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一半由他原著改編,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2020-12-22 共同的世界

原創作者:共同的世界

最近「老北京」一詞在網上暴紅,很多網紅利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甚至口音明顯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自己賺人氣,引起較大爭議。那麼,什麼才是老北京?真正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今天,共同的世界精心挑選了8部代表老北京的電視劇,帶您了解一下什麼才是老北京,老北京的普通百姓生活怎麼樣,北京城和老北京都經歷了什麼。

1、《四世同堂》(1985年上映)

原著:老舍

導演:林汝為,史可夫、蔡洪德、史憲

主演:邵華,鄭邦玉,李維康,高維啟,李婉芬,趙寶剛

簡介:講述了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北平城,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爺一家和他的街坊們在這之後的八年中的屈辱反抗與悲歡離合。

點評:《四世同堂》是新中國的第一部長篇電視劇,也是最早展現老北京生活風貌的電視劇。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深刻,尤其是老大祁瑞宣、老二祁瑞豐、大赤包、冠曉荷、藍東洋、小崔等人物,至今仍在腦海中記憶尤深。

「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片中的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唱出了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四世同堂》於1985年上映,對於90後00後來說可能看過的不多,在此強烈推薦,因為這才是有內涵、真正好看的電視劇。

《四世同堂》後續有翻拍版本,不作評價,建議還是看這個1985年的老版。

2、《茶館》(2010年上映)

原著:老舍

導演:何群

主演:陳寶國,謝鋼,周裡京,石小滿,梁天

簡介:講述了從清末民初到解放,老北京茶館和茶客們數十年的經歷與變遷,折射出中華民族在特殊歷史階段的劇變。

點評:老舍先生的名著改編,應該都看過了。

3、《大宅門》(2001年上映)

導演:郭寶昌

主演: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杜雨露、何賽飛、蔣雯麗、張豐毅

簡介:講述了百年老字號「百草廳」藥鋪的興衰史以及醫藥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4、《我這一輩子》(2001年上映)

原著:老舍

導演:張國立

主演:張國立,李成儒,何冰,鄧婕,劉孜

簡介:講述了從清末民初到解放,福海、劉方子、趙二這三位結拜兄弟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兄弟情仇、人倫慘變,時世變遷,小人物在歷史的瞬間就這樣度過了一輩子。

點評: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就是一輩子。為了生存,為了義氣,為了感情,為了正道,一輩子就這樣過了。

5、《龍鬚溝》(2009年上映)

原著:老舍

導演:李成儒,王志強,李偉

主演:李成儒,馬以,蔡雯豔,鄭天瑋,楊平友

簡介:講述老北京龍鬚溝邊一個大雜院兒裡幾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時代發展給老北京和小院中人物帶來的變化。

6、《五月槐花香》(2004年上映)

導演:張國立

主演: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鄧婕,苗圃等

簡介:講述發生在北京琉璃廠古玩街上的故事,老北京古玩業中的爾虞我詐、主要角色之間的感情糾葛,都在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點評:盛世古董,亂世黃金,沒事(qian)就看劇!

7、《人蟲》(2001年上映)

導演:陳燕民

主演:劉威、洪宇宙、李成儒、李丁

簡介:通過《買賣蟲》、《房蟲》、《古玩蟲》、《票蟲》四段章節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生活在北京的小人物是如何從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成為「蟲兒」的。

點評:最喜歡李成儒演的《古玩蟲》,最典型的北京爺們兒。

8、《情滿四合院》(2015年上映)

導演:劉家成

主演:何冰,郝蕾,海一天,魏小軍

簡介:講述了60年代到90年代年間,主人公傻柱和生活在北京四合院裡的街坊們所發生的故事,反映了時代發展中四合院內人們的生活變遷和社會百態。

點評:雖然後浪事件給何冰帶來不少負面新聞,但主演的《情滿四合院》還是挺好看的。

以上8部是共同的世界向您推薦的老北京風格的電視劇,其中4部都由老舍先生原著改編。

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螢屏上老北京的故事很多,還有諸如《天下第一樓》、《前門樓子九丈九》、《芝麻胡同》、《人生幾度秋涼》、《鴿子哨》、《北平無戰事》等精彩的電視劇,就不一一介紹了,歡迎大家自己在網上查閱。另外,還有一些電視劇,故事雖然發生在北京,但並未展現出老北京特有的風土人情,而是僅局限於劇情,在這裡也不作介紹了。

如果您有更經典的老北京電視劇推薦,請在下方留方,感謝您的支持!

歡迎您收藏、分享、轉發,感謝您關注「共同的世界」。

相關焦點

  • 《什剎海》又一部老北京的四合院電視劇,好看
    最近在央視上映的《什剎海》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部由付寧編劇並執導,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張晞臨、劉敏、龍飛主演,吳磊、牛莉友情出演的老北京胡同劇(我姑且這麼說吧)對於喜歡老北京文化的觀眾了來說這部電視劇非常值得觀看。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這3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部部口碑爆炸,你都看過嗎?
    接下來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介紹小編心目中的三部小說改編電視劇吧,可能這三部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小編心目中都有很深的印象。鬥破蒼穹鬥破蒼穹是根據天蠶土豆同名小說改編,由吳磊、林允、李沁、陳楚河領銜主演,辛芷蕾特別出演,相信很多觀眾都是看了這部劇才喜歡上我們吳磊弟弟的吧,吳磊在劇中飾演男主角蕭炎,不得不說他將這個角色演的活靈活現,所以也很少有原著粉會去吳磊微博下吐槽他的演技,但是電視劇版和小說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小說裡面是鬥氣化翼而電視劇中則是鬥氣化馬,這兩個差別可有點大啊,我想這可能就是唯一減分的地方了
  • 原著積累好口碑,電視劇版更光輝,10部改編評分超原著的電視劇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這部電視劇是《小時光》姐妹篇,雖然口碑達不到《小時光》,由原著的7.0評分經過電視劇魔改,播出後獲得7.2的高分,讓男女主角胡一天,沈月大紅了一把。這部原著小說只有6.8的評分,劇版就獲得7.4分高分。而且也是當年的爆款劇目。鵜鶘哥也特別追過。《東宮》《東宮》是一部高虐又高甜的劇,也被網友評為是小說改編非常成功,網友高價的評價電視劇創作者高度還原並超越小說的場景。原著有著7.3分,劇版播出後獲得7.7的高分,故事還是相當好看的。
  • 「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胡同!」 整治後的「綠蔭街巷」找回舊時光
    午後,看著胡同裡的老人趁天氣暖和的時候和街坊在陽光下聊聊天、下下棋,聽著孩子們在胡同空地拍皮球、跑鬧時的陣陣笑聲,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蘇州社區黨委書記陳雪打心眼兒裡高興,「多少年沒看見這樣的景象了,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胡同!」陳雪說的這條胡同就是距離北京站不遠的蘇州胡同。
  • 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匠心重塑「老北京城門」
    (原標題: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匠心重塑「老北京城門」)
  • 安德瑪庫裡8代生活版曝光,這難道不是抄襲的老北京布鞋?
    雖然勇士隊下面已經沒有比賽了,但是球隊當家庫裡的新一代籤名鞋 Curry 8 也是如約而至,在庫裡復出前的一次訓練中,庫裡上腳的那雙這雙 Curry 8 當時便是很搶眼。哎?這雙鞋子一開始看起來是有那麼一些平平無奇,甚至還有些醜,但是你仔細一看,細品,細細的品,你會發現,它確實就是這麼醜。
  • 旗人風華:漢學家必讀著作,老北京百科全書,國難前的末日輓歌
    遠的有老舍的很多作品,近的比如前幾年熱播的《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等等電視劇,都成為「京味兒文化」的絕佳表現。談起老北京,旗人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彙。自從清軍1644年入關進入北京城以來,八旗子弟就成為了這座城市人口構成的重要部分。旗人隨著清朝的興起而走進北京,而卻並沒有隨著清朝的覆亡而離開。
  • 地道的老北京銅鍋涮肉
    過去,大概每家都有個銅鍋,到了冬天,甭管是自家吃還是招待客人,沒別的,就好這口兒。支起熱騰騰的的炭火鍋子,大家圍成一圈,你說我笑,好不熱鬧。現如今,想吃涮羊肉隨時隨地都可以,銅鍋已經不再是只有冬天才可以見到的景兒,但一說起銅鍋涮肉,總覺得不配上窗外的風雪和嘴裡哈出的熱氣,就沒有辦法真正吃到老北京銅鍋的精髓。趁著冬天還沒過去,不如應個景,推薦幾家地道的銅鍋涮肉,給大家解解饞,去去寒!
  • 回顧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這部電影我百看不厭
    1983年五月號的《大眾電影》刊載了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京味兒電影《夕照街》的劇照,這部電影有些當年北京最真實,最廣泛,也最典型的社會風景
  • 美食探店:嶽雲鵬開的網紅老北京炸醬麵
    這不,新一期的京東美食探店推薦地圖又來了。藍色港灣,對於在北京東部居住或者工作的人非常熟悉,這是一個融購物、親子、娛樂、美食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今天小編就帶您去了解一下這個商業綜合體的美食布局,並推薦一個特別有名的老北京炸醬麵館,提到這個老北京炸醬麵館首先要提到德雲社的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了,小嶽嶽在進德雲社之前就是在這個叫「海碗居」的連鎖炸醬麵館打工,麵館裡記錄著他出道前的辛酸血淚史,在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也將海碗居炸醬麵館收入囊中
  • 老北京話瀕臨失傳?我愛老北京話,我怕它完咯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徙,再到朱棣遷都北京,帶來了大量南京官員家眷,北京話又受到了江淮官話的影響,再到後來的清朝入關,北京話再次與滿語相結合,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北京話。那麼北京話有什麼特點嗎?
  • 姆們老北京就是離不了這一口兒!
    北京日報 特約攝影 孫山/攝與很多地方的習慣不同,老北京喝茶,尤好花茶這一口兒。有人說,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此話不假,許多老北京非花茶不喝。某些人不太理解,認為濃烈花香破壞了茶味,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四九城的歷史。在喝上自來水之前,北京人喝的都是井水,井窩子的水質偏硬,再好的茶葉,用這種水衝泡也茶味全無了,而花茶裡濃烈的茉莉花香能夠讓水變得更為甘甜。
  • 「昨日重現」:藝術家用AI技術「著色」老北京記憶
    剃頭師傅在這位顧客脖子上快速繫上了一條白毛巾,隨後遞給他一個盤子端在手裡,用來接住掉落的頭髮……理完髮,小夥子對著鏡子邊拍腦袋邊笑道:「挺好!」這段生動的老北京街頭影像本是黑白膠片電影,畫質並不清晰。北京的藝術家胡文谷將其修復成彩色影片,畫質更加細膩流暢,人物表情也鮮活可見。修復後的片子走紅網絡,在社交平臺上收穫了數百萬的點擊量。
  • 小吃大藝|老北京燒餅做成非遺
    彼時他心想:「這不算騙人,做飯,不就是進出口那點事嗎?」隆福寺小吃店入行後,馮懷申的首位師父是做燒餅一絕的王福玉。做燒餅,和面是基礎活,一袋面五十斤,水要二十六斤,和上一袋面,是個辛苦活。面和好了,接著切做燒餅的面。王福玉師父一刀下去,不多不少二斤整,可正好做十個燒餅,江湖人稱「一刀準」。
  • 老北京的「蛐蛐局」
    選自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劉永加每到秋冬時節,也就到了老北京人鬥秋蟲的熱鬧時候,人們還會舉辦類似於錦標賽的「蛐蛐局」,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子。老北京人所說的秋蟲就是蟋蟀,也叫蛐蛐兒。蟋蟀還叫促織,為什麼呢?
  • 「傻柱」成醬菜鋪老闆,《芝麻胡同》展現地道老北京生活 | 新劇
    本周五(2月22日),又一部京味兒劇《芝麻胡同》即將開播,該劇由編劇劉雁執筆,「京味兒劇」金牌導演劉家成執導,何冰、王鷗、劉蓓領銜主演,故事以1947年的北京為背景,講述了在北京沁芳居醬菜鋪中,老闆嚴振聲(何冰飾)與牧春花(王鷗飾)、林翠卿(劉蓓飾)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京味兒劇為何屢戰屢勝,《芝麻胡同》又能否延續這一類型的口碑佳績呢?
  • 讓老北京教你什麼才是實力派!
    01 燒餅北京燒餅,絕對是老北京美食中的百搭美味,剛出爐的燒餅夾鹹菜絲兒、夾肉,搭配豆汁兒、羊雜湯、豆泡湯、爆肚、涮肉……您還別說,這味絕了,地道。要吃真正的門釘肉餅,還得去胡同裡的寶瑞門釘肉餅店,門面不大人卻不少,飯點時必須的排隊才能吃上。
  • 3本精彩好看的武俠小說,曾被改編成電視劇,其實原著更精彩
    而在電視劇方面,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是被改編最多的。只要是提到武俠劇,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這兩位作者的武俠。當然了,除了金庸古龍,還是有不少別的武俠作者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16年的老書蟲。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一下3本精彩好看的武俠小說。這些小說曾被改編成電視劇,其實原著更精彩。
  • 只有老北京才清楚該回答什麼
    突然一聲尖利的高喝:"我告奧您,我這還真不勞您伺候!"老北京!這腔調!這重音拿捏的如教科書般的準確無誤。這是哪兒?樓上還是樓下?居然住著一家子老北京,真好!樓房就是沒什麼勁。樓越蓋越高,小區越來越大,真正能認識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