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2020-12-14 騰訊網

17世紀末的一天,最後一隻渡渡鳥在模里西斯茂密的叢林中吐出了最後一口氣。在熱帶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繁衍了數個世紀後,這一物種因為人類而過早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要知道人類抵達這座島嶼還不足百年。人類對捕獵的嗜好,對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還帶來了入侵物種,抹殺了渡渡鳥數百萬年的進化,輕而易舉的就讓它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自此,渡渡鳥作為首個因人類而滅絕的著名案例而紮根於我們的良知中。我們也曾試著用渡渡鳥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它們又肥又懶智商又低——而正如受歡迎故事的走向那樣,它們的這些特點導致了其不可避免的命運。

但根據古生物學家Julian Hume所說,事實上我們大錯特錯了。他專門研究已滅絕動物的化石,還會用工作上的一部分時間來為渡渡鳥正名。他對一隻渡渡鳥骨骼標本進行3D數字重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種結論——更快、更矯健而且比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聰明。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我們錯的不止這一點,因為渡渡鳥其實不是人類導致滅絕的第一種生物——絕對不是。其實早在人類見到渡渡鳥的數千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大肆摧毀著全球的動物群。Hume說:「在渡渡鳥滅絕的之前和之後,必定有著很多的滅絕事件。」

如果標誌性的渡渡鳥並非我們導致滅絕的第一個物種,那是什麼動物能獲此「殊榮」呢?

四處遷徙的人類

我們已經習慣認為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是人類歷史中較近期的事情。不過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令人信服的古生物學證據可以駁斥這一觀點。

Hume說:「當人類開始遷徙後才出現了真正的問題。」具體的遷徙起始時間點還有爭議,不過最新的推算表明致使人類持續繁衍遍布全球的大遷徙開始於原始人類——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古人類親戚,還有智人——走出非洲和東南亞,距今約有12.5萬年。證據在這個地方變的有趣起來。隨著人類離開祖先的土地,並且在接下來的數萬年裡前往開拓歐亞大陸、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化石記錄顯示出在這些大陸上的大型動物的滅絕也出現了平行上升。

「隨著原始人類走出非洲,你就能見到這種異常規律的滅絕模式,」新墨西哥大學的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Felisa Smith表示。正如她和同事在2018年《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每當我們的祖先踏足一個新地方,就有化石記錄表明這裡的大型動物——大象、熊、羚羊和其他生物的巨型史前近親——會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滅絕,最多不超一千年。這種快速滅絕的時間尺度在過去的數百萬年裡都沒有出現過。Smith說:「你見到的都是和人類有關的,很驚人。」

早期滅絕的物種中如果有一些還活在當今的地球上,看似會像是奇幻野獸。比如說,「有一種和犰狳很像的動物,叫雕齒獸,體型跟大眾的巴士差不多,」Simth告訴Live Science說。雕齒獸在距今約12000年前的上個冰河期的末尾從美洲大陸上消失——這可能和早期抵達美洲的人類有關。歐亞大陸上生活的巨型洞穴熊比現在的灰熊要重上幾百斤,它們的種群數量在距今約4萬年前急劇下降,大約和人類開始在它們棲息地生活繁衍的時期相同。

是什麼使得大型動物尤其容易受人類分布的影響呢?對於初來乍到的人類來說,巨型動物可能象徵著食物或者是威脅。此外,此前從未見過人類的動物們可能沒有警惕這些新來的陌生物種,或許這也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攻擊。和其他那些繁殖速度更快的小型動物不同,巨型動物的繁殖速度更為緩慢,所以比起其他物種來說,種群數量也更少。Hume解釋說:「所以如果你殺死了很大的比例,那它們的繁殖速度跟不上,就無法恢復種群數量。」

造成威脅的不止是打獵——人類導致的火災的擴散也摧毀了大片的棲息地,並且加劇了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食物競爭。比方說,人們認為由於大量捕食相同種類的食草動物,飢餓人類數量的增加促使了短面熊的滅絕。短面熊生活在南美洲,體型碩大,站立起來的高度可超3米,在距今大約1.1萬年前滅絕。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也被證明是一些巨型動物的末日組合——著名的猛獁象在距今約10500年前滅絕。Hume說:「如果把氣候變化和一種負面的人類活動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場災難。」

答案?

所有都表明,人類幾乎是從人類歷史的一開始就已經在系統性的抹殺我們周圍物種的存在。「我們的遷徙促使了一場全球災難,」Hume說,「我們真是一點都不討喜。」不幸的是,我們接過了祖先的衣缽,在1000年前殺光了馬達加斯加河馬,在600年前的紐西蘭又讓恐鳥絕種,在106年前大量捕殺旅鴿,還有成千上萬個物種的滅絕。而目前物種的持續滅絕,我們也難辭其咎。

但仍沒有回答之前的問題,首個滅絕的動物是什麼?重點是:人類導致物種滅絕的可靠數據最早只能追溯到距今約12.5萬年前——但這不意味著人類還在非洲的時候就沒有導致動物滅絕過。事實上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類在遷徙出非洲之前就已經對其他物種釋放自己的捕獵天性了。

Smith的研究揭示了12.5萬年前的非洲動物平均體型僅有世界其他大陸上的物種的一半。「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陸之一,所以非洲大陸上的動物也應該有著類似於美洲和歐亞大陸那樣體重大約在100公斤的平均體型,」Smith說,「但事實上它並沒有證明非洲的原始人類在12.5萬年前就已經對巨型動物產生了影響。」

本質上來說,由於剩下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非常善於殺死一個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生物,所以我們可以做一個相當可信的推斷,即當時在非洲的原始人類導致了更久以前的物種滅絕。

可是仍然無法確定哪個物種的滅絕才是「第一個」——不過Smith大膽的猜測道:「可能是象科中的某個物種。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古乳齒象還是劍齒象。」——後者是種巨獸,光象牙就有3米長。

未來的線索

對於最初的問題,我們可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導致物種滅絕能教會我們如何在未來更好的保護物種。

以往的滅絕事件表明,當一種動物消失後,尤其是巨型動物消失後,會有著深遠的生態影響。沒有了它們的塑造效應,整個地貌會發生轉變,植被和物種多樣性也會發生改變。Smith也發表過研究文章,顯示出在過去一千年裡全球巨型動物種群的縮減導致它們排放的甲烷總量下降——對全球氣候有著潛在的變革影響。此外,當某種動物滅絕後,這艘「巨輪」上所承載的依附物種也會迎來滅頂之災。渡渡鳥滅絕後,靠渡渡鳥糞便生存的模里西斯蜣螂也隨之滅絕了。

Smith說,理解過往人類導致的滅絕能幫助我們弄清環境影響是怎樣的,以及未來我們如何通過保護剩餘的物種來限制影響。即便是渡渡鳥的滅絕也提供了線索,幫助我們保護當前的生態系統。Hume正在從事一個項目,為渡渡鳥化石周圍沉積物中的花粉孢子進行編錄登記,以便詳盡的重現出渡渡鳥曾經生活過的繁茂的棕櫚密林。這能夠幫助環保主義者使用曾經生長在這裡的植被來重新野化這座島嶼。「我們實際上在用人類到達前,渡渡鳥曾經生活的環境中的那些植物和樹木來進行重建,」Hume說。

當我們把渡渡鳥逼到滅絕後,就失去了一部分天堂——更不用說在此前已經滅絕的成千上萬的物種。但或許有了後見之明,還有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的意願,有些錯誤是可以改正的。

相關焦點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現實版的物種大滅絕
    簡單的生命一步步進化演化,最終形成了物種豐富的藍色生命星球。可是地球生命進化演化之路卻並不平坦,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古生物學家認為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即大冰河時期造成的。
  • 鯊魚躲過多次物種滅絕,如今因為人類,它們將面臨滅絕!
    在地球上進化4億年時間,如今正面臨滅絕,和人類有直接關係!這4億年中地球持續變化,甚至連恐龍也在這個過程中滅絕了,它們成功逃脫了地球上大災難,人類不得不佩服它們,它們和恐龍一樣,在海底中稱霸王,截止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已經有300多種鯊魚仍然存在。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什麼是「滅絕物種復活」?不幸的是,「布卡多」成為第一個兩次滅絕的動物,然而,它是最接近真實的滅絕物種復活實例。3、基因工程:這是基於現代科技的最新技術,它使用基因編輯工具,例如:CRISPR,植入滅絕動物的基因中,而不是滅絕動物近親物種的基因,合成後的雜交基因組再植入替代孕體。圖中是一隻保存完好的猛獁。
  • 阿爾卑斯山深處,發現物種滅絕秘密,科學家:人類很可能重蹈覆轍
    ,為了不重蹈以上生物的覆轍,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之前的物種大滅絕的蛛絲馬跡想要以史為鑑,避免自己也落得同樣的下場。前段時間科學家在阿爾卑斯山脈底部的沉積巖中發現了三疊紀生物滅絕的一些證據,更加確定了當時的物種滅絕原因,它們百分之八十是因為火山爆發而滅絕的,因為這次火山爆發不同尋常,一下子持續了一百多萬年。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開始了?哺乳動物接連死亡,人類要負全責!
    幾天前,bbc發了一篇文章說:地球上「已經消失的物種」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地球上的物種會以更快的速度陸續滅絕。點開文章一看,裡面的數據直接驚到報妹: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上已經有將近一百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的威脅!
  • 地球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你都知道嗎?
    >始於距今5億年左右,延續了大約6500萬年(超長時間,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的幾十倍)。依據滅種的生物分類的屬地數量,這次生物大滅絕被評為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第二位。泥盆紀大滅絕3.:距今約3.77億年前的晚泥盆紀法門階至早石炭紀之際,分為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所以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大多海洋生物消失在此次大滅絕中,該滅絕事件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時間持續最長的,大約持續了兩百多萬年或更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進化之道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登上了陸地。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也會形成生態位的空缺,後繼的物種會填補這個空缺,成為新的優勢物種,例如,發生於2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使得幾乎所有的大型兩棲類動物、絕大部分的獸孔目、主龍類動物滅絕,這些陸地動物都滅絕以後,身為主龍類爬行動物的恐龍在陸地上就沒有多少競爭對手了,於是,恐龍就成為了地球上的優勢物種,恐龍在侏羅紀和白堊紀非常的繁盛,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的不利現象正在逐步出現,特別是動物的繁衍引發了人類的擔憂,這項研究指出了,動物在繁衍過程的競爭和選擇,可能會加速滅絕的風險,這樣的研究看上去問題不大,主要是通過生態系統的轉變,引發生物滅絕的一個「拓展」,所以這問題不大。
  • 100萬物種因人類而瀕臨滅絕 這就是所謂的保護環境
    在5月6日聯合國全球自然狀態評估報告顯示,100萬種生物物種將因人類的影響而面臨滅絕。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地變成了耕地、混泥土建築、水庫等等;三分之二的海洋環境被漁業、航線、海底採礦等等改變;四分之三的河流、湖泊被用來種作物、餵養牲畜;根據BBC環境報導記者了解:我們星球上的每種生物都依靠其它生物存活,在這個世界不同的物種生活在一起互相交流,這隻它們共同生活的環境。人類也是這個生命網絡中的一部分。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中國又現反人類操作?滅絕百年物種重現!美專家嘆息:倒計時開始
    對於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的如此光輝的成就,許多外國人經常喜歡用「反人類」操作來形容中國。中國又現反人類操作?滅絕兩百年物種重現!美專家嘆息:倒計時開始。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滅絕了200年的物種會在中國重新出現呢?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其實這次被重新發現的物種,就是消失了超過200年的「蘭花蕉」,這種植物在最近被發現,居然在中國雲南省境內重現了!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 由於人類的活動,有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隨著食物鏈和生態系統的崩潰,動物和植物的滅絕會如何威脅人類自身的未來。這項研究希望呼籲從2020年開始就解決野生動物損失問題進行談判。聯合國一份最新報告稱,科學家警告稱,由於人類活動,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 是時候想想人類滅絕的事了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滅絕」是相當「自然」的事情,由此引發的短期和長期的變化,都將十分驚人。 合理地「暢想」人類滅絕的後果,不僅僅是破除人類中心主義迷障、清醒認識生態循環的要求,更是重新反思末世猜想、文明意義的最佳契機。
  • 數次物種大滅絕的背後,隱藏深處的主謀終於揭曉,人類只是輕罪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人類是全球碳循環的驅動者。也是人類正在把自己推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軌道。《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一篇報導揭示了影響全球氣候和碳循環的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以及數百萬年前引發的地球歷史上兩次毀滅性最大的滅絕事件。
  • 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種種跡象已證明,這不是演習
    自從地球上誕生了生命以來,物種就在不斷地新生、進化、滅亡,幾乎沒有物種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保持不變,而迄今為止出現過的大多數生物的結局都是滅亡,就像個體生命會走向終結一樣,物種的生命最終也會消失。我們從小就聽說過恐龍以及它們的滅絕,也知道恐龍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的。不過,恐龍滅絕的時候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了,除了小行星之外,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也會造成氣候和環境的急劇改變。和大多數生物比起來,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短了,雖然按我們的曆法來看,人類發展的20萬年很長,但在地球歷史中這不也過短短一瞬。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從地球上生命出現至今,已知的物種大滅絕,已經發生過5次。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大洗牌」,每一次倖存下來的動物都快速演化,重新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後,地球是否會再次恢復如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