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個脫貧故事|我是「農民夜校」的陳校長

2020-12-03 中國經濟周刊

講述人:重慶秀山縣稅務局扶貧幹部 陳夕才

我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鍾靈鎮雲隘村第一書記陳夕才,2015年9月,由當時的縣地稅局(現稅務局)派往該村做扶貧攻堅工作。記得第一次去雲隘的時候,越野車剛到雲隘村的村界處就進不去了。駕駛員老李下車察看了一圈後搖了搖頭,他也沒有辦法。就這樣,我們磕磕絆絆走了4個小時才到村委會。駐村後,一碰上下雨天,我便真的懂了村民們常念的打油詩:「上坡倒坎去趕場,村裡兒女留下難。如果遇到下雨天,水和泥巴揉麵團!」

看著送我的同事離去,說實話,我也想走。雲隘雲隘,顧名思義,這個村子給我的印象就像雲霧中的關隘,海拔高、道路曲折,關山迢迢,與貴州交界。如果放在十幾年前當兵時,也許我還會和戰友熱烈討論一番,左邊的坡上視線好,適合架設兩個火力點,那邊的樹林設置哨崗……

重慶秀山縣稅務局扶貧幹部陳夕才(右一)和貧困戶一起念好「產業經」

大山深處通上了公路

初到雲隘的那段時間,偏遠、貧困、空心,這些對雲隘的真切描述如同村裡抬頭就能時常看見的霧氣一樣,一直縈繞在我心頭。如何撥開這些「雲霧」?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缺乏農村經驗的我,看到村民為了進城辦事,天未亮就趕去鎮裡搭車。如果耽擱了一天一趟的班車,還要在縣城裡待上一宿,甚至有的一輩子都沒進過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路,而這一修就是兩年。

記不得這兩年跑了多少個部門,銜接了多少個單位,我只要篤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幹好。

從組到寨子的路通了,從村到組的公路通了,從鎮上到村的路硬化了!我記得梅雲公路正式通路的那一天,村民那個高興啊,公路邊的人家買上了鞭炮在新路上「噼噼啪啪」放,像過大年一樣。

那些山坡上的村民也一大早趕下來湊熱鬧,有的村民含著淚花,不斷感嘆:「沒想到,在我們這大山深處還能通上這麼好的公路。」

進城的公路正式通了,一個小時就能到達縣城。看著村民們寫給我的一封飽含真情的感謝信時,我的眼眶溼潤了,再也不想離開這裡了,我要留下來和村民們一起奮鬥。雲隘村貧窮的帽子還蓋在這山頭上,那一片片貧窮的「雲霧」還籠罩在貧瘠的村莊,讓我久久難以開懷。

村民寫的感謝信

雲隘村農民夜校,「陳校長」在「講課」。

多元化種植產業

雲隘村的傳統產業主要是種植金銀花,大多種植在山坡上,那些蜿蜒而上的「羊腸小道」便是雲隘的一道道產業路,也是雲隘的致富路。之前由於交通不便,加之村民不懂種植技術,疏於管理且不成規模,鮮花銷售難、價格低,花賤傷農的現象讓剛剛有起色的金銀花種植業岌岌可危。

不懂技術,就請專家教,有時候專家講得非常專業,文化層次偏低甚至是文盲的農民聽得一知半解,我就自己學,學懂了就自己設計課程、製作PPT課件,然後就背著投影儀和筆記本電腦,趁晚上村民休息時,把村民們聚集到院壩給他們「放電影」。大夥愛看,也愛聽,既可以一邊嘮嗑交流,還能夠相互溝通種植經驗。這樣一來二去,我就成了「農民夜校」的「陳校長」。

產業要發展,還得要有規模,成立合作社是關鍵。光拉上村裡的60戶貧困戶還不行,還得把種植大戶、加工企業和全體村民發動起來抱團發展,這樣就開啟了「貧困戶+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

2019年,金銀花加工合作社實現收入70萬元、淨利潤15萬元,為貧困戶分紅3萬元、獎勵種植農戶2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突破,淨收5.6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光有金銀花還不行,要以長、中、短期產業相互支撐,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才能保障村民收入穩定,我想到了種植核桃。但在院壩會上,不少村民提出了反對意見:「隔壁貴州那個村種的核桃,十幾年都沒有結果,核桃苗有問題,我們不敢種。」

於是,我就和賣苗的老闆談條件:「你賣的苗必須保證10株成活8株以上,3年內必須結果,結出的果必須是薄皮核桃,否則,我就起訴你賠償村民3年的損失。你敢答應,我就能說服村民。」

接下來一切順利。2017年種下的核桃樹,第二年就結果了,今年村民已經吃上了自己種的核桃。到盛產期,這500畝核桃能為每人每年增加2000多元收入。

核桃種植成功後,我又想到了發展雪蓮果。當時村民都不知道雪蓮果是什麼東西。於是,我就帶領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到種有雪蓮果的鄰縣去參觀。剛下車,當地村民就告訴我們:「種不得,賣不掉,我們都把雪蓮果挑到公路上擺起,要政府來解決。」看到這一幕,我帶去的村民代表全都失去了信心。

經過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是缺少銷路,我有了底氣,拍著胸口對大家說:「只要你們能種出雪蓮果,銷售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為啥有這個底氣?我早就做過市場調查,雪蓮果種植成本低、產量高、見效快、行情好,1斤就能賣3元多。不好賣,主要原因是銷售路子沒有找對,秀山農村電商在全市是一流的,在全國名氣都是頂呱呱的,線上渠道是現成的。

除了網上銷售,我還聯繫了秀山縣融媒體中心,對雪蓮果播種、生長和收割3個時期分別做跟蹤報導。我自己上電視當代言人,告訴大家,雲隘村的雪蓮果是用梅江河源頭的水澆灌出來的,完全是綠色無汙染的有機食品。

當年冬天,雪蓮果上市不到一個月就銷售一空,供不應求。雲隘村凡是參與種植雪蓮果的村民,每戶都增加收入幾千元。

在雲隘村的這幾年,我和村民「混熟了」,全村老百姓大小事情都願意和我分享,當路過群眾的家門,一個個親切又充滿熱情地招呼:「陳書記吃飯了嗎?陳書記進來喝水吧。」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貧困戶彭妹仙送給我的「一雙鞋墊」

「雲隘就是我的家」

我曾收到一雙鞋墊,是村裡一位婦女彭妹仙一針一線縫製給我的,她一家人在我的幫扶下發展產業,光榮地脫了貧。其實她是一名智力存在缺陷的婦女,平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都需要家人的陪同和監督。她卻執拗地堅持為我縫製了這麼一雙鞋墊,沒有人知道她是怎麼去設計圖案、去搭配顏色的,沒有人知道她是在怎樣的清晨和怎樣的夜晚靠著怎樣的信念和意志把她的感激一點一滴地縫製在了這雙鞋墊上。這件禮物儘管普通,但彌足珍貴,我會將它永遠珍藏。

如今,我從5年前的進村難,變成了出村難。一到周末,城裡的同事、朋友便都往雲隘趕。他們都說這裡不僅路暢通,而且空氣比城裡好,村裡的鄉村旅遊項目吃住便宜還味道好,剛修好的入戶便道,適合傍晚在鄉村的小路上散散步,吹吹風,別提多愜意了。

這幾年來,我已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雲隘人,這裡就是我的家。

如今,雲隘村無論是基礎設施、產業,還是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全體村民的共同拼搏下,書寫了一幅新時代鄉村的美麗畫卷。建檔立卡貧困戶汪自友拿到專業合作社的分紅時由衷地說道:「這是我生平的第一次分紅,我們雲隘村有盼頭了。」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22期)

2020年第22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相關焦點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2019 年 6 月 28 日,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與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共同為研究院揭牌,11 月 13 日正式成立。研究院充分整合和發揮了中國外文局的政府資源、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實踐優勢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在新聞傳播、公共關係、公共管理、對外翻譯等跨學科領域的人才、科研、成果等優勢。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安棗山廣門鄉組織收看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
    四川新聞網廣安10月10日訊(胡豔豔 文/圖)9月28日上午10點,廣門鄉黨委副書記王思華同志組織在家幹部職工觀看黨的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健康生活專場)。  培訓課程前,廣安鄉各社區幹部就積極登陸網站做好準備工作,各黨員同志和群眾代表都紛紛入場等待觀看。
  • 【新市民 · 追夢橋】社區裡的「夜校」,圓了老人兒時「上學夢」
    社區安置點的「夜校」開辦無疑豐富了楊老秀的業餘生活。「黨的政策好,讓我們從農村老家搬出來,住上磚房過上好日子,現在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了,我要多學點文化,帶好我的孫孫。」楊老秀向記者展示她那密密麻麻的筆記,裡面的一堂課講的是——「做合格父母,樹家庭美德,楊文明新風,共創幸福人生」。
  • 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今晚播出第193期
    本報海口8月9日訊(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夢楠)第193期海南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將於8月10日20時在海南經濟頻道、20時30分在三沙衛視,8月16日16時20分在海南衛視播出。
  • 2020,中國脫貧故事贏得世界讚嘆
    ,對著智慧型手機說「你好」……外國人眼中一個個鮮活的脫貧故事,匯成一幅中國決勝脫貧攻堅的恢宏畫卷。這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改革開放40多年來,7.5億人成功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堪為世界之最的減貧速度和減貧數量,講述的是一個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強大信心的勵志故事。
  • 「了解更多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看中國脫貧攻堅)
    「了解更多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看中國脫貧攻堅)人民日報  作者:方瑩馨  2020-12-14 中國取得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不僅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 40戶+30人,親歷者講述2020我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採訪筆記中整理出40個農戶和30位農村基層幹部的經歷與思考,與讀者分享。這40個農戶分別來自記者採訪走過的廣東韶關市、陝西商洛市和安康市以及貴州省沿河、從江、榕江三個貧困縣。需要說明的是,這40個農戶都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的,「樣本選擇」沒有經過「學術標準」考量,算不上社會學意義的調查。但是,這些隨機遇到的農戶也許更能反映出普通人生活的變化。
  • 「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奇蹟」(我看中國脫貧攻堅)
    「我從事羅中農業交流與合作已經快30年了,見證了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進程,見證了中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中國農民一步步從貧困走向富裕。目前,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奇蹟。」
  • 石頭開花,脫貧故事這樣成爆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一批鄉村題材電視劇陸續播出。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石頭開花》無疑是其中的「大部頭」。 《石頭開花》共20集,講述了10個脫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為了讓村民們「定心」,我又流轉了106畝土地種植甘蔗,我堅信糖市會回暖的。一段時間後,甘蔗價格總體回升,我的堅持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2015年糖價上漲,每噸漲了40塊錢,2017年每噸又漲了30塊錢。村民們通過種植甘蔗持續增收。2015年,巖架鎮在多方考察、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決定發展糯米蕉產業。
  • 2020年第一百三十四期 講好「五個故事」匯聚脫貧正能量
    天水市扶貧開發工作動態第134期天水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2020年12月8日講好「五個故事發揮媒體優勢,策劃組織「今昔變化看秦州」、「脫貧攻堅•我在實幹」、「提振精氣神•脫貧我先行」等主題宣傳,深入做好主題宣傳,聯合中央、省、市級媒體深入全區農業農村工作一線採訪,在秦州取景錄製的電視專題片《脫貧宣言》在中央一套節目播出,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直播秦州區平南鎮孫集村美麗鄉村新聞視頻點擊量達6000萬次,甘肅經濟日報2次頭版頭條報導秦州精準扶貧工作,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治報、蘭州晨報等省級主流報刊同步連續刊發秦州精準扶貧公益廣告
  • 「我的脫貧故事」陳「懶鬼」的脫貧蛻變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村民...
    我叫陳興華,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二組村民,今年38歲,2013年被納入精準扶貧。因我在家裡排老三,村裡的人都叫我「陳老三」。曾經,我還有一個外號,叫「陳懶鬼」。以前,我覺得只要能吃能睡,日子能過得去就行,每天吃完飯就在村裡閒逛,啥也不想幹,村裡的人都叫我陳「懶鬼」,久而久之,我成了村裡出了名的懶漢。老鄉們一句一句「懶鬼」的喊,我也無動於衷,進入貧困系統以後,扶貧幹部和我接觸,我也懶得配合他們。幫扶幹部換了又換,都拿我沒有辦法,叫我去合作社務工,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找著藉口就溜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六個農民」的這些年|息烽縣養龍司鎮黨委...
    我叫周代敏,2017年來到息烽縣養龍司鎮這片熱土,先後擔任鎮長、黨委書記,成為了養龍司鎮這個大家庭的一家之長,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這些年的奮鬥目標。   經過三年的苦幹實幹,我們用「六個農民」新機制鋪就了養龍司鎮脫貧攻堅緻富夢。
  • 福建霞浦:脫貧村裡農民愛作畫
    【脫貧故事】福建霞浦:脫貧村裡農民愛作畫  10月17日,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下村村農民擺起畫畫集市,現場作畫,供人們欣賞、認購。如今,畫畫不僅成為村民們農閒時的一項重要娛樂生活,也讓他們從中獲取收益,脫貧致富。  下村村是個偏遠的小山村、省定貧困村。
  • ...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廖舟:王哥...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廖舟:王哥我們是親戚 還會來的 2020-12-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類烏齊:鄉村夜校,點亮農村新生活
    類烏齊縣始終把鄉村夜校建設作為提升村(居)幹部文化層次和整體素質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夜校」工程,著力打造一支聽黨話、跟黨走,善團結、會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塗、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村(居)幹部隊伍,持續鞏固黨在農牧區的執政根基。
  • 報告文學《明月照深林》:農民脫貧後走什麼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脫貧攻堅報告文學」叢書之浦子著《明月照深林》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本書描寫了浙江省寧海縣藝術家下鄉振興鄉村的故事。浦子在發言中表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所以特別關注家鄉農村的發展變化,「改革開放後,父老鄉親的物質生活得到很大改觀,但精神並沒有跟上去。中國農村農民在脫貧之後要往何處去?那就是需要文化脫貧、思想脫貧、精神脫貧」。中國作協創研部理論處處長嶽雯談到,《明月照深林》在題材上帶來了一個獨特性,探索了鄉村振興的新路。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爬最高的山,啃最硬的骨頭
    文|孫景峰、羅麗娟、孫多山1026個名字,261戶人家。2020年的秋天,四川省涼山州喜德魯基鄉鄉長翁古阿合終於等到了這份完整的名單——中壩村貧困戶脫貧成果表,也是涼山州最大的整村脫貧名單。追隨老鄉長的目光,打開時空長鏡:廣東省東西部扶貧協作覆蓋廣西、四川、雲南、貴州4省(區)14個市(州)93個貧困縣。從2016年開始,一批又一批來自廣東的扶貧隊伍奔赴扶貧協作第一線,與1286個貧困村的518萬貧困人口並肩戰「貧」。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