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把蝙蝠這種相貌像鼠又像狗的哺乳動物推向了輿論的焦點,且讓人聞之色變。雖然根據研究發現,雲南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與此次引發感染的新冠病毒在基因序列相似度上高達96%。但蝙蝠究竟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作為現存地球上最為古老的哺乳動物,蝙蝠已經生存了8000多萬年,幾乎與恐龍處於同一時代,恐龍在6500萬年前滅絕,蝙蝠卻倖存了下來,可見其生命力之強。科學研究發現,蝙蝠的基因序列與馬相近,也就是說兩者之間存在某種近親關係。這點冷知識大概是許多人所沒有想到的,除此之外,蝙蝠身上還有其他鮮為人知的特質。
1、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全世界大約有900多種,我國有81種,其中臺灣佔了20種。我國的蝙蝠體型普遍較小,像赤道地區那種大型蝙蝠極少見。
2、全世界7成以上的蝙蝠都是以飛蛾、昆蟲為食,剩下的多愛吃水果、花蜜。吸食血液的蝙蝠主要分布在美洲,特別是南美大陸。
3、地球上除南極等極少數島嶼沒有蝙蝠,其他地區蝙蝠廣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出沒最多。在太平洋上一些島國,蝙蝠是當地的一道特色菜餚,如帛琉的水果蝙蝠湯,入圍世界十大黑暗料理。
4、美國德克薩斯州科馬爾郡南部的布拉肯洞穴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聚集洞穴,那裡生活著大約1500多萬隻墨西哥無尾蝙蝠。這裡距離馬刺隊主場只有40多公裡,以至於經常出現蝙蝠飛入籃球比賽現場的情況。
5、蝙蝠的飛行速度一點也不慢,有的蝙蝠每小時飛行速度高達50公裡。
6、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0組回音,這使得它們在捕捉昆蟲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一隻蝙蝠一年能消滅掉3-4千克昆蟲。
7、飛行只是蝙蝠最普通的本領,有的蝙蝠還會遊泳,在墨西哥有一種兔唇蝠居然能在水中釣魚,一個晚上能捕獲數十條小魚。
8. 吸血蝙蝠每年只生1-3隻幼仔,它們會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比如遇到豬,專咬腹部;如果是鳥禽類,則咬腿部。通常圈養狀態下的吸血蝙蝠,其壽命是野外蝙蝠的一倍。
9、棲息在馬來西亞的狐蝠是已知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蝙蝠,這種蝙蝠以水果為食,翼展接近兩米,體重超過1公斤。它們每晚最遠飛行60公裡尋找食物,在棲息地之間的飛行距離更是達到數百公裡。
由於當地人的濫捕濫殺,每年有2萬多隻狐蝠被合法捕捉,非法捕捉著更是無法統計。如不加以保護,這種蝙蝠有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