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夜歸臨皋》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白讀詩詞:
讀這首詞時,要結合當時的背景。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因「烏臺詩案」陷獄四個多月的蘇東坡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名義上是團練副使,一個並無實權的小官,實際上屬於朝廷的監管人員,並不能隨意離開,並無權籤署公文。
雖說蘇軾生性豁達,但是「烏臺詩案」還是給了他極大的打擊。想一想從一個政治新星淪為了邊遠地區的犯官,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據史料記載,在他出獄後以及初到黃州的日子裡,蘇軾寫給朋友的信件,一封都沒有得到回覆。不可避免地,他陷入了一個極度孤獨的境地,正如他的名作《卜算子》裡所寫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但是,也正是無官一身輕,蘇軾在黃州覽長江、觀赤壁,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煮「東坡羹」,做「東坡肉」,釀「東坡酒」。漸漸的,蘇軾性格當中的恣意跳脫開始收斂,變得更加深邃,也更加豁達。
他在給李端叔的信裡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則自喜漸不為人識。」
從名滿天下到無人認識,在被誣陷、受詬辱之後,蘇軾終於脫胎換骨了,被醉漢推倒漫罵,也不生氣,反而「自喜漸不為人識」。他說:「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木,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
某一天,蘇軾又出去喝酒,喝了很多,等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半夜了。怎麼敲門也沒有家童響應,家童就這樣把他關在外面,蘇軾也不惱怒,跑去江邊吹風去了。次日,他寫了這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讀這首詞,我們要學習蘇軾這種豁達的心態。豁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豁達,是一種待人處事寬容大度的態度,是一種總是用尊重事實的態度看待一切,坦然面對現實的從容。我們要記住:在生活中,要避免生氣,生氣,不過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多數的後果是兩敗俱傷。常言道:心若放寬,一切都能看淡;心若計較,處處都會抱怨。原諒別人,是放過自己;放下他人的過錯,就是解脫自己的心。
屠格涅夫曾言:「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麼可憂愁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局勢,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了。」
互相指責謾罵,疼的是心碎的是情;彼此冷戰,只會讓不滿增加,讓矛盾升級。暖一顆心需要很多年,涼一顆心只要一瞬間。因此,溝通、理解、包容,才能扶持過一生。
指責的話多了傷人,計較的事多了傷神,風物長宜放眼量。
牢騷太盛防腸斷,莫為浮雲遮望眼,看淡看開,平心靜氣度過每一天。
生活中出現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心懷不滿,耿耿於懷,是福是禍都得承受,是好是壞都會過去。
用一顆豁達的心,去理解,去體諒,去寬容,放下的是他人的過錯,解脫是自己的心。
享受生活,豁達人生!願往後餘生,活得開心,樂得逍遙!
我是小白(ID:w17898867527)。讀優美的古詩詞,寫溫暖的文字。願閱讀文章的每個人沒有遺憾,沒有追憶,只有開心和幸福。
聲明:部分圖片轉載自網絡!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