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2021-01-15 新周刊

《走近科學》:「走近」太多,「科學」太少。

打破封建迷信,傳播人文關懷,渲染民科的浪漫主義思想,《走近科學》一檔節目幹了好多活。

某時某地出了一件咄咄怪事,原因何在?

記者走訪始發地,採訪三表姑七堂叔,調查當事人成長背景與童年經歷;又諮詢了精神科、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專家。

一層層鋪墊,一點點渲染,神秘事件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嗓子眼,但他們最終等到的,卻是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9月30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觀眾們終於在不斷走近科學的旅程中停下了腳步。

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走近科學》

連當年一邊罵節目組故弄玄虛、糊弄觀眾,一邊又忍不住看下去的「黑粉」們,也紛紛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的不舍之情:「雖然它有鬼片一樣的開頭,腦殘片一般的結局,但還是止不住地好看。」

科學博主畢導也懷念起當初求知慾爆棚的自己:

「比少年包青天還過分的bgm,配上張騰嶽老師迷幻的語氣,3分鐘內直接把氣氛烘託到高潮,之後全程高潮,讓每個觀眾都不得不在電視機前捶胸頓足拷問自己:『是啊!究竟是為啥呢!』

有時候一期節目要分上中下三集播,那種看完前兩集後的求知慾能讓人自焚。但每期的結尾都讓你想砸了電視,這踏馬和科學究竟有什麼關係!」

全國觀眾都很想問這個問題。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學》究竟和科學有什麼關係!

到底是走近科學還是走近忽悠,這很難講。

走近科學之

走近偽科學段子

如今全網懷念的節目,也曾是被群嘲的對象。

即便是從未完整地看過一集《走近科學》的人,也會對下面這些案例略有耳聞。

一般,節目是由普通人難以遇見的怪事開始的:

比如,某村子每天半夜都會出現怪叫,弄得人心惶惶。沒人有膽量夜晚出門看個究竟,於是全村人只好躲在各自家床上,輾轉反側到天明。

又比如,節目組到訪峨眉山一個古寺。這裡被高大的樹木重重包圍,怎奈寺廟屋頂上卻不見一片樹葉。

這難道是神明的庇護?無論是遊客、寺中的和尚及保安、文物管理局局長,都道不出所以然。

你也別去猜,猜也猜不對。/《走近科學》

再比如,新婚之夜,老屋牆上竟出現怪影;某男子能從自己身上吸出血來;新疆喀納斯湖、四川獵塔湖、長白山天池多地出現了水怪的蹤跡;天上掉下離奇的藍色冰塊……

奇聞異事本來就能吊起人的十二分之好奇心。這時候,解說詞和主持人張騰嶽再煞有介事地露出幾個關鍵詞「撲朔迷離」「錯綜複雜」。

隨著「究竟……到底……」的經典句式結束,具有強烈視覺張力的海報瞬間覆蓋整個電視屏幕。

從字體到設計都如此「不央視」的央視節目海報,觀眾們是前所未見。

背景音樂也悄然響起,讓大家的汗毛都隨著節拍起舞。

後有網友整理發現《走近科學》的幾首常用BGM就有來自於恐怖片《月光心慌慌》和《死寂》的插曲,也有那首總喜歡在破案時分出現的《X-file》。

記者們的調查隨著背景音樂的進行逐漸深入。經過一系列的採訪,專家解答後,謎底終於浮出水面——

原來,村子半夜可怕的叫聲,是一個胖子在打呼嚕。

原來,峨眉古寺屋頂不見落葉,是因為此地風大,吹跑了。

原來,老屋怪影是小孔成像。

原來,男子之所以能夠吸血,是因為他牙齦出血。

原來,最痛恨「原來」這個詞的,是《走近科學》的觀眾。

逐漸露出蒙娜麗莎的假笑。

「那水怪之謎他至少要給我一個說法吧?好歹是個央視節目,還能吹牛不成?」你這麼想著。

說法這不就來了嘛,三個湖裡的水怪分別是水獺、烏龜和朝鮮人開的汽艇。

《走近科學》明明輕輕鬆鬆,就掌握了千千萬萬顆隨調查推進跌宕起伏的心。

但在節目結束前的一分鐘,他啪嘰一聲,把心都捏碎了,然後簡單粗暴地給你總結:這就是科學。

此時此刻,觀眾們臉上的表情,或許就和這位舔過天降藍冰的村民一致——他曾表示這冰「鹹鹹的,挺好吃」,但節目組告訴大家了,藍冰是從飛機廁所出發的高空墜物。

作家韓寒也被節目欺騙過:「《走近科學》就是因為走了好幾年,還沒有走近過,所以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學。」

他在自己的《他之國》中也闢出一塊荒誕的土地,留給《走近科學》:

一個農民伯伯種白蘿蔔,竟然長出一棵胡蘿蔔。他請來農業專家、基因專家,從基因突變等角度分析,最後發現,原來,是胡蘿蔔種子不小心混進去了。

氣憤又「心碎」的網友給《走近科學》總結了三宗罪:污衊當事人,把人當瘋子;侮辱觀眾,把人當傻子;恐嚇觀眾,把一檔科普節目生生拍成了鬼片。

《走近科學》並非從一開播就如此「沙雕」。主持人張騰嶽在一次採訪中回憶,1998年至2003年間,節目都是《爆炸消除鍋爐預應力》式的「真科學」,還曾請到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同臺。

事實證明這般硬核的科教節目並不利於大眾傳播,節目收視率一度接近於0。

「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反倒是從2004年開始採用的「走近偽科學」方式,從社會生活中獲得焦點、熱點、疑點、難點及新現象,並給予科學上的解釋,這才讓一檔節目獲得了國民性。

《走近科學》一接地氣,收視立即大獲成功。

在後來的法制類節目中,我們都多少能看到「走近科學」故作神秘的套路:寂靜的夜,一雙黑手伸向了她。如花似玉的少女,又是否會慘遭蹂躪與摧殘?廣告之後,精彩繼續……

三言兩語就能概括出來的故事劇情,更讓《走近科學》成為社交網絡上輕易被cue到,時不時就能拿出來罵兩句的段子。

主持人張紹剛在《吐槽大會》上cue起這檔節目,他也說:「別再提撲朔迷離、錯綜複雜了,你們節目應該是大跌眼鏡、啼笑皆非。」

張紹剛和張騰嶽其實是校友。/《吐槽大會》

走近科學之

走近真實的中國

英國科幻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曾提出「科學文化界的三大定律」,其中就有這麼一條:

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看似詭譎的《走近科學》,不過是一部源自本土民間的《十萬個為什麼》。它所展露的正是老百姓在面對自己無法解釋的現象時,最真實的反應。

央視官網上還留有「捉鬼」系列視頻。

每一集的標題都很嚇人——夜半鬼剃頭、命懸一線、家纏狐仙、夢中豔影、油炸厲鬼……

但內容皆是大同小異——老鄉突然患病,但都沒有去醫院找大夫治療,反倒在家裡請來道士神婆,一頓折騰之後,才發現是被騙了錢。

兩位中年演員反覆在節目的情景劇中扮演起「道士」和「神婆」的角色,又是讓筷子在裝有水的碗裡直立,又是揮舞菜刀在患者頭頂上來回耍,又是讓屋裡燃起鬼火,又是徒手探探油鍋的……

被騙的老鄉面對鏡頭述說自己當年被騙的很傻很天真;專家負責從物理、化學的角度解釋「鬼顯靈」的原理,讓江湖騙術不攻自破。

節目組為了破除民眾的迷信思想,可謂煞費苦心。

節目組的苦心,則通過最後主持人老母親似的反覆強調顯露出來,「有病尋醫,巫婆神漢不可信啊。」

像《千年女屍復活》《香屍謎案》《湘西趕屍》幾集可以說是《走近科學》中最值得被稱為「童年噩夢」的節目,觀眾差點都以為這節目要和屍體槓上了。

這些選題自帶流量,但帶著你走進靈異事件的節目,往往會在最後告訴你再可怕的東西,也是這世界上現實存在的物質與科學的化學反應,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走近科學》還有一類節目,是人造的怪像:8歲孩童被殭屍附體,浙江某地一村民家突然地下冒血,86歲的老人身體會出現自燃現象。其最終的解釋,都是主人公故意為之。

這種一看標題就很中二的節目,不知當時大家為何如此入迷。

再具體一點,以上這些怪事發生的原因是:渴望親情的孩子為了得到爸爸的關注,模仿起了殭屍;無聊村民為了博得大家關注,往自己地上潑血;老人身上的火是孫女點的,但大人們都沒發現。

科研人員接觸不到一個裝神弄鬼以尋求關愛的孩子,民生臺光是「正常人」吵吵鬧鬧就有它解決不完的事兒。

偏偏《走近科學》把這類古怪的故事當成完整的一期節目來製作,在雞毛蒜皮中,在「扭曲的人性」中,他們都為科學找到了存在的方式。

知乎網友@石二郎說他最喜歡的一期《走近科學》是《我想飛行》——

初中畢業的農村小夥,沒文化也沒錢,但有一個飛行夢。

為了能打造出飛機零件,他到一個環境惡劣的煉鋼廠打工;還自己上網搜集飛機的製作方法,最後選定了由骨架、旋轉翼、發動機和操作杆組成的超簡易直升飛機作為自己的目標。

第一次飛行,他差點墜機身亡。

第二次,為了解決平衡問題,他在機尾綁上兩塊磚頭。如果再不成功,他可能真的會死。

全村民都來看他笑話,等著他再摔下來一次。

這一次,小夥真的成功了。驚訝的村民被他的高飛歡呼,還感動得落下眼淚。

只要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打破封建迷信,傳播人文關懷,渲染民科的浪漫主義思想,《走近科學》一檔節目幹了好多活。

據製片人張國飛反映,節目有許多素材都是熱心觀眾致電爆料的。看來,那些荒誕惡搞的情節,也不全是節目組主動營造的效果。

在許多報刊新聞、電視節目都無法觸及的村莊裡,老百姓或許就正過著這麼熱熱鬧鬧的日子。

一位微博網友的總結到位:《走近科學》堅持貫徹了我國的唯物主義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李白式的浪漫主義思潮與希區柯克式的懸疑恐怖風格。

走近科學之

走近未知的一切

《走近科學》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走近」太多,「科學」太少。

網易新聞曾在系列報導中指出:

「《走近科學》自2004年改版後,在隨後的幾年裡為了提高收視率,選擇了一條靠懸疑詭異博眼球的偽科學之路。

該節目號稱宣揚科學,可相當的一部分選題策劃根本與科學毫不相關,比如水怪UFO等難以科學實證的未解之謎,或各種裝神弄鬼的靈異事件。

這些聳人聽聞的事件背後要麼純屬狗血誤會,要麼乾脆宣布是當事人有心理問題,一切都是幻覺,最終都淪為打著科學幌子的人造鬧劇。」

不明飛行物最後被證實只是一隻飛蛾。

那麼,什麼是好看的科普節目呢?

像英國BBC那樣,大投入大製作,蟄伏几年時間拍出《地球脈動》《謊言間諜》,多維度呈現大自然的真實面貌;

還是像美國探索頻道,請來貝爺帶觀眾走近地球上最野的地方?

《地球脈動》

不同的語境下,科學自然有不同的自我表達方式。

「中國人自古善用故事形式載以道義和真理」。製片人張國飛在一次採訪中指出。像「夸父追日」,像「兩小兒辯日」。

他曾觀看大衛·科波菲爾來華演出。這位魔術大師把自己的術法變成了故事中的一個情節,他用這樣的念白來作為空中飛人表演的開場:我小時候有個夢想,那就是在天空中飛翔……

《走近科學》用的也是這種「講故事,說道理」的手段。它只不過是把故事中常見的「很久很久以前」,都變成了「月黑風高夜」而已。

在月黑風高夜發生的故事,恰恰好是能夠在觀眾快速轉臺的兩秒鐘時間裡將人留下來的故事。人在了,科學普及工作也就好做了。

哥倫布西班牙起航,特斯拉發明交流電,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腳印,這是科學。

後來電流被運用來製作路電燈,電燈螺絲鬆了,夜間一明一暗嚇壞了老人;電線漏電,路過的狗痛得汪汪大叫;電筆壞了,所以在空氣中到處測量都是220V——這是《走近科學》。可「走近科學」的背後說到底那還是科學。

真正的科學,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wikipedia

為《走近科學》收視率做背書的,只是觀眾自身渴望探索與發現的求知慾。

這麼說來,研究所裡等待的未知實驗結果是科學,家庭主婦對如何把生活過得更好的思考中也有科學。

但顯然如今後一種科學在各大短視頻平臺找到了更好的存活方式——靈異現象+貌美村姑,一看就是高流量高轉發,順便還能帶帶貨。

《走近科學》停播,前一種科學顯然又少了一種講述。

只是,《走近科學》停播10天後,一顆隕石墜落在了吉林省松原市附近,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多地的網友均目擊到這顆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

在這條新聞的微博下面,最高贊的回覆是:

如果《走近科學》不停播的話,這個事可以播三百多期。

參考資料:

《因為我們在努力》,樊春豔,央視國際

《張國飛、張騰嶽做客新浪聊天實錄》,央視國際

作者 | 麻醬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ELLEMEN睿士今天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以宣布這個消息的博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的話來說,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
  • 國產恐怖電影佳作,《詭絲》讓你走近科學,而它是我們的童年陰影
    其中當屬懸疑、恐怖類型的電影,最是令觀眾們既想看,卻又不敢看的陷入到這種複雜的情緒當中。然而因為一些規定,在我們國家如今基本上是看不到什麼優秀的恐怖電影了,因此也就只能看看美國亦或者是日本等地方的恐怖電影。不過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時候,我們的國產恐怖電影也是有過輝煌的時候的,也出過不少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
  • 說一件給你造成「童年陰影」的事?
    明天就是萬聖節借著節日陰森恐怖的氛圍妮妮醬就要來給大家盤點那些嚇死人不償命的「童年陰影」系列妮妮醬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魔方大廈》動畫講的是主人公來克白臉腮紅、截肢的玻璃人水晶棺材、鬼魅司機以及各種怪誕圖案與迷幻音效畫面是如此的陰森魔幻現在回想起還是一身雞皮疙瘩明明一部隱喻現實的成人動畫卻因為中國分級制度的缺乏放給小孩子看估計是很多小朋友的童年陰影吧
  • 童年陰影大盤點,每一部都曾讓你不敢上廁所
    半明半暗有些舊的屋子,懸疑詭異的氣氛渲染,穿著藍衣也足夠驚悚的長髮女鬼,每一點都是童年的傷疤。看過之後不敢一個人睡覺,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山村老屍》對很多人來說不是童年陰影,因為小時候根本就不敢看。3、《鴨子偵探》《鴨子偵探》主要講述鴨子偵探梅拉德小姐和她的侄子探長維勒,憑藉聰明才智破獲一樁又一樁案子的故事。
  • 「童年陰影」出了美國版?這片必須安利!
    童鞋們還記得當年的《走近科學》嗎?當年央視這檔「神奇科教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一棟死過人的單元樓,狗進去時總是瘋狂慘叫!一對老兩口家中的燈每到半夜就會莫名亮起!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科學......這令人熟悉的開頭,恐怖片一樣的拍攝手法,玄而又玄的詭異事件;經常把幼小的我們嚇得不敢睡覺。直到最後真相揭露,才發現,這是一個妥妥的沙雕節目啊!
  • 靈異節目的始祖,竟然是臺灣版走近科學?
    這個時間,最適合講鬼故事靈異事件什麼的了。它也是臺灣電視史上 第一個靈異單元, 甚至算得上是 靈異類節目的始祖。1991年《玫瑰之夜》開播,《鬼話連篇》也成為了收視率最好的 深夜節目之一。而到了1998年,隨著《玫瑰之夜》的停播;《鬼話連篇》單元也因此獨立運作,繼續更新。
  • 被稱為「童年陰影」《黑貓警長》,原來是一部科學知識普及動畫
    那些活躍在八零、九零,甚至是零零後記憶中的童年經典,不應該就此塵封。序言近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修補後的《黑貓警長》重新登錄螢屏,喚醒了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對於這部作品很多小夥伴表示在故事精彩之餘,還是不少孩子的童年陰影,黑貓警長正義高大的形象讓他成為了無數小朋友心中的偶像,那些略顯陰暗的反派角色,同樣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被稱為「童年陰影」《黑貓警長》,原來是一部科學知識普及動畫
    那些活躍在八零、九零,甚至是零零後記憶中的童年經典,不應該就此塵封。序言近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修補後的《黑貓警長》重新登錄螢屏,喚醒了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對於這部作品很多小夥伴表示在故事精彩之餘,還是不少孩子的童年陰影,黑貓警長正義高大的形象讓他成為了無數小朋友心中的偶像,那些略顯陰暗的反派角色,同樣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英國版《走近科學》揭曉謎底
    英國版《走近科學》告訴你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神存在呢?這是上帝都沒有辦法告訴我們的答案,因為上帝存不存在,人類也不是很清楚。儘管現如今大多數人信奉的都是科學,但是依舊有少部分的人相信上帝和鬼神都是存在的。並且認為只有做好事的人才能夠在死後入天堂,而做了壞事的人死後是需要下地獄的。
  • 英版「走近科學」實驗,拍下這樣的畫面!
    英版「走近科學」實驗,拍下這樣的畫面!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魂存在?每個人嘴裡的說法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聲稱經歷過鬼魂,還見到過鬼的存在,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一些唯心主義者,他們始終相信鬼是存在的,在之前科學發展並不完善的過程當中,一些現象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所以很多人都把這些定義為鬼魂,現在在科學上把這些現象都定義為迷信。
  • 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
    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關於牛鬼蛇神的傳說,這些傳說聽起來非常詭異,更讓人內心害怕,很多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的存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比如說鬼打牆,幾乎人人都有過,但這種現象的發生並無法確認鬼是真實存在的。
  • 科學怪狗:最難辦到的事,是與自己和解,最難對付的敵人是自己
    童年的陰影是伴隨人一生的痛苦回憶《科學怪狗》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這部影片中的很多場景,比如說小鎮、街道,既要表現出真實感,又要在片中展示出一種波頓式的黑暗感來,都是極其複雜的場景。並且這個小鎮的設計靈感,來自波頓所長大的地方。
  • 被央視停播的4檔綜藝,當年紅極一時,最後一個比肩《快本》
    《幸運52》,這檔綜藝節目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裡面砸金蛋的環節,觀眾很有代入感。李詠當年通過主持這檔節目迅速走紅,他在主持的時候,風格幽默有趣,很受觀眾好評。
  • 英版的「走近科學」告訴你
    鬼魂是指人死後留在世界上的靈體,科學已經無數次的驗證過世界上沒有鬼魂的存在,鬼魂之說不過是荒誕的言論。在古代,人們通過在特定日子的祭祀,來懷念故去的祖先與逝去的親人。鬼,最開始是由古代帝王提出的,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民眾產生對皇權的忌憚,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 這檔節目「靈異事件」頻發,在央視黃金時段連播21年,被奉為經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童年噩夢?但是在去年的9月份,《走近科學》這檔節目宣布正式停播。雖然常常會吐槽,但是面對突然襲來的停播公告,不少觀眾還是表現出了對它的深深不舍。狗血節目的由來那麼《走近科學》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英版「走近科學」給了定論,不用再害怕了
    鬼魂在西方世界中指人死後的魂魄,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並不存在鬼神之說,在古代,人們大肆通過舉辦祭祀活動來保佑平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願意相信科學,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證實鬼神並不存在。英國版的《走近科學》節目就用實驗來證明了人們的疑惑。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得知,世界上任何物體都要產生能量,只要有能量的存在,就能被檢查出,倘若不需要能量就能存活,基本可以確定是純屬猜測。
  • 被家長舉報停播的動畫片,第三部最可惜了
    沒有動畫片的童年就不是真正的童年。在小的時候,絕對少不了動畫片的存在,那可是我們童年快樂的源泉。但是有些家長會覺得有些動畫片裡的情節不太適合小孩子看,便去舉報,也導致了有些優秀的作品被禁播了。今天就來說說那些被禁播的動畫片。
  • 劉悅坦:用「演讀」打造青少兒科學閱讀體系,讓孩子童年讀書有規劃
    結合劉教授自身的童年讀書經歷,以及在山東大學任教及高考語文閱卷的近20年經驗,並針對1000多位本科生碩士生深入調查研究,發現不同學科的優秀人才卻都是在童年時期有著同樣的讀書積累,為後期的求學之路奠定了厚積薄發的強大根基。 童年閱讀經歷,決定人生格局。如果在童年時期就能夠科學性的有規劃讀書,這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發展會有著多方面且深入長遠的影響。
  • 英國的走近科學中,拍下了這樣的畫面
    在我國的民間是流傳了很多的故事和習俗,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很多的事情都是十分的迷信,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並沒有什麼信念的依靠,所以很多時候就會現在把信念傳達到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迷信。
  • 阿爾法蛋大蛋2.0帶你告別童年陰影
    不得不說,即將2021年了,「恐嚇式」教育依然在延續。一些家長用最粗暴、最快捷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上偷懶。這些陰影,你兒時遇到過嗎?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恐嚇式」教育造成的這些童年陰影,能對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在「中國家庭情商」首倡者、合肥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林林看來,首先,孩子會越來越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