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10:16:43 來源: 南通網
初接觸清代女詩人沈善寶的作品,我不由微微一怔,不僅因為沈詩寫得清健俊爽,還因詩作內容和一般才媛的不太一樣。比如這首《夜過塘栖》:「掛席塘栖路,離鄉第一程。涼風吹袂薄,孤月向人明……」——說實話那個時代的閨秀之作,風格雖然有別致有渾厚,但內容多局限於庭院之內——沈姑娘卻截然不同,她似乎很少碰這類庭院詩,卻創作了大量類似《夜過塘栖》的羈旅詩。創作源於過往的生活,沈氏究竟經歷了什麼,以致一個閨閣女子的筆端出現了那麼多書生們才有的羈旅詩呢?我曾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謎團直到我找到了沈氏生平後才解開。史書上這樣介紹她:沈善寶(1808—1862),道鹹年間女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江西義寧州判沈學琳女,鹹豐時吏部郎中武凌雲繼室。著有《鴻雪樓詩選初集》及《名媛詩話》等。
原來,沈姑娘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她父親沈學琳曾任江西義寧州判,母親亦是一位能詩的才女。很多年後,沈氏還常回憶起父母雙全時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童年的夏夜,爹媽總帶他們兄妹幾個去西湖泛舟,飲酒賦詩談笑直至深夜……可天有不測風雲,曾經的美好都隨著沈父赴任江西並死於任上而畫上了句號。這一年沈善寶12歲。
沒了頂梁柱的沈家簡直亂成一團。足足過了一個月,母親才忍淚對今後生活作了如下安排:兩個成年的哥哥放棄科考,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善寶是長姐,請她相幫著病弱的媽媽料理家務,照顧弟妹……
出人意料的是沈才女卻不同意母親的安排,這個平日有些嬌氣的小姑娘仿佛在一夜之間長大,她輕聲而堅定地向母親表示:她要像哥哥們一樣承擔養家的責任,他們能去做幕僚獲得報酬,她也可憑藉自己工詩善畫的特長去取得潤筆收入。
沈姑娘說到做到,此後她果然常將她的作品送去當地最大的畫廊寄賣,然後,每月取回賣詩畫收入交給母親做家用。
由於有沈善寶和她兩個哥哥共同負擔全家8口人的生活費用,沈家一度困窘的境況漸漸好起來了,4年過後,他們竟然籌足了路費,可以重回杭州老家了。
坐在老家熟悉的客廳裡和家人一起慢慢喝著桂花酒釀圓子,沈姑娘本以為她生命中最難挨的日子已然過去,誰知事與願違,回家不到3個月,她家又面臨著入不敷出的困境——也許有人會問,杭州是著名的旅遊文化城市,沈氏在此地賣畫銷路一定不錯,又怎麼會再度為衣食發愁呢——真實的情形是,沈姑娘賣畫收入雖然略有增長,可是這時哥哥們忽然遇到了中意的女孩,請媒人提親後他們就很少交家用,沈家日子自然又開始緊巴巴了。
總不能讓哥哥們娶不上媳婦,總不能讓弟弟們荒廢學業,總不能讓全家人寒冬咽酸齏,16歲的沈善寶就這樣幾乎是獨自一人挑起了養家的重擔。那段時期她把自己整天整天地關在書房裡,不是苦思冥想就是連續創作,她有一首小詩就是這種辛苦日子的最好寫照:「鎮日揮毫腕未停,新詩又向枕邊成。吟眉瘦成吟腰減,不愧東陽舊有聲。」
為了增加收入,她又不得不前往鄰縣市兜售自己的畫作。去外地賣畫的辛勞程度無疑遠在本地賣畫之上,且不說找靠譜畫廊多麼吃力,不說講價錢多麼吃力,也不說收回欠款得費多大的勁兒,單說一個人住薄薄板壁的小旅館恐怕就會嚇跑百分之九十八的清代閨秀們了。但沈姑娘卻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她的那些羈旅詩應該就是在這時寫下的,除了開頭我提到的《夜過塘栖》等詩外,還有一首叫《河滿子·寒雁》的詞也寫得蒼勁感人:「捲地朔風陣陣,過江徵雁行行。底事勞勞無定跡,只緣辛苦隨陽。清夜月明人靜,殘星幾點微茫……」
說實話我很佩服沈姑娘這樣的才媛,她不但才華出眾,而且有著把才氣轉化為財富的本事;不但聰明能幹,而且還有著敢於擔當、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在我看來,要論文才,也許沈姑娘同清代兩位頂尖才女顧太清、吳藻難分高下,可要論幹才和膽魄,沈氏肯定要在顧、吳二人之上的。
當然沈善寶並非鐵打的人兒,她也有奔波數日累得不想動彈的時候,也有在簡陋小旅館裡輕輕嘆息的時候,每每讀到這裡,我總忍不住想要穿越到道光年間,對這位可敬的姑娘說不要感傷,你生命中的保護神李怡堂先生快要出現了。
1828年的一天,詩人、原湖北德安知府李怡堂路過杭州,偶然在友人處聽說沈善寶其人其詩,很是稱賞,遂特意登門看望。
李氏上門的初衷,應該是覺得這位憑一支筆養活全家的杭州才媛不尋常,打算當面慰勉一番。然而當同這位談吐雅致、學問淵博的姑娘晤談之後,他改主意了,他決定收沈善寶為弟子並給予切實的幫助。
我們欣喜地看到,善寶姑娘現在的境況已有很大的改善:首先,幾個大收藏家定期收購她的畫作,她有了令人滿意的穩定收入;其次,穩定收入意味著安寧生活,此時她不必很頻繁地前往異鄉賣畫,大可以在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家中靜靜讀幾天書,充一陣電了。再次,在怡堂先生的引見下,她結識了一些超群絕倫的文士和才媛,和其中幾位才女例如史太夫人、許雲林等人尤其志趣相投。
善寶大大鬆了口氣。事實上此後她仍遭遇了幾次較大的變故,例如1832年,多年來同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不幸病故;半年後心愛的小弟弟染病去世;到了1834年,兄弟們成家的成家,外出謀生的謀生,昔日充滿天倫之樂的沈家老宅如今只剩她孤身一人了。不過因為有怡堂先生等人不遺餘力地支持她,她還是順利地跨過了這些溝溝坎坎。
好姑娘是應該被命運垂青的。29歲那年,沈善寶終於看到幸運女神環佩叮咚、蓮步姍姍地向她走來——這一年京師吏部官員李湘棻之母、她的義母史太夫人召她進京,為她準備了豐厚的嫁妝,並將她嫁與禮部主事武凌云為繼室——武雖然並非很有名的才子,可他畢竟是進士出身,為人厚道,家境也豐裕,這個漂泊多年的女孩終於收穫了歲月靜好的人生。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