富有的應多帶點食物,使貧窮的也可以多吃一點。但事實與此相反,當時富有的保留自己的食物,不願與人分享他的精美食物,而且自己大吃大喝!與此同時,那貧窮的便只有尷尬地看著那些人縱酒狂吃,自己卻餓著肚子。由此可以想像,有任何事比這更能破壞基督徒之間的團契嗎?主的晚餐似乎是基督徒一起享用「愛筵」時的一個隆重的節目。
  • 天主教
    然而,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0年的時間裡,臺灣天主教的信徒人數一直在30萬左右徘徊。而在此期間,臺灣人口直線上升,這意味著天主教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降低。顯然,天主教會遇到了某些困難。針對這種情況,臺灣「主教團」委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對天主教在臺灣的現況及其發展趨勢做了一次調查研究。
  • 基督徒父母如何輔導兒女遠離早戀?
    一,認識早戀帶來的問題早戀這個話題在校園中並不陌生,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對於異性的好奇和興趣逐漸被放大,因為自身荷爾蒙的亢奮,再加上學習的壓力,環境的因素,或許早戀對於青春期的學生是最好的排解方法。
  • 讀《回到正統》:當基督徒都把自己當神,基督教就不復存在了
    他們堅持自己一定是正確的,不接受反駁,不接受質疑。真正的基督徒是以基督為主,就是自己的行為言語是去尋找基督的旨意。但是以自己為神的基督徒則不是這樣,他們用一種看似理性或者看似非理性的表象去進行深度的自我中心。他們不是為了基督的旨意,而是為了自己的功名。
  • 基督徒在戀愛中如何為自己設立界限?
    1,認識信仰的界限——以神的話為原則在戀愛中,很多人都比較關心關係發展到哪一步比較合適,或者說戀愛中可以毫無底線的發展關係嗎?雙方只要沒有意見,做什麼都可以嗎?這些問題成為了戀愛中經常談論的話題,也成為了很多基督徒對當下年輕人婚戀態度所提出的反問。
  • 從聖經學習 基督徒如何正確的禱告
    基督徒的禱告基督徒從信主第一天起便經常向神禱告。基督教強調虔誠禱告,自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教會便非常注重聖經真理教導。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他們不是單單躲在修道院研究神學,而是親自牧養信眾的牧者。
  • 當義大利神父遇到方方日記,中國教會該如何發聲?
    作為基督徒,如何回應這些熱點話題?如何透過這些話題,和人們分享福音?本文是作者的一些思考,作為拋磚引玉;也歡迎透過底部「寫留言」,表達你的觀點。一是義大利疫情中死亡人數增加的天主教神父。我特別讀了一篇來自「環球時報新媒體」的報導,講述一位叫當貝拉德利神父因服侍病人而感染病逝的事件,同時引用報導說明義大利已至少有50名神職人員死於新冠肺炎。二是作家方方在她的日記完結篇中,引用新約聖經的經文作為文章結尾。
  • 基督徒該如何禱告
    馬丁路德也曾說:「裁縫以製衣為業,基督徒以祈禱為業。」但我們該如何祈禱呢?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事實上連我本人都要懇求:「主啊,求袮教我禱告。」門徒們看到耶穌從祂禱告的地方回來,就問了同樣的問題。耶穌臉上煥發著天上的榮光,整個人也因聖靈的澆灌而精神飽滿。難怪門徒們懇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11:1)然而,這些求問的人一直都在參加會堂和聖殿的敬拜。
  • 尋求神的心意是基督徒一輩子的功課,那神對我的心意是什麼呢?
    尋求神的心意是基督徒一輩子的功課。(圖/Shutterstock)許多講道和靈修書籍都在告訴基督徒要如何認識神的旨意和尋求祂的計劃,然而對大部分的基督徒來說,這仍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美國福音媒體《Relevant》雜誌專欄作家菲爾·貝克(Phil Baker)這樣說:「從我們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天起,我們就踏上了尋索上帝心意的無盡道路。」然而在辨認上帝旨意的路上,基督徒卻很常有這三種不正確的假設,以至於我們經常覺得這位上帝寂靜無聲。
  • 基督徒在結婚大事上,如何知道上帝的旨意?
    如果我們能多列出獨身的優點,就能極大地減少離開事工的基督徒的數量,並且我們會經歷到,如此我們能為主贏得更多。」願在上帝的幫助下,這樣的基督徒不把獨身看成一種懲罰,而是認識到,這能更好地事奉主。辛生道夫有一個養奶牛的使女名叫海萊娜,她雖然是一位只有一隻眼睛的單身姐妹,卻給很多人帶來了祝福。辛生道夫說:「她在婦女中贏得了那麼多的靈魂,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每一個來到她家的人,在踏進她屋子時,就已經被看做得救的了。」
  • 天主教15大朝聖地,足不出門也能大飽眼福!
    西奈山西奈山又叫摩西(梅瑟)山,位於西奈半島中部,海拔2285米,是基督徒的聖山。基督的信徒們虔誠地稱其為「神峰」,因梅瑟在這裡接受了十誡。山腳下坐落著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院——聖凱薩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這座距今1400年的修道院,儘管遠離塵世,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和遊客到這裡來朝聖、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