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2021-01-11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還記得動畫片《冰河時代》中滑稽可愛的猛獁以及叫做迭戈的劍齒虎嗎?你喜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些遠古生物嗎?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

什麼是「滅絕物種復活」?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滅絕物種復活」定義為培育在功能上與原始滅絕物種等同的替代生物,但不是「完全相同的複製品」,簡單地講,滅絕物種復活就像一個撤銷鍵(ctrl-Z),對於滅絕的遠古生物,復活的物種並不是完全相同的複製品。

「滅絕物種復活」主要涉及3項技術:

1、回歸繁殖:可以識別與已滅絕物種有相似特徵的現有物種,並有選擇地進行繁殖,產生更接近已滅絕物種的後代。

例如:現已滅絕的歐洲野牛,是所有現代牛的祖先,科學家正通過「陶羅斯計劃(Tauros Programme)」將其復活,希望通過選擇性繁殖與歐洲野牛基因相似的現代牛,從而培育出一種與歐洲原始野牛非常相似的物種。

但事實上,與其他更複雜的「滅絕物種復活」方法相比,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技術。

2、克隆:這是人們通常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技術,通過提取包含滅絕動物DNA的細胞核,克隆培育出滅絕動物。具體做法是將這些DNA植入沒有本身DNA的卵細胞(從該滅絕物種的現代近親中提取),該卵細胞在代孕雌性動物子宮中完成了發育過程,而它的後代將是一個與滅絕物種完全相同的基因副本。

該方法僅適用於瀕臨滅絕或者剛滅絕不久的物種,因為它需要保存完好的卵核,例如:2003年,科學家使用克隆技術復活歐洲庇利牛斯山脈野山羊,該物種是在2000年滅絕的,最後一隻野山羊的細胞被冰凍在液氮中,克隆的野山羊被命名為「布卡多」,然而它出生幾分鐘後就死亡,但這是真實克隆出的滅絕動物。據悉,由於「布卡多」一個肺上長有大而結實的額外肺葉,導致它無法正常呼吸。不幸的是,「布卡多」成為第一個兩次滅絕的動物,然而,它是最接近真實的滅絕物種復活實例。

3、基因工程:這是基於現代科技的最新技術,它使用基因編輯工具,例如:CRISPR,植入滅絕動物的基因中,而不是滅絕動物近親物種的基因,合成後的雜交基因組再植入替代孕體。

圖中是一隻保存完好的猛獁。

「哈佛猛獁復活項目」正在努力識別適應寒冷苔原氣候所需的重要基因,一旦確定,這些基因就可以插入亞洲象的基因組,他們希望得到的是一種雜交細胞,其中大部分是亞洲象的DNA,還有一些猛獁基因。因此,最終結果將不是一個完全相同的猛獁複製體,而是一個經過基因改造,外形像猛獁的雜交亞洲象。

為什麼要費心地搞「滅絕物種復活」計劃呢?

如果以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為例,復活滅絕動物可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不必擔心恐龍四處奔跑,因為它們的DNA在滅絕後6500萬年裡已分解。在某些特殊情況下,DNA最多能存活幾百萬年,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有可能使滅絕的動物復活,但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做些事情。

事實上,人們操控行為產生的滅絕物種復活,更多的是為了生態環境,而不是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依據生態學家本·諾瓦克的觀點,如果一隻復活的滅絕動物永遠是動物園裡的動物,那麼它就不應該被復活。

由於所有動物在它們的生態系統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某種動物數量驟減或者暴增,都可能會對該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危害,例如:猛獁是優秀的園丁,它們經常吃植物的種子,然後將包含植物種子的糞便帶到北極草原,伴隨著猛獁滅絕消失,產生了生物多樣性失衡,北極草原逐漸變成了寒冷、長滿苔蘚的苔原。

圖中是冰河時代棲息在現今西班牙北部地區的生物。

2016年,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生態學家發布了關於哪些物種應該被恢復,哪些物種對地球生態系統影響最大的指導性建議,這些物種都是近代滅絕,從生態角度來講是獨一無二的,並且是可以大量回歸自然界的物種。符合所有復活條件的滅絕物種是:聖誕島伏翼蝠、團圓巨龜(Cylindraspis indica)和小棍巢鼠。然而,科學家目前並未制定針對這些物種的復活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講,「滅絕物種復活」計劃是我們人類糾正歷史錯誤的一個黃金機會,人類一直扮演著上帝的角色,由於大肆捕獵、環境汙染和動物棲息地嚴重破壞,許多動物現已滅絕。例如:北美洲曾生活著大量旅鴿,但在1900年前後,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一個男孩用BB槍擊落;塔斯馬尼亞虎(袋狼)是一種肉食性有袋動物,原產於塔斯馬尼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但由於棲息地喪失,食物缺乏等共同影響,最終於1936年滅絕消失;庇利牛斯野山羊是一種歐洲高山山羊,在獵人到來之前,它們在過去幾千年裡一直過得安靜的生活,但在獵人的大肆捕殺下,最後一隻庇利牛斯野山羊死於1999年。

然而,部分人抗議稱,「滅絕物種復活」計劃是人類扮演上帝的一種行為,由於復活動物不可能與滅絕的原始動物完全相同,滅絕物種復活計劃並不能真正扭轉人類造成的生態破壞。還有一些人擔心,當我們成功地復活一種滅絕物種時,地球上可能消失1000種生物,這種行為可能對地球生態系統構成更嚴重的破壞。然而,滅絕物種復活計劃的支持者繼續推動其作為地球上大規模滅絕事件的解決方案。

人類行為應該對生物多樣性降低負責。

然而,幫助制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準則的菲爾·塞頓認為,我們首先應該保護那些仍然活著的動物。儘管存在這一方面的擔憂,但是與塞頓一起制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準則的阿克塞爾·莫倫斯拉格爾稱,我們應當根據最新技術和方案,拯救一些瀕危滅絕物種,例如:北方白犀牛,這是一種功能性滅絕物種(沒有雄性),是極度瀕危滅絕的物種。

儘管「滅絕物種復活」已成為一個熱點討論話題,目前全球有7個滅絕物種復活項目,計劃復活的動物分別是:歐洲野牛、伯切爾氏斑馬(已滅絕的南非小斑馬)、費洛雷納島巨龜、旅鴿、猛獁、松雞和多種種類的恐龍。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或許我們能幸運地看到猛獁重返地球!(葉傾城)

相關焦點

  • 人類能復活這10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嗎?科學家:大部分可以
    長毛猛獁是滅絕的主要候選者。 薩哈共和國猛獁象博物館的俄羅斯科學家塞米恩·格裡戈列夫計劃用從長毛猛獁象骨髓中提取的細胞核來代替大象卵的細胞核。理論上,大象會成為小猛獁象的代孕候選人。塔斯馬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部分原因是它們幾乎沒有基因多樣性。
  • 既能復活猛獁象,又能復活貓王,科學家們的「起死回生術」有多神奇?
    多虧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復活滅絕物種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樂觀。復活滅絕物種,是指創造出健康且具有遺傳活力的動物種群,它們可以在野外自然繁殖,為環境做出積極貢獻。但這門科學並不僅僅用於起死回生,也可以用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那麼,復活滅絕物種的原理是什麼?又有哪些限制?我們真的非得讓滅絕許久的物種起死回生嗎?
  • 近14萬年前滅絕的物種,在地球上重新「復活」,原因至今未有定論
    一種已經被科學家認定滅絕了近14萬年的物種,居然在地球上重新「復活」了,而且原因至今未能有準確定論,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地球漫長的文明歲月中,曾經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了眾多不同的主宰者,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物種走向滅絕,而被認定為滅絕的物種正是指在地球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其生命痕跡
  • 恐龍滅絕之前生物復活,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新認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可以說已經很久了,並且我們也知道,科學已記錄了地球經歷了的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而在每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之中,都導致了大部分物種的消失
  • 滅絕生物重新出現,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
    引言:在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驅使下,地球有很多生物面臨著滅絕,甚至有的生物早已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基於地球物種的多樣性,人類逐漸保護瀕危滅絕的生物。然而有消息傳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已經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如果標誌性的渡渡鳥並非我們導致滅絕的第一個物種,那是什麼動物能獲此「殊榮」呢? 四處遷徙的人類 我們已經習慣認為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是人類歷史中較近期的事情。不過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令人信服的古生物學證據可以駁斥這一觀點。
  • 科學家復活已滅絕青蛙基因
    這種胃育溪蛙,學名為Rheobatrachussilus,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熱帶雨林的本土物種,它因在胃裡孵化後代並通過嘴巴生子而聞名。然而因為棲息地的喪失和疾病導致這個物種被官方宣布已經滅絕。直到近期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將這種青蛙的基因「起死回生」。
  • 已滅絕的物種在不斷出現,難道是物種在輪迴?
    已滅絕的物種在不斷出現,難道是物種在輪迴?2020年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很多讓人擔憂的事情,而且在今年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這樣的事件不少人都覺得非常的痛心,那2020年的地球到底怎麼了呢?已滅絕的動物在不斷的出現,有網友表示:難道是物種在輪迴嗎?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12000年前已滅絕洞獅子將復活 有網復活的十大生物
    【科技訊】9月11日消息,來自韓國的研究團隊希望能復活這對洞獅,他們之前已經在研究如何復活真猛獁象。洞獅幾乎沒有天敵,而且體型比食草動物小,不會像真猛獁象和犀牛一樣成群陷入到沼澤之中。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果殼網專訪】斯圖爾特·布蘭德:讓滅絕的旅鴿重回藍天
    3年前,布蘭德邀請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蒂姆•弗蘭納裡(Tim Flannery)到恆今基金會做一場演講,題目是「大規模滅絕是無可避免的嗎?」以此為契機,布蘭德想到了通過復活滅絕物種來保護自然生態的可能。他想到了旅鴿——我們有可能復活旅鴿嗎?布蘭德用郵件發出了這個問題。3個小時不到,收件人之一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便回復了一個詳盡的方案。
  • 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通過恐龍化石能否復活恐龍?
    恐龍我們確認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的物種,全盛時期的恐龍遍布海陸空!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但迄今為止人們發現了很多的恐龍化石,那麼,通過這些化石我們能否讓恐龍復活呢?克隆技術想要復活恐龍首當其中的就是克隆技術,不少化石中蘊含著恐龍完整的骨架。
  • 科學家:自然的警告,物種大滅絕來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物種多樣性很強的生命搖籃,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有170萬餘種,地上跑的有4200多種、天飛飛的有8700多種,水裡遊的有21000多種,無脊椎動物130萬多種,還有15萬總植物,而我們說探索到的物種,可能還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海洋裡,要知道海洋比陸地要大得多,在幾萬米下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深海裡可能還有很多物種是我們沒見過的
  • 悉數地球上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還會有第六次發生嗎?
    有時,一件事情的發生會導致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會造成大量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根據人類已經掌握的資料來看,迄今為止地球曾經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那麼會不會有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呢?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為奧陶紀物種大滅絕,其發生在4.4億年前,當時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淺海中,新出現的火山巖被風和海水侵蝕並與二氧化碳反應之後被海水吸收,這一過程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氣溫開始降低、水開始凝結成冰,進而導致海平面下降,淺海開始枯竭,經過這樣的幾個海平面上升下降的周期,地球上百分之八十六的生物永遠消失了,再經過了幾百萬年之後,海洋和陸地重新被魚和陸生植物所佔據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這 27 年間,仍然有物種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永遠消失了,生物多樣性仍面臨嚴重危機。但另一方面,保護瀕危物種的努力並非徒勞——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研究者對最瀕危的 48 種鳥類和 25 種哺乳類進行評估。
  •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現實版的物種大滅絕
    簡單的生命一步步進化演化,最終形成了物種豐富的藍色生命星球。可是地球生命進化演化之路卻並不平坦,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古生物學家認為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即大冰河時期造成的。
  • 根據ICU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已有31種物種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最新更新已宣布31種動植物物種滅絕。 ICUN星期四宣布,這一總數包括丟失的鯊魚,被列為極度瀕臨滅絕或可能已滅絕,最近一次記錄是在1934年。失落的鯊魚棲息地在南海(世界上最被開發的海洋地區之一)中,已經被廣泛捕魚了一個多世紀。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