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館丨來,恐龍館裡開個眼

2020-12-24 掌上蘭州

說起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標本陳列室,相信沒有多少同學知道,但這個又名「恐龍館」的地方,實在是不可小覷且應該被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所知曉,因為:這裡有在甘肅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侏羅紀恐龍化石標本;有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有看似植物卻屬於動物的海百合化石標本;國內僅有兩件的尖齒粒骨魚化石,一件就在這裡……

今天,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博士楊精濤老師為同學們刷新一下對化石標本的認知。

「盛氏彤笙龍」

恐龍館裡個頭最大,長脖子、長尾巴的一隻恐龍,研究人員給它起名為「盛氏彤笙龍」(待發表),這是為了紀念甘肅農業大學第一任校長——盛彤笙先生而命名的。該化石發現於白銀地區的中侏羅世地層當中,是在甘肅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侏羅紀恐龍,也是在白銀地區發現的第一件恐龍化石標本。

亞洲地區首次發現的多刺甲龍類

小腦袋、小牙齒、肩膀上帶刺、身體上布滿甲片的恐龍,被稱之為金城洮河龍,屬於多刺甲龍類。該化石與蘭州龍一樣,發現於現在的臨洮地區,是亞洲地區發現的首個多刺甲龍類恐龍,至此,蘭州盆地先後發現了非鴨嘴龍形類禽龍類——巨齒蘭州龍,巨龍形類——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和大唐永靖龍,金城洮河龍的發現再次表明蘭州盆地的河口群蘊含著一個豐富而獨特的恐龍化石組合。

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

生活於早白堊世的蘭州盆地(產地在定西市臨洮縣)巨齒蘭州龍,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的牙齒非常巨大,單個牙齒最大可達7.5釐米寬、14釐米長,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龍中最大的。體態笨重是巨齒蘭州龍又一重要特徵。根據其粗壯的下頜和肋骨,估計其生活時的體長約為10米,頭骨的長度約為體長的十分之一,臀高約為4米,體重大於5500公斤,屬四足行走或偶爾兩足行走的恐龍。

巨齒蘭州龍與其它同時代恐龍牙齒對比圖

看似百合花的動物

遠看外形像百合花或者枯萎的荷花的「植物」化石,它其實是一種棘皮動物,與現在的海星、海膽親緣關係較近。它們是奧陶紀至新近紀非常豐富和重要的海生動物,目前數量依然豐富,但在淺水區已經不如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那麼常見了。常見的海百合類硬體一般分為根、莖、冠三部分,藉助長長的柄固著在海底的石頭或浮木上,柄的上端連接著動物身體的主要部分——呈球形或杯形的萼,萼的頂端伸出腕,腕的數量一般為5或5的倍數,腕又常常繼續分叉,在遠端形成纖細的羽枝,用來捕獲漂浮在水中的食物,比如微生物。因海百合經常集群出現,且腕隨著水流擺動,酷似隨風搖曳的百合花,故此得名海百合。

海百合化石標本

泥盆紀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尖齒粒骨魚復原圖

尖齒粒骨魚生活於距今3.8億年前(中泥盆世)的英格蘭,屬於盾皮魚綱,節頸魚目,它們的頭與軀幹前部均覆以厚重骨甲。頭甲與胸甲以特殊的關節相連,關節髁位於胸甲,關節窩位於頭甲兩者可以活動,故名節頸。

尖齒粒骨魚作為盾皮魚類,首先出現了頜的結構(即下巴),這對於生物演化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使它們具有更強的捕食、反抗、競爭與交流能力,從而在泥盆紀時期成為海洋的頂級掠食者,可能以現在的鯊魚的祖先為食。不像現在的魚類,它們的脊椎骨為軟骨,很難保存為化石,發現的化石多數只有頭部化石。

尖齒粒骨魚化石標本

★小連結★

甘農大古脊椎動物研究所

2016年,甘肅農業大學為了拓寬學科領域,新開設了古脊椎動物學研究方向,成立了校級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專門研究古脊椎動物(近期主要是恐龍)。研究所陳列室(又名恐龍館)陳列展出300餘件化石標本以及6具恐龍骨架模型。

除本版介紹的這些之外,陳列室中的化石標本還包括發現於甘肅省內的斜方薄皮木、腕足類、珊瑚類、獸孔類、昆蟲、葉枝介、龜類,甘肅鳥,大唇犀、和政羊以及大量的恐龍骨骼化石,以及一些從國內外徵集的精美化石,比如彩色條帶狀疊層石、立體的三葉蟲實體化石、恐龍蛋、似哺乳爬行類(二齒獸、水龍獸)、與海生爬行類關係較近的原龍類和貴州龍、極具收藏價值的菊石等。

★科普下★

為啥是恐龍骨架模型而不是真正的化石標本?

在這裡需要給同學科普一個概念,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裝架陳列的是復原的恐龍骨架模型,而不是真正的恐龍骨骼化石標本?恐龍骨架模型是用樹脂按照化石標本(真正的化石)等比例製作而成,不將化石標本直接裝架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恐龍骨骼化石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十分珍貴的,由於裝架過程中要用鋼板、鋼卡固定,不可避免化石標本會造成損傷,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化石;

第二,恐龍骨骼化石在發現之前就已經部分有風化或缺損,不可能完整地保留下來,加上長期的掩埋、擠壓都有變形,不能恢復原有的恐龍形態,這時候就需要用樹脂補齊缺失的部分,復原恐龍原有的骨骼形態;

第三,真正的恐龍骨骼化石標本經歷了近億年的石化作用,已經完全變成了石頭,只是保留了骨骼的形態,十分沉重,為了保持長期的姿態(太重了,時間一長,鋼板都可能壓彎)和裝架的便捷,故採用樹脂模型代替恐龍化石進行裝架展示。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

相關焦點

  • 認知館丨來,恐龍館裡開個眼!
    ;有看似植物卻屬於動物的海百合化石標本;國內僅有兩件的尖齒粒骨魚化石,一件就在這裡……  今天,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博士楊精濤老師為同學們刷新一下對化石標本的認知。  「盛氏彤笙龍」   恐龍館裡個頭最大,長脖子、長尾巴的一隻恐龍,研究人員給它起名為「盛氏彤笙龍」(待發表),這是為了紀念甘肅農業大學第一任校長——盛彤笙先生而命名的。
  • ...打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觀看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月3日,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杭州開出一批場景各異的「自拍館」
    團購了一個198元的雙人套餐,劉女士和閨蜜在湖濱步行街附近的自拍館裡「消磨」了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最終拍出了自己滿意的、能夠發朋友圈的照片。劉女士認為這一次在自拍館自己拍寫真的體驗挺不錯的。「沒有專業攝影師來跟拍指導,我們反而放鬆了不少。而且如果拍得不滿意,可以一次一次重來,也不怕不好意思。」
  • 非洲發現恐龍化石,刷新了人類對恐龍的認知
    相信大家對恐龍一定都不陌生,雖然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恐龍化石中領略到恐龍的龐大身體和兇猛的氣息。要知道,恐龍這一大種類生物統治地球超過一億年的歷史,如果不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恐怕現在的地球還是恐龍的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地球的中生代以生產巨大的動物而聞名,如今地球動物的始祖們那時都是大體格,但昨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指出,那個時代的動物體型也會驚人地小。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周末帶娃去哪兒玩 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吉館免費看恐龍去
    周末帶孩子去哪兒玩是個讓家長朋友們頭疼的問題,既要玩的開心,又要有所收穫,那麼博物館一定是首選。最近被朋友圈安利了新開的浙江自然博物館安吉館,據說是亞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館藏豐富多樣,最重要的是免門票。
  • 它被譽為「恐龍之鄉」,其舉世罕見的「龍蛋共存」現象吸引著遊人
    原地遺蹟展示園的恐龍蛋化石以數量多、密度大、埋藏淺、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而名噪海內外,素有「恐龍之鄉」的美譽,其中「龍蛋共存」現象舉世罕見。筆者在三年前曾經到過青龍山恐龍蛋地質公園,但是當時並不知道景區分為兩部分的,而且兩部分相隔約3公裡左右。圖片中的建築為原地遺蹟展示園,是上次我錯過的地方,今天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 華高萊斯丨知識簡報丨精選案例:日本福井縣勝山「恐龍之森」
    關鍵詞:日本,福井縣,勝山恐龍之森,恐龍王國,綜合主題樂園,恐龍IP,戶外遊樂空間,地方旅遊振興與形象塑造撰稿:張文暉 丨華高萊斯 知識管理中心福井縣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瀕臨日本海,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只有約4200平方公裡的小縣,但是這裡擁有一個著名的大
  • 這裡是恐龍的重生之地
    不對外開放的標本館裡收藏了24萬件珍貴的「山海遺珍」,它也是亞洲最大的恐龍收藏中心。化石修復室裡,「對話時空」的標本修復師用雙手慢慢推開一扇扇史前「案發現場」的「大門」。古動物館裡,拼裝骨架的工作人員用一雙妙手復原著一個個億萬年前的「生活場景」。
  • 開團丨TOI五合一思維桌遊,每款都是獨立包裝
    第一盒丨《恐龍保育員》,玩法就是拼出相同顏色的恐龍蛋或者恐龍寶寶。比如:一個黃色的頭(二分之一恐龍頭)和一個黃色的蛋(二分之一蛋)拼成了一個剛出殼的恐龍寶寶。兩個紅色的蛋(二分之一蛋)拼成了一個完整的恐龍蛋。
  • 韓國NDG親子恐龍樂園來渝 獻給孩子的第一堂有趣的恐龍課
    高居韓國最受歡迎親子樂園榜首的NDG親子恐龍樂園強勢來渝了!1000平米超大恐龍沉浸式體驗、7大探索故事主題、5大數碼科技體驗,開啟全新寓教於樂珍貴親子時間,獻給孩子的第一堂有趣的恐龍課。1000平米超大恐龍沉浸式體驗樂園韓國NDG恐龍樂園曾火遍整個韓國,連續多年被評選為韓國最受歡迎親子樂園榜首。據不完全統計,有近100萬兒童參觀過NDG恐龍樂園。終於,繼韓國、上海站之後,NDG恐龍探索樂園第三站來重慶啦!將於12月30日元旦前夕正式落戶重慶對外開放。
  • ...2月27日 自貢恐龍博物館裡免費看精彩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2021年1月2日起,在自貢恐龍博物館裡,不僅有種類繁多的恐龍化石、豐富的研學遊禮包和文創產品,還有好看的兒童劇。不需要額外購票,遊客們就能在恐龍館中,身臨其境地欣賞到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
  • 泰國90後在成都開拳館 想讓成都人拿到「金腰帶」
    【解說】今年27歲的洪志青,是一名來自泰國的90後,在成都生活了近5個年頭,說起話來顯得有點羞澀靦腆,讓人很難想像他打泰拳時候的樣子,在成都開泰拳館的他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把成都人送上國際比賽的舞臺拿回「金腰帶」。
  • 上海自然博物館那隻「迎賓」恐龍將不去新館
    自博館新館的一個展廳內放上古象、恐龍等許多生物標本後仍不顯得擁擠消息傳出,自博館近幾天迎來絡繹不絕的客流,參觀者紛紛趕在閉館前追尋童年的回憶。如今場景就是20多年前翻版自博館1956年建館,其建在一幢六層高的英國古典風格大廈中,這座大廈是上海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昨日,記者看到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以帶著小孩和朋友來追憶往昔的市民居多。朱小姐在自博館內不停與各類標本合影留念。
  • 來恐龍之鄉 找尋埋藏在化石中的秘密
    諸城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在世界版圖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但它卻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諸城不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而且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原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早在1964年,古生物學家就在諸城發現了恐龍化石。
  • 避開8個坑,恐龍愛迪開一家賺一家!
    反觀恐龍愛迪,項目啟動後迅速崛起,並佔領主要兒童遊樂市場。恐龍愛迪在新消費市場做到了創新,僅3個月就斬獲了「十佳創新品牌」的稱號!談到商業模式成功,恐龍愛迪運營部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成功,是與投資者進行深入合作(通過聯營,成為緊密合作夥伴),一站式運營與管理,避免了以下8個錯誤因素。
  • 相撲館吃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
    在國技館裡是禁止拍攝的,所以沒有辦法給大家展示相關視頻和圖片。但是煩客在距國技館200米處有家前橫綱相撲手開的相撲火鍋店裡拍到了正在競技比賽的錄像。沒有參觀相撲館以前,大家可能都跟煩客有相同的感覺吧,相撲又肥又蠢,他們恨不得500斤重是個不能自理的大胖子。
  • 恐龍季 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在上海自博館「擺攤」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研究恐龍有什麼意義?」炎炎夏日,一批恐龍研究大佬們正在上海自博館「擺攤」,接待對恐龍有興趣的觀眾現場溝通交流,許多大小朋友紛紛向專家拋出心中關於恐龍等古生物的疑問。這是上海自然博物館2018恐龍季策劃的「馴龍高手——與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以期架起科學家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
  • 蜀人鍾子丨成都遊歷記⑤成都博物
    四川素來便是文物精華之地,從震驚世界的廣漢三星堆青銅器文化以下,歷代年間就有了許許多多濃縮著歲月滄桑的歷史文物,而今要想尋覓觀摩它們的蹤跡便可到博物館看看。四川博物館並不大,只有兩層樓,有時卻還看不到許多文物,這使我很奇怪它們是如何被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