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垃圾處理「分一分」,農村環境「美十分...

2020-12-17 鎮江金山網

金山網訊 鎮江揚中是全省首個在農村推行垃圾分類的縣級市,八橋鎮是當地垃圾分類的試點鎮。近日,八橋鎮利民村村民姚賢根將一袋瓶瓶罐罐,拎到了鎮上的指定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隨後憑票據兌換到一包小禮品。回家的路上,他和同行的老鄉念起了順口溜:「垃圾處理『分一分』,農村環境『美十分』,農民滿意『一百分』。」

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到「怎麼分」,從「怕煩神」到「主動分」……如今,垃圾分類這個「新課題」已經在當地農村變成了「新風尚」。

69歲的陸桂芳是八橋鎮上的垃圾分類管理員,每天負責清潔22個點位、44個垃圾桶,對垃圾分類進農村感觸頗深,「分類之後,不僅我們清運方便了,村裡的環境也有了明顯改善,清爽整潔多了。」對此有數據佐證:垃圾分類前,全鎮每天的生活垃圾為15噸左右,目前大幅削減至2噸。

記者留意到,八橋鎮不僅集中設置了垃圾分類宣傳欄和收集亭,而且在村民家門口擺放了「兩分類」垃圾箱。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採取的運行模式是「戶分類、組收集、村中轉、鎮處置」,「我們新成立了有機易腐垃圾處置中心日處理量達到2噸,每天有專人收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正在不斷健全。」

2017年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263」專項行動,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要求以來,揚中堅持將城鄉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作為優化城市環境、提升人居品質的重要抓手,系統推進全市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此後,油坊鎮、八橋鎮均被列入農村垃圾分類試點鎮。

值得一提的是,揚中試點垃圾分類進農村,當地村級黨小組被充分「賦能」。黨小組不僅帶頭學分類知識學如何分類,而且主動擔任「垃圾分類宣傳講解員」,協助聯繫村民小組和村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怎麼區別幹垃圾和溼垃圾?」從黨小組活動到村民會議,黨小組成員一遍遍講、一遍遍示範,內化為百姓的自覺行動。

目前,試點鎮上已經形成這樣的「圈子」:1名黨員帶多名群眾,引導群眾主動自覺進行垃圾分類。黨小組還將垃圾分類作為小組會議的課題,納入年終優秀黨員評比體系,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引領性。

在鎮域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基礎上,今年,揚中又新增三茅街道為省級「垃圾分類試點全覆蓋鄉鎮」,在街道內的238個居民點、自然埭、商住樓實施垃圾分類,進一步「完善前期分類投放、中期分類轉運、後期分類處置」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當地還通過制定《揚中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揚中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專項規劃》等,不斷整合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和垃圾收運點功能,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健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揚中市城管局局長陸學兵表示,隨著城鄉融合進程的加快,從城市到農村垃圾分類的新風尚正在形成,「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變成『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朱婕 蔡小俊 孫靜)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農村環境整治,美了鄉村樂了農民
    鳳凰鎮恬莊村成功創建江蘇省首批傳統村落……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基本達100%,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100%,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9.25%,今年9月率先通過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驗收銷號。
  • 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全面推動學校垃圾分類工作,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樹立綠色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我校三年5班的同學們進行了以「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為主題的國旗下表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源:長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繡花功夫」繡出基層治理新亮點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央廣網蘇州9月2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郡縣治,則安天下。在《老子》中曾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將「小鮮」解釋為「小魚」還是「美味菜餚」,都是以烹飪比喻治國,意在治理國家要有審慎負責的態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2020-12-02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湖南長沙:「網上回應、網下秒辦」為民服務...
    中國法院網訊(韓緒光)「小孩在長沙縣農村讀六年級,想把他帶到身邊來,可又錯過了報名時間,怎麼辦?」網友「碧貴園」通過網絡向長沙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反映的問題,約半個小時後,就得到了回復。9月27日,「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湖南省長沙縣,了解探尋長沙縣「網際網路+基層治理」的創新軌跡和經驗成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揚中:「城管經驗+農村自治」開啟鄉鎮...
    農村的「城市病」誰來治  近年來,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同時,一些鄉村患上「城市病」:一些家庭式小作坊的興起,在帶動家庭增收的同時,也帶來環境問題;今天這個部門栽杆子,明天那個部門埋管子,千辛萬苦修好的路,三天兩頭就被開膛破肚;電信寬帶進村、行動網路入戶,各類線纜亂搭亂接,村前埭頭常常可見「蜘蛛網」。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智慧城市如何讓城市更聰明?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智慧城市系統可以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轉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多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對個人來說,智慧城市將會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建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人民城市為人民」 解鎖城市幸福密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歷史與現實都充分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
  • 愛貝英語11月ECA: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
    各個小區裡,每天固定時間段,居民們拎著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到垃圾收集點投放垃圾,並按照規定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入相應的垃圾箱內。現場還有工作人員指導正確的分類方法。每個地鐵站內,幹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成對擺放著,地鐵廣播循環播放著「請嚴格執行垃圾分類……」街道兩旁、商場超市和其他公共場所都能看到這樣的垃圾桶「組合」。
  • 上盧初中:垃圾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
    上盧初中:垃圾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09:37:00 | 作者:吳丹丹 | 編輯:董之震  「保鮮膜屬於什麼垃圾?」「被油汙染了的舊報紙是否是可回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組建村(社區)、部門交流群,對網格員上報的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隱患,通過開協調會、看現場、定方案、快處置,提升聯動聯治成效。   「不知道是誰把建築垃圾倒在我們小區,影響了我們通行,小區也不美觀了。」新豐社區網格員吳衛兵在巡查中,有居民向他反映問題。於是吳衛兵立即聯繫物業,清理掉了這些建築垃圾。
  • 江蘇南京:鄉村垃圾分一分,庭院顏值增一增
    鄉村垃圾分一分,庭院顏值增一增環境之變讓村民感受到農村垃圾分類「新時尚」的魅力 3張八仙桌一字排開,10多張長板凳圍了一圈,桌子上擺放著剛剛從枝頭摘下的桃子、杏子、李子和梔子花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一張長桌旁的「微議事」 蘇州常熟「一日堂...
    「平常和鄉鄰聊天,大家說萬福園美是很美,就是那一片菜地空在那裡蠻可惜的,村裡打算怎麼安排啊?」明晶村韓家橋村民朱振環在議事會上說。今年8月,常熟市常福街道明晶村石口裡、韓家橋2個點位分別以93分和91分的高分通過常熟市級「千村美居」專班聯合驗收。通過拆歸收整合出來的15畝農耕文化園,成了村民傍晚休閒漫步的好去處。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急救箱裡的藥品很全,傷口得到了及時處理,非常感謝,點讚!」……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溼地公園,遊客們對天鵝湖畔的「洪城紅·溫暖家」紅色驛站讚不絕口。站內窗明几淨,物品擺放井然有序,鮮紅色的志願服務愛心標語格外醒目,空調、飲水機、雨傘、醫藥箱、微波爐、輪椅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溫馨簡潔的布置令人如沐春風。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治理要以黨建為根人民為本
    9月22日以來,「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蘇州、上海、義烏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各地在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供經驗。以高效服務便利社區生活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景城民眾聯絡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標語映入眼帘。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鎮江:深耕細作「紅色網格」 寫好農村...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社會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村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街道堅持將組織建設與農村基層治理有機結合,依託紅色網格,推行「黨員入戶問事、村民懇談提事、代表專題議事、聯盟共建辦事、黨群考核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全域治理的農村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村務公開欄「不夠用」了 幹群關係更和諧了
    在周樹春看來,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群眾普遍關心的財務收支、資產處置、惠農補貼等事項實行底根公開,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真正保障好維護好基層群眾合法權益。「通過制定底根公開目錄、嚴格審批制度、實行集中過堂等措施,能夠大大壓縮村幹部『操作空間』,確保基層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蒯本勝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底根公開制度如果不注重落實、監督不到位,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8月份以來,濱海縣紀委監委組織2次大規模督查,覆蓋15個鎮(區、街道)105個村(社區)。
  • 大國小鮮 基層之治|楊浦三個小區圍牆被推倒,居民竟然拍手叫好?!
    在9月23日舉行的「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中,記者走進了這個「三區合一」後的美麗家園。據介紹,為進一步提升遼源西路睦鄰中心周邊居民區整體環境,營造「安全、整潔、文明、有序」的居住環境。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落實「五違四必」,圍繞「睦鄰中心」,楊浦區江浦路街道對遼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鐵路工房三小區進行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