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的案件,讓《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本沉痛的書,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
本書的主人公房思琪從13歲開始,就被「補習老師」李國華性侵,時間長達5年,而不幸的是這本書並非虛構的,房思琪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林奕涵,書中的種種言辭都是她的肺腑之言,絕筆之言。
在2017年4月,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更讓人遺憾的是,像房思琪這樣遭遇的人,並不是個案。
作為一個成年的女性,深感成長之路並不容易,唯有好好地保護自己吧。
01 了解性知識,做好自我保護
食色性也,性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沒有性,又何來現在坐在屏幕之前的你我他呢?
但是很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文化中,性教育是相當缺乏的。
當房思琪被老師性侵後,她試圖和媽媽談起性教育的話題,媽媽卻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而李國華以及一班以玩弄小女的人卻說:「為所有在健康教育的課堂勤抄筆記卻沒有一點性常識的少女乾杯。」
小孩不需要性,但是有某些人需要小孩來滿足變態的欲望。
現有鬧得沸沸揚揚的某高管強姦「養女」,前有海南萬寧市小學校長帶六年級學生開房·······但這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案件沒有報案,沒有曝光。
而這種行為會對小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的損傷,並且難以治癒。
在她的婚禮演講中說道:「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後再也拿不回來一樣。但與其說是快樂,說的更準確一點,是熱情。我失去了吃東西的熱情,我失去了與人交際的熱情,以至於到最後我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
即使是成年女性,也並不一定有足夠的相關知識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出門在外,要做好保護,看看有沒有隱藏的攝像頭。
不要被愛情衝昏頭腦,拍下不該拍的照片或者視頻。
······
生為女性,要注意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
02 愛情的基礎是相互尊重
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兩個獨立的靈魂之間產生共鳴。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一方總是被索取、被打壓,這不是愛。
小說中房思琪13歲被老師撕破了裙子,被老師帶去不同的小旅館開房,被老師不斷地壓榨甚至丟掉了靈魂,這都不是愛。
思琪需要說服自己去「愛」老師,這樣才能讓自己內心好過一些,這不是愛,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對李國華來說,這是一場調教的遊戲,來填補他空虛又空洞的靈魂。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剛去世的北大女大學生包麗,本來一個獨立自信的女生,被她的所謂男朋友牟某長時間的精神打壓,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沒有一個人值得我們為他去傷害自己的身體,真正愛我們的人是不會允許這種傷害發生的。
在兩個人的關係中,夾雜了暴力的,都不是愛,是傷害。
03 忍耐不是美德,要維護自己的權利
小說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伊紋,她的丈夫表面上看是謙謙君子,卻在每次喝完酒後對她實施家暴,即使犯錯之後認錯,也還會不斷有下一次,最後還把伊紋打倒流產。
最後她離開了家暴男,嘗試開始了新生活,在思琪瘋了之後,伊紋跟怡婷說: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女性朋友們,如果真的那麼不幸受到傷害,不要用受害者有罪論來看待自己,錯並不在受害者一方。
無論受害者有什麼缺點,這都不能構成施暴的理由。
全國婦聯統計數據顯示:
有24.7%的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每年有15.7萬婦女自殺,60%是源於家暴。
而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之後,才最終下定決心,選擇報警。
面對暴力之下每一次的沉默,在施暴者眼中看來都表示默許。不要心軟,相信這種行為能改正,相信他們口中這是所謂的意外,不會有下次。結果,這種「意外」就會發展成常態。
還記得美妝博主宇芽嗎?第一次面對暴力的時候,她沒有報警,選擇了原諒男友,而最終換來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嚴重的暴力,仿佛活在噩夢裡。
面對家暴,要第一時間去驗傷,保留好施暴證據,及時報警,絕不能心慈手軟。也許這個過程會充滿難度與非議,但一定不能「算了」,切勿給施暴者留有空間。
04 結語
「能看到你的書是多麼的幸運,他們不用接觸,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林奕涵在書中這樣寫到。
但不幸的是這種「世界的背面」在今天依然發生著,還有很多女孩遭受著林奕含所承受過的痛苦。
「你要好好保護自己「,聽起來是多麼無奈,社會總是教女性進行自我保護,卻很少提及男性要進行自我約束。
社會雖然在進步,但從女性保護的角度來講依然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希望像房思琪、伊紋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