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覺醒之入侵》帶你領略與眾不同的廢土文化
戰爭只是戰爭的開始,沒有戰爭的結束。——路西法·晨夕《聖經 啟示錄》
廢土文化是科幻文化中的一個類別,強調人類在經歷了史無前例的災難消耗後,世界徹底化為廢墟,其威脅包括:人工AI濫用導致機器人起義、最常見的核戰、生物變異產生殭屍瘟疫、各種超自然現象、宗教審判等。與此同時,倖免遇難的人類在殘酷環境下,所產生的各種故事、心態、人性表露、對生存的渴求等一系列互動機制使局外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共鳴,進而表現出的一種文化形式。
廢土元素早在瑪雅文明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就已孕育,而瑪雅人的經典末世預言和對天文知識的精通,加上真實歷史上確切發生了毫無預兆性的族群快速消亡,讓人不經聯想到廢土文化先前預兆及其概念指向。
廢土概念最早源於二戰後,六七十年代因越南戰爭以及美蘇冷戰影響達到頂峰,公眾對核戰可能造成的世界性毀滅開始擔憂,慶幸的是世界並沒有毀滅。在上世紀末的娛樂文化中,廢土題材的影視小說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掘地而起,如被一代人記憶猶新的《北鬥神拳》、日本著名動畫導演押井守的早期作品《天使之卵》、科幻小說宗師、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的經典名作《神經漫遊者:重啟蒙娜麗莎》以及喬治·米勒導演的《瘋狂的麥克斯》、由科幻小說大師弗蘭克·赫伯特執筆,被後人翻拍、改編及遊戲化的《沙丘三部曲》等題材作品為人類打開了一道與眾不同的大門。
遊戲產業化的今天,利用廢土文化賺取眼球的遊戲簡直數不勝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廢土類RPG便是《輻射》系列,該類作品為玩家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一幅末世廢土場景,而其中令郎滿目的任務以及70年代賽博電晶體廢土畫風簡直令人大呼過癮。
可筆者認為,此類遊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小人物的逆襲與泛英雄主義結合,衍生了一種平易近人的遊戲代入感。同時,各種周遭環境、劇情導向、npc互動等因素影響,促使玩家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到一把成為「救世主」的新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並不只是一味的正邪之分,因為廢土的特殊背景,玩家們通常能以「執法者」或「審判者」自居,擁有生殺大權。如此行事方式是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體會到的!這使得遊玩者產生了超現實主義意識,進一步深化了遊戲層面的藝術性。
然而此類泛娛樂性的西方式敘事手法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給玩家帶來某種盲目的自信感。或許太多末世類遊戲都存在著這樣的『詬病』,但是總有些與眾不同的存在!國漫之光《末世覺醒之入侵》躍入眼帘。這款手遊基調完全遵從原著動畫概念,不僅為玩家們提供了另一種廢土遊戲模式,更有著令人深思的劇情內容。
故事發生在主角的意識世界內,在這個世界中,因為一場超越現實科技的實驗,導致人工智慧異變,摧毀了整個文明發展進程。只有主角的自我「覺醒」才能結束這場夢境,而「入侵」則代表了幫助主角喚醒自我的一股力量,玩家扮演的角色通過網絡,侵入了主角的思維,在這個艱苦的環境中,通過與環境、人工智慧、以及與主角的意識投影一起面對困境,不斷進行抗爭,從而讓主角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走出自己的幻想,迎接新生活歷程的正能量遊戲!
總之,千篇一律拯救廢土世界的我們或許早已對這一題材感到厭倦,也許在現實中,我們力所能及挽救世界的方式恐怕只有希望沒有戰爭了,畢竟地球母親只此一枚~
由上海晁圖網絡發行,騰訊視頻正版授權以同名動漫改編的科幻廢土mmo手遊《末世覺醒之入侵》很快將於大家見面,現已開啟全網預約!
【來源:末世覺醒之入侵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