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總與愁相伴,王昌齡詩作中的孤月情懷

2020-12-19 鮮蝦說歷史

導語:

有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在七絕詩的創作上有著眾人目所能及的成就。他所作的詩在氣勢上雄渾高昂,格調激蕩澎湃,將七絕詩引向一個新的高峰,作為唐朝詩人的標杆,屹立在詩壇。

喜歡王昌齡詩作的讀者朋友都知道他的作品以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三類居多,在王昌齡的邊塞詩中,常常會出現月亮的形象,用以強化出徵塞外軍人獨在異鄉的孤寂之情。

無獨有偶,在唐代的閨情宮苑以及邊塞類的詩作中,都會出現月亮的身影,將"孤"、"怨"的意境融入其中。

似乎唐代的詩人都很喜歡將"月"作為創作的主題或者素材,表達內心的孤寂與不得志,今天我們就通過王昌齡對"孤月"素材的運用,以小見大,看一下,為什麼唐代詩作中孤月總與愁相伴?

一、"七絕聖手"的坎坷歷程

王昌齡常把"愁心寄明月",其實與他的生平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王昌齡天資聰慧,開元十五年便中進士,但在開元二十六年時,王昌齡就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貶,而在十年後,即天寶七年,王昌齡再次被貶,為"龍標尉"。

閒談龍標尉王昌齡

對於王昌齡兩次被貶的原因,在史學界還沒有得得出準確的結論,但是根據官史《舊唐書》以及《唐才子傳》中的記載,王昌齡被貶的原因是"不護細行"。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唐玄宗沉迷神仙丹道,四處實行窮兵黷武的政策,王昌齡當時是朝中對唐玄宗政策為數不多的反對派。

晚年的唐玄宗沉迷於神仙丹道

在唐朝詩人常建在《鄂渚招王昌齡張鑾》中提到:"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很顯然是為王昌齡鳴不平,因此我們可以猜測,王昌齡是受到他人的誹謗讒言而受貶。

王昌齡被貶以後,經常將自己的境遇與"偶像"張九齡相比較,為此創作了《送李濯遊江東》,借用送別離愁表現心中的苦悶。

二、"孤月情懷"的來源——楚文化

要說王昌齡詩句創作的風格,離不開楚文化的影響。前面我們說過,在開元二十六年的時候,王昌齡第一次被貶,到了天寶七年的時候,就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尉是一個地方官職,根據《通典》記載,龍標是位於巫州潭陽郡,地處湘西,也就是唐人所說的蠻夷之地。

王昌齡被貶去的龍標就位於今天的湘西

自戰國以來,楚一直以湖湘為源頭,因此龍標位於楚文化的覆蓋之下。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風騷墨客屈原,屈原的"獨愴然而涕下"讓孤身在這寒蟬之地的王昌齡不禁想起千百年前同樣有這麼一個詩人在此地受苦,不得迸發悲鳴之意。

那麼是什麼讓"孤月"成為了王昌齡的抒發對象?

王昌齡在初入官場時意氣風發,本就久居京城的他對於京中風俗偏好較為了解,當時詩作的創作以閨情宮怨詩多,因此王昌齡也就"隨了大流",創作了《西宮秋怨》。當時在京中為什麼如此流行閨情宮怨詩呢?

宮怨詩的流行與京中的社會背景有關

結合當時的科舉考試來看,無數文人為了得到國家的重用,不惜拋妻棄子來到京城,即便是京中上流貴婦,也有著無可訴說的寂寞,宮牆內的妃子更是悽涼,就如漫漫長夜中的月色,深藏在密雲中。

既然開了如此先河,在後續的創作中,對"孤月"素材的運用更是信手拈來。如《從軍行》中"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將"月"用以結情,有了"月"的加入,與"秋"、"城"簡單的幾個字就構建出一個悲涼空曠的畫面。

三、"孤月"在唐詩中的廣泛應用

大詩人王昌齡也是在詩壇風向引導下開始寫起的閨情宮怨詩,而他在詩中使用的"孤月"素材,也是受到了當時創作主流的影響,又影響了後來者。

對於"月"這個特定素材的選定,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沉澱,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特定的符號,象徵著特定的情感,"月"就是一種典型的意象,古人們常常用它來烘託情思。

最開始為什麼會選用月呢?

皎白的月光在天上如同玉盤般晶瑩剔透,但是月有陰晴圓缺,將人間的悲歡離合物象化的表現出來,因此對於那些愛人生多艱、感慨時光流逝的;遙遙萬裡不能相守的;獨在異鄉為異客,艱難苦恨繁霜鬢的;以及馮唐易老,壯志難酬的人來說,月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

海上生明月

月在何地都能見到,因此每逢佳節時,看著天上一輪明月,總有人會想到家鄉此時的明月,難免睹景生情,像李白的《靜夜思》、李益的《從軍北徵》、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以及杜甫的《月夜》,都是此類情感。

四、孤月所產生的別樣美感

唐代將孤月運用的最為博大、闊遠的,是閨情宮怨詩。月亮被人們所賦予的悲情融入到閨情宮怨詩中的不得意、難相守、思別離。

回到王昌齡創作的詩句,在他的《從軍行七首》中有一句"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訴盡人生悲涼,試想一下,遠在關外的官兵看到天上的明月,心中頓然升起思念之情,戎邊的鋼鐵軍人都如此,試問閨中的婦人又是何種感受?在這句詩中,月亮作為載體,將塞外官兵對家鄉、妻子的思念加以傳遞,構造出一幅蒼茫悲壯的畫面。

在這些閨怨詩中,詩人們則是將月亮本身具有的"陰晴圓缺"特性加以表徵化,用來形容閨中怨婦那種孤獨寂寞冷清的感覺,更容易讓人聯想出一幅寂寥無人、庭下怨婦的畫面。

月有圓滿時,人無再團圓

月不僅僅只有"缺",還有"圓",月圓時迎合了中國古人人們對"圓滿"、"團圓"的追求,而且月圓時,明月高高掛起,使得思念者的情緒更加惆悵——月都有圓滿的時候,而人卻無團圓時。

在唐代的閨情宮怨詩中,月的豐富內涵給予了它強烈的藝術生命,帶著濃厚的傳統氣質和民族特色,讓人在夜晚黑暗無邊的環境下,將歲月無情、紅顏易老、時光易逝、山河阻隔、相念不能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感慨,待怨閨中,只有一輪孤月相伴。

結語:

王昌齡對於古月的運用,幾乎將唐代詩句中對這一素材的表現手法作出了很好的概括,王昌齡將孤月貫穿於邊塞詩、閨情怨念詩以及送別詩中,將孤月的豐富內涵分別使用在不同的意境中,讓月的形象更好的烘託起離愁別緒。

相關焦點

  • 天涯明月刀手遊長洲孤月怎麼玩 長洲孤月玩法技巧
    天涯明月刀手遊長洲孤月是一項15V15的戰場玩法,頗為注重雙方人員的配合以及策略技巧,有一定的競爭難度。那麼,長洲孤月怎麼玩呢?長洲孤月陣容怎麼配置呢?快來看看吧。 一、玩法介紹 和松林問戰不同,長洲孤月更類似於一種據點爭奪戰,即: 1、地圖有多個據點,雙方將圍繞此進行爭奪; 2、率先達到系統指定積分的團隊將贏得勝利。
  • 未來七天,亂星孤月,真心等待,3星座不放棄舊愛,餘生相伴
    未來七天,亂星孤月,真心等待,3星座不放棄舊愛,餘生相伴天蠍座天蠍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安排給他的工作他很快就能夠完成,並且完成的非常好。
  • 沈善寶:孤月向人明
    沈善寶:孤月向人明 2020-08-16 10:16:43 來源: 南通網 初接觸清代女詩人沈善寶的作品,我不由微微一怔,不僅因為沈詩寫得清健俊爽,還因詩作內容和一般才媛的不太一樣。
  • 情殤孤月不再低調,新作評分9.8打敗《劍噬天下》,霸榜中
    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情殤孤月不再低調,新作評分9.8打敗《劍噬天下》,霸榜中第一本:《儒武爭鋒》 作者:情殤孤月 評分:9.8情殤孤月不再低調,新作評分9.8打敗《劍噬天下》,霸榜中【精彩片段】:哪裡知道,秦楓竟是還冷笑出聲。「就等你這一招了!」間不容髮之中,他終於抽劍。
  • 一輪孤月,落我相思門,深夜「詞」堂,6首原創古詩詞送給你
    杯中紅豆雨,點滴費思量。二尺腰圍愁一半,相思眉間一束藏,柔情寄銀釭。3、虞美人–孤月落我相思門按下相思浮起愁,遙看杜若洲。自在蘋末誰做主?逐隊成歌,堂前春解舞。身心一色無纖塵,一輪孤月,落我相思門。4、破陣子—西窗剪燭切切西窗剪燭切切,吳船系柳難歇。江畔秦箏傳孤韻,是警是幻是雲煙?愁腸雨中結。陳夢依稀如霧,欹欄寒意未覺。
  • 狐妖小紅娘:死得最慘的三個人,東方孤月墊底,他死在親爹手裡!
    作為一部走腦洞路線的動漫,《狐妖小紅娘》裡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當然也有很多的炮灰,不過最讓人可惜的就是英雄在遲暮的時候充當了炮灰,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狐妖小紅娘》中死得最慘的三個人,東方孤月墊底,他死在親爹手裡!
  • 兩望江湖初夢遠,一枕憂思孤月懸;七首破陣子,心寬路自寬
    兩望江湖初夢遠,一枕憂思孤月懸。十萬青絲成記憶,八面玲瓏變笑談。回望,是依依和從容。擁緊懷裡的風,如同從前一樣的孤單寒冷。是否因為愛上遠方,才有了不息的飄零?是否因為驛動,總是忘記回歸的行程?仰望天空,依舊是無聲寂靜。唯有一絲悵然淺淺滑過心中,留下一抹微微的疼。
  • 《蜀山傳》:除了特效與情懷,還有這些內涵
    已經上映19個年頭,曾經票房撲街的"大爛片",放在今日,卻是難得的仙俠大作不得不感慨一聲:徐老怪,你了不起比起如今神尊出行基本靠馬、天君出行基本靠走,修行幾萬年的上神上仙還在忙著談戀愛,修行無數歲月的女仙,還在天真的後宮爭鬥《蜀山傳》無論是設定、背景、特效還是情懷
  • 邊塞詩人的磅礴大氣:王昌齡的《出塞》體現了怎樣的家國情懷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開元進士。詩作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有「七絕聖手」之稱。注釋:1.龍城飛將:指漢代「飛將軍」李廣。龍城,指盧龍城(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 狐妖小紅娘:月初外公原來叫孤月,卑鄙小人論火偷襲秦蘭
    小步前輩在和秦蘭過招的過程中,秦蘭把小步前輩的神火給吃到肚子裡去了,原來這並不是什麼三少爺的氣吞天地,而是月初外公所鑽研出來專門克制神火的咒語。小步前輩見秦蘭把他的神火給吞到肚子裡去,就知道了月初外公最終還是研製出了這克制神火的辦法。秦蘭也大大方方地承認了這技術都是他爹教她的,並且還被她完善了。
  • 清代新疆方志中的唐音迴響
    強調了修志的文教一統作用,並在志書中別設「藝文」一門,集中收錄清代詩作106題258首,改變了此前清代方志不專設地方文學作品集的體例。入選作者身份各異,民族多樣,是新疆文化交融特性的具體體現。所收詩作題材多樣,情態紛繁,亦可為清代西北邊塞文學之區域代表。
  • 詩詞鑑賞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今天鑑賞一首李白的詩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詩是李白在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官龍標尉時從遠道寄給王昌齡的詩。李白在一聽到王昌齡的不幸遭遇時,想必也是感同身受的,因為李白一生也是東奔西走,四處飄零。所以寫了漂泊無定的楊花和叫聲似「不如歸去」的子規。因此「楊花落盡子規啼」,滿含離別的愁緒。而「愁緒」的來源是聽說好友被貶官了,去的地方要過五溪(指湖南西部的五條溪水)。湘西當時屬地理位置偏僻之處。作者是為好友而愁的。
  • 王昌齡與李白、王維是好友,但與孟浩然的死有關,《塞下曲》賞析
    王昌齡年近三十時出玉門,著名邊塞詩作於此時,邊塞留名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後,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於此時。開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歲。隱居於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山陰崔少府」即崔國輔。
  • 王昌齡到底什麼樣的朋友?讓孟浩然為了和他吃頓海鮮甘願送了命?
    其中「解榻皆五侯,結交盡群英」一句用來形容王昌齡的人際交往情況十分合適,他一生朋友遍天下,而且朋友中儘是英才。《唐才子傳》中記載:「(王昌齡)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範,其名重如此。」可見,王昌齡為人好結友,重情義,交友的同時還用詩歌把交友中的點滴,或歡聚離別或寄贈酬唱一一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