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裡四海八荒其實沒出山東地界!為什麼海神都是人面鳥身?

2020-12-15 山海經解密小七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一個野生的山海經愛好者,這篇文章作者是和我一樣靠愛發電的知北遊老童鞋。

我們之前說了虞夏時期的「四海」你被四海八荒騙了嗎?其實真正的四海八荒恐怕連山東地界都沒出,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山海經》中記載的四海神。

一、山海經裡的海神記載

原文的記載是這樣的:

《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惟海神。

《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大荒西經》: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大荒南經》: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餘。

「禺」的「」, 有時候也寫作「猇」,在古書裡右旁的「虎」形誤作「虛」,其實沒那個字,「」字古音與「號」同,所以在《大荒北經》和《海內經》裡寫作「禺號」。

他是黃帝十二姓中的任姓的祖先。《大荒東經》裡說黃帝生禺,而《海內經》裡說: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我們在以前發布的文裡也說過,「黃帝」就是「皇帝」,也就是皇天上帝,「俊」是他的名字,也就是舜或嚳,因為他是上帝,所以又稱帝俊、帝舜、帝嚳,其實他們是一個人,戰國時期把黃帝、帝舜、帝嚳硬給拆成了三個人,那是很錯誤的,因此弄得許多上古傳說成了一鍋糊塗糨子。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拋棄這些謬論,這樣才能正確地認識《山海經》。

禺號

二、北海神、東海神禺號、禺強父子

奚仲是薛國的祖先,薛國是任姓,《大荒北經》裡又說「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儋耳是禺號的兒子,也是任姓,很顯然,禺號就是任姓的祖先。

禺京就是禺強,「京」、「強」在古音裡讀音相同,是通假字。據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的意見,《海內經》裡說的禺號的兒子淫梁也是禺強,其實「淫」字應該作「涇」才對,在清華簡九《廼命》裡,「淫」字都寫作「涇」,《山海經》本是楚地流傳的文獻,它可能本是作「涇」,因為楚文字用之為「淫」,所以後人給改成「淫」。

「涇梁」的促音就是「京」或「強」。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又出來個「禺陽」,這個大概是最早見於南宋時期羅泌的《路史》,該書《疏仡紀·黃帝紀上》裡說黃帝的妻子嫫母「是生蒼林、禺陽,禺陽最少,受封於任,為任姓。」羅蘋註:「任出禺陽,而奚仲等皆任姓,有自來矣。」

可下面他又不稱「禺陽」了,而是稱「禺號」,說:「禺號生禺京、傜梁、儋人,京居北海,號處南海,是為海司。」羅蘋註:「禺京即禺強,或作偶,非。字音虞。郭為語龍切。《山海經》:『黃帝生偶號,偶號生偶京』,又云:『帝俊生禺號』,皆非。」他們也沒說禺陽是不是禺號,卻把《山海經》的記載一句「皆非」統統給否了。

還自作聰明地把「海神」改成「海司」,大概是想說是主管大海的人或官職,可上古三代時期哪裡有「海司」這樣的名稱?清代吳任臣《山海經廣注》裡認為「禺陽,是為禺號,生禺京、傜梁」,顯然是根據《路史》來的。

羅泌作《路史》,他兒子羅蘋給作注,這爺兒倆最喜歡調和諸說、聯想發揮,也喜歡更改古記、篡改古書,而且每每自作聰明,結果他們有很多真知灼見,也弄出很多糊裡糊塗的假歷史。

羅氏父子把禺陽也當成黃帝的兒子,說成是任姓的祖先,也不顧《山海經》的記載了,《山海經》明明說著「黃帝生禺」、「帝俊生禺號」,而且也明白地記載著禺號是任姓的祖先,羅蘋卻給來句「皆非」——古書的記載「皆非」,你這些瞎編就「皆是」了?羅蘋還說「禺」或作「偶」,「禺」、「偶」固然可以通假,但是現在能看到的版本裡沒有作「偶」的,「淫梁」也沒有寫成「傜梁」的,也沒有說禺號是「處南海」的,都是羅氏父子為了顯示自己看得多、有才學而徒增紛擾。

禺強

其實從讀音上來看,「禺陽」分明是「禺強」的音轉,「陽」、「強」都是陽部字,所以「強」音轉成「陽」,並非是禺號。《莊子·秋水》裡說北海神名「若」,不知道這個「若」是怎麼來的,別的古書裡也查不到,很懷疑這個「若」也就是禺強,「若」古音裡鐸部字,「強」是陽部字,鐸部、陽部入陽對轉音近。

再看看傳抄古文裡的「若」和「姜」很象,所以也有可能是「強」被通假為「姜」又訛成了「若」。因為「京」、「強」、「姜」在古音裡都是相近的字。

禺號、禺強名字裡的「禺」不知道怎麼回事,從讀音上講,「禺」和「後」在古音裡很相近,懷疑這父子倆都曾經當過某國君,所以稱「後號」、「後強」,就像「后羿」、「後益」、「後杼」之類的名字,「後」就是國君。淫梁(禺強)的兒子番禺當是「番後」,「番」是個國名,也就是「蕃」,《世本》說商的始祖契曾經居住在蕃,在今天山東的滕州市。

「番後」就是番國的國君,就像「夏後」是夏國的國君一樣。禺號、禺強父子可能本來一個統治北海的某地,一個統治東海的某地,後來死後被祀為北海神和東海神,《路史》把禺號給弄成南海神,是錯了。

不聽胡餘

三、南海神不聽胡餘

南海神是不聽胡餘,說他的樣子只是「人面」,下面應該寫脫了「鳥身」二字,看看北海神禺強、東海神禺號、西海神弇茲都是「人面鳥身」,他這裡只是「人面」顯然不對頭。

「不廷」本是個古老的詞語,在周代金文裡經常見,是指那些不肯到朝廷來歸附朝覲的方國,即不肯臣服者,如秦公鎛裡說「鎮靜不廷」,即鎮服靖綏那些不肯臣服的方國,或稱「不廷方」(毛公鼎),後世典籍也寫作「不庭」。

但是在「不廷胡餘」這個名字上,「不廷」應該是個氏名,可能是古傳的「大庭氏」,見《左傳》和《莊子》等書,因為「不」古通「丕」,《爾雅·釋詁》《說文解字》都說:「丕,大也」;「廷」、「庭」也是通假字,所以「不(丕)廷」也就是「大庭」,「胡餘」是他的名字。

有書裡說大庭氏就是炎帝,《左傳·昭公十八年》:「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孔穎達《正義》說:「大庭氏,古天子之國名也。先儒舊說皆云:炎帝號神農氏,一曰大庭氏。服虔云:『在黃帝前。』鄭玄《詩譜》雲『大庭在軒轅之前。』亦以大庭為炎帝也。」那實在是瞎聯繫,杜預注《左傳》就沒這麼說。「大庭」、「炎帝」、「神農」三者本來沒關係,但漢代以後這個說法很流行,人們也就這麼信了。

這個海神到底什麼來頭,實在是不能知道。

古人的名字有促讀有緩讀,這個「不廷胡餘」很可能就是古傳的黃帝大臣封胡,「不廷」的促音近「封」,「胡餘」的促音就是「胡」。前面說過,漢代人把大庭氏當成了炎帝,所以也認為「封」這個姓氏是炎帝之後,如《廣韻》裡說:「封,亦姓,望出渤海,本姜姓,炎帝之後」。

「封」可能就是「不廷」或「丕庭」的促音。《漢書·藝文志》「陰陽家」裡有《封胡》五篇,班固注說是「黃帝臣」。古書裡還寫作「封鉅」,《廣韻》裡說:「封鉅為黃帝師」,就是這個人,「胡」、「鉅」也是音近的通假字。《管子·五行》裡說黃帝「得大封而辯於西方」,而奇怪的是「封」、「胡」、「鉅」古書裡都有「大」的意思,很顯然「大封」也就是「封胡」或「封鉅」。因此懷疑不廷胡餘也是黃帝的子孫而非炎帝之後,只不過後來被促讀稱「封胡」、「封鉅」演繹成了黃帝的大臣了。

弇茲

四、西海神弇茲

西海神叫弇茲,也是個人面鳥身的神。

這個神也來路不明,《山海經》裡沒有他的世系家譜。古代有座與之重名的山很有名,就是崦嵫山,看看朱起鳳的《辭通》就知道,「崦嵫」又作「弇茲」,是一個詞不同寫法。崦嵫山以前的古書認為是在甘肅天水,有人還認為崦嵫山就是焉支山等等,那不過是不明古代地域變遷規律的臆測,沒有什麼根據。其實東漢王逸在《離騷》「望崦嵫而勿迫」的註裡說得差不多是對的,他說:「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崦嵫」也就是「弇茲」,「弇」是「揜(掩)」的本字,「揜(掩)茲」即日掩於茲,也就是日落於此的意思,表示大地的西極之地。

上面說過,虞朝的疆域最西就是到西海(巨野澤)、流沙(泗水),夏朝的時候雖然已經向西超過這個界限了,但是西海和流沙仍然是他們西部疆界的標誌。《山海經·西山經》說:「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這個「海」顯然說的是「西海」,崦嵫山應該是位於西海(巨野澤)東面的某座小山,古人見日落於此,所以才稱之為「崦嵫」。

蒙谷又作昧谷,它應該就是在有緡氏的岷山附近,岷山又作山、蒙山,它既不是今天四川的岷山,也不是今天山東的蒙山,而是山東金鄉縣的某一座小山,在後世並非是很出名的高山大嶽,其實蒙、昧、昬都是音近的字,「昬」即「昏」字,《說文解字》說:「昏,日冥也。」也就是日昏之時,顯然蒙谷就是此蒙山下的某條山谷的名稱,古人認為日落於此,所以稱山為「昬山」,稱谷為「昬谷」,後來寫作「」、「岷」、「蒙」、「昧」等,有緡氏應該是因為居於此山而得名。

另外,很懷疑東夷的大國奄國也是因為它處在西方而得名的,「奄」和「崦」、「弇」都是音同的字,可能就是「奄茲」的省稱。

這個東夷國一直是商代的友好方國,據說從商王南庚的時候,商人就居住在這裡,直到盤庚的時候才遷到了北蒙的殷。而奄國一直是商人的死黨,所以商朝滅亡後,武庚聯合東夷叛亂,奄就是積極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周公東徵的時候,就成了被攻伐的主要對象,最後被滅了國。

那麼就可以知道,西海神名「弇茲」,也是和崦嵫山的得名是一個意思,當虞夏的勢力剛抵達西海東瀕的時候,傍晚的時候人們看到的就是日落於西海之中,所以才稱西海神為「弇茲」。

《山海經》裡的四海神都是「人面鳥身」的樣子,實在讓人不好理解,這肯定是和鳥類崇拜有關,就象《海經》裡崇拜五彩之鳥鳳鳥、凰鳥、鸞鳥之類的,說上帝帝俊還下來和它們交朋友,可見是神鳥。

東夷大族少昊族是以鳥記官,秦人的祖先也是東夷人,《史記·秦本紀》裡說他們兩位先人孟戲、中衍都是「鳥身人言」,和四海神相似,顯然都是鳥崇拜的產物,具體有什麼更深刻的含義,現在已經搞不明白了。

【參考文獻】

《山海經》《孟子》《左傳》《管子》《莊子》《楚辭》《爾雅》《史記》《漢書》《說文解字》《春秋左傳正義》《廣韻》《路史》《說文解字注》《辭通》《殷周金文集成》《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相關焦點

  • 山海經:為何四海海神是人面鳥身,卻不似龍王?此神或為龍王原型
    (一)四海與四方之神在《山海經》中,四方海神的形象大多都是「人面鳥身」、「珥蛇踐蛇」(不延胡餘除外),基本上看不出與江河湖海等水域有關係的元素,可能僅有蛇能夠與雨水有所關聯。東海海神禺虢與北海海神禺疆(禺京)是父子,作為父親的禺猇形象是: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但這裡卻沒有提及兒子禺疆的形象。《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黃帝生禺紆,禺紆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紆處東海,是惟海神。」
  • 科普仙俠劇中三界、六界、四海八荒是哪些地方的統稱
    ,這些劇故事情節很吸引人,加上優良的製作團隊、美輪美奐的特技效果,本就顏值超高的演員在服裝化妝和道具的烘託下更讓很多人追劇追的廢寢忘食,多看幾部仙俠劇後發現很多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故事情節離不開保護三界(六界)或四海八荒安危,也離不開神魔之爭,這讓很多追劇的朋友覺得有點分不太清,劇中的那些地方統稱到底指的是哪裡,三界、六界、四海、六合、八荒都指的是什麼地方呢?
  • 三生三世:白淺被桑籍害的成為四海八荒的笑柄,為什麼還願意為她救...
    導致白淺, 成為了四海八荒的笑柄。但是後來白淺居然不計前嫌,還幫他救兒子。白淺的性格,可並不是爛好人,為什麼如此輕易的就原諒了少辛呢? 其實這個理由,非常簡單。無非是三個原因,第一,白淺畢竟是仙家,講究緣分。桑籍和少辛的兒子元貞,恰好和白淺有一段師徒之緣。所以白淺出手幫忙,也是為了了卻,這一段師徒姻緣。第二,就是桑籍本人了。
  • 五本東方玄幻文:少年路坎坷,唯有修正果,四海八荒皆為螻蟻!
    五本東方玄幻文:少年路坎坷,唯有修正果,四海八荒皆為螻蟻!大家好,小編又來給廣大書友來推薦高質量的書籍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本東方玄幻文:少年路坎坷,唯有修正果,四海八荒皆為螻蟻!今天推薦的小說都是相當好看,保證廣大書友們看完之後還想再看第二遍。
  • 解密:我國古代關於海洋的傳說,這些你都知道嗎
    古籍《山海經》裡面記載了最早的四海海神叫什麼長什麼樣,現在看來很有意思。東海海神:名叫禺虢,長的是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兩條黃色的蛇,腳下踩著兩條黃色的蛇。據說東海海神禺虢是黃帝的兒子,他生了兒子叫做禹疆(也叫禹京、禹強)是北海海神。
  • 為什麼《山海經》中很多人面鳥身?其實大有來頭
    但是,這背後其實折射中外歷史發展不同。因為神話的發達,基於想像力的發達以及後世不斷修訂。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在周朝就設立史官,之後歷朝歷代都如此設定。因為信史的悠久和史料體系龐大,導致神話沒有了發展空間,更沒有專門的學者去修訂這種神話,於是顯得華夏神話要比其他族群遜色。因此有學者認為:華夏人在神話方面的想像力「早夭」了。而《山海經》,則是華夏神話想像力的一種絕唱。
  • 《枕上書》帝君鳳九的白髮女兒閃閃出生,四海八荒同賀
    只見她白撲撲,粉嫩嫩地小臉上一雙圓潤靈動的眼睛,她的額頭正中似隱隱似現地好像有個紅色胎記。帝君仔細看那像是紅色閃電的形狀。帝君激動地把孩子抱到鳳九身邊道:「閃閃,我們的女兒白閃閃。」鳳九的注意力全在嬰兒頭髮上,沒有聽到帝君說啥。鳳九側身抬起頭看了眼嬰兒的頭髮道:「我的金錁子賠光了。」
  • 三生三世:青丘最強女婿團有7位,白家成了四海八荒最大贏家
    不僅擁有四海八荒唯一一隻九尾紅狐,還擁有四海八荒唯一一隻九尾銀狐,帝君的神生到達了巔峰。排名第二的折顏上神,還記得夜華喚白淺什麼嗎?「淺淺」。那折顏喚白真,可是「真真」,你細品。真真是狐帝第4子,四海八荒第一美男子。狐後也曾經感嘆,若真真是個女孩子,恐怕連青丘下任女君白淺也要遜色幾分。
  • 三生三世:四海八荒最強女婿團前來報導 青丘或成最大贏家?
    折顏同九尾狐一族一樣,也是從遠古存活下來的一支神族,他從小就是一隻半魔半仙的鳳凰,一直被父神放在身邊教養,是父神的養子,和墨淵東華都有很深的情誼。他的地位是十分尊貴的,雖然十幾萬年都只是住在十裡桃林不理世事,但四海八荒的人都還是非常尊敬他的。
  • 《御姐歸來》:「四海八荒第一豪媽」馮波寵溺上線
    《御姐歸來》中央八套霸道開播,馮波飾演的「四海八荒第一豪媽」寵溺上線,豪媽氣場已燃,外掛展顏換裝豪秀,寵溺開屏,豪氣沖天。  《御姐歸來》是一部「豪門爆甜」的愛情喜劇,講述了因為家族聯姻而落跑的「艾米爾」藏身「何開心」家做保姆,富家千金變身女僕,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主僕二人互不相讓,花式互懟、互相拆臺,互慫、互鬧、互愛戀的愛情輕喜劇。
  • 看完四海八荒族譜,就知道原因了
    都說青丘的狐狸厲害,到底為啥厲害?看完整個四海八荒的族譜,你就知道後臺有多硬了。天族位於九重天之上,乃四海八荒中最為正統、持重、講究道法禮儀的一脈。天君為天族的權力中心,決定著天族仙者們的命運,而天君的子孫們,卻皆為無欲無爭之人,愛美人不愛江山,前太子桑籍為少辛放棄太子之位,天孫夜華被天君寄予厚望,自出生起便被作為繼任天君培養,卻為了凡人素素跳誅仙臺,為白淺闖大紫明宮。狐族駐守東荒的青丘,由上古神祗九尾白狐一家掌管。
  • 論排面跟熱度,王一博絕對霸屏式登頂,四海八荒都趕來應援
    引言:不愧是長在官方心尖上的人,一部劇開播,四海八荒都來應援,千奇百怪的文案,更是看點十足!王一博的新劇《有翡》開播,熱度跟排面,絕對空前絕後,從金主代言商到各大藍V認證大戶,都紛紛前來應援!看劇節奏更是自帶BGM!有種羨慕是王一博吧!
  • 《枕上書》番外24:四海八荒第一倒黴蛋,小燕被東華當成試驗品
    那蠻荒世界這四海八荒也只有帝君一人能自由進出,裡面的每樣東西自然是極其稀罕的。如今他把龍崽送給你,說明帝君不是一般的看重你。這讓我等好生羨慕。」 小燕喜笑顏開:「那是,冰塊臉雖然人不咋滴,但眼光還是不錯。那老子現在就把龍崽帶走,謝啦。」 見小燕歡欣鼓舞地走了,白淺連宋司命成玉熱鬧看完,再吃完鳳九親自做的糕點,也心滿意足地走了。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八荒四海,為你而來
    所有的批評應該是沒有看過,也沒有看過影版,更沒看被抄襲的書——這世上動動嘴皮子一動就定論的人太多。第一世是墨淵和司音。身為師徒,司音是孺慕之情,所以十四萬年,司音一直守著師傅的遺體,以心頭血養之;願意到凡間歷劫,這才有了第二世。第一世,不是愛情,所以並不多著墨。第二世是夜華和素素。
  • 三生三世枕上書:帝君太有福,家有四海八荒最特別的兩隻九尾狐
    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已經完結了,這部劇中東華帝君和白鳳九的三世虐戀可以說感動了無數人。不過好在最後東華帝君和白鳳九修成正果,兩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令人羨慕。很多人都很關注東華帝君和白鳳九擊敗魔尊緲落之後的生活,而近日原著作者也對帝君和鳳九之後的日子寫了不少的番外,其中一個番外就是關於魔族始祖女神少綰對摺顏上神吐槽東華帝君和白鳳九的關係,她表示十分羨慕帝君。魔族始祖女神為何這麼說呢?
  • 她是最受古人追捧的神獸之一,身份與龍並列,人面鳥身還有九個頭
    弈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大家好,我是閣草。中國神話中的九鳳神鳥,以九頭鳥的形象著稱,最早源於楚人的九鳳神鳥,而第一次被記載入冊的是在《山海經》中,書中這樣描寫九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
  • 中國神妖大全之《鴸鳥》:狌鳥是一種不吉祥的怪鳥,長著人面鳥身
    狌鳥是一種不吉祥的怪鳥,長著人面鳥身。民間傳說中稱這種鳥的腳,就是人的手。據說狌鳥是帝堯的兒子丹朱所化的鳥,它會危害士人和君子,所到之處便會發生政治動蕩,賢良的貴族會被驅逐流放,野蠻的土人則進入朝廷,禍亂朝綱。
  • 強推5本歷史架空小說:看少年金戈鐵馬,四海八荒權傾天下
    在這個網絡資訊時代快速發展的時代,你是不是很久都沒有靜下心來看點爽文了?接下來小編給您推薦強推5本歷史架空小說:看少年金戈鐵馬,四海八荒權傾天下第一本:《唐謀天下》作者:青葉7義陽神情緊張,鬼鬼祟祟的從花簇後面,探出一張吹彈可破的漂亮白嫩臉頰,左右張望著,確定四下無人後,蹦跳著走到李弘跟前。「我母妃請你過去。」義陽小聲的在李弘耳邊說道。「請?」
  • 聚靈初期的孫悟空,封印在一塊仙石裡,出世時震懾四海八荒!
    看過書籍《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最神秘莫測的神仙應該就是孫悟空了,尤其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在第一回的時候,書中說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孕育出了一隻石猴,而這隻石猴就是孫悟空。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第一種是,人之蛇與魚過千百年之長,則能脫胎換骨,化而為龍。五百年為蛟蛇,再五百年為龍,又五百年為龍。神龍復稱天龍,為有神籍是編之仙,則未免龍耳。如《西記》者四海龍王,當是已過了上萬年之修,後有數人。魚壞龍之傳自一言——龍跳龍門。雲在一山之口,歲有數日之牖中期,於是段之魚但能逾天門,則為神龍,自此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