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社會事業持續改善,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圖為第一幼兒園古山溪園區正式建成招生。(丁建軍 攝)
邵武市充分發揮「武夷山水」品牌優勢,持續做活做優「牛、兔、果、苗、藥、菌、魚、茶」等特色現代農業。圖為福建康大兔業產業化項目。 (劉可升 攝)
(製圖:嚴數時)
邵武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圖為去年建成投入運營的閩贛(邵武)網際網路產業園。(何興明 攝)
鐵城遠眺 (韓承偉 攝)
邵武市著力發展了一批夜經濟項目。圖為酒吧一條街遠景。 (餘曉勤 攝)
水美邵武加快建設,城市面貌錦上添花。 (黃自棋 攝)
邵武市以和平古鎮為龍頭,做活「旅遊+」文章,推動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圖為2020年9月,雲靈山戶外運動挑戰賽在邵武舉行。(何興明 攝)
1月12日,邵武市召開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邵武市市長丁貴生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報告回顧了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邵武的工作。2020年,邵武市凝心聚力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400強、全國縣域投資潛力400強。「十三五」期間,邵武持續穩增長、調結構,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持續強統籌、提品質,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持續嚴治理、重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持續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競相迸發;持續補短板、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項目攻堅有力推進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2020年,邵武市新增「五個一批」項目236項、總投資272.56億元。策劃生成「兩新一重」項目134項、總投資283.19億元,「十四五」項目364項、總投資1351.68億元。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7項。實施省、南平市、邵武市三級重點項目360項、總投資699億元。全年竣工或投產項目148項。華電邵武火電廠三期擴建項目轉入商業運行,含香食品加工項目順利投產。建成5G基站62個,城區實現5G全覆蓋。完成徵地2219畝,拆遷2.75萬平方米,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補助資金18.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資金8.97億元。
金塘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第一批園區標準化建設示範試點、全省首批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全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園區。舜躍科技、永椿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江蘇準信酚醛樹脂、蘇州矽索有機矽等項目籤約落地。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15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5家企業被列入2020 年度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成功舉辦中國(邵武)氟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邵武碎銅茶入選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獲評第三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全省首批全域生態旅遊示範市。建成華美達廣場濱水酒吧一條街、城南花鳥市場、東南商業城跳蚤市場,財富天下廣場被評為2020年省級示範商圈。全年電商交易額達9.8億元,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閩贛(邵武)網際網路產業物流園(一期)建成投入運營,郵政業務總量增速達42.3%。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100%。完成金山溪、洪武渠內河整治和城區汙水處理廠、第二汙水廠提標擴容工程建設。罐子窠舊垃圾填埋場封場,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紮實推進,完成綠化造林2.4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7萬畝。化解不良貸款1.37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12%;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省上核定限額內;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第76名。
改革創新縱深推進 民生事業持續改善
去年,邵武市新增準入「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企業24家,「邵武竹業」入選2020年度福建省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率達100%。市國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完成2A主體信用評級工作。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大門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完成新劃入4萬畝林地林權撥交和勘界定標工作。出臺優化營商環境二十一條措施,率先在省網上辦事大廳建成「政務服務旗艦店」,「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佔比99.3%,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6328.87萬元,兌現各類獎勵扶持資金1.98億元。
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82.5%。第一幼兒園古山溪園區正式招生,通泰小學分校和實驗幼兒園第一、二分園(暫定名)主體工程竣工。順利通過教育「兩項督導」省級評估,2020年高考本科上線率創近五年新高。完成113個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通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評估驗收。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個、農村幸福院10個,新增養老床位620張。樵溪樓、興安會館修繕工程竣工,完成各鄉鎮(街道)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建設,城市書吧成為書香邵武新地標。在南平市第四屆運動會斬獲90金57銀52銅,成功舉辦2020年「武夷山水」全國郊野釣魚大賽、雲靈山戶外運動挑戰賽、「張三丰故裡」和平古道越野賽、金坑蘇區定向越野賽等賽事。新增城鎮就業18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8%,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8.99%,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659元。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675套,配租保障性住房909套,兌現人才公寓120套、人才獎勵房16套,發放購(租)房補貼1639.6萬元。「民生110」社會網格化服務滿意率達98.9%,刑事案件、生產安全事故、信訪總量逐年下降。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十三五」時期,邵武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由15.6:48.1:36.3調整優化為12.3:46.9:40.8;經濟開發區、金塘工業園區開發面積達17.2平方公裡,新增規上企業55家,培育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2家。新增各類專利技術(發明)1208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88件,居南平市十縣(市、區)首位。邵武農業科技園區被評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
城市中心區規劃控制面積95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25.12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69.6%。有序實施城建項目106項、總投資51億元。「兩溪四岸」濱河步道實現閉合成環,八一大橋和張三丰大道、解放東路等改造提升工程相繼竣工,建成太極張三丰公園。創建宜居小區19個、改造老舊小區114個。大乾水庫實現供水。城市公共保潔服務實現市場化運作。連續四屆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空氣品質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的優良天數比例為100%;富屯溪邵武段和古山溪、大乾溪等15條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100%,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完成全省首批土壤修複試點工作,完成綠化造林1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84%。連續3年在南平市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綜合考核中位列優秀等次,獲評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國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福建省森林城市。福銀、武邵、順邵三條高速貫穿境內,現代交通運輸網絡加速形成。海關在邵武設立專門辦事機構,企業可在「家門口」辦理通關業務。
五年來,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83.44%;新增城鎮就業11284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7%、8.5%。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綜治考評連續12年位列南平市十縣(市、區)第一,兩次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平安先進縣(市)、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