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研究,有追不完的謎

2021-01-07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恐龍研究,有追不完的謎(科技大觀)

動畫片《小豬佩奇》一度風靡全球,片中喬治弟弟最喜歡的恐龍玩具給人留下很深印象。作為生活在中生代時期的動物,恐龍不僅是電影、小說的常見角色,而且是科研人員不斷研究的對象。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國北方戈壁沙漠地區發現了烏拉特半爪龍、彭氏西域爪龍兩種新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有助於理解恐龍的進化過程。

新發現的兩種恐龍屬於阿爾瓦雷斯龍類。這類恐龍早期有3個指爪和較長的「抓握性」前肢,易於捕獵,後期卻演化出短而粗壯的前肢和單爪,具有早期鳥類的特徵。此前,它們的化石記錄只包括約1.6億年前的最原始類群和晚於9000萬年前的進步類群。新發現的兩種恐龍正好處於中間過渡階段,填補了進化過程中化石記錄的空白。四肢的演化,使動物可以上天入地,向各個方向適應發展,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種類,是生物進化重點研究的主題之一。

雖然在演化為鳥類的道路上,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最終還是滅絕了,但卻為我們理解恐龍在食物鏈位置上的變化提供了參考,即如何從食肉轉變到食蟲的。研究團隊成員、南非金山大學古生物學教授約納·喬尼爾認為,阿爾瓦雷斯龍類恐龍的四肢演化或許與其食物的變化有關,晚期類群演化出的巨大單爪,很有可能是用來挖掘破壞朽木和蟻穴,幫助它們吃食內部的螞蟻或者白蟻。

恐龍改變自己的主食,是因為地球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長久以來,人們迫切地想了解遠古時代的環境和生物,鑑古知今,增進對現代生物環境的理解。

在眾多古生物中,科研人員對恐龍的興趣尤為濃厚。從研究角度來看,一是恐龍是中生代時期的統治性動物類群,分類眾多,類似於今天的哺乳動物,值得研究的內容多;二是恐龍超出了人們現有的認知,與現在熟悉的動物相比,它既不「冷血」,也不「溫血」,非常神秘;它巨大的體型顛覆人類的想像,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神秘而巨大的恐龍帶來了太多遐想空間,使人類對它的熱情有增無減。從25年前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到最新的《侏羅紀世界2》,好萊塢對恐龍的逼真演繹已經進行了5部,霸王龍、迅猛龍、劍龍、翼龍……每一部電影都不斷有新恐龍角色出現,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明星恐龍。以恐龍為主題的博物館、動物園、主題公園等隨之而來,進一步激發了人類的好奇心,也讓恐龍為展覽業、旅遊業等增添了經濟效益。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5日 22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史前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曾經統治地球多達1.5億年,到侏羅紀時期儼然已經成為動物界的霸主,可是這種神奇的動物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它們是因為某種未知的厄運而滅絕的嗎?研究恐龍化石,19世紀英國人巴克蘭和曼特爾對一種遠古的動物化石進行了研究,兩人的成果一經發飆,世界上立即興起了一股尋找古代動物化石的熱潮。隨後,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爬行動物化石,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火山爆發引起氣候的變化而導致恐龍滅絕的猜想。恐龍滅絕之謎,龐大的恐龍家族是怎樣滅絕的?
  • 李耀煌新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獲著作權證
    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頒發著作權證。這是李耀煌繼《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地球古海蝕地貌研究》《探秘古海岸》後獲得的第四張著作權證。李耀煌自2004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收集古海洋生物化石,堅持地球科學研究。
  • 恐龍繁衍之謎到哪找答案? 恐龍尾巴在琥珀中發現
    隨著考古發現的日益增多,人類解開了很多關於恐龍的秘密,讓這個與我們素未謀面的2億年前的地球霸主在人們面前逐漸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儘管如此,關於恐龍仍有很多待解的謎題,而恐龍究竟是如何進行「傳宗接代」的就是其中之一。  骨骼區分有困難,安能辨「龍」是雌雄?  要揭開恐龍交配之謎,首先要弄清楚恐龍的性別。
  • 至今為止,依然還沒有被揭開的9個恐龍的未解之謎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至今為止,依然還沒有被揭開的9個恐龍的未解之謎!很遺憾,目前為止科學家也沒有弄清楚這一點,雖然經過研究,發現恐龍眼睛裡有鞏膜環,鞏膜環是對晚上提高視力有所幫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恐龍就喜歡晚上活動。
  • 恐龍滅絕之謎,曾經的地球霸主因何而亡(原因眾多)
    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卻在白堊紀末期,消失匿跡。關於恐龍的滅絕,歷來有著各種各樣的討論。恐龍滅絕之謎——氣候巨變理論這是在2000年,一位德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理論。他認為,來自宇宙的粒子流闖入了地球,導致了地球的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直接導致了恐龍滅絕。後來有多位科學家為這種說法提供了新的依據。例如,美國物理學家路易·阿爾瓦雷茲提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說。他在研究中發現全球各處的土地中,均具備同一個特點: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銥元素含量異常增高。
  • 【親子故事】恐龍滅絕之謎
    , 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麼會消失呢? 一種說法是,有一段時間,地球上突然變得十分寒冷, 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加上很多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據報導,近日,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化石記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這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地區,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兩足行走,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小型的脊椎動物和昆蟲。
  •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越喜愛恐龍的孩子智商越高,思維更靈活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越喜愛恐龍的孩子智商越高,思維更靈活據中新網3月28日綜合報導,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恐龍,尤其是男孩。近日的一個研究表明,如果你家的小朋友非常喜愛恐龍,並且能夠分辨出腕龍和梁龍的區別,表明這個小朋友的智力水平比較高,思維更加靈活。報導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通過研究發現,對恐龍有「強烈興趣」的小朋友可能有更高的智力水平。
  •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注:鳥類是否由恐龍演化而來?
    英國科學家命名「dinosaur」之後,日語中有了類似「恐龍」的翻譯,後來中國地質學前輩章鴻釗,將其譯介到中國,「恐龍」這個名字就流傳開了。目前來看,恐龍大致可分為兩類,即鳥臀類和蜥臀類。另外,恐龍中也有不少「小個子」,有的甚至會被當時的哺乳動物吃掉。王維舉例:「例如在遼寧發現過一種叫『爬獸』的哺乳動物化石,在它肚子中找到了小鸚鵡嘴龍的骨骼。成年鸚鵡嘴龍的體型,也就大概相當於一隻小狗那麼大。」滅絕之謎:隕石撞擊地球?火山爆發?
  • 你不知道的神秘傳說——古老的麒麟,滅絕殆盡的恐龍
    晉人陸著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說:「麟,麇身,牛尾,馬足,黃色、現蹄…角端有肉。」這也就是說,麒麟身體像獐,尾巴像牛尾,腳像馬蹄,頭上有肉角…再看麒麟的習性,《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載:「麒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毛詩陸疏廣要》中寫道:「有足者宜蹄,唯麟之足可以蹄而不蹄,是其仁也。有額者宜抵,唯麟之額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觸,唯麟之角可以觸而不觸。」
  • 恐龍滅絕之謎!外星人吃光了?羅弗巧樂卡超輕粘土「恐龍奇遇記」
    恐龍滅絕是生物史上最大的謎案?恐龍曾獨霸地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六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想要了解恐龍的形態,用羅弗超輕粘土做一個就ok了。關於恐龍的突然滅絕非常神秘,科學家提出了假說:外星人捕獵恐龍,將恐龍吃光了。恐龍時代的地球就是外星人的牧場。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一個人1.9米我們覺得好高,但恐龍身高有45米、60米,我站起來只到它的腳趾甲上面。恐龍存在的這1.6億年是一個閉環,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人類其實不知道生態系統是什麼樣的,因為人對生態系統的幹涉太多了。恐龍學使我們能研究一個長期的、真實的生態系統。
  • 恐龍滅絕研究新成果: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遠古核戰爭?
    恐龍滅絕研究新成果: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遠古核戰爭?
  • 恐龍的尾巴是用來「釣魚」的?最新研究表示,它的釣魚技術很強
    人類通過考古發現,大多數恐龍體型龐大,但並非所有恐龍都是食肉的,還有許多龐然大物是植食性恐龍。許多恐龍體表都有鱗片覆蓋,人們會認為這些鱗片起到了保護作用,實際上它們可能具有感知功能。根據報導,近期國際著名期刊《當代生物學》刊登了一篇關於遠古恐龍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菲爾·貝爾博士和他的團隊對出土於德國的一具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並在它身上發現了恐龍皮膚一些不可思議的細節。那麼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該恐龍的鱗片有何特別之處?
  • 恐龍並不是完全滅絕了,有一部分進化成了鳥
    史上最難解答的問題之一,可能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了,學術界對此也是爭論不休,許許多多著名的科學家們都多次進行過研究,但至今還沒有得出結論。那麼,科學家們目前到底研究出了哪些結果呢?
  • 巨型恐龍遺骸出土:恐龍時代有人類?它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按其骸骨推斷,該恐龍仍未到成年,若完全長大,可能長到約8至10米長、重約10噸,相當約2至3隻非洲大象的重量。被恐龍統治的時代有人類嗎?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時代,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可是地球的歷史過於漫長,很多研究甚至牽涉到宇宙層面,因此科學家需要更多的時段來慢慢連接演化史拼圖,這需要一個相當久的過程。恐龍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開恐龍演化之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不過,時至今日恐龍研究,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人類沒有辦法得到科學的解答,特別是恐龍到底有沒有滅絕,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 恐龍滅絕:研究似乎排除了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死亡的可能性
    那件事標誌著恐龍時代的結束。恐龍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地球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總之,每四種活著的動植物中就有三種永遠消失了。一些科學家認為另一個地質事件幫助決定了這些物種的命運。這是一次大規模、長期的火山噴發,地點位於現在的印度西部。那個地方被稱為德幹地陷。
  • 恐龍季 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在上海自博館「擺攤」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研究恐龍有什麼意義?」炎炎夏日,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正在上海自博館「擺攤」,接待對恐龍有興趣的觀眾現場溝通交流,許多大小朋友紛紛向專家拋出心中關於恐龍等古生物的疑問。  「中華貝貝龍」曾流落海外  此次現場「擺攤」的八大場館有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是專家學者與普通觀眾零距離交流,分享古生物最新科研成果。
  • 非洲發現恐龍化石,刷新了人類對恐龍的認知
    相信大家對恐龍一定都不陌生,雖然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恐龍化石中領略到恐龍的龐大身體和兇猛的氣息。要知道,恐龍這一大種類生物統治地球超過一億年的歷史,如果不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恐怕現在的地球還是恐龍的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