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季 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在上海自博館「擺攤」

2021-01-11 東方網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研究恐龍有什麼意義?」炎炎夏日,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正在上海自博館「擺攤」,接待對恐龍有興趣的觀眾現場溝通交流,許多大小朋友紛紛向專家拋出心中關於恐龍等古生物的疑問。

  7月14-15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攜手國內七大知名科學場館的古生物學者在自博館展區內「搭臺唱戲」,與遊客們交流化石挖掘故事、古生物研究經驗。這是上海自然博物館2018恐龍季策劃的「馴龍高手——與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以期架起科學家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

  「中華貝貝龍」曾流落海外

  此次現場「擺攤」的八大場館有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是專家學者與普通觀眾零距離交流,分享古生物最新科研成果。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生物學者們帶來了標本、模型、圖書、實驗設備等實物與觀眾互動,現場還展示了恐龍研究多方面的內容。觀眾可以了解關於古生物,特別是恐龍的最新科研成果。

  除了這些科研新成果的分享,現場專家們還帶來了一些古生物的有趣知識:地球的生命經歷了哪些發展過程?有哪些化石可以作為重要見證?恐龍的羽毛是怎樣出現的?恐龍化石從野外考察、化石挖掘、修復、研究命名、骨架裝架,到陳列展示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各個年齡段的恐龍迷們和穿梭在展區內的遊客們,與各位專家學者親密交流,現場氛圍活躍。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講述了中華貝貝龍從美國的回故鄉的經歷以及命名研究。1992年,在我國河南省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東2公裡處發現了一個恐龍胚胎。不幸的是,被發現後不久該恐龍胚胎就流失到美國,被命名為「路易貝貝」,取自於當初報導該枚標本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路易·皮斯霍斯的名字。

  2013年,經過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和無數專家的努力,這枚流失海外近20年的稀世之寶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2017年官方正式命名為「中華貝貝龍」。

  經中、加兩國科學家共同研究,根據它的骨骼特徵被歸為獸腳亞目,竊蛋龍下目,近頜龍科一個新屬新種。「中華貝貝龍」保持著向右側臥的姿勢,靜靜地蜷縮著小小的身子,是一枚即將破殼的竊蛋龍胚胎。

  此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還展示了恐龍胚胎化石裡的秘密。

  角龍祖先在鄂爾多斯發現

  中國地質博物館介紹了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最新發現的原角龍頭骨。2017年,中國地質博物館陳曉雲博士根據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杭棉旗發現一件恐龍不完整頭骨,鑑定其為原角龍未定種,產出地層為下白堊統。

  原角龍是角龍類中的原始種類,一種不到2米長的小性恐龍,沒有長出真正的角,只在鼻部有點凸起,有個尖的鸚鵡般的嘴,是三角龍和其他角龍的祖先。該化石的發現,擴大了原角龍化石在我國地理分布範圍,也豐富了鄂爾多斯地區恐龍動物群。

  除角龍外,浙江縉雲縣壺鎮發現的新種類甲龍類化石研究成果,今年2月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雲甲龍。縉雲甲龍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億年前。比之前發現的具有尾錘的甲龍類化石早了1000多萬年。

相關焦點

  • 自博館的科學小"超市":"擺攤"兜售最新研究成果
    圖說:科學家攤主們為前來諮詢的顧客面對面服務。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攝(下同)科學家們支起「小黑板」、擺起「小攤」,像兜售貨物一樣向來往觀眾「吆喝」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上周末,走進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遊客們「無意間」闖入了一個個別開生面的科學「小超市」。原來,這是由上海自博館全新打造的科普教育品牌「與科學家面對面」首次亮相。
  • 上海自然博物館那隻「迎賓」恐龍將不去新館
    自博館新館的一個展廳內放上古象、恐龍等許多生物標本後仍不顯得擁擠消息傳出,自博館近幾天迎來絡繹不絕的客流,參觀者紛紛趕在閉館前追尋童年的回憶。如今場景就是20多年前翻版自博館1956年建館,其建在一幢六層高的英國古典風格大廈中,這座大廈是上海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昨日,記者看到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以帶著小孩和朋友來追憶往昔的市民居多。朱小姐在自博館內不停與各類標本合影留念。
  • 北京陶然亭公園「最大肉食恐龍」亮相 園博館開啟「仲夏夜之夢」
    陶然亭公園 「最大肉食恐龍」亮相陶然亭公園恐龍科普文化展現已啟動,打造暑期「恐龍科普遊」。在公園東門至北門沿線、南部花街上,47條最具代表性的仿真恐龍悉數亮相,貫穿三疊紀、侏羅紀及白堊紀三個歷史時期,其中最大的一條仿真恐龍體長將近20米。此外,在公園中心廣場的恐龍互動娛樂區,有14條仿真恐龍可以騎駕,公園還研發了恐龍系列文創產品。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南雄再現一批恐龍腳印 像母恐龍帶著一群幼龍
    南雄再現一批恐龍腳印 像母恐龍帶著一群幼龍   中美古生物專家近日宣布,他們在廣東南雄楊梅坑區域再次發現一批珍稀的鴨嘴龍類恐龍足跡,其不同年齡段的恐龍足跡很可能揭示了遠古恐龍的社會性行為。
  • ...打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觀看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月3日,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科學家研究多年重大進展:澳洲曾有大型肉食性恐龍出沒
    繼韓國研究團隊發現古代巨鱷走路的方式,其實是用兩隻腳像走鋼索一樣移動,澳洲科學家也公開了多年的研究,反轉過去澳洲未曾有過肉食恐龍的假定。澳洲昆士蘭州大約60多年前出土一批恐龍腳印,近日被鑑定是由大型肉食恐龍留下的;這是科學界首次證實澳洲曾經有大型肉食恐龍出沒。
  • ...2月27日 自貢恐龍博物館裡免費看精彩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2021年1月2日起,在自貢恐龍博物館裡,不僅有種類繁多的恐龍化石、豐富的研學遊禮包和文創產品,還有好看的兒童劇。不需要額外購票,遊客們就能在恐龍館中,身臨其境地欣賞到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 認知館丨來,恐龍館裡開個眼!
    說起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標本陳列室,相信沒有多少同學知道,但這個又名「恐龍館」的地方,實在是不可小覷且應該被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所知曉,因為:這裡有在甘肅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侏羅紀恐龍化石標本;有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
  • 認知館丨來,恐龍館裡開個眼
    說起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標本陳列室,相信沒有多少同學知道,但這個又名「恐龍館」的地方,實在是不可小覷且應該被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所知曉,因為:這裡有在甘肅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侏羅紀恐龍化石標本;有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有看似植物卻屬於動物的海百合化石標本;國內僅有兩件的尖齒粒骨魚化石
  • 恐龍滅絕:研究似乎排除了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死亡的可能性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火山噴發似乎並不是使恐龍滅絕的原因。平切利·赫爾領導了這項新工作。她在康乃狄克州紐哈芬的耶魯大學研究海洋歷史。大多數科學家現在承認,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對全球氣候造成了嚴重破壞。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自貢恐龍博物館恢復開放 未佩戴口罩的遊客將謝絕入館
    3月1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獲悉,該館自3月13日起恢復開放,全天接待量不超過1500人,提倡入園遊客保持間距1.5米以上,未佩戴口罩的遊客將謝絕入館。遊客入園參觀時間為每日08:30—16:30,16:00停止入館。入館前,所有遊客均需填報個人信息,並接受體溫檢測。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疫情防控期間,該館不再提供現場購票服務,將全部實行網絡購票。遊客需提前在攜程網、去哪兒網、美團網等網絡平臺購票,免票群體也需到以上網站訂購0元門票,掃碼入館。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有時候帶著孩子們充分體會野外工作的艱辛也是必要的,因為真實的恐龍學並不浪漫。當然,也一定要創造出燃起別的興趣的環境,儘可能讓他接觸不同的領域。你要給小朋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為越早看到一棵樹,就有可能錯過整個森林。
  • 仿真恐龍展覽運輸事宜
    仿真恐龍展覽已經成為當下最火爆的展覽項目之一,經常有各地的企劃開玩笑說:你沒策划過一場恐龍展覽都不算是一個好策劃師。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我們不難看出仿真恐龍展覽已經深入人心。國內展覽看上海,上海展覽看嘉定,在上海嘉定有這麼一家展覽公司名字叫上海錦泊文化,錦泊文化是國內第一批從事仿真恐龍展覽和租賃的公司。這家公司在國內很多商業廣場和地產公司都舉辦過大型的恐龍展覽活動。仿真恐龍展覽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體積上都比前年要大了,動輒就是7米、10米長的恐龍,這麼大的恐龍模型是怎麼運輸的呢?
  • 《恐龍火車》第三季登陸中國 西瓜視頻獨家熱播
    由北京科邏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AWRO),聯合新加坡Emofront公司共同發行,美國吉姆亨森公司(The Jim Henson Company)和新加坡火花動畫公司(Sparky Animation)聯合出品的動畫系列片《恐龍火車》,自2019年11月與中國觀眾見面以來,播放量和口碑在短短的6個月內迅速飆升,成為了2020年最受歡迎的海外恐龍冒險科普動畫作品。
  • 重慶侏羅紀恐龍公園明年開建
    北京商報訊(記者蔣夢惟 實習記者 楊卉)12月16日,根據重慶晨報報導,重慶將於明年開建侏羅紀恐龍公園,並對恐龍化石長城進行選址。據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雲陽正積極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已完成普安恐龍地質公園市級審批;同時準備在發掘區建設恐龍化石遺址館,在附近建設以恐龍為主題的遊樂設施、恐龍化石博物館及研學基地。據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總工程師、雲陽普安恐龍現場技術負責人代輝提出,「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具有分布範圍廣、時代跨度大、資源量大、種類豐富等4大特點。
  • 這裡是恐龍的重生之地
    復原 再現小盜龍的「彩虹黑」研究所四樓,標本館的觀察室裡,「恐龍大王」——古脊椎所副所長徐星「請」出了一件國寶級藏品——小盜龍化石。「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者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現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人類研究恐龍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古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無意義的學科?這絕對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至少在學術界,你要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支持,你得告訴評委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而不是自我覺得OK。那麼恐龍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變形金剛裡的恐龍們
    這事就解釋不通了,機器恐龍千斤頂動動扳手就做出來了,怎麼飛行太保就得需要魔力神球?官方至今沒有明確解釋,粉絲們一般都自行理解為魔力神球賦予的是作為獨立個體的個性,而賦予生命並不需要魔力神球。也沒啥道理……不過也只能這麼理解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