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釣法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釣魚人都不斷被其吸引,尤其是年輕釣友,也難怪,臺釣的講究還是比較多的,裝備看著也高大上,而且配合使用商品餌,在上魚效率上,幾乎完勝蚯蚓的使用。所以商品餌料被不斷熱捧,逐漸走上了「神壇」,而蚯蚓作為「萬能餌」,就顯得很尷尬,幾乎到了替補的地位,只有在商品餌料釣不到魚的時候,才會使用蚯蚓嘗試改善魚口。而在實際作釣中,會發現,其實在特定的情況下,蚯蚓還是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的,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案例介紹
相信很多老釣友,都會見過一些野塘,它們魚是肯定有的,但就是對商品餌料不感冒,而且只吃活餌,比如蚯蚓就是比較有效的釣餌。我也見過一個野塘,塘雖然不大,但裡面的魚好像就是比較「挑食」,不管我使用什麼味型的,包括腥味的,本味的,香味的,果味的,以及什麼狀態的餌料都無濟於事,其實裡面是有鯽魚,鯉魚和草魚的。換蚯蚓作釣的話,口就比較多,而且都是大個體的,經過研究發現,可能是跟周邊的環境有關。因為旁邊就堆了很多煤渣,一到下雨的時候,就會隨著水流到塘裡,具體影響程度還不得而知,但是野外其它的水域也還是出現只吃蚯蚓的情況,但無論如何,以下幾種情況下,蚯蚓肯定是必需品,即使使用商品餌,也是替代不了的。
水溫低用蚯蚓
魚生活在水中,就如同我們生活在空氣中,氣溫低的時候,我們就要添加衣物,而且也不願意動彈,魚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水溫變低的時候,魚的活性會降低,就不願意遊動,即使在進食的時候,也是有氣無力的。所以低溫情況下,魚就希望能以最少的體力消耗去吃到營養最豐富的食物,但是如何做到?
雖然商品餌料所含的營養物質也很多,比如:冬天使用的腥味或者濃腥味的餌料,會添加一些蝦粉,魚骨粉,蠶蛹,螺肉等物質,但是餌團不能太大,否則就擋口,但是沒霧化的話,誘魚能力就有所減弱,而霧化快的話也是不行的。而且即使冬季使用商品餌料,但只是躺在水底,或者懸浮在水裡,沒有動靜的話,對魚的吸引力就不足。
但是使用蚯蚓的話,就能彌補這樣的不足,首先,要選擇體積大小合適的蚯蚓,這樣利於改善入口性,其次,就是蚯蚓在水裡是不斷蠕動著的,這對魚的吸引力就非常大了。大家都知道,移動的或者活動的物體,能第一時間吸引你的眼球,魚也是一樣。
所以,即使魚本來沒什麼食慾,或者魚口很輕的話,在面對不斷扭動的蚯蚓,也會忍不住上去咬一口的,況且我們在施釣的時候,還會通過不斷的逗釣,來進一步增加蚯蚓的活性,所以,在低溫的時候,蚯蚓是對輕口魚的必殺技。
特殊的對象魚用蚯蚓
作為釣魚人,平時野釣,對象魚肯定不是唯一的,而且在到達釣點之後,也會因實際情況而做出一定的調整。比如:之前想釣鯽魚,但是下杆之後,卻發現有其它掠食性魚類,那麼我們的對象魚就可能會有所轉變。
但是釣掠食性魚類的話,使用商品餌料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釣黃辣丁,鯰魚等魚類的時候,因為這也是由它們自身的捕食特點以及生活環境所決定的。
以鯰魚為例,它的眼睛比較小,就是自然進化之後的結果,所以它的視力範圍是非常有限的,幾乎看不到任何物體。但是它的觸角是非常發達的,主要就是用來感知周圍環境,以及用來捕獵的。
假如使用商品餌料的話,雖然有著腥味,但它到位之後是不會動的,那麼用來釣鯰魚的話,它就感知不了,或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食物,這就費事了。而使用蚯蚓的話,活物在水裡是會不斷扭動的,在水裡產生的振動,鯰魚會通過觸角快速定位感知到,那麼就能能準確高效地吃到魚鉤,所以使用蚯蚓釣鯰魚比餌料的效果肯定要好。
水草區用蚯蚓
當我們在有水草的地方作釣的話,最好還是使用蚯蚓,因為你是不會知道具體哪個地方有水草,而魚鉤掛到的話,可能一拽就能掉落,但是對鉤餌肯定是會有影響的。
假如使用商品餌料的話,不管你的附鉤性如何的好,掛到草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是會掉落的,這樣就不能接著作釣了,提竿上餌,再拋竿再掛到草,餌料再掉落,幾次下來就會影響釣魚的心情。
但是使用蚯蚓的話,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蚯蚓是動物,全身都是肉,所以附鉤性是非常好的,在水草區,只要不是掛到特別硬的水草,比如水花生等比較結實的水草,拉回來還是能繼續使用的。蚯蚓的比重也非常輕,如果配合使用朝天鉤的話,即使是在水草上面作釣,也是比較合適的,所以,在水草區當中,蚯蚓是比餌料要好用的。
特定釣法用蚯蚓
使用串鉤的時候:串鉤是很多釣魚人所熟悉的釣組,在大面積的水域是非常合適的,尤其是在春季大板鯽活動的時候,在使用臺釣法作釣,再額外打兩隻串鉤,就等著魚上鉤了。而串鉤是需要配合拋竿使用,才能將其拋到很遠的地方的,那麼拋竿在大力拋投的時候,勢必會產生很大的撕扯力,不僅是對線組的考驗,還是對釣餌的考驗。
比如:使用商品釣餌的話,由於附鉤性有限,就會在拋投的一瞬間被扯掉,而使用蚯蚓的話,只要掛法比較靠譜的情況下,是不會存在這個問題的。可以將魚鉤從蚯蚓的身體中穿過,或者是將蚯蚓繞在魚鉤上穿過,但是不能只掛蚯蚓的一頭,這樣非常容易掉落,雖然倒刺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但是禁不住拋投帶來的拉力,所以在使用串鉤等釣組的時候,還是必須要選擇蚯蚓做釣餌。
使用傳統釣的時候:這種釣法是本土的精髓,主要是有長竿短線,配合七星漂來作釣的,在一些有水草的地方非常實用,而上面也說了,在水草的地方使用蚯蚓是比較合適的。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傳統釣法所特有的手法,就是逗釣。這不管對小魚還是大魚,都是比較有效的,就是在沒口的情況下,將鉤餌提起來,再放下去,如此反覆,以更好的吸引魚的注意力,來咬鉤。
比如:使用前打竿作釣大魚的時候,是需要定位釣具體位置的,大魚對食物的警惕性眾所周知,但是對於一些自然掉落的食物,是會不假思索地進行攻擊的,這也是它的條件反應。以人類來說,當有人朝你扔一塊食物,你是會不假思索的接住的,因為在短暫的時間裡我們首先是判斷這個物體對我們是否有危險,沒有的話我們是會順手接住的。而對於魚來說,這就比較複雜了,它沒有那個腦子去思考,所以只能去咬,而且也符合它們平時的覓食習慣,可能也是習慣成自然。所以,在逗釣大魚的時候,蚯蚓是最合適的,而商品餌料肯定是不行的。
最後總結
在生活節奏變快的當下,商品餌料以其能誘釣結合,快速上魚的特點被廣大釣友所追捧,但是我們釣魚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單純的魚獲嗎?還是追求和魚鬥智鬥勇的感覺?商品餌料固然好,但是有的情況下效果還是比較差的,甚至是沒有效果,就像文中所說的,在低溫的時候,在有掠食性魚類的時候,在水草區作釣的時候,以及在使用特定釣法的時候。而我們使用蚯蚓就是為了能弄情況具體的魚情,解決我們心中的疑慮,同時,在具體的作釣當中,也要保持靈活的思維,比如:不同的蚯蚓掛法,其最終的效果可能就會不同,而在魚口變化的時候,也是需要通過諸如逗釣,守釣等手法的改變來適應。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有關蚯蚓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分享到這裡,有不對之處歡迎指正,也歡迎各位關注點讚,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