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海經》中很多人面鳥身?其實大有來頭

2020-12-15 文史書香

《山海經》是一部奇書。因為《山海經》裡所記載的各種生物,絕大多數在現實中很難找到。因此,《山海經》到底是在表述什麼,在後世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比如漢朝的司馬遷在修撰《史記》的時候,認為《山海經》所記載的內容是不足為信的。而現代學者考據認為,《山海經》成書年代,距離司馬遷不過幾十年——即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認定:司馬遷和《山海經》最後一批編輯者,所處於的時代具備趨同性。而近代學者魯迅則認為《山海經》是楚國巫師編撰的鬼神之書。總之,古往今來,都有人將《山海經》視為一部奇書。如果從神話史觀角度來看待《山海經》,則會得出一個新穎的結論:那就是《山海經》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理想和追求。

早夭的想像力

神話史學者認為,古代華夏的神話比起其他民族要有所遜色:當然遜色主要體現在不像西方那樣龐大而且成體系。但是,這背後其實折射中外歷史發展不同。因為神話的發達,基於想像力的發達以及後世不斷修訂。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在周朝就設立史官,之後歷朝歷代都如此設定。因為信史的悠久和史料體系龐大,導致神話沒有了發展空間,更沒有專門的學者去修訂這種神話,於是顯得華夏神話要比其他族群遜色。因此有學者認為:華夏人在神話方面的想像力「早夭」了。而《山海經》,則是華夏神話想像力的一種絕唱。

人鳥神的來歷

古人奉行圖騰崇拜。一般認為,圖騰崇拜是基於原始社會時代,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劣勢和弱小的:因為人類的力氣不如熊,敏捷不如虎豹,靈巧不如猿猴,而且還不會飛。於是人類開始期望自己能具備這些動物的優勢。山海經裡很多神怪就是基於這種想像產生的:比如人鳥神,就是人具備著鳥的優勢,即可以飛翔。而人牛神,則是人具備牛的優勢,即可以擁有強大的力量。人類渴望擁有這些力量,來對抗自然,為自己生存爭取空間。其中,人鳥神的形象以及文化意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人鳥神的象徵

在《山海經》中,人鳥神的特點大多是人面鳥身或者鳥首人身居多。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人面鳥身的人鳥神。根據《山海經》描述,黃帝的兒子和孫子,都具備人面鳥身的形象。黃帝是華夏部族的大首領,大首領的後人是這樣的形象,從這可以反映出,人鳥神的本質,更是先民對部落上層人員認知的一種精神投射。而在《山海經》中,幾乎所有的人鳥神,都具備掌握呼風喚雨、改造自然的能力。這反映了古人對部落上層人士的一種期盼,同時,也印證了這樣的一種觀念:那就是在原始社會,酋長和巫師往往是一體的。

因為巫師被視為能掌管自然、溝通鬼神,是介於神和人之間的群體,因此,被部落所有成員所臣服。並且,有的人鳥神可以給自然帶來巨大的破壞。比如《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的顒,也是一種人鳥神,但是,當它出現的時候,必然會導致當地出現若干年的大旱。這又反映了先民對人鳥神的畏懼:因為人鳥神代表著部落的領導者,而大旱這種現象,則象徵著部落領導者對部落的成員,具備刑罰的權力。畢竟,如果沒有賞罰制度,是難以約束一個部族的。

文化意蘊

人類雖然很多屬性不如動物,但是動物沒能成為地球的統治者,而人類成為了。其主要原因在於人類有思想、有智慧。而思想和智慧彌補了人類在體力、敏捷性乃至其他領域不足動物的地方。而人類的智慧,將人類形成了群居、分工、協助的社會,並藉助社會的力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自然領域的困難,最終,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人鳥神的形象,則是人類面對困難的時候,通過想像投射,以部落首領為原型,整合飛鳥和對神力的幻想,創造了人鳥神的神話和崇拜,這種神話和崇拜,鼓舞了原始先民的鬥志,讓原始先民對戰勝自然有了信心。人鳥神信仰的產生助推了原始社會的進步,並且不斷推動夏商社會前進。到了秦漢以後,隨著封建國家的產生和強大,秦漢先民不需要人鳥神信仰來凝聚力量,因此,原始神話退出舞臺。

相關焦點

  • 古文裡四海八荒其實沒出山東地界!為什麼海神都是人面鳥身?
    其實真正的四海八荒恐怕連山東地界都沒出,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山海經》中記載的四海神。一、山海經裡的海神記載原文的記載是這樣的:《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惟海神。
  • 山海經:為何四海海神是人面鳥身,卻不似龍王?此神或為龍王原型
    (一)四海與四方之神在《山海經》中,四方海神的形象大多都是「人面鳥身」、「珥蛇踐蛇」(不延胡餘除外),基本上看不出與江河湖海等水域有關係的元素,可能僅有蛇能夠與雨水有所關聯。東海海神禺虢與北海海神禺疆(禺京)是父子,作為父親的禺猇形象是: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但這裡卻沒有提及兒子禺疆的形象。《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黃帝生禺紆,禺紆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紆處東海,是惟海神。」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山海經·南山經》,鵲山為南山系第一山,鵲山脈之首即招搖山。自此山至箕尾之十山,有十個神。此神仙之狀皆是龍頭鳥身,祭時有與之禮。必須得一環璧,尚有佳者粟,又有方之玉璋,稻米若干,以白菅蒲蓆敷臺。自櫃山至漆吳山有山七座,道七千二百裡。此之神為雞首龍。祭之時,欲以一上方玉瘞土中,食品以粟為主。
  • 《山海經》:為什麼中國的神總是半人半獸?
    西王母《山海經》:又西北四百二十裡,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山加鷂去鳥】崖。西王母其實上述兩個例子只是眾神中的個案,不僅西王母和山神,其它很多神靈都是這副模樣,比如人面蛇身的女媧,比如虎身九尾,人面虎爪的陸吾……
  • 山海經陸吾: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只是個園丁
    它特大的身軀十分雄壯,足有九十九隻老虎那麼大,他又有九條尾巴,面部卻長得很像人。總的來說,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根據郭璞的註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陸吾的位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區域的界限之外,能夠料理天神花園的時節,好似一個園丁,也類似中央空調隨時調節氣溫的存在。
  • 她是最受古人追捧的神獸之一,身份與龍並列,人面鳥身還有九個頭
    中國神話中的九鳳神鳥,以九頭鳥的形象著稱,最早源於楚人的九鳳神鳥,而第一次被記載入冊的是在《山海經》中,書中這樣描寫九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所居的"大荒之中",雖然不能斷定其精確的位置,但可以肯定的的是包括楚地在內,因為楚人的帝君顓頊和他的九個嬪妃都被葬在此地。《山海經·大荒北經》開篇就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身為楚人的愛國詞人屈原,在《離騷》中稱自己為「帝高陽之苗裔」。
  • 《山海經 南山經》:在招搖山裡面有很多奇怪動物,如人面魚身的赤鱬等
    怪水裡有很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叫旋龜,叫聲像木頭被劈開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
  • 人面赤身?《山海經》中的神話生物竟然是真的?
    書中記載的異獸大多奇形怪狀,在現代完全找不到相似的原型,而且大多都出現了類似麒麟、虯龍等類似的神話生物,因此很多專家都認為書中記載的生物只是古代人民在一些生物的基礎上添加藝術加工而產生的虛構生物。但是其實不盡然,世界這麼大,山海經所描述的生物並非完全沒有原型。
  • 終於證實,他才是《山海經》中最厲害的神,比盤古的來頭還要大
    《山海經》是一本很古老的書了,即使大家沒有看過這本書,也聽說過很多裡面的神話故事和神仙神獸。這本書裡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神明,那麼最厲害的是哪位你知道嗎?燭龍,又被叫做燭九陰,是《山海經》中非常厲害的神。燭龍長著人臉蛇身,全身通紅,身形長達千裡,是鐘山之神。
  • 中國神妖大全之《鴸鳥》:狌鳥是一種不吉祥的怪鳥,長著人面鳥身
    狌鳥是一種不吉祥的怪鳥,長著人面鳥身。民間傳說中稱這種鳥的腳,就是人的手。據說狌鳥是帝堯的兒子丹朱所化的鳥,它會危害士人和君子,所到之處便會發生政治動蕩,賢良的貴族會被驅逐流放,野蠻的土人則進入朝廷,禍亂朝綱。
  • 盤點山海經中的十大人面獸
    它是人面鳥身,木精所生,兩翼一足,只要是它出現的地方必然會有火災,所以人們都很避諱它。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曾有賴於畢方出手才破了蚩尤和靈媒組成的亡靈軍團,一統四海。 3、人面鳥身的橐蜚(tuo』fei)。橐蜚也是長著一隻腳,樣子很像貓頭鷹,人面鳥身。它夏天躲在窩裡不露面,到了冬天才會出現。
  • 《山海經》中的奇禽異獸是怎麼回事?
    經中記載伯益每到一地,就會召問土地山神,他們就將本地的人畜情況報告給伯益。所以伯益是通達人畜鬼三界真相的。那麼《山海經》中一些記載其實是涉及到前世,來生,人天之形的,如伏羲女媧的蛇身人頭形象,其實就是伏羲女媧的前世,他們是龍王示現人間,故以龍紀官。少昊金天氏是金翅鳥投生為黃帝之子,封帝,荷魯斯鷹就是透露他們的前世,成為法老守護神。所以以鳥紀官,習太昊之法,那麼拉神當然也是荷魯斯鷹形象了。
  • 《山海經》異獸怪鳥全集:南山經(下)
    選自《山海經(南山經)》南方第三列山系,從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六千五百三十裡。文中提及的怪鳥異獸有:瞿如、虎蛟、鳳皇、鱄(tuán)魚、顒(yú)等。有鳥焉,其狀如鵁(jiāo)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山海經》可以理解為一本地理書,雖然看似荒誕不羈,但是不可否認它對中國上古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而如何《山海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夜述封神認為這是上古族群的部落生存形式。
  • 山海經:並不是所有動物的腿都成雙,三條腿的鳥還真有
    文/公子唯晨當初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道:「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這一句話裡包含了《山海經》中極具典型的幾個記載,讀了《山海經》全文後,公子不得不說長著人面的動物可真多,以至於我都要懷疑記載中的
  • 《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來自非洲?半人半獸的異人早就有跡可循
    實際上,西王母最早就是出現在《山海經》中的,她是崑崙山的神,只不過《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其形象與我們常見的影視作品中的王母娘娘形象相差甚遠。《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是這樣描述西王母這一人物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裡面記載的很多生物已被科學家找到
    眾所周知,《山海經》又名《山珍海味經》(這是假的)乃是我國戰國時期楚人所著,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可其所描繪的山川地理卻和現在大不相同,故此很多人只是把他當成了一本志怪小說看待,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說《山海經》所記載的東西太過荒謬無稽,所以在做史時不加參考。
  • 山海經給了我們答案,人面魚身現存於世
    最讓我們好奇的無非是一直存在於傳說中但從未露過面的生物,一個是龍,一個是鳳,一個就是人魚。傳說中的人魚,人面魚身,長著像人一樣的手,晚上會發出像嬰兒一樣的哭聲,引誘人們去它們身邊。後來又發展成善織鮫綃,泣淚成珠的鮫人,聲音動聽,同樣是人首魚尾的形象。
  • 《山海經》長著很多腦袋的異獸
    這位神仙的外形與野獸相似,長著八個腦袋,人一樣的臉,有八條腿和八條尾巴,全身皆呈青黃色。 原文: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海外東經》)